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風華中學八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1/24 16:0:1

一、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每題2分,20分)

  • 1.“西方列強一巴掌把大清帝國打落谷底,從此國門洞開,風雨交加?!薄爸腥A民族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尋找失去的尊嚴,尋找在世界的位置,尋找復興的道路……”。西方列強的“一巴掌”是指( ?。?/h2>

    組卷:410引用:157難度:0.7
  • 2.下列歷史題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相關史實的是( ?。?/h2>

    組卷:148引用:30難度:0.9
  • 3.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段話指太平天國( ?。?/h2>

    組卷:207引用:25難度:0.6
  • 4.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以后,李鴻章傷感地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對這句話理解最為正確的是( ?。?/h2>

    組卷:136引用:30難度:0.7
  • 5.《馬關條約》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阻礙最大的一條內(nèi)容是( ?。?/h2>

    組卷:41引用:3難度:0.5
  • 6.為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某同學準備參加學校舉辦的演講活動。為此,他準備了以下史料再現(xiàn)紅軍長征的艱辛,你認為他選材不當?shù)氖牵ā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8

四、材料解析(本題共8分)

  • 17.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追隨世界歷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則中國之治強計日可待也。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為擁護那德謨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為等人“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這代表了哪一階級的要求?他們所領導的運動對我國有何影響?
    (2)材料二中的“德、賽兩先生”是指什么?回顧這場運動,你覺得我們對待西方文化應采取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五、拓展探究(本題共7分)

  • 18.屈辱、抗爭、犧牲、覺醒、希望、光明在中國近代交織,構(gòu)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某校學生就《回望歷史砥礪前行》為主題進行系列探究,請你參與:
    【屈辱與反抗并存】
    材料一  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時開始的半個多世紀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中國的民族危機逐步加深。
    (1)材料一中“這場戰(zhàn)爭”指的是什么?
    【困惑與希望交織】
    材料二  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學堂、上海制造局等漸次設立起來。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
    (2)因“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不足”,在中國近代史上興起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其中“第一期”興起的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起了什么作用?
    【黑暗與光明搏擊】
    材料三“外爭主權”、“內(nèi)除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br />材料四
    菁優(yōu)網(wǎng)
    (3)材料三的斗爭口號出自于哪一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性質(zhì)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這次會議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組卷:4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