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山西省大同市縣區(qū)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情志是中國古代詩學范疇的概念,是詩歌的內在本質要素。史傳文學的“志”體現(xiàn)在以一字寓褒貶的春秋筆法中,在敘事中蘊含著事理,抒發(fā)史官的政治抱負?!扒椤北憩F(xiàn)為史官在書寫歷史時“發(fā)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靈感悟,飽含深情。用詩學范疇的“情志”來研究史傳文學,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對史傳藝術本質的認識。
          先秦時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記事、典冊等一系列國家大事。這些人知識淵博、地位崇高,不僅擔負記錄歷史的責任,還要向君王諫言、獻策,有時還會陷入政治斗爭的旋渦中。史官個人的榮辱成敗與國家興亡是分不開的,他們同其他臣子一樣肩負勵精圖治的使命。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傳中表現(xiàn)“志”的原因。
    史       官在記史時抒發(fā)意志,因為他們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還是歷史的參與者??鬃涌畤@:“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記?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筆直書,只是客觀記錄歷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層原因還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標準。這種價值觀念并不是作者個人狹隘的主觀取向,而是認識歷史的一種參照系統(tǒng)。
          史傳在對事件和人物做點評時,往往會追加一個點評的主體。這樣就將歷史事件和人物品評區(qū)分開來,不會混為一體,不至于影響史實的客觀真實性。對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達,實質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這樣的敘事技巧,既保持了歷史的客觀真實性,凸顯了史學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間暗含了作為一個當局者的態(tài)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為國家興衰存亡憂心忡忡的正義保衛(wèi)者。
          錢鍾書言“史蘊詩心”,史傳亦是史官的心靈史。這一點在司馬遷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盡管一直秉持據(jù)事直書的信念,但在司馬遷看來,史傳不僅是對歷史的整理和記錄,也是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是體現(xiàn)價值觀的一種途徑。他以詩性敘述,展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示了歷史強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記?刺客列傳》中飽含深情地刻畫了刺客這樣一類人物,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一個個有血有肉、肝膽相照,淋漓盡致地詮釋了“士為知己者死”的價值觀、人生觀。
          歷史記錄的本質是對人類文明痕跡的捕捉,史官的偉大之處在于他要與歷史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他的使命就是飽含著深情把已經(jīng)逝去的人物寫出生命,把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寫得生動,最終呈現(xiàn)出鮮活的人物、鮮活的歷史,讓跳動的生命氣息綿延不絕。
          史傳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詩人的“情”。詩人多聚焦于一時一刻的客觀世界和主觀意志;史官有更加廣闊的胸襟,不僅關注當代,也關注過去的人和事,在動態(tài)的社會和人生中表情達意。詩歌的情是靜中顯情;史傳的情是動中傳情。詩歌字里行間傳遞著詩人的情感;史傳則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實則處處傳情。
    (摘編自魏瑋《史傳文學的“情志”》)(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史書中都蘊含著“情志”:在敘事中蘊含著事理,抒發(fā)史官的政治抱負;寫史書時融入史官的心靈感悟。
    B.史傳往往借某個主體對事件和人物進行點評,這樣就區(qū)分了歷史事件和人物品評,而不至于影響史實的客觀真實性。
    C.司馬遷認為,史傳不是對歷史的整理和記錄,而是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是體現(xiàn)價值觀的一種途徑,他踐行了自己的理念。
    D.史傳作者的“情”與抒情詩人的“情”不同,詩歌字里行間傳遞著詩人的情感,史傳則是有意避開情感。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把屬于古詩學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學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對史傳藝術本質的認識。
    B.文章主體部分從記史言志和作史緣情兩個角度進行闡述,后一角度與詩學進行了對比。
    C.文章引用《史記》中孔子的言論,論證史官在記史時抒發(fā)意志,是歷史的參與者的觀點。
    D.文章列舉《史記》中的刺客這一類性格鮮明的人物,論述司馬遷秉筆直書的治史觀念。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官個人的榮辱成敗與國家興亡緊密相連,他們有一種使命感,因此在史傳中表現(xiàn)“志”。
    B.《春秋》融入了孔子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標準,主觀內容較多,只能作為歷史的參考。
    C.史官在史書中表達自己作為當局者的態(tài)度,這是史官心憂國家,對國家興亡的一種責任。
    D.飽含深情地寫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寫出鮮活的人物、鮮活的歷史,這是史官的偉大之處。

    組卷:37引用:24難度:0.4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鎮(zhèn)更有聚集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首先,大城市的生產(chǎn)成本和交易費用更低。大城市的經(jīng)濟活動和公共服務成本會因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而攤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個人、企事業(yè)單位都將因相互之間的協(xié)調而從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鎮(zhèn),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據(jù)住建部數(shù)據(jù),從整體來看,2017年我國小城鎮(zhèn)、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積依次遞減,分別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強。在創(chuàng)造相同GDP的條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遠低于中小城鎮(zhèn)。而且,由于規(guī)模經(jīng)濟效應,大城市降低單位污染的成本也遠低于中小城鎮(zhèn)。最后,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為外來人口提供更多就業(yè)機會。由于大城市是第二產(chǎn)業(yè)和第三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主要依托,它們遠比中小城鎮(zhèn)更能為農(nóng)村轉移人口提供就業(yè)機會。
    (摘編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應與規(guī)模效應》,《城市發(fā)展論壇》2019年1期)
          材料二:
    圖表1:北京、上海、首爾、東京四城市中心城區(qū)出行情況比較
    中心城區(qū)
    面積
    (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qū)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軌道交通出
    行比例
    軌道交通|
    運營里程
    (公里)
