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7課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530引用:17難度:0.9
  •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92引用:7難度:0.7
  • 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不符合句意的一項是( ?。?/h2>

    組卷:23引用:2難度:0.8
  • 4.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55引用:7難度:0.9
  • 5.下列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648引用:4難度:0.8
  •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熱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沒有它,我們將活得漫無目的,雞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們整個生命之流的導歸之處
    ③是我們做出任何努力的發(fā)心所在
    ④不見得我們一定會做得多棒
    ⑤它是我們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時間與心力的充分理由

    組卷:365引用:8難度:0.9
  • 7.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61引用:1難度:0.8
  • 8.下列句子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

    組卷:112引用:4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9.指出下列各句中引號的作用。
    (1)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
     

    (2)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
     

    (3)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
     

    (4)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
     

    組卷:36引用:5難度:0.8
  • 10.指出下列各句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
     

    (3)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組卷:38引用:6難度:0.9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 30.閱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完成下面小題。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
    ①脊梁:
     

    ②不足為據(jù):
     

    (2)作者所要批駁的觀點是什么?所要證明的觀點又是什么?
    (3)文中畫線句子提到的幾類人,具體分別指哪些人?試舉例說明。
    (4)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強調“中國的脊梁”?從中可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本文語言尖銳潑辣,富有諷刺意味,試任選一例進行分析。

    組卷:66引用:3難度:0.4
  • 31.閱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完成下列各題。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②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⑤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⑧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⑨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脂粉”是指國民黨反動報刊上的欺騙宣傳。
    B.“地底下”是指先輩們所留下的寶貴的精神和思想。
    C.“狀元宰相”是指當時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舍身求法”是指為追求公平正義而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
    (2)對文中的“中國的脊梁”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中國的脊梁”是指為民族的進步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
    B.“中國的脊梁”代表著一種自尊自信的民族氣節(jié)和精神。
    C.作者用“中國的脊梁”這一比喻也在提醒國人要有骨氣。
    D.作者用“中國的脊梁”強調了這種人是我們民族的代表。
    (3)對文章的內容和寫法,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全文采取了直接批駁和間接批駁相結合的方法。
    B.第⑦⑧段采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作者的觀點。
    C.作者巧妙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
    D.第⑥段承上啟下,正面駁斥,反面立論,說服力很強。
    (4)對文章行文特點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用詞精準說理生動
    B.尖銳犀利有戰(zhàn)斗性
    C.銜接緊密邏輯清晰
    D.過渡自然,風趣幽默

    組卷:39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