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湖南師大附屬頤華學校高二(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儉”作為一個道德倫理范疇,產(chǎn)生于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派林立,盡管各家各派學術見解不同,治國方略各異,但在財貨的消費方面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對傳統(tǒng)儉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疇一樣,儉德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發(fā)展。
          自商初到春秋,經(jīng)過八九百年的歲月,崇尚“儉”德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思潮。春秋戰(zhàn)國時的儒、墨、道、法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張尚儉??鬃訉τ凇岸Y”是非常重視的,但他認為“與其奢也,寧儉”。老子說他有三寶,其中之一即為“儉”;認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儉。墨子認為“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儒家搞的禮、樂那一套都不合儉的要求。法家對于儉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處強調(diào)應當去奢、節(jié)儉,“適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上述引證足以表明,尚儉作為一種美德在先秦已傳遍華夏大地。
          尚儉作為一種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紀流傳至今而不衰,不僅僅是因為它有經(jīng)濟價值,還因為它包含著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歷史上雖然沒有人從教育學的角度明確指出這一點,沒有人明確詳細地論述“儉”的教育功能,但人們從經(jīng)驗中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儉”是教育子女的一種手段。幾千年來,有見識的長輩總是教育其子女要節(jié)儉。這些長輩從經(jīng)驗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儉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一味嬌慣孩子,只能使其成為敗家子。窮苦人家迫于生計,不得不節(jié)儉。這種儉雖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樣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論是富有之家,還是貧窮之家,只要是有見識的,總是要以“儉”治家的。如果僅是為了節(jié)用而不是為了育人,那么“儉”德是難以流傳幾千年的。
          明確指出“儉”有教育人的作用、把“儉”用于育人的,是諸葛亮。他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币馑际钦f品德高尚的人是通過節(jié)制物欲使其內(nèi)心寧靜來培養(yǎng)其品德的,一個人對于物質(zhì)享樂如果不能有節(jié)制,就不可能純潔其志向;內(nèi)心總有強烈的物欲干擾,就不可能有遠大的志向。他提出的“儉以養(yǎng)德”的命題,把尚儉的價值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儉的思想,在他們的倡導下,“儉”這一美德被人們接受,但是“儉”與“德”之間的關系沒有被明確揭示出來??梢哉f前人只認識到“儉”本身是美德,而沒有發(fā)現(xiàn)“儉”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儉”是為了維護政權統(tǒng)治,孔子倡“儉”是為了維護禮、不違禮,老子倡“儉”是為了實現(xiàn)“道”,墨子倡“儉”是為了節(jié)用。只有諸葛亮不僅把“儉”視為美德,還明確把“儉”視為一種教育手段,認為實行節(jié)儉是為了涵養(yǎng)道德。這就把“儉”的價值,從“儉”是美德提升到了“儉”是美德之母的高度?!皟€”與德育、“儉”與人生的追求、“儉”與人的精神生活之間的關連,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歷朝歷代都有人自覺不自覺地把“儉”與培養(yǎng)人的品德相連,有人講“儉以養(yǎng)性”,有人講“儉以養(yǎng)廉”,歷史上眾多的家訓中幾乎都有倡“儉”的內(nèi)容。節(jié)儉在客觀上成了一種普遍的育人的手段,因為人們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厲行節(jié)儉,子孫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為敗家子。
    (摘編自任懷國《說“儉”》)材料二
          崇儉抑奢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古往今來,占主流地位的學術觀點和社會輿論都認為節(jié)儉是美德,奢侈不可取?!皟€,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惫?jié)儉不僅對個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對促進經(jīng)濟社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關系國家興亡,正所謂“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崇儉抑奢”,形成“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時代新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加強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人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和作用,真正認識奢侈消費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節(jié)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消費模式。