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西柳州市鹿寨中學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①南宋是古典文化的高峰,思想上產生了朱熹、陸象山這樣的理學大師,詩壇產生了中興四大詩人,詞壇也有李清照、辛棄疾等大詞人,唯獨古文語焉不詳。南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本文試從呂祖謙古文選本《古文關鍵》透露的信息探討南宋古文的轉型與新樣古文的形制。
②《古文關鍵》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呂祖謙編選的古文教材。我們在是書中卻很少看到關于唐代儒學復興和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對文以載道的過分要求,而這些是韓柳歐非常強調的,這是第一個轉型,是由道到文的轉型。呂氏《古文關鍵》不關道德一事,《四庫總目提要》也評論:“祖謙此書實為論文而作,不關講學?!蔽娜藗冮_始非??粗刈约何恼碌莫毩⒋嬖趦r值。編寫與閱讀古文選本成為時尚,宋代也出現(xiàn)了100種左右的古文選本。
③南宋古文的第二個轉型是對文法的強調。從《古文關鍵》開始,古文從神圣的復興儒學的神壇,從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豆盼年P鍵》卷首叫《看古文要法》,第一部分《總論看文字法》,“第一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guī)模,第三看綱目、關鍵……第四看警策、句法”。案例部分又是“看韓文法”“看柳文法”“看歐文法”“看蘇文法”……
④第三個轉型是厚今薄古。《古文關鍵》一改唐人只取秦漢古文的傳統(tǒng),變?yōu)橹蝗√扑伟舜蠹夜盼?。歐陽修疑經疑古,王安石制《三經新義》,蘇東坡提倡自由的思想與自由的書寫,全都是推崇當代文化。南宋人對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從學習的角度繼承,特別推崇歐蘇又能自成面目,特別強調事功之學、制度之學。秦漢派古文艱澀難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則明白曉暢,便于實用。南宋事功派繼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曉暢,這是一種近代化、實用化的語言趨勢,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時代要求,結合事功的主題,成為南宋散文的時代面貌。
⑤第四個轉型是古文的主戰(zhàn)場從意識形態(tài)下沉到科舉。說起科舉輔導,呂祖謙比同時期的老鄉(xiāng)陳傅良還要稍遜。陳傅良以科舉文輔導名震一時,他編著的服務于科舉的古文選本《八面鋒》也紅極一時,《四庫提要》評此書曰:“相傳此為傅良所撰……皆預擬程試答策之用,非欲著書,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議論,亦一代之風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是編雖科舉之書,專言時務?!笨婆e文與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動,是典型的新樣古文。新樣古文對南宋古文運動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豆盼年P鍵》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議論文字是也”這樣違背純文學的觀點,恰恰體現(xiàn)了科舉文的特點。議論文對科考最有用。
⑥第五個轉型體現(xiàn)了商業(yè)文明的時代特點。從《古文關鍵》的多處矛盾來看,可能由書商最終出版定稿,他們從呂祖謙談文的語錄、授課的講義、課堂評點的古文組合剪輯成《古文關鍵》一書。當時該書比較暢銷,可能有二卷本,還有二十卷版本。實際上不管書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其多么粗制濫造,但它價格便宜,且大量印刷,推動了古文的普及,促進了文化的普及。評點者將文本閱讀感現(xiàn)場表達,隨機標注在文本,可以是即興的、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讀者借助這些標抹符號以現(xiàn)場體會評點者的感受,所以選本格外真切。到清代,古文選本600種,而成熟的選本大部分有評點,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終延續(xù)為今天中小學教材中的文言文。
(選編自馬茂軍《<古文關鍵>與南宋古文轉型》)(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復興儒學、文以載道”的古文在整個宋代轉型為“為論文而作,不關講學”的古文。
