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山西省臨汾市兩縣一市七年級(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8/30 18:0:8

一、讀?書(共12分)

  • 1.讀書是一種滋養(yǎng),讓人增長學問,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來。下圖是兩幅書法作品,請從下面的選項中為甲、乙兩幅作品分別選出最恰當?shù)脑u價。

    A.字體點畫連線,是談讀書的修身作用。
    B.字體龍飛鳳舞,是談如何讀有形之書。
    C.字體靈動飄逸,是談讀書的方法。
    D.字體蠶頭雁尾,表達交友要有選擇,讀書要重實踐。
    甲:(
     

    乙:(
     

    組卷:8引用:2難度:0.8
  • 2.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文化中,借景抒情的詩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堂上,七年級一班的同學圍繞主題“自然風光?萬般情思”進行了佳句競答活動。
    請把下面空缺處的古詩文原句寫在橫線上。
    (1)主持人:壯闊人生,我們都是心潮澎湃的賞景人。
          小文:“潮平兩岸闊,
     
    ”是春潮涌動的江上美景?!?!--BA-->
     
    ,江春入舊年”是充滿哲思哲韻的江上美景?!班l(xiāng)書何處達,
     
    ”是作者抬頭望見點點大雁的怦然心動?!岸朊忌皆掳胼喦铮?!--BA-->
     
    ”是山、月、江水融合變幻的美妙景致?!耙拱l(fā)清溪向三峽,
     
    ”是迅速轉換的空間,更是詩人對友人的濃濃思念。
    (2)主持人:悲情人生,我們都是有愛的觀景人。
          小德:“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寄寓李白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心境。“我寄愁心與明月,
     
    ”是李白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和牽掛。
          小智:“
     
    ,小橋流水人家,
     
    ”描繪了一幅蕭索凄冷的深秋晚景圖?!跋﹃栁飨?,
     
    ”是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抒發(fā)的羈旅之苦和思鄉(xiāng)之情。

    組卷:8引用:1難度:0.8

二、讀?思(共38分)

  • 3.為弘揚優(yōu)秀文化,厚植家國情懷,學校開展了主題為“從中國文化中汲取力量”的系列活動。
    【活動一 分享選文?關注身邊的國潮】
          近年來,伴隨著文化自信日益增強,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已形成廣泛共識。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潮服飾應運而生。
          國潮服飾成為時尚聚光燈的焦點。壬寅虎年央視春晚上,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身穿具有鮮明中國元素的服裝,在太空迎接農歷新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運動健兒的國潮服飾成為亮點;網(wǎng)絡平臺上,傳統(tǒng)服飾文化頻道聚集的用戶數(shù)以千萬計;時裝周舞臺上、商店櫥窗里的國潮設計層出不窮……以醒目的漢字為主要設計元素的運動服、以虎和鶴等圖案為設計元素的服飾、印有民族特殊紋樣的外套,以及結合琺瑯、絨花等傳統(tǒng)工藝制成的首飾等,受到眾多時尚愛好者喜愛。
          將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審美、民族特色與國際潮流有機結合,國潮設計對當代服飾文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期待國潮設計繼續(xù)助推服飾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為中國服飾文化續(xù)寫新的光彩篇章。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此文段內容,不超過13個字。
    【活動二撰寫文案?宣傳家鄉(xiāng)名片】
    城墻斑駁的平遙古城,彰顯了晉商匯通天下的卓越功績。 歷經千年的晉國宗祠,是記錄歷史變遷的藝術載體。
    (2)2023年5月,上面這則贊美山西歷史文化遺跡的文案在網(wǎng)上刷屏。請你另選一種山西歷史文化遺跡,寫一句話為它做宣傳。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三、讀?寫(共70分)

