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遼寧省高考語文三模試卷(秦皇島三模、邢臺三模)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既然歷史記錄難以拒斥文學敘事,那么作為虛構(gòu)性產(chǎn)物的文學作品是否就完全沒有真實、客觀的歷史敘事的因素呢?一般認為,小說是最具有虛構(gòu)性的。通常小說中最重要的元素如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大都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屬于文學敘事的范疇。但是,如果隨便考察一部小說,會發(fā)現(xiàn)哪怕是最荒誕的小說也能找到大量歷史敘事的影子,也有歷史事實作為基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想象力和虛構(gòu)性的文學作品。固然,《西游記》中的妖魔鬼怪自然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可是作者對各種妖魔鬼怪和超自然現(xiàn)象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集合了當時普通百姓的想象。也就是說,吳承恩虛構(gòu)的妖魔鬼怪世界也真實記錄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是一種客觀的思想史記錄。從中我們能窺探到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程度和思維模式,這其中其實已經(jīng)隱藏了思想史敘事的影子。另外,小說中的唐僧在三個近乎神仙的徒弟的幫助下去西天取經(jīng)的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但是眾所周知,這個故事的原型是玄奘西域取經(jīng),這也是文學虛構(gòu)中的事實。唐僧經(jīng)過女兒國無疑是杜撰的,但小說中講述的穿越國界要獲得通關文牒無疑是歷史事實。這些都是這部文學作品中歷史敘事的蹤影。
          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曾涉及文學作品中的歷史真實問題。他指出《水滸傳》中“魯智深醉打山門”不是事實,但元朝以及明朝時罪犯得一度牒便可借佛門逃脫朝廷追捕卻是事實?!度辶滞馐贰分械摹昂缿舴畛行屡e人女婿”固然不是事實,但明清間鄉(xiāng)曲人一旦金榜題名便成特殊階層卻是事實。元雜劇《竇娥冤》中竇娥被殺后六月飛雪,三年大旱,直到她父親竇天章任廉訪使竇娥的冤才得以昭雪。竇娥、竇天章等歷史人物及其故事情節(jié)都是文學虛構(gòu)的產(chǎn)物,但,根據(jù)研究,這些作品中提到的司法制度則是事實,它們也都屬于歷史敘事的范疇。
          由此可見,虛構(gòu)的文學敘事當中同樣可以找到客觀真實的歷史敘事的痕跡。歷史敘事中經(jīng)常摻雜文學敘事,而文學敘事也并非與歷史敘事絕緣。事實上,它們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關系。歷史學家在歷史敘事中融入文學敘事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因為史料缺乏,歷史學家不得不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填補這種史料的空白,以求得歷史敘事的完整性,如《史記》中“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歷史場景細節(jié)描寫就屬于此類。有些則是受當時所處社會和文化的局限而造成的,有些則是受政權(quán)階級意識形態(tài)控制所故意采取的手段,等等。而文學作品中的歷史敘事原因同樣是多樣的。有些是作者為了增強作品的真實感,有些是作品中無意透露出來的,有些則是情節(jié)設計或者人物塑造的必要,等等。
    (摘編自李樺《論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之關系》)材料二:
    “敘事始于敘史”這一命題,不只具有事與史字義相通的自證邏輯,更是中國經(jīng)典文本實際存在狀態(tài)的體現(xiàn)。對中國經(jīng)典文本的另一種應有認知是,歷史是內(nèi)容,文學是方法之一,而且這些所謂的文學方法,包含有近代學科劃分等影響下的闡釋意味。對此,可以看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發(fā)生的時間:中國文學敘事衍生于歷史敘事乃至記事。這里使用“衍生”一詞,是對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方法部分重合的基本解釋,也為明確歷史敘事中包含有文學意味的非主觀性。
