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如東高級中學高三(上)期初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6 0: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古詩是古人心聲的真實記錄,是展現先民人生態(tài)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葉燮所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故每詩以人見,人又以詩見?!弊x詩就是讀人,閱讀那些長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這是我們了解前人心態(tài)的最佳途徑。清人沈德潛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中國古人評價文學家時有一個優(yōu)良傳統,就是人品與文品并重。經過歷代讀者集體選擇,凡是公認的大詩人,往往都是具備“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詩,從中可以感受真實心跳和脈搏,從而淪肌浹髓地領會傳統文化精神。從《詩經》《楚辭》到明清詩詞,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如果兼顧作品的經典意義、閱讀難度等因素,唐詩宋詞應是我們的首選閱讀對象。
唐詩宋詞對于現代讀者到底有什么價值?中國古典詩歌有一個最古老的綱領,就是“詩言志”。到了西晉,陸機在《文賦》中又提出“詩緣情”。有人認為二者是對立關系,但是初唐孔穎達在《左傳正義》中說得很清楚:“情志一也?!鼻橹揪褪侵敢粋€人的內心世界,包括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唐詩宋詞的內容跟現代人沒有距離,因為詩詞中表達的那些內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觀和基本價值觀。比如喜怒哀樂,比如對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保家衛(wèi)國英雄行為的贊美,唐宋人如此,現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詩宋詞中典范作品所表達的內心情感、思考和價值判斷可以傳遞到今天,啟發(fā)我們更細致地品味人生意義和美感。
當然,唐詩宋詞對于現代人的最大意義,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們的情操、氣質和人格境界,有深遠教育作用。且舉李、杜、蘇、辛為例。李白熱情謳歌現實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詩中蘊含強大精神力量。與李白齊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積極的入世精神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為安史之亂前后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時代描繪生動的歷史畫卷。杜詩中充滿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熱愛天地萬物的仁愛精神,是儒家思想積極因素的藝術表現,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現。蘇軾在詞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來詞專寫艷情的局限,大量寫作抒情述志、詠史懷古等題材,使詞從音樂歌詞向抒情詩轉變,在以柔聲曼調為主的傳統詞樂中增添高昂雄壯的因素。到了南宋,時代動蕩引起詞壇風氣的巨大變化,以辛棄疾為首的愛國詞人把愛國主義主題變成當時詞壇的主旋律,他們繼承蘇軾詞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詞風,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涼兩種傾向充實了豪放風格。
總的來說,李、杜、蘇、辛的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具有提升讀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閱讀唐詩宋詞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審美享受中不知不覺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這個過程就像杜甫所描寫的成都郊外的那場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代文學經典作品流傳至今的意義并不是專供學者研究,它更應該是供大眾閱讀欣賞,給大眾以精神滋養(yǎng)。
(摘編自莫礪鋒《在讀詩讀人中感受萬千氣象》)
材料二:
在如何閱讀和鑒賞唐宋詞的問題上,我很認同清末民初詞論家況周頤的一席話:“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边@樣,便能臻于“吾性靈與(詞人之性靈)相浹而俱化”的境地(《蕙風詞話》卷一)。照我看來,這種讀詞之法所重視與強調的,即是讀者須與古代詞人進行有關人生體驗的“交流”與“對話”,如此才能達到兩代人之間的精神溝通和心靈契合。此話如何理解?
首先,從唐宋詞人來說,盡管他們早已長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貯存在那些不朽詞篇中的人生體驗卻至今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活力。美國優(yōu)秀作家??思{曾說:“藝術家的宗旨,無非是要用藝術手段把活動——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動;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來看時,照樣又會活動——既然是生活,就會活動。”雖然唐宋詞人在主觀上或許并無此種意愿,但在客觀上他們又通過寫詞而把其生命活動和人生體驗“抓住”并“固定”了下來;而當后之讀者重讀這些詞篇時,詞人的歌哭啼笑,詞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就都會得到復活和浮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老的唐宋詞其實不老,尤其是它所貯存的豐厚人生意蘊則更保持著“常綠”的狀態(tài)。故而讀詞實際就是在人生體驗方面向前代詞人“討教”“求援”的過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間尋覓精神知音和良師益友的文化活動。這時,讀者處于“受眾”的地位,他們必須澄思渺慮,靜靜地傾聽和深深地思索發(fā)自唐宋詞人的種種心聲。
