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南郊高級中學高考歷史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5/5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 1.商至秦漢,現(xiàn)有文獻記錄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僅記錄到河南2次;周代記錄到陜西5次,山東、河北各1次;秦漢記錄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東、江蘇、江西、山西、湖南、貴州、廣東、內蒙各1次。對大瘟疫的記錄情況表明,商至秦漢( ?。?/h2>

    組卷:21引用:78難度:0.5
  • 2.據(jù)史料記載,秦代的官吏須經過封建國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職,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職權,或相“聽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這表明秦代( ?。?/h2>

    組卷:28引用:17難度:0.9
  • 3.漢文帝時,申屠嘉擔任丞相,在一次晉見文帝的時候,文帝的寵臣鄧通舉止傲慢。申屠嘉回到丞相府之后,立即發(fā)出命令,召鄧通詣丞相府。鄧通免冠赤足,頓首謝罪。申屠嘉本打算殺掉鄧通,但是就在嚴辭訓斥鄧通的時候,文帝派使節(jié)召鄧通入宮,鄧通才免于一死。由此可見(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4.貞觀初年,唐太宗簽署了征兵18歲以下體壯者的敕書,但時為門下省給事中的魏征拒不署敕,結果把事情搞黃了。材料主要說明( ?。?/h2>

    組卷:0引用:3難度:0.7
  • 5.唐朝進士科考試中實行別頭試,即凡是省試主考官、州郡發(fā)解官和地方長官的子弟、親戚、門生故舊等參加科舉考試,都應另派考官,別院應試。別頭試的實行(  )

    組卷:72引用:7難度:0.5
  • 6.元代推行行省制,設河南行省統(tǒng)轄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但在黃河下游則以沂蒙山南麓為界與中書省直轄區(qū)“腹里”相鄰;將江西、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將湘、鄂、桂并入湖廣行省,治所設于武昌。這一規(guī)劃和設置( ?。?/h2>

    組卷:10引用:9難度:0.5
  • 7.明朝萬歷皇帝因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zhí)長達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內閣出現(xiàn)了“人滯于官”“曹署多空”的現(xiàn)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稱“萬歷怠政”。這反映了( ?。?/h2>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8.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宮之內。東漢,尚書臺被置于禁宮之內,三公九卿的官署被歸于外朝請出了宮城。唐長安大明宮內,門下中書二省分列宣政門左右,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軍機處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變化表明( ?。?/h2>

    組卷:23引用:27難度:0.9
  • 9.1867年,針對西方在修約過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鴻章“引萬國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駐外公使曾紀澤利用西方“可隨時修約”的規(guī)矩,赴英外交部“談商改條約之事”。這反映出( ?。?/h2>

    組卷:5引用:9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50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qū)的行政管理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材料一:清朝根據(jù)邊疆地區(qū)的情況設置不同的行政機構。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別采取郡縣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區(qū),清朝則實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區(qū),清政府主要采取軍府制實行統(tǒng)治。在西藏地區(qū),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從雍正年間開始,清政府就設有駐藏大臣。
    --摘編自韓茂莉著《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材料二:在經濟開發(fā)和思想認知深入的雙重因素作用下,近代西部地區(qū)的行省建制數(shù)目呈上升趨勢。1877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北路,向清廷提出:“紓朝廷西顧之憂,則設行省、改郡縣,事有不容已者?!?884年,新疆建省。嗣后,西藏、蒙古、康區(qū)等“邊地籌省”的 輿論日益高漲。1913年,北洋政府新建了四個特別區(qū):綏遠、熱河、川邊和察哈爾;1928 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置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和西康省。
    --摘編自張世明著《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開展的重要工作是撤并省制,1954年,撤銷察哈爾、綏遠和熱河三省建制,使內蒙古自治區(qū)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的民族區(qū)域自治。1955年,撤銷西康省,將西康省所屬行政區(qū)域劃歸四川省。
    --摘編自宋月紅《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研究》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代邊疆政策的特點并說明其影響。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民國中央政府邊疆治理政策發(fā)生的變化及其原因。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撤并省制的歷史意義。

    組卷:18引用:5難度:0.5
  • 27.中美關系是近代以來最復雜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紀40年代以來,美國試圖在太平洋和東亞地區(qū)建立一種新的均勢。美國的長期目標,是鼓勵發(fā)展一個有能力抗衡蘇聯(lián),并對美國資本開放的相對強大而友好的中國??谷諔?zhàn)爭時期,美國政府支持中國國共合作抗日。國共爆發(fā)內戰(zhàn)后,美國又試圖調停國共內戰(zhàn)但卻沒有贏得國共任何一方的好感。到1947年下半年,美國已決定放棄對中國事務的干預,轉而將日本重建為美國在東亞勢力的重要基地。在美國看來,重建日本比起干預中國,投入的資源要少得多,成功的把握更大。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中國擁有聯(lián)合國代表權,支持臺灣國民黨政府在聯(lián)合國代表中國,在東亞和東南亞中國周邊國家保持眾多的軍事基地圍堵中國。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1969年,尼克松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美國改變對華政策的時機似乎逐步成熟。國際上,中國的核國家地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承認,日本崛起成為英國經濟上的競爭者,而中蘇的分裂加劇則提供了利用此情況來加強美國優(yōu)勢的機會。在國內,反越戰(zhàn)運動如火如荼,自由派政治家和學者普遍呼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商界人士強烈渴望開展對華貿易。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2月28日,中美聯(lián)合發(fā)表《上海公報》。中美和解削弱了蘇聯(lián)的國際地位,促使蘇聯(lián)急于在一些正在談判中的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協(xié)議,中蘇邊境拖住了蘇聯(lián)的一百萬軍隊,減輕了蘇聯(lián)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軍事壓力。這樣,在新的三角關系中,美國明顯保持了平衡。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四十年代后美國對中國政策的演變歷程。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尼克松政府調整對華政策的原因及中美關系和解對中國的影響。
    (3)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請你展望21世紀的中美關系。

    組卷:3引用:4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