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聯(lián)盟高一(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1.觀察如圖并結(jié)合所學,判斷該遺址最有可能出現(xiàn)于( )
組卷:0引用:4難度:0.7 -
2.“夏王朝的存在與否?”這個問題一直是考古學界討論的熱點。隨著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斷推進,夏王朝的面貌漸漸以考古遺址與實物的形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下列項中,目前最能佐證夏文化的歷史遺存是( ?。?/h2>
組卷:12引用:9難度:0.7 -
3.“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畝。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該史料所反映土地制度的性質(zhì)應是( ?。?/h2>
組卷:44引用:11難度:0.8 -
4.樸素辯證法是古代一種自發(fā)的、原始的辯證法思想。下列項中,蘊含該思想的有( )
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②“兼相愛,交相利”
③“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④“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組卷:13引用:5難度:0.7 -
5.《呂氏春秋》載:“今周室既滅,天子既廢,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殘,不得休息?!庇纱丝芍?,戰(zhàn)國時期( )
組卷:18引用:8難度:0.6 -
6.某史書記載戰(zhàn)國時期“立木為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材料中的“國都”應該位于圖中( ?。?br />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7.“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辶d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對該史料解讀較為合理的是( ?。?/h2>
組卷:9引用:5難度:0.7 -
8.中華典籍浩如煙海,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該著作中不能查閱到的是( ?。?/h2>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9.下列關于3世紀到6世紀晚期我國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5引用:3難度:0.8 -
10.《宋書》記載:“至于元嘉末……兵車勿用,民不外勞,役寬務簡,氓庶繁息,……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G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無下?!辈牧戏从车默F(xiàn)象(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11.某史書記載:“載初元年(690)二月十四日,試貢舉人與洛城殿,數(shù)日方畢。殿前試人,自茲始也?!辈牧现姓f的是(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31題10分,第32題17分,第32題13分,共40分)
-
32.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發(fā)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動和維系國家統(tǒng)一的奮斗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蓋嬴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shù)百年之結(jié)局,亦為后此二千數(shù)百年之起點,不可謂非歷史一大關鍵。惟秦雖有經(jīng)營統(tǒng)一之功,而未能盡行其規(guī)劃一統(tǒng)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漢行之。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
——摘自柳翼謀:《中國文化史》材料二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材料三:清朝開創(chuàng)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鞏固、空前統(tǒng)一的大帝國,奠定了近代中國領土疆域的基礎。這個統(tǒng)一是在清王朝的統(tǒng)治下實現(xiàn)的,但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經(jīng)過歷史上長期的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中華民族在清朝“大一統(tǒng)”政治格局下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升華成一個完整的不可不分割的整體。
——摘自劉正寅:《“大一統(tǒng)”思想與中國古代疆域的形成》(1)寫出材料一中“嬴政稱皇帝之年”的年份,結(jié)合秦朝地方行政制度變革的具體舉措,分析“實前此二千數(shù)百年之結(jié)局,亦為后此二千數(shù)百年之起點”。結(jié)合秦皇漢武治理北疆的相關史實,說明“秦人啟其端,漢人競其緒”。
(2)閱讀材料二,結(jié)合所學,寫出開通圖中“大運河”時的在位皇帝,并概括開通“大運河”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列舉唐玄宗處理民族關系的兩個典型史實,說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
(3)據(jù)材料三結(jié)合所學,從疆域奠定的角度一句話概括“康乾盛世”的突出貢獻。當前,許多專家認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輝煌”,馬克思則稱之為“奇異的悲歌”。結(jié)合中西方當時所處的經(jīng)濟背景闡釋他們提出“落日”和“悲歌”的緣由。(闡釋要求:史實正確,邏輯清晰,語句通順,表述成文)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3.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也是一部抗爭與探索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封建統(tǒng)治者孱弱無能,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英雄的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屈服,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展現(xiàn)了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
——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觥!边@段話出自康有為的《上清帝第六書》,代表了維新派的共識。最后兩句,批評了慘淡經(jīng)營30年的洋務運動;同時,又說明了近代社會演變過程中的質(zhì)、量、度。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與這種“小變”不同的,是全變。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指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材料一中“文明蒙塵”的典型例子。列舉1840-1900年間的重大史實(除洋務運動外),實證中國各階級“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求索,展現(xiàn)了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br />(2)列舉洋務派的三個代表人物。結(jié)合所學知識,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務運動帶來的小變并不是壞東西,但那不過是一種量變”。組卷:6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