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在消費過程中都應做到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材,反對鋪張浪費,反對污染環(huán)境。第三,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和質(zhì)量。節(jié)儉是針對奢侈消費而言的。崇儉抑奢絕不是否定正常消費、為節(jié)儉而節(jié)儉,而是提倡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要在反對鋪張浪費的同時,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優(yōu)化消費結(jié)構(gòu)、提高消費質(zhì)量,進而以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帶動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升級、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第四,提高消費者素質(zhì)。在不斷提高人們科學文化素質(zhì)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時,開展必要的消費教育和培訓,引導消費者進行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自覺提高消費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費和炫耀消費。
    (摘編自尹世杰《崇儉抑奢的當代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受儒家思想影響,春秋戰(zhàn)國時墨、道、法諸家都主張節(jié)儉,尚儉作為一種美德在先秦已傳遍華夏大地。
    B.直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明確認識到“儉”的育人作用,并且把“儉”用于育人之后,“儉”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
    C.把“儉”視為一種教育手段,不僅體現(xiàn)出“儉,是美德”,更是將“儉”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
    D.崇儉抑奢是一種為了節(jié)儉而節(jié)儉的消費觀,與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提高消費水平、優(yōu)化消費結(jié)構(gòu)思想相契合。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認識到“儉”是美德,但他們提出尚儉的目的各不相同。
    B.富家人教育子女要節(jié)儉是為了家道不衰,而窮苦人家的子女的節(jié)儉是被迫的,是為了節(jié)用而節(jié)儉,難以起到教育的作用。
    C.自諸葛亮提出“儉以養(yǎng)德”的命題之后,歷朝歷代都有人自覺不自覺地把“儉”與培養(yǎng)人的品德相連。
    D.要形成“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新風尚,需從價值導向、消費模式、消費水平和質(zhì)量等多個方面著手。
    (3)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提倡“儉”德的育人功能的一項是
     

    A.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B.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C.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nèi)柿袀鳌罚?br />D.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資治通鑒》)
    (4)請簡要歸納兩則材料闡述的側(cè)重點。
    (5)材料一的論證有何特點?請從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上加以分析。

    組卷:15引用:13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王全
    汪曾祺
          王全,又叫偢六。這地方管缺個心眼叫“偢”,讀作“俏”。王全行六,據(jù)說有點缺個心眼,故名“偢六”。他是個老光棍,已經(jīng)四十六歲了,有許多地方還跟個孩子似的。也許因為如此,大家說他偢。
    他常到業(yè)余劇團看戲,——在農(nóng)閑排戲的時候。有時也幫忙抬桌子、掛幕布,有時會發(fā)些議論,最常用的是:“看看!”
          不知道究竟為什么,他不當飼養(yǎng)員了。他跑到生產(chǎn)隊去,說:“哎!我不喂牲口了,給我個單套車,我趕車呀!”馬號的組長跟他說,沒用;生產(chǎn)隊長跟他說,也沒用。于是就如他所愿,讓他去趕車,把原來在大田勞動的王升調(diào)進馬號喂馬。
          我參加勞動,有時去跟車,常常跟他的車。他嘴上是不留情的。我上車,斂土,裝糞,他老是回過頭來瞇著眼睛看我。有時索性就停下他的鐵鍬,拄著,把下巴擱在鍬把上,歪著頭,看。而且還非常氣憤,卻又壓抑著只從胸膛里發(fā)出聲音“嗯!”忽然又變得非常溫和起來,很耐心地教我怎么使家伙。“斂土嘛,左手胳膊肘子要靠住胳膝,胳膝往里一頂,借著這個勁,左手胳膊就起來了。噯!噯!對了!這樣多省勁!是省勁不是?像你那么似的,架空著,單憑胳膊那點勁,我問你:你有多少勁?一天下來,不把你累乏了?”慢慢地,我干活有點像那么一回事了,他又言過其實地夸獎起我來:“不賴!不賴!像不像,三分樣!你能服苦,能咬牙。你是個好樣兒的!毛主席的辦法就是高,——叫你們下來鍛煉!”
          他的車來了,老遠就聽見!不是聽見車,是聽見他嚷。他不大使喚鞭子,除非上到高坡頂上,他的青馬實在需要抽一下,才上得去,他是不打馬的。
          有一回,從積肥坑里往上拉綠肥,馬怎么也拉不上去。他拼命地嚷:“喔喝!喔喝!咦喔喝!”
          他生氣了,拿起鞭子。可忽然又跳在一邊,非常有趣地端詳起他那匹馬來,說:“笑了!噫!笑了!笑啥來?”