    私家車
    出行
    比例
    上下班
    高峰期
    交通狀況
    北京 668 17774 23% 631 38.7% 重度擁堵
    上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擁堵
    首爾 605 15087 69% 1098 20.9% 輕度擁堵
    東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輕度擁堵
    圖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總數(shù)及人口密度比較

    (摘編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財經(jīng)》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發(fā)展本應服務于人的需要,但是許多城市卻偏離了人本軌道,一味追求經(jīng)濟總量的增加,引發(fā)了嚴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樓宇化,而是家園化。但是,一些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卻只重表面工程,認為修建高樓大廈就是城市化,違背了城市建設與人類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得許多城市出現(xiàn)了“千城一面”的情況。城市的功能化不是產(chǎn)業(yè)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產(chǎn)方面的功能,即人們通常理解的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化,但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業(yè)的綜合體,產(chǎn)城一體,人城和諧,才是城市發(fā)展的歸宿。不應該把城市看成是一個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機器,城市應是人類成果融合發(fā)展的一個有機體。
    (摘編自李后強等《以人為中心:城市發(fā)展的永續(xù)動力》,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2019年3月19日)
          材料四: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城市“構造致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但過猶不及,過度的人口資源聚集,帶來宜居度和各種邊際效用下降,問題由此而生。
          21世紀的北京,繁華前所未有,卻受到“大城市病”的困擾,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把脈問診、開方抓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望聞問切、全面謀劃,推動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國探索?!耙獔猿趾蛷娀锥己诵墓δ?,調整和弱化不適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轉移到河北、天津去,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北本┱媾R一次歷史性抉擇,從攤大餅轉向在北京中心城區(qū)之外,規(guī)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載地,將形成北京新的“兩翼”,也是京津冀區(qū)域新的增長極。
    (摘編自《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國探索》,新華網(wǎng)2017年9月18日)
    (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北京、上海相比,首爾、東京中心城區(qū)私家車出行比例偏低,而使用軌道交通比例明顯較高,這可能是其交通擁堵程度相對較低的原因。
    B.首爾、東京中心城區(qū)面積與北京、上海相差不大,但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優(yōu)勢明顯,較強的公共交通運力使得幾乎沒有人選擇私家車出行。
    C.人口密度與人口總數(shù)并不一定成正比。東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爾和孟買低得多,但人口總數(shù)卻遠高于首爾和孟買,就能證明這一點。
    D.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遠低于首爾,中心城區(qū)的人口密度卻比首爾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夠均衡,中心城區(qū)人口過密。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相比中小城鎮(zhèn),大城市具有更明顯的聚集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大城市的生產(chǎn)成本和交易費用更低,降低單位污染的成本也低。
    B.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從單位面積的土地所負載的人口數(shù)量以及所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來看,大城市要明顯大于小城鎮(zhèn)。
    C.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樓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為,雖然沒有損害城市的獨特性,但違背了城市建設與人類發(fā)展的規(guī)律。
    D.只要不再片面追求經(jīng)濟總量的增加,不把城市看成是一個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機器,就能根治“城市病”,使城市成為人類成果融合發(fā)展的有機體。
    (3)面對“大城市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4引用:2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鏡中人
    楊絳
          ①我屋里有三面鏡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實。我對奉承的鏡子說:“別哄我,也許在特殊情況下,例如‘燈下看美人’一霎時,我會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卻不是我的真相?!蔽覍ψ羁潭镜溺R子說:“我也未必那么丑,這是光線對我不利,顯得那么難看,不信我就是這副模樣?!弊罾蠈嵉溺R子,我最相信,覺得自己就是鏡中人。其實,我哪就是呢!
          ②我曾用過一個最丑的老媽,姓郭。她第一次來我家,我嚇得趕忙躲開了眼睛。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臉,中間寬,兩頭狹,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尖鼻子,一雙腫眼泡;麻皮,皮色是剛脫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紅潤,也許因為有些緊張,還吐著半個舌尖;清湯掛面式的頭發(fā),很長,梳得光光潤潤,水淋淋地貼在面頰兩側,好像剛從水里鉆出來的。
          ③從前的老媽子和現(xiàn)在的“阿姨”不同。老媽子有她們的規(guī)矩。偷錢偷東西是不行的,可是買菜揩油是照例規(guī)矩,稱“籃口”。如果這家子買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籃口”好。我當家不精明,半斤肉她報一斤,我也不知道。買魚我只知死魚、活魚,卻不知是什么魚。所以郭媽的“籃口”不錯,一個月的“籃口”比她一個月的工資還多。她講工錢時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應了。但過了一月兩月,她就要加工錢,給我臉瞧。如果我視而不見,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我給的工錢總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錢囑她別說出去,她口中答應卻立即傳開了,然后對我說:家家都漲,不止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牽累別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臉子。
          ④她審美觀念卻高得很,不順眼的,好比眼里夾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對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雙爛桃眼,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鼻子,一雙小腳,走路扭搭扭搭……”我驚奇地看著她,心想:這不是你自己嗎?
