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相識成都細雨中
彭志強 ①十九歲那年,一個細雨蒙蒙的清晨,我意外地收到一封來自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命運突然拐了一個大彎。我自小喜讀杜甫的詩歌名篇《春夜喜雨》,從此向往成都,尤其向往后的成都?,F(xiàn)在,我終于可以去親眼看一看《春夜喜雨》傳誦千年之后的成都,那里是否還下著詩意綿綿的雨,是否還開著嬌美紅艷的花,是否還留有浣花溪水環(huán)抱的草堂茅屋。
②那年秋天,達成鐵路還未開通,成南高速公路也還未開工,我只能選擇走一條碎石公路。清晨六點出發(fā),坐八個多小時的中巴車,才一路顛簸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幸運的是,車駛入成都地界那一刻,撲面而來的第一個成都表情,便是紛飛的雨,一片煙雨朦朧。
③從北門的汽車站到東郊的師大校園,一路上,我終于真正見識了成都的雨。盡管是秋雨,卻也是軟綿綿的,街道上就像鋪了一匹淡青色蜀錦。車上不時有人抱怨雨下個不停,我卻不覺煩悶,目光一直向窗外搜尋。那時的二環(huán)路外多是農(nóng)田與低矮瓦房,它們經(jīng)過雨水的洗滌,格外醒目。一條由北向東的蜿蜒沙河很有辨識度,幾乎就是一條聯(lián)結城鄉(xiāng)的紐帶。
④到了師大獅子山校區(qū),雨漸漸小了。報到之后,我便趕去瞻仰心心念念多年的杜甫草堂,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去草堂茅屋時的情景:絲線細雨,一針一線把石板縫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繡得锃亮。那一天,因為親眼看見了雨中的茅屋,我愛上了草堂,愛上了成都和成都的雨,并且決定了兩件事:一是努力留在成都這座詩意之城發(fā)展,二是在成都重新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⑤于是,大學四年,只要有空,特別是雨天,我都會待在杜甫草堂的茅屋前,或者浣花溪一帶。春天,我會靜坐于茅屋里聽春雨,想象著“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溫馨畫面,直到傍晚草堂閉館才依依不舍地離去。盛夏,各色花朵沿著草堂的紅墻開出一條花徑,回應著杜甫的詩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我尤其喜歡雨后的這條花徑,從花徑盡頭的草堂影壁往茅屋方向漫步,掩映在花叢下的兩道紅墻濕漉漉的,更有詩的意境。秋天,草堂藏經(jīng)樓后院那兩棵千年老銀杏樹,會落滿一地金黃色的銀杏葉,仿佛是一地金黃色的雨。到了冬天,雨化成雪,從天而降。成都一年四季的雨,像是一塊磁鐵,把我牢牢吸住。從此,我跟這座城緊緊地連在一起。
⑥然而,參加工作后,我對成都那些充滿詩情畫意的雨漸漸忽略了。每天從早忙到晚,已無心看風景。不知不覺間,我差不多有十多年不再去草堂,也將文學夢擱置了十多年。為生活而奔走的汗水流出來時,也順帶把內(nèi)心的詩意和對雨的向往一并帶走了。
⑦直到2014年春天,還是一個雨天,一位外地朋友非要拽著我陪他去參觀杜甫草堂。在草堂,在雨中,我給他講解杜甫在成都寫的那些經(jīng)典詩歌。他覺得我很懂杜甫,勸我重新提筆寫作,重拾詩歌。他指了指茅屋說,真正的詩人不會因為遭受挫折而放棄寫作。
⑧后來重返文學之路,我想,是被這位外地朋友說服的,還是被那天細雨的呼喚喊醒的?從那以后,跟著成都的雨的腳步,我開始重新寫作詩歌,向細雨中的茅屋致敬。我從草堂出發(fā)歷時三年考察杜甫生平,寫了一本杜甫詩傳,向詩圣致敬。
⑨生活在成都,已經(jīng)二十三年。作為當年匯入成都的一滴雨,我雖然沒有出生成長于成都,但是被春夜喜雨澆灌千年的草堂茅屋,早已成為我的精神故鄉(xiāng)。一千多年過去,杜甫的《春夜喜雨》之雨,還在滋養(yǎng)著成都和成都的文脈。也許某一天,我會再次從成都杜甫草堂出發(fā),帶著這樣的喜雨,與杜甫在更多文學故事里相遇。
《選自《人民日報》2020年09月02日第20版)(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提到“命運突然拐了一個大彎”,表明了考上大學這件事對作者人生的巨大改變,暗示了讀書的重要性。
B.作者回憶了自己上大學時的經(jīng)歷,不僅寫出了自己當時的所見所感,也反映出成都的城市變化。
C.杜甫在文中多次被提及,他既是作者向往成都的重要原因,也是作者文學道路上的精神榜樣。
D.作者的外地朋友說“真正的詩人不會因為遭受挫折而放棄寫作”,既是對杜甫的贊揚,也是借杜甫對作者的一種勸勉和激勵。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十九歲那年”開頭,用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來展現(xiàn)成都之美,融詩情與美景于一體,構思巧妙,真摯動人。
B.文章通過引用杜甫的詩句,表現(xiàn)出了作者在草堂里看到的景色之美,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增加了文章的詩意。
C.文章在結尾處提到《春夜喜雨》一詩,既與文章開頭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同時也有利于作者抒發(fā)自己對成都、對文學的喜愛之情。
D.文章語言典雅優(yōu)美、清新動人,使用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雨中成都的美景。
(3)結合上下文,賞析文中的劃線句子。
(4)文章以《相識成都細雨中》為題有何含義?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組卷:18引用:6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54分)(一)課內(nèi)閱讀(每小題9分,共9分)
-
2.文言文閱讀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B.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C.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救濟 D.秦伯說,與鄭人盟。 盟:結盟
A.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D.是寡人之過也
(3)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D.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大得多。
(4)翻譯下面的文言文。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②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組卷:0引用:3難度:0.6