其次,在此同時,讀者在閱讀和欣賞唐宋詞時,卻又會依據自身特定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對原作的意蘊作出多種多樣的詮釋和解讀,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到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這就會進而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讀者在讀詞過程中并不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他們可以且肯定會將其自身的某些人生體驗反射給唐宋詞篇,緣此就形成了讀者與前代詞人之間的跨時代“交流”與“對話”。而惟有這樣的讀詞之法——讀者盡可能地調動自身的人生經驗和藝術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這才能真正把詞讀深讀透。
(摘編自楊海明《唐宋詞與人生》)(1)下列對唐宋詩詞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唐宋詩詞成為我們首選閱讀對象,其閱讀價值高于《詩經》《楚辭》和明清詩詞。
B.唐宋詩詞體現的普通人價值觀,多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保家衛(wèi)國行為的贊美。
C.李、杜、蘇、辛的作品是唐宋詩詞中的典范,風格各異但都具有深遠的教育作用。
D.唐宋詞人為貯存豐厚的人生意蘊,將體驗“抓住”并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中傳遞給讀者。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能寫出第一等真詩的詩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學識。
B.作者認為,陸機提出“詩緣情”否定了中國古典詩歌“詩言志”的古老綱領。
C.古典詩歌的典范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能提升讀者的人格境界。
D.當代人閱讀優(yōu)秀古典詩歌能夠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兩則材料對此均有所論及。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要想了解一位詩人的襟懷抱負,最佳途徑就是閱讀他的詩歌,因為讀詩就是讀人。
B.古代詩歌之所以具有現實價值,是因為它們表達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C.讀者須與古代詩人進行有關人生體驗的“交流”與“對話”,才能把詩讀深讀透。
D.唐宋詩詞的內容與現代讀者沒有距離,在這一點上,兩則材料的觀點是不一致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證了現代人與古代詩詞之間的關系,但論證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其不同之處。
(5)下面材料對王國維讀李璟詞的評析,體現了況周頤的“讀詞之法”,請對此作簡要說明。
王國維讀李璟詞時,對《攤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兩句大加贊賞,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他選擇這首詞中意境絕佳的兩句進行鑒賞,不僅讀出了蕭瑟秋景襯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還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詞中深寓憂患意識的結論。組卷:8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漸行漸遠的憂傷
林小嫻 江南。古鎮(zhèn)。煙雨迷漫。梔子花開滿了竹籃,少女筍芽般的玉手挽住花籃,在橋頭站成一道風景,與花共吐芬芳。
古鎮(zhèn)一個尋常的早晨,是在霧的幔帳中慢慢凸現的,當黑色的瓦脊現出它的厚重時,橋下已有吱吱嘎嘎的木船劃過。橋上的路一直延到深深的巷里,就這么走了上千年,青石板已很老,已有無數的坑凹,使你感到無數歲月的痕跡,還有重疊的使你無法辨認的腳印,這是一份古老的凝重。和這份凝重相反的輕快,則是一路蹦跳上早學的孩子,他們是古鎮(zhèn)鮮活的理由。
巷口的阿婆在灑掃清除,弓成九十度的身子,重復著她的勞作。清瘦的老伯用他那爬滿蚯蚓般的手,一塊塊地卸著鋪板,花花綠綠的商品露了出來,轉瞬身后的鋪板已卸下一摞。
趕早市的女人行走在小巷:一把鮮綠的菠菜橫臥在竹籃里;幾枚香菇散落著,還帶著泥土的潮濕;三四棵茭白嫩如凝脂一般。菜不多,但很精致,一如這南方女人,精細而典雅。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水養(yǎng)育了女兒,女兒又成了阿婆,成了阿婆的女人又變做了腳下的流水,她們日夜流淌,內涵很深,柔柔的,但又波瀾不驚。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這種韻味寫在女人們的臉上,體現在她們的舉手投足間。水。女兒。她們已難解難分。
熱騰騰的小籠包子,引誘著我的食欲。面對著方桌前吃得忘我的食客,我于是要了一碟。那雪白的、鼓漲著的小包子,在碟子上開出了四朵花。我輕捏起一只放到嘴里,一股甜膩的湯水,使我的嘴巴僵在了半空。對面的老伯善解地笑我,碟子被我推去,老伯說了句:“吃不慣吧,姑娘!”我則尷尬地點頭,轉身離去。
是誰還在演繹著一份遠古的美麗呢?是上了年紀的阿婆們,只有她們坐在茶樓上,一方八仙桌,幾樣茶點,幾杯蓋碗清茶,青煙裊裊。紅絲線在白發(fā)間穿行,一個絲結扣住,一個荷包就在桌上開出了兩朵并蒂蓮。她們一定是撿拾著年輕時的夢,夢里的落花變成了手里的荷包、香袋,想那得到的人該怎樣去珍惜呢!如今變成商品的荷包,游人買了去,還能掂出那份沉淀嗎?女心悠悠--女紅是她們練了一輩子的功夫,是用一生的愛去描繪的一幅畫兒!
在這雨霧迷蒙的古鎮(zhèn),是該有夢的。
推開窗子,就是幽長的小巷,幽長的夢。我是來尋夢的嗎?心底的夢在哪里呢?是尋戴望舒的《雨巷》。
望著這似曾相識的小巷,我便在這巷里迷失了。七十年的《雨巷》詩行如舊,小巷如舊,丁香女孩如舊,只是少了油紙傘。油紙傘掛在阿婆盛滿雜物的墻上,它已被塵封成一段記憶,輕易沒有人去觸摸。偶爾,阿婆來到雜物間,會在不經意間瞟見它,眼神便定定的一路飄去。
來到小鎮(zhèn),少不了在巷里行走,雨是招手即來的。不是所有的雨都適合在巷里行走的。大雨太急,兩排雨線逼仄著小巷,腳下流水如注,從容也被這雨水趕走了。雨最好不大,像雨又像霧,檐上有滴水,水就那么一下下地砸入腳下的青石板,水珠兒飛濺。石墻上有片片薄綠,那是青苔的作品。這時的小巷幽長而寂寞。
詩人走來了,一襲青布長衫,一雙圓口布鞋,鞋有點潮濕,潮濕的還有詩人的眼睛。他一定是被某種東西牽引著,來到這里。詩人眼里的雨巷是美的,但有點惆悵,他要小巷更美,他要給這靜止的美,添上一道移動的風景。于是,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女孩走來了,給詩人帶來一陣香風,如夢如幻地從詩人身旁飄過,消失在這雨巷的盡頭。這稍縱即逝的美,詩人抓住了,留下了一曲經典,還有如花的夢!
