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新版必修5《第3單元 直面人生》2019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4/12/13 5:30:2
一、閱讀理解(50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20世紀的中國文學,基本是在作為一個框架的“中國”內部展開,是對這個框架內部的個人或群體的書寫,而此框架本身并未成為作家們自覺描寫的對象?!爸袊笨梢员憩F(xiàn)為人,可以表現(xiàn)為山川大地,可以表現(xiàn)為遼闊的疆土,也可以表現(xiàn)為悠久的歷史。但綜合來看,對于“中國”的書寫表現(xiàn)出發(fā)散性的特點,“中國”基本并未作為一個融貫的理念,更很少作為一個文明體得到呈現(xiàn)。
當下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被命名為“新時代”,這一命名具有深遠的文明史意義。而作為創(chuàng)造新文明之主體的“中國”,將越來越鮮明地成為一個意蘊深遠的理論概念,成為我們向遠方眺望的基本視野。由這種視野出發(fā)的新時代文學,也將具有越來越鮮明的縱深感,并最終在客觀上將自身發(fā)展成為表現(xiàn)新時代之本質性和整體性的史詩。
“新時代”具有深遠的文明史意義,這并不是說當中國進入新時代后,就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和問題,以一種文明的完成時態(tài)而存在。新時代對新文明的創(chuàng)造是一個正在展開的過程,這個未有窮期的動態(tài)過程包含一種內在的張力,即它一方面在本質上表現(xiàn)為批判、推動現(xiàn)有文明進程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在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上表現(xiàn)出一系列矛盾。
立足于現(xiàn)實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來展開文學世界,這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也是當下文學的基本特點。置身于社會矛盾的漩渦中,將自己的筆投向現(xiàn)實問題的更深處,揭示復雜的人性和豐富的痛苦,這應該是作家的底線,也是作家良知的根本體現(xiàn)。直面矛盾,直面現(xiàn)實,從文學內部思考同時代的重大問題,也正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基本傳統(tǒng)。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內容的轉化會帶來文學題材和美學形態(tài)的變化,比如鄉(xiāng)土文學和都市文學的消長、生態(tài)文學和科幻文學的涌現(xiàn)等。但是,“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寫出國人的靈魂”,這些由魯迅所高揚的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仍將是新時代作家不可忘記的創(chuàng)作指南。而且隨著人民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上更普遍更深入的要求的提出,也由于生產力不充分尤其是不平衡的狀況的存在,社會矛盾給人的內心刻下的印痕更為深隱也是可能的。這就更要求新時代的作家繼續(xù)“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
“新時代”給當下文學所帶來的挑戰(zhàn)還表現(xiàn)在作家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去觸及乃至包含“新時代”所具有的文明史意義這一議題。而當我們意識到作為一種整體性的新文明的擔綱者只能是“中國”這一綜合性的主體的時候,則問題又轉化為新時代的作家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理解和闡釋“中國”,抑或如何以“中國”--更準確地說,如何以“文明中國”--為基本視野來展開自己的作品世界。
(摘編自周展安《文學的“文明中國”視野與縱深感》)(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20世紀中國文學基本是在“中國”內部展開的,很少關注海外其他文明體的發(fā)展情況。
B.“中國”成為作家們眺望遠方的基本視野,這使得新時代文學具有極為鮮明的縱深感。
C.20世紀以來,許多中國作家在展開文學世界時都會立足于現(xiàn)實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D.新時代的作家應當繼續(xù)直面現(xiàn)實,解決矛盾,這是時代發(fā)展對文學創(chuàng)作提出的要求。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1段指出20世紀中國文學存在不足,未能將中國作為一個文明體加以充分呈現(xiàn)。
B.第2、3段詳細闡釋了新時代具有的文明史意義,為論述當下社會發(fā)展提供了依據。
C.第4、5段針對新時代給當下中國文學所帶來的挑戰(zhàn),從兩個維度分別進行了剖析。
D.文章分析了當下中國文學所面臨的問題,呼吁作家要關注時代發(fā)展,回應時代訴求。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代既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等根本屬性,又在具體現(xiàn)實問題上表現(xiàn)出一系列矛盾。
B.新時代文學在表現(xiàn)新時代本質性和整體性的同時,其自身也將在客觀上發(fā)展為史詩。
C.作家應關注文學題材和美學形態(tài)所產生的變化,也應在作品中體現(xiàn)良知,守住底線。
D.以文明中國為基本視野進行的創(chuàng)作,一定程度上將體現(xiàn)新時代所具有的文明史意義。組卷:6引用:2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凝望那道橫眉
卞毓方 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圍剿魯迅曾是文壇一道獨特的風景。魯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圍剿集》,展覽一下“陰面的戰(zhàn)法的五花八門”,供讀者和他的文章對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濟或形勢變化,始終沒能完成。魯迅生前的熱望變成了遺愿,而這遺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當事諸君大多魂歸道山、化作喬木,才得以實現(xiàn)。出一本匯編要等一個花甲,那么五千年歷史之長之久,又能編出幾多拷貝真實、剪輯世象的奇書?