          這可叫我忍不住撲哧笑了。馬哪里是笑哩!這是叫嚼子拽的在那里咧嘴哩:這么著“笑”了三次,到了也沒上得去。最后只得把裝到車上去的綠肥,又挖出一小半來,他在前頭領著,我在后面扛著,才算上來了。
    我問過他為什么不當飼養(yǎng)員了,他不說,說了些別的話。
          他說馬號組的組長不好。什么事都是個人逞能,不靠大伙。旗桿再高,還得有兩塊石頭夾著;一個人再能,當不了四堵墻。
          可是另一時候,我又聽他說過組長很好,使牲口是數(shù)得著的,又會修車,又說他很辛苦,晚上還老加班……
          他說,喂牲口是件操心事情。要熬眼。馬無夜草不肥,要把草把料——勤倒勤添,一把草一把料地喂。牲口嘛!跟孩子似的,一黑夜你就老得守著侍候它,甭打算睡一點覺。
          他說得最激動的是關于黑豆。他覺得牲口吃了黑豆好。
    “每年我都說,俺們種些黑豆,種些黑豆?!豁?!”
          我說:“你提意見嘛!”
    “提意見?哪里我沒有提過意見?——不頂!馬號的組長!生產(chǎn)隊!大田組!都提了,——不頂!提意見?提意見還不是個白!”
    “你是怎么提意見的?一定是也不管時候,也不管地方,提的也不像是個意見。也不管人家是不是在開會,在算賬,在商量別的事,只要你猛然想起來了,推門就進去:‘哎!俺們種點黑豆??!’沒頭沒腦,說這么一句,抹頭就走!”
    “咦!咋的?你看見啦?”
    “我沒看見,可想得出來?!?br />      他笑了。
          這是春天的事。冬天里,發(fā)生了這么一場事,他把王升打了。
          王升負責喂馬后,慢慢地,車倌就有了意見,因為牲口都瘦了。他們發(fā)現(xiàn)他白天搞吃的,夜里老睡覺。喂牲口根本談不上把草把料,大碗兒端!不僅如此,王全還發(fā)現(xiàn),王升偷馬料!王全找到王升,大拳頭沒頭沒腦地砸下來,打得王升孩子似的哭,爹呀媽的亂叫,一直到別人聞聲趕來,剪住王全的兩手,才算住。
    王全又去喂馬了!
          王全喂了牲口,生產(chǎn)隊就熱鬧了。三天兩頭就見他進去:“人家孩子回來,也不吃,也不喝,就是臥著,這是使狠了,累乏了!告他們,不能這樣!”
    “人家孩子快下了,別叫它駕轅了!”
    “人家孩子”怎樣怎樣了……我在這個地方待了一些時候了,知道這是這一帶的口頭語,管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甚至是小板凳,都叫作“孩子”。但是這無論如何是一種愛稱。尤其是王全說起來,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那么高大粗壯的漢子,說起牲口來,卻是那么溫柔。
          我離開這個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已經(jīng)好幾個月了,王全一直在喂馬。現(xiàn)在,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就正在喂著馬。夜已經(jīng)很深了,這會,全所的燈都一定已經(jīng)陸續(xù)關去,馬圈的燈還亮著。燈光照見槽頭一個一個馬的腦袋。它們正在安靜地、嚴肅地咀嚼著草料。時不時地,噴一個響鼻,搖搖耳朵,頓一頓蹄子。愀六——王全,正在夾著料笸籮,彎著腰,無聲地忙碌著,或者停下來,用滿懷慈愛的、喜悅的眼色,看看這些貴重的牲口。
          王全的胸前佩著一枚小小的紅旗,這是新選的紅旗手的標志。
    “看看!”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日夜二時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和“我”一起勞動時,王全有時停下鐵鍬,歪頭看“我”,他覺得“我”干活不像樣,對“我”偷懶的行為感到氣憤。
    B.王全不當飼養(yǎng)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他看不慣凡事都愛逞能的馬號組組長,他覺得喂馬太過辛苦,夜里無法好好休息等。
    C.小說中的“生產(chǎn)隊”“農(nóng)閑”“下來鍛煉”等詞語揭示了小說的時代背景,小說里的人事有著較為鮮明的時代印記。
    D.王全常用“人家孩子”這一愛稱來稱呼他喂養(yǎng)的馬,說明他對這些馬的感情很深,對于喂馬一事有著發(fā)自心底的熱愛。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人稱的敘述給故事增加了真實感,故事圍繞著“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展開,使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
    B.小說對王升的著墨并不多,偷懶?;⑼蹈`馬料的王升對主要人物王全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襯托作用。
    C.小說使用了大量對話、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個性,生動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開了一幅農(nóng)村風俗畫卷。
    D.小說結(jié)尾部分細膩的場景描繪是“我”的詩意想象,以“看看”二字來收尾,生動傳神,余韻悠悠。
    (3)王全的“偢”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本文簡要分析。
    (4)簡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特點。

    組卷:20引用:5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歷。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
          正統(tǒng)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侍講徐埕言星轉(zhuǎn)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諸地軍亟赴京師,謙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
          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蓖跄耸苊?,景帝立。謙入對,慷慨泣奏曰:冠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qū)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xié)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十月敕謙提督各營軍馬。而也先挾上皇破紫刑關直入,窺京師。謙亟分遣諸將,率師列陣九門外,身自督戰(zhàn)。戰(zhàn)起,也先弟孛羅,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知終弗可得志,遂擁上皇由良鄉(xiāng)西去。
