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內(nèi)蒙古包頭四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鄉(xiāng)村工作者看來,中國鄉(xiāng)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所謂“私”的問題是個群己、人我的界線怎樣劃法的問題。我們傳統(tǒng)的劃法,顯然是和西洋的劃法不同。因之,如果我們要討論“私”的問題就得把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的格局提出來考慮一下了。
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在社會,這些單位就是團體。我說西洋社會組織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們常常由若干人組成一個個的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我用捆柴來比擬,有一點不太合適,就是一個人可以參加好幾個團體,而好幾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當然是不可能的,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我用這譬喻是在想具體一些,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guān)系的一種格局。我們不妨稱之為團體格局。我們的社會結(jié)構(gòu)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guān)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zhì)。親屬關(guān)系是根據(jù)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guān)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jié)成的網(wǎng)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wǎng)絡像個蜘蛛的網(wǎng),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guān)系布出去的網(wǎng),但是沒有一個網(wǎng)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里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系罷了。體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疇性的有關(guān)概念。當我們用這體系來認取具體的親親戚戚時,各人所認的就不同了。我們在親屬體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卻不是你的父母。再進一步說,天下沒有兩個人所認取的親屬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兩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兒女。因之,以親屬關(guān)系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guān)系的網(wǎng)絡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wǎng)絡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wǎng)絡的中心都不同。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guān)系如此,地緣關(guān)系也是如此。現(xiàn)代的保甲制度是團體格局性的,但是這和傳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卻格格不相入。在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有喪事要出來助殮,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gòu)??墒沁@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中國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
在西洋社會里,國家這個團體是一個明顯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界線。在國家里做人民的無所逃于這團體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們不能不把國家弄成個為每個分子謀利益的機構(gòu),于是他們有革命、有憲法、有法律、有國會等等。在我們傳統(tǒng)里群的極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國是皇帝之家,界線從來就是不清不楚的,不過是從自己這個中心里推出去的社會勢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著手的,具體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們不會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個人的權(quán)利。在這種差序格局中,不發(fā)生這問題的。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有刪減) 材料二:
差序格局在最近的30年里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追隨與廣泛的應用,也引起了一些學者對它的發(fā)揮、想象與批評。比如臺灣社會心理學家黃光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人情與面子模式”,重點就是討論中國人在進行社會稀缺資源交換中的“關(guān)系判斷”,而這個判斷的依據(jù)就是差序格局,由此演化出人情中的“情感性關(guān)系”“混合性關(guān)系”與“工具性關(guān)系”;而黃氏的這一分類又啟發(fā)了后來的“工具性差序格局”的說法;90年代中期,沿著這一資源分配的思路下來,孫立平在研究中國社會關(guān)系的變遷時也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稀缺資源分配是通過差序格局來實現(xiàn)的,血緣和地緣從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而計劃經(jīng)濟下的社會關(guān)系將這種資源轉(zhuǎn)成由國家來控制,從而也就引發(fā)了社會關(guān)系的變遷。
近來,閻云翔還提出一個頗為新奇的觀點。他認為,包含上述學者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學者在解讀差序格局時,往往只解讀了其中的“差”,也就是以個體為中心的向外擴出去的社會圈,而這個格局其實是立體的,需要通過研究“序”來體現(xiàn)。這個序就是中國社會所講究的等級與尊卑,由此而得出的觀點是,差序格局存在兩個維度,一個是人際關(guān)系上的建立,一個是社會結(jié)構(gòu)上的構(gòu)成。由于前者討論的是平面格局,因此自然就忽略了立體的視角。
(摘編自翟學偉《再論“差序格局”的貢獻、局限與理論遺產(chǎn)》有刪減)(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捆柴來比擬西洋社會組織,讓我們看到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guān)系的一種格局,但柴不可能同時屬于好幾扎柴,人卻可以屬于不同的團體。
B.地緣關(guān)系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依著中心勢力而定。就像《紅樓夢》中賈家鼎盛時,凡拉得上的親戚都包容得下;衰敗時,縮成一小團。
C.西方社會里,任何個人無法逃出于團體之外,他們個人不得不把國家弄成為每個分子謀利益的機構(gòu),是因為有憲法、法律、國會的約束監(jiān)督。
D.差序格局在中國傳統(tǒng)稀缺資源分配中是不可或缺的,計劃經(jīng)濟下的社會關(guān)系將這種資源轉(zhuǎn)成由國家來控制,也就引發(fā)了社會關(guān)系的變遷。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社會,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相同的是體系,不同的是親屬,即便是親兄弟他們的親屬也是不相同的。
B.現(xiàn)代的保甲制度是團體格局性的,每一家不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所以有喜事不需要請酒,有喪事不需要出來助殮,抬棺材。
C.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個人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表現(xiàn)為由內(nèi)向外的推浪形式,把個人的權(quán)利與義務界定得很清楚。
D.閻云翔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差序格局不僅應解讀“差”,還應關(guān)注“序”即中國社會的等級和尊卑,這樣差序才能立體。
(3)“私”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下列俗語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持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B.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
C.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D.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4)“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重要的社會學概念,請結(jié)合材料一給這一概念下個定義。