B.“形而上的”指復興儒學神圣使命的傳統(tǒng)古文主張,“形而下的”指新樣古文的主張。
C.科舉輔導上陳傅良比呂祖謙名望略高,故《八面鋒》比《古文關鍵》的水平也要略高。
D.從《古文關鍵》可能有多個卷本等的矛盾現(xiàn)象看,說明其書是由書商最終出版定稿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南宋“古文”與同時期的文化高峰“理學、詩學、詞學”作比較,提出問題。
B.文章分析《古文關鍵》轉型信息時,各段均用了比較分析,體現(xiàn)了作者的研究深度。
C.文章緊扣《古文關鍵》透露的信息,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論證,闡述思路清晰有力。
D.第④段第⑥段在闡述南宋古文發(fā)展變化的各種轉型特點時,均提到了選本的時代性。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文關鍵》的選文標準不再以“文以載道”為宗旨,而比較看重文章自身的價值。
B.“秦漢派古文艱澀難懂”,故《古文關鍵》選八大家的文章而沒有選秦漢人的文章。
C.“有用文字,議論文是也”的觀點,也是新樣古文的選文特征,推動了古文的發(fā)展。
D.讀者借助評點者在書中留下的各種標抹符號,感受評點者的閱讀感,因而格外真切。組卷:16引用:6難度:0.6
二、(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種質”,是作物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作物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基因資源,它蘊藏在作物各類品種、品系、野生種和近緣植物中,是改良作物的基因來源。
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中,有三個基因影響了禾谷類作物馴化和改良的進程。
第一個是控制種子落粒性基因。野生稻的特性是種子成熟后就掉到土壤里,這對人類收獲種子很不利。我們的祖先在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一兩個因基因突變而導致種子成熟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并對這樣的植株進行了馴化,最終培育出人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
第二個是矮稈基因。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球面臨糧食短缺和饑餓的威脅。以諾曼?布勞格為代表的育種專家給作物引入了矮稈基因,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變了莖稈葉片和種子的比例,提高了種子的產量。通過引入這個基因,很多糧食作物的品種得到了改良,大大緩解了糧食危機。
第三個則是中國雜交水稻的雄性不育基因。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在20世紀六十年代把一個來自中國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植株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轉移到了栽培稻上,探索出雜交水稻的大規(guī)模制種方法,帶來了一場雜交水稻革命,使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
(摘編自盧寶榮《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為什么說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上觀新聞2021年10月15日)
材料二:
據(jù)了解,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新庫建在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2021年9月已建成并投入試運行。新庫有三個特點:一是容量大??側萘窟_到150萬份,保存能力從目前來講位居世界第一,可以滿足今后50年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鑒定挖掘和新品種培育等重大需求。二是保存方式完備?;緦崿F(xiàn)了種子的超低溫保存,還可以保存試管苗和DNA,覆蓋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種質資源保存方式。三是技術先進。保存技術達到或者優(yōu)于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標準,保存全過程實現(xiàn)了智能化、信息化,種子貯藏壽命可以達到50年,超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目前來講,我國種子的保存壽命在全球是最長的。
