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山東省高考生物壓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69難度:0.8
  • 2.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將在武漢爆發(fā)的引起肺炎疫情的新冠病毒暫時命名為2019-nCoV,該病毒為有包膜病毒,可以通過膜融合進入宿主細胞,其基因組長度29.8Kb,為單鏈+RNA,其5′端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結構,與真核生物的信使RNA非常相似,可直接作為翻譯的模板,表達出RNA聚合酶等物質。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h2>

    組卷:22引用:5難度:0.7
  • 3.如圖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強度和溫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長速率隨CO2濃度變化的情況,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296引用:7難度:0.5
  • 4.細胞周期檢驗點是細胞周期調控的一種機制,當細胞周期中某一節(jié)點出現“異常事件”,調節(jié)機制就被激活,排除“故障”或使細胞周期中斷。如G2期末檢驗點主要檢測復制后的DNA是否損傷,細胞中合成的物質是否夠多,細胞的體積是否足夠大;紡錘體組裝檢驗點(SAC)能夠檢查紡錘體是否正確組裝,紡錘絲是否正確連接在染色體的著絲點上。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72引用:11難度:0.7
  • 5.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揭示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機制所做的貢獻。當氧氣缺乏時,腎臟分泌EPO(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紅細胞,這幾位科學家正是要找出這種反應背后的基因表達機制。他們發(fā)現細胞內的HIF-1α(低氧誘導因子)可以控制EPO的表達水平,并且會隨著氧濃度的改變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如圖示),調節(jié)人體和大多數動物細胞對氧氣變化的復雜又精確的反應。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r />

    組卷:49引用:2難度:0.7
  • 6.下列關于細胞的敘述,不能直接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是(  )

    組卷:32難度:0.7
  • 7.下列所學生物學知識的敘述中,錯誤的有幾項( ?。?br />①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劑適于在低溫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③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組成的
    ④種子萌發(fā)后發(fā)育成完整植的過程體現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⑤依據電鏡照片制作的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屬于物理模型
    ⑥人體細胞中的CO2一定在細胞器中產生

    組卷:47難度:0.7
  • 8.已知豌豆的高莖對矮莖為顯性,黃子葉對綠子葉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某科研所進行遺傳實驗,操作如圖。假定所有的植株都能成活,理論上收獲的F4中綠子葉的比例為( ?。?br />

    組卷:23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4.炎癥發(fā)生時,疼痛是一種防御性的保護反應。研究發(fā)現,炎癥因子ILs能夠促進痛覺的形成,其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但過量的炎癥因子會造成免疫過強,自身器官受到損傷。2019年底出現的由新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癥患者體內細胞產生了過量的炎癥因子,在治療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來對抗強大的炎癥反應。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某些細胞釋放的炎癥因子使相關神經元更易產生興奮,傳到
     
    ,從而產生痛覺。興奮傳導過程中,突觸后膜發(fā)生的變化有
     
     
    。
    (2)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炎癥因子ILs能通過系列信號通路促使Ca2+內流增加,據圖分析炎癥因子使Ca2+內流增加的原因是
     
    。
    (3)若使用Ca2+阻滯劑抑制神經細胞膜Ca2+通道的開放,則能減緩炎癥因子引起的疼痛,為探究Ca2+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如下實驗:
    對照組:對突觸前神經纖維施加適宜電刺激,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實驗組:向突觸小體施加適量的Ca2+通道阻滯劑,對突觸前神經纖維施加適宜電刺激,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結果是實驗組神經遞質的釋放量小于對照組。由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
     
    。
    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結論,請再補充一個實驗組:
     

    (4)糖皮質激素屬于類固醇物質,其靶細胞廣泛分布于肝、肺、腦、淋巴組織等處,能有效抑制炎癥因子ILs的合成。糖皮質激素與胞內受體結合后,“激素-受體復合物”能夠進入細胞核,請推測糖皮質激素產生抗炎作用的途徑是
     
    。

    組卷:55引用:5難度:0.7
  • 25.為使水稻獲得抗除草劑性狀,科研人員將除草劑草甘膦抗性基因轉入水稻植株,獲得抗草甘膦轉基因水稻。

    (1)將草甘膦抗性基因作為
     
    ,與Ti質粒用相同的
     
    和DNA連接酶處理構建基因表達載體。
    (2)用
     
    處理農桿菌后獲得感受態(tài)細胞,將其與基因表達載體混合完成轉化后,在添加
     
    的培養(yǎng)基中,經篩選1得到含基因表達載體的農桿菌。
    (3)利用PCR技術,可以鑒定被侵染的愈傷組織中是否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如下:
    5'---ATGGCT………AGGAAC---3'
    3'---TACCGA………TCCTTG---5'
    根據上述序列應選擇引物
     
    (填字母)進行PCR。
    A.引物:5'-TACCGA-3'
    B.引物:5'-GTTCCT-3'
    C.引物:5'-AUGGCU-3'
    D.引物:5'-ATGGCT-3'
    (4)PCR擴增時需要根據草甘膦抗性基因序列設計
     
    種引物,其原因是
     
    。
    (5)除了鑒定愈傷組織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還可以利用GUS基因表達產物的鑒定進行圖中的篩選2,以確定目的基因是否
     
    。兩次篩選后得到的轉基因愈傷組織經過細胞的
     
    過程,獲得轉基因水稻。

    組卷:39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