          于是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請歸上皇,帝不悅。卒奉上皇以歸,謙力也。景泰八年正月,石亨與吉祥、有貞等既迎上皇復位,宣諭朝臣畢,即執(zhí)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誣謙等構(gòu)邪試,更立東宮,坐以謀逆,處以極刑。謙既死,而亨黨陳汝言代為兵部尚書。未一年敗,贓累巨萬。帝召大臣入視,愀然曰:“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余資,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對。俄有邊警,帝憂形于色。恭順侯吳瑾侍,進曰:“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钡蹫槟?。是年,有貞為亨所中,戍金齒。又數(shù)年,亨亦下獄死,吉祥謀反族誅,謙事白。萬歷中,改謚忠肅。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qū)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xié)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
    B.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qū)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xié)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
    C.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qū)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xié)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
    D.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qū)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xié)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御史,通常指負責監(jiān)察朝廷官吏的官職,約自秦朝開始每個朝代大都設置此官職。
    B.監(jiān)國,也稱攝政,常指皇帝出京時或指皇帝未能親政時由他人代為處理朝廷政務。
    C.九門,源于古宮室制度,天子設九門,文中指明朝修建北京城時設置的九個城門。
    D.北狩,指到北方狩獵,也借指向北進軍,文中其實是皇帝被擄到北方去的婉詞。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謙由于口才出眾,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現(xiàn)出色,深得皇帝贊賞,班師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樣的賞賜。
    B.在皇帝被俘后,京城上下大為震驚,有人主張南遷,于謙以宋王朝南渡為例嚴厲加以駁斥,他的主張得到了郕王的認可。
    C.在景帝即位之后,于謙認為邊境和京城都應該做好戰(zhàn)斗準備,以應對來自北方的敵人,景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D.陳汝言戰(zhàn)敗之后,皇帝念及于謙,痛惜不已。恭順侯吳瑾認為如果于謙尚在,情勢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謙請王檄取諸地軍亟赴京師,謙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
    ②爾誣謙等構(gòu)邪議,更立東宮,坐以謀逆,處極刑。
    (5)土木堡之變后,徐埕建議遷都,于謙的態(tài)度是什么?他給出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組卷:20引用:4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Ⅱ。

  • 8.以“中山橋”為陳述對象,將下面的文字重組為一個長單句,可調(diào)整語序,適當增刪個別詞句,但不得改變原意。
          黃河上有一座百年鐵橋,名曰中山橋。中山橋享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的美譽,而且具有一種獨特的橋梁文化。中山橋走過百年風雨,一一見證了蘭州的成長?,F(xiàn)在,中山橋正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組卷:15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剛過去的兩屆奧運會,造就了兩位“蘇神”。
          蘇翊鳴是一戰(zhàn)封神的17歲“傳奇少年”,初登冬奧賽場就收獲一金一銀。面對媒體的采訪,他說;“我熱愛單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場比賽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睂Υ磥?,他說:“我是一個喜歡不斷去挑戰(zhàn)、去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來有什么樣的目標,我都會一如既往像現(xiàn)在這樣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蘇炳添是三戰(zhàn)奧運的32歲田徑老將,多年前,年齡就已經(jīng)成為他的弱點,他也曾遭遇低迷、傷病,一次次考慮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選擇相信,選擇留下,選擇堅持。他制定嚴密科學的訓練計劃,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習慣,最終跑出了突破黃種人極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對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啟發(fā)?請抓住感觸最深的一點,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 字。

    組卷:32引用:14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