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吉林省長春151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
1.唐代長安宮殿形成一個專區(qū),與城市其他地區(qū)分隔,并位于全城北部的中央:由于宮城位于北部,市被移至南部的住宅區(qū)內(nèi),使傳統(tǒng)的面朝后市被倒過來;宗廟和社壇仍按傳統(tǒng),在即左祖石社,在皇城內(nèi)分布。這種設計反映出( ?。?/h2>
組卷:4引用:4難度:0.6 -
2.20世紀20年代人們這樣概括交通的影響:“蓋天津市發(fā)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yè),則沿電車道而發(fā)展?!痹摬牧现荚谡f明( )
組卷:13引用:7難度:0.6 -
3.“高鐵改變中國,中國改變世界”的故事正在上演。歷史上交通運輸建設見證了各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14引用:13難度:0.6 -
4.一度風靡中國的自行車,在摩托車、汽車大行其道的年代幾乎失去了立足之地,但進入21世紀的今天,它又在社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地位,并有一個新的名字——共享單車。這種變化主要得益于( ?。?/h2>
組卷:10引用:5難度:0.6 -
5.1881年,意大利人將牛瘟傳入非洲之角,嚴重破壞了非洲東部和南部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19世紀20年代,英國軍隊和軍艦將霍亂從印度帶到東非,使得當?shù)厝嗽诿鎸W洲殖民征服時更為脆弱。由此可知( ?。?/h2>
組卷:4引用:4難度:0.6 -
6.1910~1911年間,當鼠疫波及華北之時,頗有影響的《大公報》刊載了天津官醫(yī)院的來稿,詳細介紹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癥狀以及預防鼠疫的方法;還開設專欄介紹防疫知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報刊宣傳( )
組卷:157引用:36難度:0.5 -
7.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取得長足進步,碩果累累。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特色鮮明的做法。下列項中,體現(xiàn)“鮮明特色的做法”的是( )
組卷:7引用:2難度:0.6 -
8.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指出,政府發(fā)展經(jīng)濟時需依賴家庭的凝聚力、影響力來穩(wěn)定社會秩序,傳承節(jié)儉、刻苦、孝順、敬老、求知等美德以造就有生產(chǎn)力的人民。這表明新加坡( )
組卷:6引用:8難度:0.7 -
9.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征戰(zhàn)四方,學者、教師和法學家們緊隨其后傳播“真主的聲音”,同時又吸收希臘、波斯、印度等各地文化,“征服者在這里又被古老的文化征服了”。這說明( ?。?/h2>
組卷:14引用:4難度:0.7 -
10.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習慣用宗教性質的“地圖?世界”來作為裝飾用的地圖。但到了1300年以后,裝飾用的地圖變成了波托蘭海圖。波托蘭海圖的中心方位總是指南針磁針所指的北方,與以“東方”為中心的“地圖?世界”完全不同。這一變化( )
組卷:40引用:17難度:0.5 -
11.有印度學者認為,“印度生活在多層面中,不同世紀并存在我們的土地上,印度有些地區(qū)和世界其它發(fā)達國家一樣,有些地方還固守著傳統(tǒng)”“印度社會民主制度與宗教傳統(tǒng)、寺廟圣所與科學基地、理性與迷茫都是那么對立地、難以理解地交織在一起,這是印度文化奇異的景觀”。這反映印度文化最突出的特點是( ?。?/h2>
組卷:3引用:4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3個小題31題14分,32題14分,33題12分,共40分)
-
32.文化的傳承是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基本前提,文化的交流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nèi)在要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管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材料二:東方的猶太文明和西方的希臘、羅馬文明起初各沿著自己的軌道獨立地發(fā)生、發(fā)展,但到了一定的時期,雙方相互間的接觸、交流日益頻繁,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是這一東西文化大交匯的關鍵性起點。巴勒斯坦也成為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的一部分,由此猶太人進入持續(xù)170年的希臘化時代。盡管希臘本土已度過其燦爛的文明盛世,但醉心于其文明的亞歷山大卻在推行軍事擴張的同時,把希臘文化遺產(chǎn)的新生和推廣當作自己的天職。
——余建華《早期猶太文明與希臘羅馬文明的交融碰撞》材料三:如果說漢代絲綢之路引發(fā)了各國之間互相接觸的強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這一愿望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突破國家、民族、地域限制的“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了商貿(mào)的繁榮,而其更為積極的結果卻是文化的互相滲透。從商貿(mào)活動到文化交流,是一個飛躍性的發(fā)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匯集為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動力,最終形成了以隋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
——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三卷(1)概括材料一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并結合所學,從國家治理角度概述其價值。
(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希臘化時代”的含義,并從亞歷山大遠征的文化影響視角談談你對“希臘文化遺產(chǎn)的新生和推廣”的理解。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請選擇闡述:①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請結合漢代相關史實加以說明。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漢代,從社會制度層面論述“最終形成了以隋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h2>組卷:2引用:3難度:0.5 -
33.人口遷徙會對人類經(jīng)濟、文化變遷產(chǎn)生巨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工業(yè)化與人口增長極大地促進了移民與城市化。在工業(yè)社會中,移民從鄉(xiāng)村涌入工業(yè)中心尋找工作。工業(yè)化的英國領導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人口居住在城鎮(zhèn),城鎮(zhèn)規(guī)模在大約1萬多人。而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龐大的鄉(xiāng)村社會被城市化了。
--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近代列強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以及東南沿海的人口壓力,使東南沿海地區(qū)勞工出國成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這一遷移的過程持續(xù)、分布廣泛。遷入東南亞、美洲等地的華人,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勞動,也充當?shù)V工。中國移民對遷入國在經(jīng)濟、文化、政治和社會諸方面的貢獻和影響,已為舉世公認。
--摘編自葛劍雄《簡明中國移民史》材料三: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民族多樣性可以說是與生俱存的。來自不同民族國家的移民踏上北美大陸后,便帶來了各種不同的語言、習俗、宗教信仰和組織結構?!谝淮问澜绱髴?zhàn)爆發(fā)的美國化運動造成了民族關系的緊張,暴露出強迫同化的低效性和反民主性。美國化運動的不成功結局促使一些知識分子認真反思民族關系,文化多元主義應運而生,……少數(shù)民族集團把盎格魯撒克遜(日耳曼人的一支)新教徒集團視作民族群體之一,而不是必須歸從的主流或主體民族,自己民族文化也是美國文化的有機部分;把美國視為一個開放社會,人們有權利尋求與民族祖先國家的交流。
--摘編自高鑒國《試論美國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元主義》。(1)概括材料一中“移民”的流動方向,并結合所學簡述其產(chǎn)生的影響。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近代中國東南沿海華工出國的原因,試舉兩例說明華工對美洲開發(fā)作出的貢獻。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國移民社會的主要特征。組卷: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