          文字是歷史敘事的載體之一,書面文本也是本文討論歷史敘事的立足點,在這一層面上,我們會看到歷史敘事的方法與文學敘事的方法存在部分重合,但這種重合并不影響歷史敘事方法的獨立性。其一,中國早期文本中存在與歷史敘事相對應的文學敘事系統(tǒng),《詩經(jīng)》中的敘事詩之外,我們?nèi)詮娬{(diào)更廣泛的“詩具史筆”,而學界更傾向于將詩學納入文學范疇,歷史敘事則是另一種獨立的存在。其二,以“散文”為形式的文本中,歷史敘事的方法與文學敘事的方法在產(chǎn)生時間上具有明確的先后關系,一些原本屬于歷史敘事的方法,其后為文學所借鑒,乃至于再反向影響歷史敘事的方法,都與“歷史的方法”的獨立性無關。其三,退一步講,即使歷史敘事的方法在文學敘事中完全適用,也不能構(gòu)成歷史敘事等同于文學敘事的充分條件,因為文學敘事的方法顯然不能在歷史敘事中完全適用。
          歷史敘事文學意味的非主觀性,主要指向其文學意味中的后代闡釋與接受,可以簡單表述為“我們認為它是文學的”或者“后來它變成文學的”,根源是文本認知差異和文學作品的影響。不能因為認知的差異而斷然否定歷史文本的真實性。此外,歷史小說的接受等也會影響對歷史文本真實性的判斷。包括歷史事件被文學化表達,包括文學作品對歷史的演繹,也包括相類似事件帶來的通感聯(lián)想。
    (摘編自楊金波《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的“時間”界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同歷史記錄難以全然排斥文學敘事,文學作品盡管屬于虛構(gòu)性產(chǎn)物,也或多或少具有真實、客觀的歷史敘事因素。
    B.歷史學家在歷史敘事中融入文學敘事根本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因而歷史學家只好發(fā)揮個人的想象以填補史料的空白。
    C.虛構(gòu)的文學敘事中存在客觀真實的歷史敘事的痕跡,原因包括增強作品真實感、便于情節(jié)設計或人物塑造等方面。
    D.文學作品中的歷史敘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作者為了增強作品的真實感,有的是情節(jié)設計或者人物塑造的必要,等等。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以《西游記》《水滸傳》《儒林外史》《竇娥冤》為例,印證文學敘事尊重歷史事實對其構(gòu)思的重要性。
    B.受近代學科劃分等的影響,認為歷史是內(nèi)容,文學是方法之一,認為“敘事始于敘史”是中國經(jīng)典文本實際存在狀態(tài)的體現(xiàn)。
    C.對于歷史敘事中的文學意味做出“我們認為它是文學的”或者“后來它變成文學的”的判斷,其原因是受歷史小說的影響。
    D.材料一和材料二闡述的中心論點不同,兩者的側(cè)重點也不同,對歷史敘事中的真實性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3)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的中心論點的一項是
     

    A.羅貫中《三國演義》寫“赤壁之戰(zhàn)”情節(jié)框架基本符合史實與故事內(nèi)容大量虛構(gòu)辯證統(tǒng)一,善于濃墨重彩地渲染戰(zhàn)場氣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受。
    B.在中國,歷史敘事先于文學敘事,發(fā)達的史官文化造就了中國歷史記述的獨特存在形態(tài),也決定了中國歷史敘事以歷史之真為核心的內(nèi)涵基礎。
    C.蓋非記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榜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當然耳。(錢鍾書評價《左傳》中的“鉏麑之嘆”)
    D.《史記》中,張良是本身存在的人物,但是他遇到黃石老人這件事是司馬遷虛構(gòu)的,這是因為司馬遷對張良這個人有他的思想傾向,他贊賞張良善于忍耐的性格。
    (4)材料一與材料二的觀點有何相同點?請簡要說明。
