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東莞市萬江中學、石龍中學、常平中學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8 4: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人的實踐、創(chuàng)造、生產與再實踐、再創(chuàng)造、再生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原基礎與根本路徑。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看,文明是人的創(chuàng)造,是人的文明,沒有人就不可能產生文明,因而人是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根本前提和基本條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基于人的生存發(fā)展需要而產生、傳承、發(fā)展而來的,因而人或人的需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生、傳承、發(fā)展、利用的本質原因和根本動力;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部活動的主體,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缺乏人這個實踐創(chuàng)造主體,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只能成為無本之木、無水之魚;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生、傳承、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滿足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物質與精神需要,在于最終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的創(chuàng)造產物,重要特征是成為人類具有公共性、民族性、共有性、共享性的公共產品與文明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xiàn)著人類的需求需要、創(chuàng)造智慧、情感認同、倫理道德、生產生活,是人類杰出的文明成就、獨特的身份象征、珍貴的精神家園和重要的創(chuàng)新源泉。因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特別“承認各社區(qū),尤其是原住民、各群體,有時是個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保護、延續(xù)和再創(chuàng)造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而為豐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做出貢獻”。其開宗明義地強調了人的主體性和重要性,揭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滿足人類需要、凸顯人類意志、蘊涵人類智慧、體現(xiàn)人類創(chuàng)造、促進人類全面發(fā)展的特質。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生發(fā)展、結構內涵、功能價值、作用貢獻等方面考察,可見確立人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相信人、尊重人、為了人、依靠人、解放人、服務人、發(fā)展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生發(fā)展、傳承保護根本和終極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遺產?!弊裱吮緦傩?,需要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更好地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確立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的主體地位,切實堅持以人為根本要求在一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中的實現(xiàn),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體地位切實發(fā)揮好擁有者、管理者、傳承者、經(jīng)營者、享有者、研究者等所有“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切實解決好作為主體的人的一切問題,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摘編自安學斌《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性論綱》)材料二:
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入新時代,我國堅持在系統(tǒng)性保護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尋找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的連接點,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非遺融入現(xiàn)代社會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吨腥A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鼓勵和支持發(fā)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特殊優(yōu)勢,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開發(f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場潛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贝龠M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實現(xiàn)現(xiàn)代經(jīng)濟價值的轉化,這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提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經(jīng)濟發(fā)展的包容性理念高度契合。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破圈”,讓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接軌,從“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到“飛入尋常百姓家”,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創(chuàng)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方式。在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與規(guī)律的基礎上,推動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時代精神、當代審美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通過合理有序開發(fā),讓更多的人共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發(fā)展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從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現(xiàn)狀出發(fā),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舉措,進一步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胺沁z+”既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活力,也激發(fā)出無限的可能?!胺沁z+文創(chuàng)”“非遺+旅游”“非遺+產業(yè)”“非遺+互聯(lián)網(wǎng)”“非遺+教育”“非遺+直播”等模式的日趨成熟,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yè)發(fā)展相輔相成。