目前世界種業(yè)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是農家育種,2.0時代是雜交育種,3.0時代是分子育種,包括分子標記、轉基因、基因編輯育種等,4.0時代是“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信息技術”育種。發(fā)達國家已進入種業(yè)4.0時代;而我國還在2.0至3.0時代之間。
(摘編自《打造世界一流種質資源庫,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挖掘優(yōu)質基因》,光明網2022年3月23日)
材料三:
2009年,我省依托遼寧省農科院建立了遼寧省種質資源庫,為農作物種質資源打造“諾亞方舟”。種質庫參照國家?guī)鞓藴蕘斫ㄔ?,設計總庫容25萬份,其中,長期庫6萬余份,中期庫約13萬份;短期庫約6萬份。誕生伊始,即面向全省開展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收集、保存、評價等。經過十余年發(fā)展,目前,該庫已收集入庫3.1萬余份資源,涵蓋16種作物,成為我省保存作物種質資源種類最多、保存量最大的單位。
除此以外,還有活體資源庫。在位于鳳城市的遼寧省蠶業(yè)科學研究所生態(tài)柞園示范區(qū)內,記者看到,體色各異的柞蠶分外吸睛。遼寧省蠶業(yè)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俊濤表示,彩色柞蠶與我們常見的青綠色柞蠶一樣,都是天然野生品種,是稀缺的種質資源,蘊含潛在的特異性基因資源,也是柞蠶雜種優(yōu)勢研究不可缺少的寶貴素材。保存柞蠶種質資源的純種是極其艱辛的工作,需每年兩季野外放養(yǎng),細心管護,嚴防混雜,同時,要嚴防惡劣天氣及病蟲害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危害,但科研人員幾十年來仍然堅持通過放養(yǎng)的形式將其保存下來,為今后的柞蠶育種及遺傳學研究保存重要的物質基礎。
(摘編自《與時間賽跑搶救農業(yè)“芯片”》,《遼寧日報》2021年8月11日) 材料四:
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作為育種“4.0時代”的代表性技術之一,近些年發(fā)展迅猛,其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革命性技術,為提高糧食產量、改善人民健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帶動農作物育種進入“精準調控時代”,將對全球種業(yè)技術迭代升級與產業(yè)格局產生革命性影響。
濟南正在打造中國北方“種業(yè)之都”,積極搶占基因編輯產業(yè)高地,2018年,濟南極具前瞻性地開始布局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研究以及相關成果的產業(yè)化項目,成立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yè)化運作,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yè),為集聚生物育種上下游企業(yè)、打造基因編輯產業(yè)集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作為國內首家擁有基因編輯底層核心技術(CRISPR酶)的公司,舜豐生物圍繞該技術系統(tǒng)布局了80多項專利。通過對基因編輯技術瓶頸以及衍生技術的研究,在基因組靶向修飾的精度與效率、降低脫靶效應、提高特異性、對細胞的影響等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
在農作物改良方面,舜豐生物建立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麥等主糧作物,大豆、西紅柿、生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在內的近20種作物高效基因編輯體系,并瞄準營養(yǎng)健康和輕簡化這兩大方向開展精準育種工作,目前已經創(chuàng)制成功包括高油酸大豆、高VC生菜、香味玉米、耐除草劑水稻等等在內的多項一代產品。
(摘編自《打造中國北方“種業(yè)之都”,濟南為何看好基因編輯技術》,《齊魯晚報》2021年6月208)(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祖先偶然發(fā)現(xiàn)一兩株野生稻植株因基因發(fā)生了突變而具有了控制種子落粒性基因,于是對這種野生稻植株進行馴化,培育出了水稻。
B.20世紀五六十年代,育種專家利用矮稈基因,改良了很多糧食作物的品種,提高了糧食產量,這對緩解當時的糧食危機作出了貢獻。