    (5)史學家呂思勉說:“早期的歷史內(nèi)容總帶有神話的性質(zhì),其后轉(zhuǎn)為傳奇和傳說,至漢初,這類傳奇和傳說性質(zhì)的材料仍不少,……今所傳者,亦一則想象編造的故事也,斷不容輕信為事實。”請結(jié)合材料一,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組卷:24引用:1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構(gòu)思
    鐵凝
          老畫家站在房中央,對著破桌面發(fā)愣。根據(jù)構(gòu)思,他要釘一只1×1.5米的油畫內(nèi)框,翻遍家里的破爛,最后總算物色到這張破桌面。
          畫油畫要內(nèi)框,就像繡花要繃子一樣。每逢這時,畫家總后悔自己為什么不改畫國畫。國畫,鋪張宣紙就可運筆。可每逢構(gòu)思成熟,畫家還是絞盡腦汁搜尋做內(nèi)框的材料。
          這張正方形桌面剛夠畫框?qū)挾?,長度從哪出呢?他一手拿鋸,一手按桌面,掂配著。
          有人敲門。走進一個身穿薄花呢短大衣的青年。
          房間的窄小使青年顯得格外高大,他的聲音卻溫文爾雅。青年說明身份和來意。原來他是畫家的同鄉(xiāng)、舊友、空軍某基地丁副師長的兒子。畫家和師長是中學同學,后來,一個從軍,一個學畫,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拔幕蟾锩辈攀У袈?lián)系?,F(xiàn)在丁副師長要離休,準備攜帶家小來老畫家的城市度晚年。青年是在父親來之前特意趕來看房的。
          老畫家非常高興,扔掉手里的工具,招呼青年就座。青年沒坐,執(zhí)意請畫家立刻陪他看著,老畫家拍拍身上就要出門,青年從隨身帶來的一只樣式樸素、質(zhì)地考究的牛皮手提包里拿出一個麻線捆著的黃紙包放在桌上,告訴畫家,那是父親帶給他的。老畫家知道包里是家鄉(xiāng)當年的新茶葉。看到茶葉,他立即想到那個憨實的小伙。老畫家有些激動,把茶葉捧進小櫥。青年又從包里抽出一本文學雜志,說“這是我送伯伯的。我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將來的工作單位是本市文聯(lián)。這是近作,請指教?!彼炀毜胤綄儆谒哪且豁摚謽O隨便地把它放在桌上。
          老畫家更激動了。他抓住青年的衣袖說:“原來我們是同行。好,回來好好聊聊?!?br />“要不要叫出租汽車?”青年問。
    “不必。乘公共汽車,很順路?!?br />      青年有些失望。因為他所在單位——市美協(xié)就有汽車。憑著他美協(xié)主席的身份,出門要車當然是應分的。
          畫家和青年還是坐上公共汽車。青年仔細打量著父親這位舊友。他感到不論是他那雙褪色的皮鞋、那條已被蟲蛀的毛巾圍脖,或者他那瘦小的身軀,都無法使人把他當成有身份的畫家。青年設想假如他和他素不相識,會把他猜成什么人。
          終點站到了。路邊那幢幢乳白色的小樓才使青年打起精神。他先跳下車,徑直向樓群走去。
          干休所的管理人員把屬于他家的南三棟二號的鑰匙交給他,并再三表示,房內(nèi)設備還不甚齊全,有什么要求和建議盡管提出來。
          青年在前面走,老畫家緊跟上來。青年推開門,一股清香的油漆味迎面撲來。客廳、臥室、紗門、鋼窗、壁櫥、衛(wèi)生間、浴缸、廚房、貯藏室,南、北陽臺,前庭、后院,一切都入時。一個螺旋形樓梯從客廳通往二樓,二樓竟還有個鋪著紅松地板的房間,剛漆好的地板油光可鑒。按常規(guī),這房間應屬于主人,主人自然是青年的父親。青年立刻感到這套房子帶地板的房間少了些。他想起自己拜訪過的一些學者、名流,他們的書房大都鑲木地板。除上架的書籍外,那名目繁多的雜志、報刊就堆在地板上。
          青年大聲對老畫家說:“您看,這套房子的遺憾之處就在于帶木地板的房間造少了?!笨諘绲姆块g里泛著他自己的回音。
          沒人回答,青年這才發(fā)現(xiàn)老畫家不在身邊。
          也許他來過又退了出去,也許他根本就沒進南三棟二號,它還不如堆在樓前的木頭邊角料對老畫家的吸引力更大。他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這堆邊角料,那里面還有筆直的木條。兩三厘米寬厚,長度決不短于1.5米。畫家奔向它們,抽出兩根。一個警衛(wèi)迎上來喊住他。
    “哎,老大爺,怎么隨便拿木頭?”
    “這……這是兩根木條,是為了一張畫?!崩先伺e著木條,臉上堆著孩子般的微笑。
    “木頭能畫畫?”
    “不是用木頭畫,是做畫框離不了木頭?!崩先嗽诳罩挟嬛娇颉!澳憧?,才這么短。”他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又盡量想減輕些。
    “再短也是國家的呀。您哪個單位的?”