          ⑤我們家住郊外,沒有干凈的理發(fā)店。我自己進城做個電燙,自己做頭發(fā),就可以一年半載不進城。我忽然發(fā)現(xiàn)她的“清湯掛面”發(fā)式,也改成和我一樣的卷兒了。這使我很驚奇。一次我宴會遇見白楊。她和我見面不多,卻是很相投的。她問我:“你的頭發(fā)是怎么卷的?”我笑說:“我正要問你呢,你的頭發(fā)是怎么卷的?”我們講了怎么卷:原來同樣方法,不過她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換了白楊的發(fā)式。忽見郭媽也同樣把頭發(fā)往里卷了。她沒有電燙,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我不免暗笑“婢學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媽是“婢學夫人”,我豈不是“夫人學明星”呢?
          ⑥她來我家不久,鐘書借調到城里工作了,女兒在城里上學、住宿。家里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媽從不問一聲病,從不來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粥湯端到她床前。她驚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從此她對我漸漸改變態(tài)度,心上事都和我講了。
          ⑦她掏出貼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爛的信給我看,原來是她丈夫給她的休書。她丈夫是軍官學校畢業(yè)的,她有個兒子在地質勘探隊工作,到過我家?guī)状?,相貌不錯。她丈夫上軍官學校的學費,是郭媽娘家給出的。郭媽捎了丈夫末一學期的學費,就得到丈夫的休書。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媽丑得可怕,吃驚不小,結婚后一兩個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個女人,也生了一個兒子。郭媽的兒子和父親有來往,也和這個小他一二個月的弟弟來往。郭媽每月給兒子寄錢。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著雞皮疙瘩為郭媽讀信并回信。她感謝我給她喝粥湯,我憐她丑得嚇走了丈夫,我們中間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她太欺負我的時候,我就辭她;她就哭,又請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⑧奇怪的是,我每天看她對鏡理妝的時候,我會看到她的“鏡中人”,她身材不錯,雖然小腳,在有些男人的眼里,可說裊娜風流。腫眼泡也不覺腫了,臉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臉也平正了。
          ⑨她每次給我做了衣服,我總額外給她報酬。我不穿的衣服大衣等,還很新,我都給了她。她修修改改,衣服綢里綢面,大衣也稱身。十一年后,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樓里,有個有名糊涂的收發(fā)員看中了她,老抬頭凝望著我住的三樓。他對我說:“你家的保姆呀,很講究呀!”幸虧郭媽只幫我搬家,我已辭退了她,未造成這糊涂收發(fā)員的相思夢。我就想到了“鏡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又不同。我見過郭媽的“鏡中人”,又見到這糊涂收發(fā)員眼里的“意中人”,對我啟發(fā)不小。郭媽自以為美,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她和我的不同,也不過“百步”“五十步”的不同罷了。
    (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摹郭媽外貌的丑,又寫她批評高干夫人、學作者卷頭發(fā),塑造了一位雖條件不好但卻有著自信人生的底層女性形象。
    B.作者自己屋里的三面鏡子,是指人對自我的三種認知狀態(tài),郭媽的認知屬于奉承的鏡子,作者的認知則屬于老實的鏡子。
    C.楊絳散文結構開合自如,技巧嫻熟,不著痕跡卻獨具匠心,第⑥段看似閑筆,但在文章結構上卻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郭媽和丈夫的關系問題。
    D.文章寫郭媽的特點,同時從郭媽來反觀自己,進而以此來揭示人們在自我認知方面常常會美化自己,存在偏差的普遍現(xiàn)象。
    (2)在作者筆下,郭媽身上體現(xiàn)出了各種矛盾特點的交織,請簡要分析。
    (3)文章主體部分是寫郭媽,卻不用“郭媽”作題目,而以“鏡中人”為題,為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9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研究發(fā)現(xiàn),馬里亞納海溝存在一種新類型泥火山,這是目前已知的全球最深的泥火山活動區(qū)域。這種新型泥火山無論是在化學機制上還是在物理機制上,均與馬里亞納海溝弧前區(qū)域已知的蛇紋石化泥火山作用有顯著不同??赡転楹仙畈繗錃庵蔚幕茏责B(yǎng)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新的棲息場所,對深淵極端環(huán)境與生命過程研究有了新的啟示。

    組卷:4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不朽功勛,鐫刻國家發(fā)展史冊;光輝榜樣,照亮民族復興征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熱情投身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為偉大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7日簽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8人“共和國勛章”。
          行程萬里,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最動人的樂章。一代代中華兒女的接續(xù)奮斗,成就了今日的中國。新時代青年更應該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奮勇接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時值祖國70華誕,請以“明華”的名義選擇給于敏家人或其他7位“共和國勛章”的某位獲得者寫一封祝賀信。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