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4課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2021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9引用:7難度:0.8 -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8
二、拓展閱讀
-
7.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節(jié)選)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我們雇了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于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lǐng)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樣?!捌甙遄印币?guī)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桿、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這燈彩實在是最能勾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激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地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
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我們終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于他處,而又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從東關(guān)頭轉(zhuǎn)彎。不久就到大中橋。大中橋共有三個橋拱,都很閎大,儼然是三座門兒;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里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歷史的長久:但都完好無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堅美。橋上兩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間應(yīng)該有街路?這些房子都破舊了,多年煙熏的跡,遮沒了當年的美麗。我想象秦淮河的極盛時,在這樣宏闊的橋上,特地蓋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麗麗的;晚間必然是燈火通明的。現(xiàn)在卻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橋上造著房子,畢竟使我們多少可以想見往日的繁華;這也慰情聊勝無了。過了大中橋,便到了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這時正是盛夏。我們下船后,借著新生的晚涼和河上的微風,暑氣已漸漸消散;到了此地,豁然開朗,身子頓然輕了-習習的清風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這便又感到了一縷新涼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沒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蓬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任你人影的憧憧,歌聲的擾擾,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冪似的;它盡是這樣靜靜地、冷冷地綠著。我們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旁,停了槳由它宕著。他以為那里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他自己卻靜靜地蹲著。他是看慣這光景的了,大約只是一個無可無不可。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下文景物的描寫、時空的轉(zhuǎn)換按照游覽順序展開,表現(xiàn)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夏夜泛舟秦淮河所見、所聞和所感。
B.“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化用李清照詞句“載不動許多愁”,將抽象的“夢”形象化,表達了作者的感受,點明了文章主旨。
C.描繪秦淮河的七板子船,聯(lián)想到了北京、杭州、揚州的船,寫夜晚的清涼,又對比了西湖的夏夜,作者運用襯托的手法,既引發(fā)人的想象,又突出了景物的特點。
D.作者喜歡用疊音詞來描寫景物,與《荷塘月色》一樣,本文運用大量的疊音詞,既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景物的特點,傳達了作者的感受,又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
(2)文章第一段末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
(3)試分析作者是怎樣從不同的感覺角度描寫景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組卷:22引用:3難度:0.7
三、能力提升
-
8.《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是寫景散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請你也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寫一段寫景的文字,表達你的某種情感。要求:(1)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2)150字左右。
組卷:7引用:3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