(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陳情表
【元末明初】簡祖英 臣祖英九歲失怙①,惟慈親鞠育,逮長知訓,冀或用世,以酬罔極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為何左丞參佐,適值三山強寇②,剽掠廣城,一門妻女,死節(jié)五人;而老母陳氏,為所拘囚。臣祖英隱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國③也多矣。
茲遇圣朝維新,征討不服,率土效順,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嬰鐵鎖,臣母得以生還,雖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難逃,而得以展區(qū)區(qū)烏哺情私者,陛下之賜也。臣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陛下又復甄錄④,寄以民社⑤,此正臣殞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顧自慚,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職在民牧。
欽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愿。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發(fā)垂堂,西山之日已??;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后復求仕進,以盡忠罄節(jié),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①失怙:死了父親。②三山強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據(jù)武裝,被何左丞所滅。③石苞殉國:石指石奢,苞指趙苞。石奢:楚昭王相,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自刎而死。趙苞:鮮卑侵略漢國,把漢將趙苞的母親置于陣前,趙苞仍按時進擊,他母親和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隨后嘔血而死。④甄錄:甄別錄用。⑤民社:此指地方官。
(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
B.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
C.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
D.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
(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fā)曉之以理。
B.古代父親去世叫“失怙”,母親去世叫“失恃”,父母雙亡則稱作“孤露”“棄養(yǎng)”,長輩去世可婉稱“見背”。
C.祿秩,指官吏食祿的品級,也指祿位,又指俸祿。
D.耄耋,耄,年紀七十歲。耋,年紀約為八、九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qū)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1段用了“石苞殉國”的典故,是為了陳述隱忍茍活的慚愧,表明忠孝難全的矛盾,表達家國兼愛的情懷。
B.“烏哺情思,陛下之賜”,表達對明朝饒恕自己罪過的感恩。“母子離散復完”“罪戾已深”,旨在說明不就任的原因。
C.第3段先擺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懷運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
D.第3段指出自己曾侍奉元朝陷母于危境的不孝之舉及母年老孤苦的現(xiàn)實情況;最后希望皇上收回成命。使得說理邏輯嚴密,有禮有節(jié)。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
②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組卷:3引用:1難度:0.6
(三)古代詩詞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注:詩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詩人由華州解職離成都去重慶途中。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
(1)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寫近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第三、四句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C.第五、六句表現(xiàn)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年老和多病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全詩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詩意境雄渾,氣象萬千。用景物之間的對比,烘托出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彌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
(2)詩歌第二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組卷:2引用:1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19分)
-
12.抄寫下面的文字,要求字跡清晰工整。
火樹銀花醉良宵鶯歌動地,國泰民安逢盛世牛氣沖天。2021,辛酉牛年,你好!
張揚樂學善思的個性,堅守不驕不躁的個性。地不耕種,再肥沃也長不出果實;人不學習,再聰明也目不識丁。2021,新學期,你好!組卷:4引用:2難度:0.8
四、作文(60分)
-
13.仔細觀察下面一幅漫畫,根據(jù)要求作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9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