(摘編自黃永林《讓非遺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創(chuàng)造了非遺,人的需要是非遺創(chuàng)生、傳承、發(fā)展的本質原因和根本動力,非遺能幫助人實現(xiàn)自由全面發(fā)展。
B.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享有的珍貴文明財富,“以人為本”是非遺傳承、發(fā)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之一。
C.進入新時代,推動非遺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前提。
D.非遺已成為促進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要合理有序地開發(fā)其當代價值,讓非遺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接軌。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兩則材料的重點都是非遺保護要服務于人,材料二則進一步闡述要創(chuàng)新保護非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B.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以人為主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離不開人的參與,要始終堅持人的主體地位。
C.國家鼓勵和支持將非遺代表性項目開發(fā)成文化產品,利用其提供文化服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社會需求。
D.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傳承理念,讓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就能夠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一段強調了在非遺創(chuàng)生、傳承、發(fā)展、利用中人的主體性和重要性。
B.材料二第二段以“非遺融入現(xiàn)代社會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為總領句,論述挖掘、開發(fā)非遺當代價值的意義。
C.材料一運用了比喻手法,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杰出的文明成就、獨特的身份象征、珍貴的精神家園和重要的創(chuàng)新源泉。
D.材料二運用了舉例論證,論證了“非遺+”的模式讓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yè)發(fā)展相輔相成的觀點。
(4)兩則材料都提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但二者論述的側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
(5)故宮文創(chuàng)驚艷了世人,扎染融入現(xiàn)代服飾綻放出新光彩,“圍爐煮茶”成為年輕人休閑社交的新時尚……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些現(xiàn)象的理解。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在酒樓上
魯 迅
我從北地向東南旅行,繞道訪了我的家鄉(xiāng),就到S城。我曾在這里的學校里當過一年的教員。深冬雪后,風景凄清,懶散和懷舊的心緒聯(lián)結起來。我竟暫寓在S城的洛思旅館里了,這旅館是先前所沒有的。
城圈本不大,尋訪了幾個以為可以會見的舊同事,一個也不在,早不知散到那里去了。經(jīng)過學校的門口,也改換了名稱和模樣,于我很生疏。不到兩個時辰,我的意興早已索然。
我午餐本沒有飽,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識的小酒樓,叫一石居的,算來離旅館并不遠。我于是立即鎖了房門,出街向那酒樓去。
一石居是在的。狹小陰濕的店面和破舊的招牌都依舊,但從掌柜以至堂信卻已沒有一個熟人,我在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
樓上“空空如也”,任我揀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樓下的廢園。這因我先前也曾眺望過許多回,但現(xiàn)在從慣于北方的眼睛看來,卻很值得驚異了:幾林老梅竟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倒塌的亭子邊還有一株山茶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甘心于遠行。
我看著廢園,漸漸的感到孤獨,但又不愿有別的酒客上來。偶然聽得樓梯上腳步響,便不由的有些懊惱,待到看見是堂信,才又安心了,這樣的又喝了兩杯酒。
我想,這回定是酒客了,因為聽得那腳步聲比堂信的要緩得多。我抬頭去看這無干的同伴,同時也就吃驚的站起來。那上來的分明是我的舊同窗,也是做教員時代的舊同事,獨有行動卻變得格外遷緩,很不像當年敏捷精悍的呂緯甫了。
我就邀他同坐。細看他相貌,也還是亂蓬蓬的須發(fā),蒼白的長方臉,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靜,或者卻是頹唐,又濃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彩,但當他緩緩的四顧的時候,卻對廢園忽地閃出我在學校時代常??匆姷纳淙说墓鈦?。
“我們,”我高興的,然而頗不自然的說,“我們這一別,怕有十年了罷。我早知道你在濟南,可是實在懶得太難,終于沒有寫一封信。……”“彼此都一樣??涩F(xiàn)在我在太原了?!薄澳阍谔鍪裁茨兀俊蔽覇?。“教書,在一個同鄉(xiāng)的家里。”“這以前呢?”
“這以前么?”他從衣袋里掏出一支煙卷來,點了火街在嘴里,看著噴出的煙霧,沉思似的說,“無非做了些無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沒有做?!?br />“我一回來,就想到我可笑?!彼皇謸粗鵁熅?,一只手扶著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說,“我在少年時,看見蜂子或蠅子停在一個地方,給什么來一嚇,即刻飛去了,但是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便以為這實在很可笑,也可憐??刹涣犀F(xiàn)在我自己也飛回來了,不過繞了一點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來了。你不能飛得更遠些么?”
“這難說,大約也不外乎繞點小圈子罷。”我也似笑非笑的說,“但是你為什么飛回來的呢?”“也還是為了無聊的事?!彼豢诤雀闪艘槐?,吸幾口煙,“無聊的?!?br /> 他總不很吃菜,單是把酒不停的喝,喝了一斤多,神情和舉動都活潑起來,漸近于先前所見的呂緯甫了。
我也拿著酒杯,正對面默默的聽著。
“——阿阿,你這樣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還記得我們同到城隍廟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連日議論改革中國的方法。但我現(xiàn)在就是這樣了,數(shù)數(shù)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時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見我,怕會不認我做朋友了?!欢椰F(xiàn)在就是這樣?!?br /> 他又掏出一支煙卷來,銜在嘴里,點了火。
“看你的神情,你似乎還有些期望我,這使我很感激,然而也使我很不安……”他忽而停住了,吸幾口煙。
窗外沙沙的一陣聲響,許多積雪從被他壓彎了的一枝山茶樹上滑下去了,樹枝筆挺的伸直,更顯出烏油油的肥葉和血紅的花來。
“我現(xiàn)在是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過了新年,仍舊教我的‘子曰詩云’去?!薄澳憬痰氖恰釉辉娫啤??”我覺得奇異,便問。
“自然。你還以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兩個學生,一個讀《詩經(jīng)》,一個讀《孟子》。新近又添了一個,女的,讀《女兒經(jīng)》。連算學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們不要教。”
“我實在料不到你倒去教這類的書,……”
“他們的老子要他們讀這些。我是別人,無乎不可的。這些無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隨隨便便,……”
他滿臉已經(jīng)通紅,似乎很有些醉,但眼光卻又消沉下去了。我微微的嘆息,一時沒有話可說?!澳敲?,你以后豫備怎么辦呢?”
