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2 0: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唐宋時期是中國正統(tǒng)詩文發(fā)展的高峰,從唐至今,詩文選本有一兩千種,現(xiàn)存的這一兩千種唐宋詩文選本可分為唐詩選本、唐文選本、唐詩文選本、宋詩選本、宋文選本、宋詩文選本、唐宋詩選本、唐宋文選本八類,這八類選本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但當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卻相對滯后。
從學術價值來說,一是保存文獻之功。以唐人選唐詩為例,不少中小詩人的作品因選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劉昚虛詩,《全唐詩》存13首;陶翰詩,《全唐詩》存17首;元結《篋中集》收沈千運等7位詩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選本,輯佚的材料更為豐富,這些選本中還有大量的異文可供參考,如《河岳英靈集》中的李白詩,就有不少異文,對研究李白詩歌有重要意義。二是批評史價值。選本對具體作品的選擇具有鮮明的傾向性,可以引導一個時代或一段時間文學發(fā)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禎《唐三味集》,倡導“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于是清空淡遠的詩歌流行一時;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首重“鯨魚碧?!薄熬奕心μ臁敝L,兼及王士禎之說,于是平和厚重之風流行。通常選本都有一篇或數(shù)篇序言,有的還有跋文,唐宋選本也不例外,這些序跋或為選者自撰,或為師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發(fā)表議論,許多重要的學術觀點即產生于此。如姚鉉《唐文粹序》認為“止以古雅為命,不以雕篆為工”,鐘惺、譚元春《唐詩歸》提倡“幽情單緒”“孤懷”,等等,無不對當時文壇產生重要影響。唐宋詩文選本中有大量評點材料,如殷璠《河岳英靈集》評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檢”,評高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等,均被后世奉為圭臬。又如南宋呂祖謙的《古文關鍵》,被稱為我國“古文評點第一書”,開古文評點之先河。明清兩朝,詩文評點蔚成風氣,唐宋詩文無疑是評點家關注的對象。
從文化價值來看,選本作為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當下的境遇還不盡如人意。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應從兩方面入手:學術層面上,應加大對古代優(yōu)秀選本整理的力度?,F(xiàn)在唐人選唐詩已有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選本,有許多沉埋在圖書館或博物館中。普及層面上,與廣大受眾對唐宋詩文的喜愛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選本尤其是新選新注本數(shù)量太少,影響不大。唐詩選本最流行的是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編的《唐詩選》,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但畢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選詩數(shù)量較少。2013年出版的劉學鍇先生《唐詩選注評鑒》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唐詩選本,該書集逸、注、評、鑒為體,學術性很強通俗性稍有不足。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久負盛名,但選詩與注釋過分展現(xiàn)學者的學術個性,選詩數(shù)量少。除此之外,還有一兩種宋詩選本行世,但影響面有限。建議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唐詩選》《宋詩選注》《唐文選》《宋文選》等選本列入大中學生的參考書目,并推出導讀系列叢書。
(摘編自丁放《唐宋詩文選本的現(xiàn)代價值》)(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宋呂祖謙的《古文關鍵》開古文評點之先河,引導了明清兩代文學發(fā)展的走向。
B.盡管現(xiàn)存的唐宋詩文選本價值很高,但當代學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間。
C.《唐詩選注評鑒》《宋詩選注》等選本體現(xiàn)了選者極高的學術水平,但通俗性不足。
D.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選本中的材料更豐富,不少異文對研究古代詩歌有重要意義。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論證唐宋詩文選本價值的基礎上,指出了在普及層面上推出新選本的必要性。
B.文章從學術和文化兩方面闡釋唐宋詩文選本的價值,并就兩方面的關系進行論證。
C.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資料為例,增強了文章的論證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學術色彩。
D.文章論證唐宋詩文選本的現(xiàn)代價值時,既角度不同又層次分明,條分縷析、結構嚴謹。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整理唐宋詩文存世選本,不僅可從中獲取學術資料,更可以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B.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唐宋詩文,這與唐宋詩文新選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關系。
C.唐宋詩文選本序跋中的學術觀點對作家風格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影響著當時的文壇。
D.唐宋詩文選本極大推動了唐宋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對文學鑒賞和批評有著重要意義。組卷:2引用:1難度:0.3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早在春秋時代,諸子百家等典籍就已有許多關于工匠精神的闡述,例如“止于至善”(《大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道家經典《莊子》一書中,更是為我們描繪了匠石、庖丁、承蜩者等一系列能工巧匠的形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古代工匠群體,形成了以“技以載道”“道技合一”“親民愛物”為特色的工匠文化。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工匠精神不僅是指工匠們對待自身職業(yè)的態(tài)度,同時也是一種“技以載道”的職業(yè)情懷以及“道技合一”的技藝境界。《寓林折枝》記載了關于工匠工師翰的故事。工師翰為齊桓公修建宮殿,借機向齊桓公進言:“國家和宮殿一樣,人才就好比宮殿的柱子,如果奸臣當?shù)溃菄揖陀袃A塌的危險了?!饼R桓公聽后罷免奸臣,招賢才管仲而任之??梢姡诠湃搜壑?,工匠不僅技藝精湛,而且還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濟世情懷。
清代思想家魏源說“技可近乎道,藝可通乎神”,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也強調人們應當把工作當成一種“致良知”的修行。在傳統(tǒng)文化中,世俗的事務超越了器物的層面,被賦予更多精神的意義,這正是中國工匠文化中“道技合一”的傳統(tǒng)。
