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高考語文專題復習: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第6-1課紀念劉和珍君魯迅》2023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9/12 2:0:8

一、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魯迅先生的溫柔
    葉淺韻
           近距離與魯迅先生對視,已經10天了,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場,我有幸被吸納。一出房間門,我就看見先生的像,懸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虛幻。在這個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學院里,被各種大師拓寬的維度與自我的渺小像一對經典的矛盾,對立統(tǒng)一,又不斷向前發(fā)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嚴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種溫柔和親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書本里,畫冊上,先生一張冷峻的臉,像是這世界與他有仇。與我在這里天天親近的先生塑像大有不同。我忘記了他在《彷徨》《吶喊》中醫(yī)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記了他曾懷抱“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肝義膽,忘記了他的作品被人稱為匕首和投槍。窗外的風,正恣意地搖動嫩黃的柳條,玉蘭多情,梅花呢喃,喜鵲喳喳。這樣的時刻,適合懷念先生。
          堅硬中的溫柔,像絕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戀。當先生的愛情之花為許廣平綻放時,一定像極了樓下盛開的梅。苦寒中的香氣在陽光下翩翩起舞,清風與蝴蝶不請自來。他是她永遠的小白象,她是他親昵不盡的梟蛇鬼怪。稱呼里收藏不住的愛,穿越時空,依然是完美無比的品牌狗糧。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艷羨,也被人嫉妒。誰是誰一世未了的青梅,誰又會是誰一生要擺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萬水千山飛不盡的才情,在一粥一飯里,在一紙一句里。
          而先生與蕭紅的一段對話,更讓我看到一個情趣盎然的魯迅。素知先生博學多才,在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頭銜之外,還有翻譯家、書法家的稱呼,就是說起時尚衣著也頭頭是道。從樣式說到顏色,從搭配說到裝飾。他說衣著,講美學,也在說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時尚達人。
          有時,我也會看見一個頑劣的魯迅先生,他看見有人隨地小便時,用橡皮槍瞄準人家。他的心里不僅居住著溫柔,還收藏著可愛,甚至還有些小壞壞。當一個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個成年人的身上呈現(xiàn)時,便變?yōu)橐环N喜劇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質感。有時我很想在寂靜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個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燒香煙的樣子,試著穿過煙霧繚繞的空間理清自己凌亂的思緒。
          先生走的時候正值壯年。55歲的年齡,正是智慧峰值期。臨終遺囑有7條,除了交代喪事從簡,還交代幼兒周海嬰“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還有一條說,對別人應許的事物不可當真。最后一條是:萬勿接近“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魯迅先生至死也是一個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記著人應許他的事物還沒兌現(xiàn),記著該報的仇恨一定要報。他與如今處處主張寬容,寬容到要把“看不慣別人是因為自己修養(yǎng)不夠”當座右銘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溫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圓。
          翻閱歷史典籍,從中國古典文學到現(xiàn)代文學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俠盜勇士、奴才無賴,他們自有高貴和卑賤的安身立命處。惟有神超越一切。先生溫柔地看著世間萬物的變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東西南北,各方各圓。
          生死之外,世間并無所謂大事。我站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驚天動地的語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時,我恰好蘇醒。窗外,春天正在畫里。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很多人已經習慣書本、畫冊中魯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卻另辟蹊徑,從魯迅文學院中的魯迅塑像顯露出的溫柔目光寫起,讓人耳目一新。
    B.在作者的眼中,魯迅先生的塑像與眾不同,它褪去了威嚴和神圣,讓作者感受到了魯迅的溫柔。
    C.在本文中,作者認為寬容到把“看不慣別人是因為自己修養(yǎng)不夠”當座右銘的做法是反人性的。
    D.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中,作者的視線在歷史典籍的時光中穿梭,對魯迅先生予以高度評價。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窗外的風、玉蘭、梅花等景物擬人化,為下文寫懷念魯迅先生營造了適宜的氛圍。
    B.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樓下盛開的梅”喻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化抽象為具象。
    C.文章引用魯迅先生臨終遺囑里的相關內容,是為了表現(xiàn)先生高超的智慧。
    D.本文綜合運用了記敘、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3)在作者眼中,魯迅先生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4)本文結尾寫“我”在春光正好時恰好蘇醒,春天正在畫中,這樣寫用意何在?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25引用:8難度:0.4
  • 2.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
           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1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br />      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2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xiàn)在,卻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3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4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謴团f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傊?,在我的記憶上,那一次就是永別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6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1)請結合選文中魯迅先生運用的“毅然、欣然、黯然”這三個詞,來分析劉和珍君的形象。
    (2)請結合選文第一節(jié)中的劃線句,分析魯迅先生內心復雜的情感。
    (3)魯迅一方面寫紀念文高度贊揚劉和珍君,但另一方面卻又在第六節(jié)中說“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闭垎栠@樣的表述是否矛盾,且說說你的理由。
    組卷:15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記念劉和珍君(節(jié)選)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速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蕾鋒利的,但地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謴团f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總之,在我的記憶上,那一次就是永別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競至于頗為懷疑。我①______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②______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③______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揚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1)下列對節(jié)選文段內容和語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才知道”的“才”說明“我”知道消息之晚,這便說明當時的反動政府在最大限度地封鎖消息。
    B.“下午便得到噩耗”,副詞“便”說明慘案發(fā)生之快,雄辯地證明這是敵人預先設置的“羅網”。
    C.“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詞,說明慘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敵人的兇殘超乎人之常情。
    D.“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慘象”和“流言”一樣,足見反動派的兇殘。
    (2)在選段①②③畫橫線處填上的一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向來 然而 況且
    B.從來 但是 而且
    C.向來 但是 而且
    D.從來 然而 況且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表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
     