(5)差序格局與團體格局的差異在哪里?請結(jié)合材料具體分析。組卷:4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胡同的聲音
肖復興
胡同的聲音,就是胡同里的叫賣聲,北京人管它叫吆喝聲。稍微上了點兒年紀的北京人,誰沒有在胡同里聽見過吆喝聲呢?有了串街走巷的小販那些花樣迭出的吆喝聲,才讓一直安靜甚至有點兒死氣沉沉的胡同,一下子有了生氣。
有的吆喝聲,真的就是一首好聽又上口的歌謠。比如,過年的時候,賣年畫春聯(lián)的小販的吆喝:“街門對,屋門對,買橫批,饒喜字。揭門神,請灶王,掛錢兒,鬧幾張。買的買,捎的捎,都是好紙好顏料。東一張,西一張,貼在屋里亮堂堂……”合轍押韻,朗朗上口。這里吆喝的“鬧”就是買的意思,他不說買,而是說“鬧”,是只有老北京人聽著才能夠體會得到的親切勁兒。
再比如,秋天賣秋果的小販吆喝:“秋的來,海棠來,沒有蟲兒來;黑的來,糖棗來,沒有核兒……”用最簡單卻又最形象的語音,把要賣的海棠和黑棗的優(yōu)點突顯了出來。再比如,夏天賣酸梅湯的小販吆喝聲:“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鬧一碗嘗一嘗!”小販手里打著小銅板做的冰盞,就跟說快板書一樣,頗有些自得其樂的意思。
……
這些吆喝聲,真的太遺憾了,由于年齡的限制,我沒聽到過。這幾個例子,都是從光緒年間蔡省吾的《一歲貨聲》中看到的。對這樣的吆喝聲,除了《一歲貨聲》,在其他書中,我只要是看見了,趕忙記下來。我覺得這應該屬于民間藝術(shù)的一種,是研究老北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種帶有聲音的注腳。
比如賣菜的小販不會只是單擺浮擱地喊出所要賣的菜的菜名,總要給所要賣的蔬菜前面加一個修飾語,就像往頭上加一頂漂亮的帽子。如果只是吆喝所要賣的菜的菜名,也得像是侯寶林相聲里說的“茄子扁豆架冬瓜,胡蘿卜卞蘿卜白蘿卜水蘿卜帶嫩秧的小蘿卜……”一串連在一起的貫口,一口氣的吆喝出來,水銀瀉地。
即便只是很普通的馬牙棗呢,小販也得特別的吆喝說:“樹熟的大紅棗來——”強調(diào)他的棗絕對不是捂紅的。
哪怕只是一碗豆腐腦呢,小販也要加上一句:“寬鹵的豆腐腦,熱的呀——”一個“寬”字,一個“熱”字,把他家的豆腐腦好的地方,言簡意賅,說得突出,又恰當,吆喝得抑揚頓挫,那么的誘人。
哪怕是冬天里到處都在賣的糖葫蘆呢,小販們都會這樣叫喊:“冰糖葫蘆,剛蘸得的——”讓你聽得出“冰糖”和“剛蘸得”,是他要突出的效果。
再看賣的哪怕是再簡單的櫻桃呢,再笨拙的小販,也會加上一個修飾詞:“帶把兒的櫻桃來——”想到齊白石畫的那些鮮艷欲滴的櫻桃,哪一個不是帶把兒的呢?你就得佩服這些小販們的審美心理,是和齊白石一樣的。一個“帶把兒”的櫻桃,就像是帶露折花一樣,那么的可愛了起來。
我真的對這樣的吆喝聲充滿興趣,對這些小販很是佩服。他們不僅將賣貨聲吆喝得那樣悠揚悅耳,還讓這樣吆喝的詞語那樣有琢磨的嚼勁兒??梢栽O想,在以往的歲月里,如果缺少了這樣豐富多彩的吆喝聲,胡同里只是風聲雨聲,倒泔水的嘩嘩聲,該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成色?該會少了多少的精神氣兒,如今的老人們又會少了多少懷舊色彩的回憶?
吆喝聲,盡管里面有不少美好的韻味在,但在時過境遷之后懷舊情緒的泛濫中,很容易被美化。畢竟吆喝聲不是音樂,不是詩,是底層人為生活而奔波發(fā)出的聲音,內(nèi)含人生況味,和詩人筆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和《天咫偶聞》里記載皇上八月隔墻聽到吆喝聲而寫下的詩句“黃葉滿街秋巷靜,隔墻聲喚賣酸梨”并不一樣。
讀到的很多關(guān)于吆喝聲的詩句,其中有這樣兩首,讓我為之心里一動。
一首是夏仁虎《舊京秋詞》中一句:“可憐三十六餑餑,霜重風凄喚奈何”,讓我感動。下面還有一句注解:“夜聞賣硬面餑餑聲最凄惋。”起碼這里面觸摸到了吆喝聲中的人生的無奈與心酸的痛點。
一首是金煌《京師新樂府》中的一首《賣餑餑》:“賣餑餑,攜柳筐,老翁履弊衣無裳,風霜雪虐凍難耐,窮巷鋦立如蠶僵。賣餑餑,深夜喚,二更人家燈火燦,三更四更睡味濃,夢中黃粱熟又半……”寫那寒夜里吆喝著賣餑餑的老人凄涼的情景,讓我感動,想想在那些物質(zhì)貧寒天氣又寒冷的夜晚,那吆喝聲,詩意是讓位于夏仁虎所說的“凄惋”和金煌所言的“難耐”。人生中沉重的那一部分,世事蒼涼的那一部分,往往彌散在夜半風寒霜重甚至雨雪飄時這樣的吆喝聲中。
蔡省吾在《一歲貨聲》的自序中說:“一歲之貨聲中,可以辨鄉(xiāng)味,知勤苦,紀風土,存時令,自食于其力而益人于常行日用間者,固非淺鮮也?!?br /> 這一番話,對于一百多年后的我們,依然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他道出了胡同里的吆喝聲的文化內(nèi)涵與情感價值,起碼包括有懷舊的鄉(xiāng)愁,前輩的辛勞,風土人情和氣節(jié)時令民俗的鉤沉這樣四部分。盡管隨著時代的大踏步前進,胡同的大量消失,這種農(nóng)耕時代誕生的吆喝之聲,已經(jīng)基本消失殆盡。但是,如果我們認同蔡省吾一百多年以前對吆喝之聲的論述,那么,起碼他所說的這四點,依然可以讓我們存有對吆喝之聲的一份認知和情感,以及對它們深入一些的研究。其意義與價值,“固非淺鮮也”,便會讓我們像珍惜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一樣,珍視并珍存它們。它們曾經(jīng)是胡同的聲音,也是歷史的一種特別的回音。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販串街走巷,吆喝聲花樣迭出,給極為安靜的胡同增添了生氣,這種叫賣聲對于老北京人來說,是熟悉而親切的。