“親民愛物”則是中國工匠文化的另外一大特色。其中“親民”主要源于儒家仁愛親民的思想,由此形成了“賈而儒行”的中華民族儒商文化。“愛物”則更多源于“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犊脊び洝分姓f:“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斌w現(xiàn)了匠人在制作過程中,只有天、地、人、物四者和諧統(tǒng)一,才能制造出精美的物品。
(摘編自張保文《工匠精神》)材料二:
我國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形成了“尚巧工”的社會氛圍。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是“兩彈一星”,還是高鐵、大飛機等的設計與制造,都離不開工匠精神,都展現(xiàn)出我們對工匠精神的繼承與發(fā)揚。
我國制造業(yè)大而不強,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關鍵在于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而是在堅守中追求突破、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敬畏職業(yè)、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實現(xiàn)突破創(chuàng)新。
品牌是企業(yè)走向世界的通行證,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xiàn)、國家形象的亮麗名片。我國品牌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還不多,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設計、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實現(xiàn)產品從“重量”到“重質”的提升,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建設品牌強國。
我國雖然有“尚巧工”的傳統(tǒng),但技能人才在傳統(tǒng)社會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边@就要求我們倡導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風尚,為弘揚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摘編自陳昊武《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材料三:
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熊召政說,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樣適用于文化領域。這句話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環(huán)視文化市場,一方面,百花齊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雖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學作品出版,上萬集電視劇播出,數(shù)百部電影上映,但仍存在著有數(shù)量缺質量的現(xiàn)象。浮躁之氣、“將就”之風,不僅對文化產品造成了浪費和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要解決這些問題,文藝工作者必須從“心”做起,堅守藝術理想,弘揚“工匠精神”,篤定恒心,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工匠精神”就是對“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柳青在皇甫村蹲點14年,深入了解農民生活,才創(chuàng)作出鴻篇巨制《創(chuàng)業(yè)史》;海明威的《老人與?!废群笮薷?00多次。古往今來,文藝精品無不是厚積薄發(fā)、千錘百煉的結晶。
(摘編自劉泉《文藝也應弘揚“工匠精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藝領域的浮躁之氣、“將就”之風,使得文化市場上大部分文藝作品粗制濫造,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B.《大學》《詩經》中都有對工匠精神的闡述,并具體介紹了“技以載道”“道技合一”等工匠文化。
C.時代呼喚文藝工作者重拾“工匠精神”,從“心”做起,厚積薄發(fā),千錘百煉,創(chuàng)作出更多文藝精品。
D.我國制造業(yè)只有打破“尚巧工”的傳統(tǒng),破除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才有可能突破創(chuàng)新。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的重要基礎,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重視,將推動全社會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時代風尚。
B.《寓林折枝》中工師翰進言齊桓公的故事以及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思想,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匠“技以載道”的職業(yè)情懷。
C.“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句話說明要制造出一件精良的器物必須具備多個條件。
D.柳青蹲點皇甫村14年,深入了解農民生活,才創(chuàng)作出《創(chuàng)業(yè)史》,這說明文藝工作者要創(chuàng)作出文藝精品也必須弘揚工匠精神。
(3)請根據材料二,概括新時代我們?yōu)槭裁匆罅霌P工匠精神。組卷:0引用:1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燈
侯發(fā)山 周末,小偉回鄉(xiāng)下看望父親。
看到小偉回來,父親的眼角、眉梢,還有皺紋,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彌漫出來。小偉還算個孝子,雖然在城里上班,平時沒少回家看看,有時忙,回不來,打個電話,或是在微信上視頻聊天,真的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一切都讓父親自豪、欣慰。
吃罷晚飯,父親提出要帶小偉到東江捉魚。
晚上釣魚?黑燈瞎火的能釣到嗎?父親要給自己做魚吃?父親缺錢花?小偉心里打了不少的問號,嘴上還是爽快地答應了。他知道,老還小,人上了年紀,往往跟小孩子一樣,會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偉還知道,什么是孝順,順著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順。母親死得早,是父親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帶大的,風里來雨里去,靠捕魚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學。小偉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想把父親帶進城,父親執(zhí)意不去,說自己在鄉(xiāng)下慣了,說自己還能干得動,每天活動活動筋骨對身體有好處。小偉也就沒再堅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親的影子和味道,父親舍不得離開。
來到江邊,天已經完全暗下來,江和天似乎連接到一塊了,只能聽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濤聲。
父親沒有拿出魚竿,沒有帶魚餌。小偉以為父親忘了,正要自責自己沒有提醒他,父親笑了笑,說,孩子,不用魚竿,照樣可以捉魚。
小偉吃驚不小,心想父親什么時候會徒手逮魚了?從未見過,也從沒有聽說過。難道是父親早就有的絕技,今天要露一手給自己瞧?
