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上海實驗學校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應用10分
-
1.按要求填空。
(1)子曰:“見賢思齊焉,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3)自見者不明,
(4)《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從智慧、仁義、勇敢三個角度闡述君子之道的句子是“
(5)有所作為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超過了必要的限度,過于偏執(zhí),反而會失敗,因而老子說:“組卷:2引用:2難度:0.9
二、選擇題(共2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6分)
-
2.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h2>
組卷:51引用:8難度:0.7 -
3.填入下列語段空白處的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br />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xiāng)土中國》)①我想我們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②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
③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
④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
⑤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組卷:28引用:4難度:0.7
二、閱讀70分
-
8.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書善最堂卷后 (明)劉基 ①武林陳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于人者,將以正己之所學,言可以茍乎哉?
②所謂“善最”者,蓋本于東漢東平王①.王之言,天下之格言也,人以是而服膺焉。圣賢之為道,不外是矣。然“善”之云,不過概而言之,求諸實踐,必有其方,不可徒云云而已也。
③今夫世俗之人,類以“善”自名也,觀其行而不掩道之不明□久□.夫善未易擇也,恭與諂相鄰,訐與直相似,小諒賊信,小慧賊智,小剛賊勇,小不忍賊仁,故有非禮之禮,非義之義,疑似之間,禽跖分焉,可不慎哉?是故擇焉而不得其中,道焉而不知其窮,古之人有為之者,楊墨是也。知焉而不能蹈,好焉而不能用,取其名不必其實,古之人有為之者,郭公是也。若人之心,未嘗不自謂已能善也,而卒于不善。為善之名,豈易當哉?
④且題匾之設起于何人乎?盤之銘,幾杖之書,朝夕警省,淬厲以成其德,非炫外以為觀也。今之揭于軒,標于楣,大書以示于人者,其果有志于自警乎?抑將從事于詠歌以為娛也?故屈子曰:“善不由外來,名不可以虛作”也。
[注]①“所謂”句:東漢明帝問東平王,在家什么事最快樂,東平王說:“為善最樂?!?br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 者 也 B.乎 矣 C.矣 也 D.也 矣
(2)對第①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從求文章和寫文章兩方面指出“言”不可隨意。
B.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匡正自己的學問。
C.陳舜中隨意向作者求取文章是不合適的。
D.作者認為他寫文章可以幫助陳舜中明白道理。
(3)對第②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以圣賢類比陳舜中,指明他應該如何行善。
B.將陳舜中和圣賢對比,指出他應如何為道。
C.指出圣賢關于“為善”的見解是籠統(tǒng)的。
D.強調(diào)“為善”落實到實踐中必有其方法規(guī)律。
(4)根據(jù)第③段,概括世俗之人“卒于不善”的原因。
(5)第④段運用了對比手法和引用手法,請分析其作用。組卷:105引用:2難度:0.1
三、寫作(70分)
-
9.當今社會,小到周圍人的一顰一笑,大到社會重大事件的披露,不少人總是用懷疑的目光去審視他人行為的動機,事件的真實性……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皯岩伞闭蔀楹芏嗳说谋灸芊磻?。
對此現(xiàn)象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組卷:9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