    A.在魯迅先生的心目中,劉和珍是個外表與內心世界有差異的學生。
    B.文章寫劉和珍“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明她是個有責任感的人。
    C.執(zhí)政府對待學生的手段之下劣兇殘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預料,當然也包括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
    D.執(zhí)政府對請愿學生的殘害以及后來對學生請愿這件事的歪曲與誣陷,暴露出執(zhí)政府的反動、貪婪和腐敗。
    (4)文段的第五部分第二自然段,詳細地寫出劉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細節(jié),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br />      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xiàn)在,卻只能如此而已。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謴团f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傊?,在我的記憶上,那一次就是永別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
          我已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四月一日(1)對下列各句修辭方法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唤M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反復)
    B.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比喻)
    C.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反語)
    D.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反語)
    (2)下列對文段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是反動統(tǒng)治者極其兇殘地用武力屠殺人民,導致人民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B.“流言”指的是段政府污蔑請愿學生是暴徒,反動文人造謠說學生請愿是受人利用。
    C.“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中的“慘象”指的是劉和珍、楊德群等死難者被虐殺的情形。
    D.“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不在……就在……”這一選擇復句,既有對反對派的警告,又有對生者的呼喚、激勵和鼓舞。
    (3)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中的“緣由”所指的具體內容是:一方面反動政府的血腥鎮(zhèn)壓,另一方面反動文人的輿論愚弄。
    B.“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一句點明擺在中華民族面前的路只有兩條,或“爆發(fā)”,或“滅亡”。既有對反動派的警告,更有對“后死者”的呼喚和鼓舞。重點強調沉默的結果必須是爆發(fā)。
    C.時間副詞“已”和程度副詞“尤”聯(lián)用表示遞進關系,表示流言更使作者憤慨。面對“慘象”和“流言”,作者內心是復雜的,有憤怒,有哀痛,也有幾分無奈。
    D.“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這是作者面對慘案過后的沉默無聲的社會現(xiàn)實發(fā)出的感慨,表達出強烈的憤懣之情。
    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選擇題

  • 5.對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iv>
    組卷:15引用:6難度:0.8

六、小閱讀-課內

  • 14.下列各項對《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這樣說前后矛盾,不清楚劉和珍到底是不是“我”的學生。
    B.“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句話中的“中國人”特指反動派。
    C.“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文明,是說有科學文化的人才能發(fā)明槍彈。
    D.“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饶苋绱?,這也就夠了”——作者引陶潛的詩句,側重前兩句的意思,指出革命者的犧牲畢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人們將永遠紀念他們。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1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我已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這里的“此”指的是
     

    A.通過女師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國女子辦事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
    B.“三一八”慘案中,作者認清了當局者的兇殘,流言家的下劣,中國女性臨難之從容。
    C.“三一八”慘案中,三個女子臨難從容、殞身不恤的行為證明了人民是壓不倒的,人們由此看到了中國的希望。
    D.“三一八”慘案使茍活者看見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奮然前行。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