B.北京胡同的吆喝聲與歌謠、快板書、相聲的貫口等多種民間藝術(shù)有相似之處,是研究老北京文化不可忽視的內(nèi)容。
C.作者引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以此說明詩人因為懷舊而美化吆喝聲,不能理解底層人生活的無奈與心酸。
D.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胡同的吆喝聲基本消失殆盡,但它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與情感價值值得我們珍惜并深入研究。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整體結(jié)構(gòu)層次清晰,先是介紹北京胡同豐富多彩的吆喝聲,然后圍繞吆喝聲展開抒情議論,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審美體驗與理性思考。
B.作者對北京胡同吆喝聲的描寫,細節(jié)飽滿,生動傳神,使人如聞其聲;對吆喝聲的賞析,恰當精煉,有利于讀者深刻領(lǐng)會其中的韻味。
C.本文書寫了吆喝聲與北京老百姓的密切聯(lián)系,這種對物與人之間關(guān)聯(lián)的追索與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
D.本文將寫作對象置于時間和空間的對話中,表達對個體存在價值與生命意義的思考。
(3)作者描寫了北京胡同吆喝聲的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4)作家往往通過錘煉語言讓文章更具有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請從詞語、句式、修辭這三個方面舉出文中的例子,并作簡要分析。組卷:12引用:4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筑牢安全屏障,人人責無旁貸。① ,是安全出游的第一步?!巴ㄟ^權(quán)威渠道了解出發(fā)地及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自覺遵守當?shù)卣坝嘘P(guān)部門發(fā)布的公告提示,不前往國內(nèi)中高風險地區(qū)旅游”,這些提示很關(guān)鍵。病毒狡猾多變,旅行者當積極主動配合疫情防控,這是減少風險隱患的基礎(chǔ)。“每到一地主動進行核酸檢測并配合掃碼測溫,出現(xiàn)感冒、發(fā)熱等癥狀時,② ”,從自身做起,切忌麻痹大意,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體現(xiàn)。“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風,養(yǎng)成‘一米線’好習慣……”加強個人防護,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 這些事在你的生活中,已成為常態(tài)。疫情防控成效,取決于科學防治力度,③ 。只有大家都重視并自律,公共健康才更有保障。
確保平安出游,還有很多細節(jié)要做好。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乘公交不攜帶違禁危險物品、行駛途中系好安全帶、自駕游杜絕疲勞駕駛和酒后駕車,才會“一路順風”?;馂氖鹿拭陀诨?,住賓館飯店不躺在沙發(fā)或床上吸煙,不在戶外野草、樹葉堆積的地方使用明火,才能防患于未然。謹慎參與高空、高速、探險等高風險項目,不前往“野景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自己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切實維護好人身安全這個“1”,其后諸多的“0”才有意義。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你要覺得老師的苦口婆心是為了全班同學的團結(jié)與進步,就應該聽取。
B.屠呦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她的鉆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C.拿到考試的試卷,你一會兒看看我,一會兒看看試卷上的分數(shù),一聲不吭。
D.請你選擇幾名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4×100米的接力比賽。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1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蹄疾步穩(wěn)”指馬跑得很快同時很平穩(wěn),可引申為速度快并且很穩(wěn)。蹄疾步穩(wěn)方能行遠。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的“蹄疾”卻“步不穩(wěn)”,為了盡早見成效,急于求成,結(jié)果事與愿違;有的“步雖穩(wěn)”但“跑得慢”,亦步亦趨、拖沓滯后,最終錯失良機。
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6引用:1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