如今才得以對照了看。也正由于當事人紛紛仙去,我們才能平心靜氣,不帶一絲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還是覺得魯迅的文章最具時代光彩。這是因為--我武斷地認為--他們,至少是他們中的多數(shù),既沒有像魯迅那樣,從異域盜來火種煮自己的肉,也沒有像魯迅那樣,反復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沒有魯迅那種決絕的懷疑精神,也缺乏魯迅那種心寒入骨的憂患意識。因此,就難以接受魯迅的歌、哭、怒、罵,更無法吃透他那充滿血腥的歌聲:血和鐵,火焰和毒,恢復和復仇。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軒輊。我們說,元氣就是元氣,虛火就是虛火,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如潮的咒罵,充其量只是潑墨于碼頭,水一沖便凈光;倒是因此而引發(fā)的魯迅的駁詰,卻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鏡頭閃躍。復興門外大街,魯迅先生之子周海嬰的客廳。對面墻上是一幅油畫肖像:魯迅一手夾煙,一邊瞇眼盯著前方出神;他的視線的盡頭,是那首“靈臺無計逃神矢”的小詩。油畫下方,擱著許廣平和海嬰的照片;海嬰的那道橫眉,看上去,和魯迅的一模一樣。往事如海,涌動著跨歲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頭彌漫開一片片煙波。我突然想到:在這世界上,誰最了解魯迅?
海嬰嗎?許廣平嗎?周作人嗎?瞿秋白嗎?毛澤東嗎?不是,統(tǒng)統(tǒng)不是?!皩τ谀承┏沧拷^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門生,不是他的親友,也不是他的追隨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對手?!蹦鴮γ鎵ι萧斞赶壬漠嬒瘢蚁氲搅耸昵皩懴碌倪@段札記。
而誰又是魯迅先生的真正對手呢?魯迅直接的有形的對手,固然包括上述論敵,進而言之,還包括清朝政府,北洋軍閥,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以及國民黨右派。在角斗場上血戰(zhàn)過的,當能體會,常常是對手有多強大,逼得你也有多強大。魯迅卓犖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與對手的搏殺中脫穎而出。但人們一般還是誤讀,或者片面理解了魯迅。魯迅畢生仇恨最烈、用力最專、下手最辣的,卻是綿亙數(shù)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體無意識”;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瘋狂滋生的,仇“新”戮“異”的全社會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團的國民性……假若“黑暗”會說話,當會告訴你,它非常非常的痛恨魯迅,比那些有形對手的痛恨要強過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對手,莫不祈禱魯迅的文章速朽,以為那樣一來,舊賬全部勾銷,怨鬼銷聲匿跡,世事從此歸于太平。他們畢竟還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魯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別人,正是魯迅自己,因為魯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塵寰,“黑暗”遁入地獄,萬劫不復。魯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魯迅曾想針對別人對自己的圍剿寫一本《圍剿集》,但由于種種原因,等了一個花甲他才將其匯編出來。
B.在作者看來,圍剿魯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魯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為他們沒有反復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沒有決絕的懷疑精神,也缺乏魯迅那種心寒入骨的憂患意識。
C.“如潮的咒罵,充其量只是潑墨于碼頭,水一沖便凈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意在表明圍剿魯迅的人的文章內容膚淺,不具備時代光彩。
D.魯迅的論敵希望魯迅文章速朽,而魯迅本人也同樣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發(fā)點是不同的。
(2)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第三段的作用。組卷:0引用:1難度:0.6
二、語言運用(20分)
-
7.如圖是某市“圖書館還書流程圖”。請用一段文字表述這個流程圖,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00個字。
組卷:18引用:8難度:0.5
三、寫作(5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不學蝸牛爬,要學千里馬。
--中國諺語疾馳的快馬往往只跑兩個驛亭,從容的驢子才能日夜前進。
--薩迪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培根以上關于“速度”的闡述,給了你什么啟示?請據此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