C.袁隆平院士及其研究團隊將野生稻株的雄性不育基因移植到栽培稻上,實現(xiàn)了雜交水稻的大規(guī)模制種,帶來了一場雜交水稻革命。
D.作物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重要的資源,這些資源蘊藏在作物各類品種、品系、野生種和近緣植物中,可供人類改良作物。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種業(yè)發(fā)展相對落后,處于2.0至3.0時代之間,而發(fā)達國家已經進入“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信息技術”育種時代。
B.我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新庫已于2021年9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具有容量大、保存方式完備、技術先進等特點。
C.柞蠶的天然野生種色彩豐富,不同色彩的柞蠶蘊含著特異性基因資源,研究人員已展開對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
D.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基因編輯底層核心技術的公司,已經成功培育出高油酸大豆等多項一代產品。
(3)遼寧省和濟南市在農業(yè)“芯片”保護或開發(fā)方面的措施各有何特色?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組卷:2引用:2難度:0.5
三、(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藍靛花香
喻莉娟
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到安順鄉(xiāng)下姨媽家玩,和這藍靛之花結緣。
姨媽年輕守寡,一個人帶著個二十多歲的傻子表哥,日子還過得去。這個傻子表哥,只是有些弱智,還是能夠幫姨媽做些事情的。姨媽家一直做蠟染,他們織布、繪蠟、染、脫蠟、洗、蠟染的一套工序能很好完成。姨媽有表哥幫忙,做出的蠟染布料,賣一些成品、半成品,家里吃的用的都有了。
在姨媽家最開心的是幫著他們做蠟染。表哥能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就是喜歡惡作劇,常被姨媽罵。有次做蠟染,他偷偷走到我身后,伸出他一雙做藍靛的手,黑乎乎的,對我說:“鬼來了,要吃人啦!”我說:“根本就不嚇人,藍靛還香嘞!”其實他那雙手,如果在晚上,突然看到,還是很嚇人。
我見姨媽繪制蠟片,也有興趣,常在一邊看。一天,我趁她走開的時候,在她做的蠟片上畫了兩筆,姨媽回來看到,笑笑說:“你這是弄的哪樣鬼,來,我教你。”說著給我準備好工具、布料,一塊手帕一般大的白布,說:“你看著,我們的蠟染,是先用熔化的蠟,在布上畫各種圖案,有幾何圖,還有花鳥蟲魚。你看這個,近看是魚,是蝶,遠看是花,這是我們蠟染的精神。”姨媽是個讀書人,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
我興奮地拿起蠟刀,學著姨媽的樣子,先蘸點蠟,照著圖案畫了起來。我認真地畫著,最后終于完成了一只鳥,一朵花,不過,我覺得那鳥更像雞。姨媽說,已經不錯了。說著拿過去,把繪好的蠟染品,一起放到藍靛缸子里,再弄出來放到鍋里煮,最后,讓表哥把染好的挑到河邊洗,我們三人在河邊捶洗著,看著在水里飄浮著的蠟染之花,煞是興奮,真是一朵鮮花從河面上冒出來,藍中透白,從沒見過這么美麗的花。
這件事后,我對蠟染情有獨鐘。在后來的歲月里,只要看到有蠟染,就要多看幾眼,若有參與做的機會,那是一定不放過。
本世紀初,我們在貴州召開一次全國性的學術性會議,會后,我一定要帶朋友到貴州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安順黃果樹瀑布去看看,這一去,必然要見到安順蠟染。瀑布、蠟染是安順的兩張地域性名片?!耙豢脴?,一朵花”,朋友贊嘆不已。
蠟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蠟染為主,傳承了古老的工藝,圖案因民族的喜好而不同?;y細致,色彩濃郁,常見的圖案,山川風景、花鳥蟲魚、仕女人物,取材廣,造型不拘一格,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有繪蠟而生的藍靛白花的單色蠟染,也有色彩紅、黃、棕等多色套蠟染。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上記載:“以木板二片,鏤成細花,用以夾布,而镕蠟灌于鏤中,而后乃釋板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其蠟,故能制成極細斑花,炳然可觀?!毕炄驹谫F州應該是保存得最好的。那是因為苗族的坎坷歷史、貴州的偏僻地勢,蠟染才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