小偉正在胡亂猜測,父親拉著他來到淺水處,讓他往水里看。順著父親的手勢,小偉辨認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個閃閃發(fā)光的東西。那是什么?小偉心里疑惑,正要問父親,父親說,小偉,那是蛤蟆魚,也叫老頭魚,學名安康魚。
還有這種魚?它怎么會發(fā)光呢?小偉驚詫不已。他又往水里細看,看到這種魚頭頂上有一根釣竿,這根釣竿不時會發(fā)出星星一樣的閃光,像一只懸掛明燈的釣魚竿。
父親說,蛤蟆魚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時潛伏不動,以背鰭第一棘的皮瓣為釣餌,誘捕那些趨光的魚蝦類。
說到這里,父親挽起褲腳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魚。
蛤蟆魚在父親手里扭曲著身子,但被父親牢牢抓在手里。小偉打開手機的電筒,看到這種魚頭大,口寬,胸鰭大,尾部細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偉呵呵一笑,對父親說:“爹,這就叫做‘螳螂在前,黃雀在后’?!?br /> 這種魚肉少,吃起來不過癮。父親甩手把魚扔進了江里,然后繼續(xù)說道,咱江邊好多漁民都喜歡逮蛤蟆魚,好逮,不費勁。孩子,人跟這蛤蟆魚一樣,不能太出風頭。
父親這是哪里話?。啃バ睦锎蛄藗€愣。
父親說,你下鄉(xiāng)扶貧,你改造危房,你資助貧困大學生,這都沒錯,不要傳到朋友圈嘛。
原來父親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轉,時時關注著自己呢!小偉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熱乎起來。天天點贊的不一定是朋友,不點贊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來這話真是沒說錯。
父親說,你若挺不下來,或是做得不夠圓滿,讓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嘍。你是單位的一把手,有時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偉說,爹,我是故意那樣做的。
父親愣怔了一下。
小偉說,我那樣做,一是督促自己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二是讓大家監(jiān)督自己,杜絕自己有謀私利的行為,還有一點,就是做一個樣子給他們看!爹,無欲則剛,有什么好怕的呢?
龜兒子,咋不早給我說呢?害得我擔驚受怕,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父親說著,拿起拳頭輕輕捶了小偉的胸脯一下。
有輪船的汽笛聲從江面上飄過來。父親指著遠處的燈塔,自豪地說,小偉,爹希望你能像你說的那樣,要做燈塔發(fā)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魚身上的光!
小偉偎依著父親,感覺到父親的身板還是那樣的結實,那樣的硬朗,那樣的溫暖。
回家的路上沒有路燈,黑瞎瞎的,有父親在身邊,小偉走得很踏實,一點也不用擔心會迷路。
(《小小說選刊》)(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將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設定在晚上,是因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魚身上的光和遠處燈塔里發(fā)出的光。父親好借此機會與兒子進行一番交流。
B.小偉作為單位的一把手,他正直無私,為民做了許多有利的實事,并且還將這些事情發(fā)到朋友圈里。對兒子做好事實事發(fā)朋友圈的行為,父親開始是擔驚受怕的。
C.小說第4段開頭的四個問句使用反問的手法,既表現(xiàn)出小偉對父親行為的疑惑,也設置了懸念,引發(fā)讀者對父親真實意圖的猜測,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D.“螳螂在前,黃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魚要誘捕那些趨光的魚類,卻被父親抓住的情景。父親想借此情景告誡兒子小偉做事應低調的道理。
(2)請聯(lián)系全文,分析“父親”的人物形象特點。
(3)文中的“光”有哪些含意?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組卷:0引用: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文意,字數(shù)不超過15字。
從人才需求看,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未來5年,全國農業(yè)經理人需求150萬人左右,無人機駕駛員需求100萬人。從人才帶來的社會效益看,每個創(chuàng)業(yè)主體平均能帶動6個農民就業(yè)。因此,鼓勵更多人才返鄉(xiāng)在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投身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帶動鄉(xiāng)親們一起致富,才能為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提供強勁的新動能。組卷:0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看見才是愛。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努力被看見。從心看見自己;當你展開自己時,也就能看見世界。
材料二:5月19日,首屆“看見美麗中國”全國短視頻大賽在北京啟動。大賽將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動全社會發(fā)現(xiàn)美麗中國、看見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
材料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從國內到國際,中國打贏了一場又一場富國強國戰(zhàn):抗疫勝利,脫貧攻堅勝利;“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奮斗者”號取得突破性成果;“一帶一路”成為最愛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guī)模的國際合作平臺……看見中國,享受中國;參與中國,推動中國。
讀了以上材料,對于“看見”,你有什么想說的?請寫一篇演講稿,闡述你的感受與思考,并在期末班會上發(fā)言。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