“以后?———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什么也不知道,連明天怎樣也不知道,連后一分……”堂信送上賬來,交給我,他聽憑我付了賬。
我們一同走出店門,他所住的旅館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門口分別了。我獨自向著自己的旅館走,寒風和雪片撲在臉上,倒覺得很爽快。
(有刪改)【注】《在酒樓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收錄于魯迅的小說集《彷徨》。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由“我”的境遇引出了對當時中國社會知識分子普遍離索狀態(tài)的描寫,同時引出了主人公呂緯甫,兩人在酒樓中重逢。
B.小說從“我”故地訪舊寫起,到邂逅酒樓,又以故人各奔東西結束,沒有明顯的人物沖突,卻揭示了人的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矛盾。
C.與小說《阿Q正傳》相同,呂緯甫也是阿Q式的麻木的舊中國兒女,他沒有獲得自由的意識,反而產生了更加深沉的悲劇感受。
D.呂緯甫去同鄉(xiāng)家教授“子曰詩云”和《女兒經(jīng)》,表明他成為了封建禮教的推行者,成為了一個對未來不再抱有希望的頹唐者。
(2)關于文中“我”和呂緯甫看到廢園的情節(jié)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廢園其實沒有“廢”,“我”心中不禁敬佩“老梅”的頑強和“山茶花”的不屈。
B.眼前的廢園暗示了當時的革命形勢,表明“我”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找到一線曙光。
C.呂緯甫忽地閃出學校時代“射人的光”喻指這片廢園實質上是新型知識分子心境。
D.“我”看廢園是尋找精神寄托,呂緯甫看廢園是排遣抑郁,二人的心境恰恰相反。
(3)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意。
(4)《在酒樓上》是化身為敘述者“我”的魯迅對自身靈魂的一次反思和追尋,文中的“我”恰好經(jīng)歷了拉康“鏡像理論”的三個階段:身份角色的缺失,鏡像的觀照,新的自我形成,請結合作品對此簡要分析。組卷:14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π(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茶汛開始的辰光,一簇簇茶樹剛從冬眠中蘇醒過來,椏梢上一槍一旗剛剛展開,葉如芽,芽如針??墒侵灰粓黾氂辏蝗蘸锰?,嫩茶尖便見風飛長。
茶汛到了,一年中頭一個忙季到了,頭一個收獲季節(jié)到了,個個都開開心心的,真像是過節(jié)一樣。就連小學生也歡歡喜喜地讀半天書放半天茶假,背個桑籃去采茶。
采茶采得清爽、采得快,全大隊沒啥人敢跟蘭娣比賽。往年,蘭娣采茶的辰光,在她的茶樹墩周圍,常常有幾個小姊妹,似有心若無意地跟她在一道做活。阿娟總是拿妒羨的眼神,斜眼偷瞟蘭娣靈巧的手指;云英卻衷心敬佩地、從正面緊盯住蘭娣的動作。在我們這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茶山上,蘭娣,是頭一個用雙手采茶的人。茶樹高低不齊,椏枝十分雜亂,但蘭娣的雙手,卻能同時在參差不齊的椏梢嫩芽尖上飛快地跳動,十分準確地掐下一旗一槍。大家形容她雙手采茶“像雞啄米一樣”。雖然她的手那么靈活,又那么忙碌,但蘭娣的心境神態(tài)仍舊跟平常一樣,左右流盼,不慌不忙,悠悠閑閑地和友伴們講講笑笑。
(1)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剛剛、歡歡喜喜、常?!?,請說說它們和“剛、歡喜、?!毕啾龋谡Z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也可改為“蘭娣在我們這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茶山上是頭一個用雙手采茶的人”,但表達效果不如原句。請分析原句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
(3)語言文字運用Ⅰ和Ⅱ中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像……一樣”,請簡要分析二者在手法和效果上的不同。
①春天決不會像嚴冬一樣,萬籟俱寂。
②大家形容她雙手采茶“像雞啄米一樣”。組卷:18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币馑际且粋€人行為正直,在人世上能夠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時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為他僥幸地躲避了災難罷了。
《老子》中寫道:“曲則全,枉則直?!币馑际俏芮笕?,彎曲就能伸直。
對于“直”與“曲”,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0引用:7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