詩人是真誠而裸露的。
那晚,聽著屋檐滴水,好似時間的鐘擺,撫我入夢。我夢見自己在巷中行走,我故意穿了一雙高跟鞋,顯得更加挺拔,打著一把太陽傘,綠底黃花。高跟鞋敲在古老的石板上,發(fā)出嘎嘎的脆響,我希望喚醒那遙遠的記憶,和詩人夢幻般的情感。與詩人相遇,是我的渴求,但他始終背對我,如煙的霧在他的頭上環(huán)繞,看不見他的表情,只有修長的身影,這使我心存悵然,但轉念一想就釋然了,畢竟相遇了,隔著七十年的路相遇在雨巷。
夢醒后,心還在恍惚與現實中搖蕩,一股濕漉漉的柔風送來,南窗未關,手在空中劃過,攥在手里的是一撮溫涼。
那些日子里,我總是在巷里行走,特別是飄雨的日子里。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古鎮(zhèn)早晨為切入點,描寫了古鎮(zhèn)人們的日常生活,贊美了古鎮(zhèn)的淳樸、恬淡卻又精致美好的現實生活。
B.文章開頭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南古鎮(zhèn)如畫如詩的景致,把人帶進文字描述的世界,激發(fā)了人們對江南的向往之情。
C.文章結尾通過夢來突出作者對古鎮(zhèn)的迷戀之情,在體悟詩歌描繪的意境中,作者感受著古鎮(zhèn)的風雨的潮濕和溫涼。
D.實際的古鎮(zhèn)街道上沒有油紙傘,油紙傘被阿婆掛在了墻上,文章為了美化古鎮(zhèn)的風景,植入了《雨巷》中的內容。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細節(jié)描寫動人?!肮删攀鹊纳碜印薄芭罎M蚯蚓般的手”,極具畫面感地表現了巷口阿婆和清瘦老伯的樣貌,也體現出了他們的勤勞。
B.文章通過豐富的想象,用抒情的文字再現了詩歌《雨巷》中的內容,突出了古鎮(zhèn)濃厚的文化色彩。雨巷漫步,使作者和詩人有了相似的經歷。
C.文章筆觸細膩,比喻精彩。用“筍芽”來比喻少女的手,寫出了少女的稚嫩;又將女子比作水,凸顯江南女子的柔美,她們富有內涵和獨特韻味。
D.文章語言優(yōu)美,將古鎮(zhèn)的自然風光、世俗風情和文化景觀融為一體,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凸顯了江南獨有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
(3)“在這雨霧迷蒙的古鎮(zhèn),是該有夢的”一句獨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文章描繪了江南古鎮(zhèn)的美好,這和題目“漸行漸遠的憂傷”一致嗎?請對此加以簡析。組卷:1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一座完善的建筑,①______:適用,堅固,美觀。建筑本身常常是時代環(huán)境的寫照。建筑里一定不可避免的,是反映這個時代的智識、技能、思想、制度、習慣,當然也反映這個地方的地理氣候。因此,適用是適合于當時當地人民生活習慣、氣候環(huán)境。
天然材料種類很多,但不一定被人采用,被選用的材料,更不一定最堅固,最易駕馭。石料本身比木料堅固,然在中國用木達到了高度的圓滿,②______,且建筑上的各種問題常不能獨用石料解決,即有用石料處亦常發(fā)生弊病,反比木質的部分容易損毀。
建筑上的美,淺而易見的,當然是輪廓,色彩,材質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卻蘊于其權衡中,如長與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比較分配,立體上各體積各部分之輕重均等,所謂增一分則太長,③______。建筑是為解決生活上各種實際問題而結構出來的物體,所以無論美的精神多縹緲,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脫離合理的、有機能的、有作用的結構而獨立。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分別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構成整句,每句不超過15個字。組卷:27引用:10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苯眨虾HA東理工大學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車從上海到北京。他坐了54輛公交車,經過1291個站點,耗時6天5夜,彎彎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費了381元車費,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從上海到達北京。
有人說,坐高鐵、飛機更加高效快捷,這樣坐公交車完全是浪費時間,大學生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有人說通過坐公交車旅行,能夠感受到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在路上”何嘗不是一種研學,這些都是無法從教科書上學到的經歷;還有人為這位同學的勇氣點贊,認為他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過縝密的計劃完成了這趟旅途……
對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請給這位同學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8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