  • 10.請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
          近年來,有聲閱讀快速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和數(shù)字技術廣泛應用下的全民閱讀新形態(tài)。班級開展了“走進‘有聲閱讀’”綜合性學習活動,下面是成果匯報的內容。
    【材料一“博學”小組呈現(xiàn)展板——有聲閱讀興起來】
          有聲閱讀的“有聲”,主要是指有聲語言,也包括音樂、音響等。有聲是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最明顯的優(yōu)勢。有聲閱讀區(qū)別于紙質閱讀,用聲音來表達一切。
          相關調查顯示,有聲閱讀已成為重要的閱讀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聲閱讀覆蓋率76.72%,達到較高水平。59.18%的有聲閱讀使用者聽書日均時長為半小時以下,48.03%的使用者聽書日均時長介于11至30分鐘之間。46.36%的有聲閱讀使用者選擇在移動中聽書,交通工具成為有聲閱讀的重要空間,有聲閱讀使用者習慣在開車或乘坐地鐵、公交時,打開個人的“聽覺空間”,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時間。
    【材料二“慎思”小組展示資料——有聲閱讀熱起來】
          近年來,有聲閱讀的興起和繁榮,有效地推動了社會閱讀文明的構建。有聲閱讀有可聽的、與文本相應的音頻,許多經典名著如《西游記》《紅樓夢》等已紛紛上線,使讀書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切實可感。有聲閱讀將明確的、認真的、專注的學習型閱讀與瀏覽型、消遣型的閱讀有機結合,有效地推動了全民閱讀品質的提升?!奥牎焙汀翱础弊鳛閮煞N不同的閱讀方式,在閱讀的體驗上呈現(xiàn)不同的特征。有聲語言表達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表達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進了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運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達出來。大量高水平、高質量有聲閱讀產品的出現(xiàn),逐漸滿足社會的閱讀需求,不僅使有聲閱讀沿著正確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而且在推動社會閱讀文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摘編自高國慶、馬玉坤《有聲閱讀價值論芻議》)【材料三“篤行”小組分享心得——有聲閱讀強起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眾平臺有聲閱讀發(fā)文量達230萬篇,相關文章的閱讀量已達21.9億次,有聲閱讀的熱點話題熱度也不斷變化(如圖所示)。有聲閱讀氛圍越來越濃,閱讀率越來越高。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聲閱讀豐富了閱讀內容和形式,促進了社會閱讀文明的發(fā)展。

    [注]熱度指數(shù):指輿論在公開社交場景中對有聲閱讀相關話題的討論和傳播,由各平臺公開渠道信息傳播量綜合加權計算并歸一化處理后獲得,滿分100分。
    (摘編自《“有聲”打開全民閱讀新格局——2021有聲閱讀產業(yè)調查報告》)【材料四“反思”小組坦言顧慮——有聲閱讀好起來】
          作為有聲閱讀的方式之一,聽書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因為我們容易在聽書時走神,再加上還有言語知覺的制約、情緒感知、反復加工等因素,聽書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書高。
          所謂言語知覺的制約,是指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聲音在20-30分貝時,言語的可懂度為50%:增至50-60分貝,可懂度達到90%-95%;到了140分貝,人就會感到頭痛。此外,一些噪聲如地鐵、飛機的轟鳴等,對言語感知的干擾也會很大。
          情緒感知則是指聽真人朗讀時,朗讀者的語氣會影響我們自主理解書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時可以自己主導情節(jié)、節(jié)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如果是聽語音合成的朗讀,技術上暫時還沒有辦法靈活地控制分詞、韻律、情感等,聽的過程中,我們又需要克服這些因素對理解連貫性的干擾。
          大家可能沒有留意到,在看書的時候,10%-15%的眼球運動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睛經常會倒退重看。這個過程很快,我們有時候并沒察覺,但這顯然能加深我們對書的理解,當然,這也會降低我們的閱讀速度,聽書卻通常不會倒回去重聽,所以自然會損失對一部分內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書深。
    (摘編自唐義誠、池文《聽書太被動,看書才有用?》)(1)下列表述與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A.有聲閱讀用聲音來表達一切,“有聲”是它最突出的特點和優(yōu)勢。
    B.2021年上海市民有聲閱讀覆蓋率較高,且近半數(shù)使用者選擇在移動中聽書。
    C.作為全民閱讀的新形態(tài),有聲閱讀豐富了閱讀的形式,推動了閱讀文明的構建。
    D.看書時眼睛常會倒退重看,這雖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卻導致閱讀速度比聽書慢。
    (2)材料二提到有聲閱讀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請你用材料三的相關信息對這一提法加以說明。
    (3)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小文準備閱讀《西游記》,他想采用聽書的方式閱讀,你是否贊成?請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理由。
    寫作提示:
    ①請結合材料內容;
    ②不少于100字。

    組卷:8引用:1難度:0.3
  • 11.按要求寫作。
          揮手告別昨天,今日我們揚帆起航。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相遇是很奇妙的事。走進中學時代,請你一定做好準備,人生旅途中你一定會遇見一個人或一群人,讓你的世界從此變得不同。時光清淺,莫負相遇。
          請以“初相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提示: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避開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④不少于600字。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