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白馬中學九年級(下)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4 14:0:9
一、基礎運用(27分)
-
1.在田字格內用正楷或行楷抄寫下面詩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組卷:0引用:2難度:0.9 -
2.用課文原句填空。
(1)少壯不努力,
(2)
(3)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4)
(5)“學”與“思”的關系相輔相成,正如《論語》中所說:
(6)生活中的憂郁,往往會成為記憶中的美好。這讓我們想起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的詩句:“組卷:2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43分)
-
7.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①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的設計方案,在傳統(tǒng)的斗拱造型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現(xiàn)代轉譯。斗拱榫卯穿插的運用,保持了最為世人所理解的中國建筑元素,而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更顯示了現(xiàn)代工程技術的力度和氣度。與國家館相呼應的地區(qū)館平臥其下,則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xiàn)代園林空間來軟化主體建筑與城市周邊的關系。整個設計一寓“天”,一寓“地”,體現(xiàn)出東方哲學對于“天地”關系的理解,以及對理想人居環(huán)境的憧憬。幾年之后,這個世博中國館必將成為上海的新地標,雄踞于浦江之濱,給上海和中國帶來新的光榮和自豪。
②城市地標是一座城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或景觀,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這座城市區(qū)別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國歷史上唐代長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宮、蘇州之虎丘、揚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灘,都是歷史上極具特色和標志性的城市景觀,并積淀為一種獨特的城市意象。隨著我國當代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fā)展,新的城市地標不斷浮出地表。這些新的城市地標如何與城市的歷史文脈相協(xié)調,并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已成為今天城市建設中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③所謂歷史文脈,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它是在城市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慢慢積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響著生活于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體驗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國很早就是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因而其城市必然烙有大體一致的中國特色;同時由于中國疆域遼闊,分成許多文化區(qū)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鮮明的地方特點。王國維說過“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征也”,就是說,城市是一個國家、民族和區(qū)域政治與文化的標征。城市新地標,理應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標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標,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華,或是一味追求前衛(wèi)和怪誕,與周邊的歷史文脈形成尖銳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別是地標性建筑關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一旦造好,就很難改變,因而近年來有不少公認的敗筆,已成為城市中極不和諧的音符,為世人所詬病,并為后人留下笑柄。
④城市新地標必須和城市的歷史文脈相協(xié)調,近年來也有不少成功的嘗試,由著名建筑學家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是其中一例。該建筑地處著名的蘇州園林忠王府和拙政園旁邊,樓層不高,灰白色調,青磚鋪地,窗格透綠,曲徑通幽,移步換景,與周邊建筑和環(huán)境完全融為一體。它繼承了蘇州園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風格,整個建筑的灰白色調和傳統(tǒng)的粉墻黛瓦非常協(xié)調。不僅如此,城市新地標還應在原有城市地標的基礎上有所承續(xù)與發(fā)展。這方面我們可以舉出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的建筑群。前者為歐洲古典建筑,凝重、端莊、厚實,代表著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富有現(xiàn)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東開發(fā)以后的新上海形象。這兩組地標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歷史文脈,又互為映襯,以黃浦江為界,形成了相互呼應的“雙城記”,成為今天上海最顯著的標志。
⑤強調城市新地標要與歷史文脈相協(xié)調,并不是說一味復古,不要創(chuàng)新,只是說創(chuàng)新首先要有個文化底色和基調,這個底色和基調就是中國特色、地方特點。世博中國館的設計體現(xiàn)了這一思路,如國家館的“故宮紅”色調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國元素。但無論國家館還是地區(qū)館又都不是一味復古,而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從而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以及國家和地區(qū)的和諧一致。世博中國館的建設,將為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留下一座紀念碑式的建筑,也給今天和未來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標。
(1)聯(lián)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文化底色。
(2)簡析第②段中畫波浪線句的作用。
(3)第③段“近年來有不少公認的敗筆”一句中“敗筆”的意思是
(4)對“歷史文脈”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城市地標與城市的歷史文脈應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B.歷史文脈總是在一座城市出現(xiàn)的時候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
C.歷史文脈也是王國維說的城市“政治與文化之標征”。
D.城市新地標與歷史文脈相協(xié)調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調。
(5)閱讀第④段,簡述城市新地標與原有地標之間的關系。組卷:1引用:1難度:0.3
三、作文(50分)
-
8.寫作。
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都在告別。告別父母,我們在叮囑中感受親情的溫馨;告別朋友,我們在不舍的體驗中學會成長;告別昨天,我們在流逝的遺憾中學會珍惜;告別憂傷,我們在前進中獲得久違的快樂………告別是一種儀式,它宣告舊的已成過去;告別也是一種蛻變,它意味著新的變化即將開始;告別更是一種出發(fā),他催促我們朝著新的目標不斷前行。在一次次的告別中,我們由青澀走向成熟。
請以“在告別中成長”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我手寫我心,言之有物。(2)除詩歌、劇本外,文體自選。(3)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3)字跡工整,書寫規(guī)范,不少于6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