    “美協(xié)。”
    “證件?!?br />      老人在上衣口袋里摸索著,真摸出個小本子??上鞘峭ㄓ嶄?。警衛(wèi)沖老人微笑著,老人還在遍身搜索,但終未找到一件能說明自己身份的東西。
    “你怎么進來的?”警衛(wèi)進一步問。
    “陪丁副師長的兒子來看房?!本l(wèi)的話似乎一下提醒了老人,“對,他就在那兒,他能證明?!崩先伺d奮地指著三棟二號。
          站在二樓陽臺上的青年早就看清院里發(fā)生的一切,但老人揮著胳膊指向三棟二號時,他卻閃回身子,躲開樓下的指點。
          他有必要下去作證嗎?證明他以及父親和這個偷木條的老人的關系?青年站在陽臺的紗門內(nèi)沉吟著。眼前的一切使他感慨萬端,夠他寫一篇小說了。他窺見一個藝術(shù)家的靈魂,一個這樣有身份的藝術(shù)家,原來靈魂竟這樣猥瑣。為了修一張破桌子(他想起他一手拿鋸、一手扶桌面的情景)……退一步說,就算真為了釘畫框吧,靠這種手段實現(xiàn)自己的構(gòu)思,藝術(shù)還有什么價值可言!青年在紅松地板上邁著富有彈性的步子,更加感慨起來。他是為藝術(shù)感慨,為中國感慨,瑰麗的、永不隕落的文藝之星何時才能從中國大地上升起。他的構(gòu)思漸漸完整了,自信回去就可以動筆。
          樓下的警衛(wèi)和老畫家在等青年出來。但他遲遲沒出來。老畫家只好帶領警衛(wèi)走進三棟二號。
          一樓,二樓,沒人。
          畫家主動先走出三棟二號。他覺得,已沒必要到他認為不方便的那些地方去尋找了。
    1983年12月(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老畫家總算在自家破爛中找到一張正方形破桌面來釘油畫內(nèi)框,但只夠畫框?qū)挾榷L度不足,為此他頗感苦惱。
    B.老畫家和丁副師長是同鄉(xiāng)、舊友,也是中學同學,因此,丁副師長離休后準備攜帶家小來老畫家的城市養(yǎng)老。
    C.“熟練地翻到屬于他的那一頁”“又極隨便地把它放在桌上”這兩個細節(jié),旨在表現(xiàn)青年的溫文爾雅和謙卑低調(diào)。
    D.老畫家穿著“褪色的皮鞋”,圍著“被蟲蛀的毛巾圍脖”,表明他不修邊幅,也表明他清貧儉樸,與潮流格格不入。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奔”“抽”等動作描寫簡潔而傳神地刻畫出老畫家的職業(yè)敏感和喜出望外的興奮,照應上文他絞盡腦汁地搜尋釘畫框的材料的敘述。
    B.警衛(wèi)與老畫家的對話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其中,“怎么隨便拿木頭”“再短也是國家的呀”等話語表現(xiàn)了警衛(wèi)敬業(yè)負責、認真嚴格的作風。
    C.青年躲起來而不愿給老畫家作證,為老藝術(shù)家的“猥瑣靈魂”而深感不屑,小說通過青年心理獨白,揭示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真善美這一主旨。
    D.小說整體上采用第三人稱視角和順敘手法敘事,以“找”發(fā)端,又以“找”收束,首尾圓合,構(gòu)思自然巧妙,人物描寫簡潔明快,人物個性鮮明。
    (3)小說以“構(gòu)思”為題有什么好處?請從情節(jié)、主題兩個方面簡要分析。
    (4)有評論家認為,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是鐵凝小說的一個鮮明特點。這篇小說是怎樣運用對比手法的?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

    組卷:42引用:3難度:0.1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過去100多年里,全球溫室氣體逐漸增加,使地球系統(tǒng)“困住”了更多熱量,直接驅(qū)動了全球變暖,這些能量的90%以上都存儲在海洋中,海洋變暖實際上就等于全球變暖。當考慮全球能量或熱量變化時,甚至可以忽略大氣和陸地表面溫度的變化,①         ,就可較為準確地了解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變化狀況。②         ;推升全球海平面、降低海洋二氧化碳吸收效率、增加海洋熱浪發(fā)生概率、造成更多強臺風和極端降雨等事件。溫度影響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海水溫度越高,③         。全球變暖使海水表層增溫更快,而深水的增溫更慢,這不利于表層和深水區(qū)的物質(zhì)交換,氧氣向下輸送會更加困難,這會讓海洋缺氧“雪上加霜”。
    (1)下列各項中的引號和文中“困住”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0時40分,剛剛參加了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的甲板。
    B.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作中國建筑的“文法”。
    C.當代青年以“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為行動理念,在各行業(yè)各領域,練就過硬本領,放飛青春夢想。
    D.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9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廚師雖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儀是不會越過擺設祭品的幾案代替廚師去做的。盡管庖人不盡職,他也不必超越自己的職權(quán)范圍代他人行事。(譯自《莊子》)
    材料二:
          從前韓昭侯喝醉酒睡著了,掌帽官見他冷,就給他身上蓋了衣服。韓昭侯睡醒后很高興,問近侍:“蓋衣服的是誰?”近侍回答說:“掌帽官?!表n昭候便同時處罰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處罰掌衣官,是認為掌衣官失職;他處罰掌帽官,是認為掌帽官越權(quán)。不是不擔心寒冷,而是認為越權(quán)的危害超過了寒冷。
    (譯自《韓非子》)      讀了上述兩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jié)合當下社會現(xiàn)實寫一篇文章,參加班級即將召開的讀書交流會。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9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