蠟染誕生于農耕時代,流淌著最原始的血液。卵生生命與幾何圖形的結合,揭示出了苗族先民對各種生命形式的尊重,體現(xiàn)出了他們積極的生命觀,希望把美好的希冀都寄托在一起,表達對民族未來生活的信心。在那些設計精美、寓意深刻的蠟染圖畫符號中,融入了原始先民們無窮的智慧,傳達了一種萬物有靈、萬命同源,眾生平等、和諧共處的理念。
朋友要回去了,得給他們帶個隨手禮,在安順,那定是選蠟染。朋友很高興,最后選了一幅繪制著黃果樹瀑布的蠟染,上面有花、有鳥、有瀑布。朋友興奮地說:“我可是把你們的兩張名片都帶走了。”
前幾天,又應邀去安順。
初春時節(jié),天罩著霧雨,我走在安順舊州儒林街上,走在這古老的石板街上。這是一條有溫度、風情濃郁的街道,沿街人家保留著安順古老的前店后居的習俗,一間間小小店面,有糖食果品,有鍋碗瓢盆、針頭線腦兒,有修鎖、配鑰匙、刻章各種修補手藝,還有粉面、甜品、小吃、鹵味,好誘人。
隨著這藍靛花香,我不經意走進一家蠟染工作室。這是安順一大戶人家的院落,兩層四合院,前后兩院子中間有一壩子,壩子一側,有一圓形院門進入另一個院子。在這里掛著、擺著的都是蠟染品件,蠟染衣服。我細細看了這些衣服上面的標簽,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直到現(xiàn)在,各時期的蠟染服飾都有,我仿佛走進了藍靛花香的海洋。有人在制作蠟染,我有心體驗一下,時間不允許。知情人說,這里的作品都是全手工的,絕沒有一個相同的,就是同一種圖案,花紋也絕不重復。
我欣賞著這里飄香的藍靛之花,有一種久違故園的感覺。
(選自《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2021年第11期)(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敘寫姨媽教“我”繪制蠟片這件事,是為了突出姨媽聰慧、和善的形象和姨媽對蠟染的喜愛。
B.文章將安順的瀑布、蠟染比喻成安順的兩張地域性名片后,又寫了朋友的贊嘆,凸顯出蠟染在安順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C.文章寫我走在舊州儒林街上的所見所感,將蠟染同時置于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下生活中來描寫,有助于表現(xiàn)蠟染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D.文章以“藍靛花香”為線索,形散神聚,過渡自然,表達方式上融敘事、抒情、描寫、說明、議論為一體,敘述節(jié)奏舒緩,感情真摯。
(2)文中引用周去非的《嶺外代答》有哪些作用?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3)文章以“藍靛花香”為題,包含了豐富的情感意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3引用:3難度:0.5
六、(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當朔風吹響悠揚的長笛,秋色就離咱們遠去了。光陰綿甜而輕柔,帶著歲月的祝福和問候,帶著思念與溫馨的味道,也帶來了臨滄的冬天。冬季的臨滄似一位卸妝麗人,表演雖落暮,但氣韻猶存。冬天的樹是寫在臨滄大地上的一首抒情詩,既粗獷豪放,又婉約細膩。
很多的樹,如松、柏、茶和許許多多長在山野里不知名的闊葉樹,一年四季都身著綠衣。少數(shù)的樹,像桃、梨、柿、核桃、木棉,在蕭瑟秋風中落盡了葉,只剩下飽經風雨的樹干,頂著一身的刀槍劍戟。那些落葉樹,從第一片秋葉落時起,就開始唱起了大地的贊歌。樹葉奔向大地的懷抱,重新化作泥土,沒有留戀不舍,帶著鳳凰涅槃般的慷慨。樹落葉,把冬的韻味演繹得豪壯蒼涼。落光了葉子的樹,仿佛①
那些常青樹雖不落葉,但從秋天開始就放緩了生長的步伐,入冬后生長近乎停歇。若你留心細看,枝頭的芽苞干癟,收縮,長滿鱗片和麟毛,葉尖干枯,葉面綠中泛黃,吐露著靜默和衰老的訊息。生活在臨滄的人,②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選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A.比喻 排比 借代 擬人 B.比喻 擬人 排比 通感 C.擬人 通感 排比 夸張 D.排比 比擬 夸張 比喻 組卷:9引用:3難度:0.2
四、作文(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垃圾如果分類投放;就能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2)但丁說:“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寶藏?!?br /> (3)大千世界,各種事物都應該有自己的正確位置。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組卷:0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