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huì)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2課 燭之武退秦師》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8
  • 2.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xiàng)是(  )

    組卷:38引用:5難度:0.9

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選自《燭之武退秦師》)(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若使?fàn)T之武秦君,師必退 見:拜見
    B.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為晉君賜矣 嘗:曾經(jīng)
    D.闕秦以利晉,君圖之 唯:只有
    (2)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最能表現(xiàn)燭之武機(jī)智善辯的一組是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②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晉、秦兩國國君親率大軍圍攻鄭國,鄭國國土被占,國都被圍,形勢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識英雄,推薦燭之武去說退秦師。
    B.燭之武雖對自己一直未被鄭伯重用而牢騷滿腹,但在鄭伯的自責(zé)面前,能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地奔赴敵營以解除國家危難。
    C.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時(shí),既充分考慮到鄭國的利益,又處處在為秦國的利益著想,不卑不亢,委婉得體,表現(xiàn)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這篇優(yōu)秀的歷史散文,敘事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yīng)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③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④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5)第一段寫秦、晉圍鄭,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第二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出使秦國的?

    組卷:2引用:2難度:0.6

三、對接高考

  •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
    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杀俸??”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br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br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惫唬骸安涣x不暱,厚將崩?!?br />      大叔完聚,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泵臃鈳涇嚩俪艘?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xiàn)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dú)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注】①初:當(dāng)初,從前。故事開頭時(shí)用語。②鄭武公:名掘突,武為謚號。③申:春秋時(shí)國名,在今河南南陽,姜姓。④武姜:武,指其丈夫武公的謚號,姜,指其母家之姓。⑤繄:句首語氣助詞,不譯。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2)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鄭武公是鄭桓公的兒子,武姜是鄭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謚號。
    B.百雉,指的是城墻,在此指城墻的高度?!帮簟敝傅氖枪糯?jì)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C.“繕”有修補(bǔ)、保養(yǎng)、抄寫之意。在此文中,“繕”是保養(yǎng)盔甲兵器的意思。
    D.伐,指的是公開宣戰(zhàn),有時(shí)還伴有禮樂。古漢語表示宣戰(zhàn)的字詞還有“侵”“征”“襲”,“征”是天子隨從作戰(zhàn),一般指的是正義的戰(zhàn)爭。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莊公寤生,驚姜氏”為后文埋下了伏筆。即姜氏對其的厭惡,以及姜氏與共叔段串通一氣,共同攻打莊公。
    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呂都曾告誡過莊公:共叔段的種種做法都有害于莊公。但是莊公始終沒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不義不暱,厚將崩”。
    C.作者通過一系列事件寫出了鄭莊公的陰險(xiǎn)與狡詐、姜氏的偏心溺愛、共叔段的貪得無厭,突出了莊公的無為、姜氏的不親、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潁考叔與莊公的對話中,莊公幡然醒悟,于是“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這一事件體現(xiàn)出潁考叔的大愛,可以推廣孝道,影響他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②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dú)無!”
    (5)認(rèn)真閱讀文本,請概括莊公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組卷:31引用:5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huì)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