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種樹郭橐駝傳》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dǎo),導(dǎo)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辫b曰:“正此佳婿邪!”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性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dāng)抗行;比張芝草,猶當(dāng)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r />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晉書?王羲之傳》)(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
    B.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
    C.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
    D.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
    (2)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子在唐以前指父親兄弟之孫,唐宋時人開始將親兄弟之子稱作從子。
    B.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
    C.廂即廂房,等級低于正房,傳統(tǒng)民居以左為尊,故東廂房的等級高于西廂房。
    D.真草是草書的一種體式,對應(yīng)的還有行草和狂草,《蘭亭集序》即為行書。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郗鑒派媒人前來選擇女婿時,王氏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表現(xiàn)與眾不同,因而被郗鑒選中成為女婿。
    B.王羲之曾經(jīng)與當(dāng)時的文人雅士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并寫下著名的《蘭亭序》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受。
    C.在聽聞王羲之向會稽孤居老姥求買鵝而不得后,山陰一位道士主動提出條件,讓王羲之替他抄一遍《道德經(jīng)》來換群鵝。
    D.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xué)習(xí)書法應(yīng)該全身心地投入,言談之間常常把自己與鐘繇、張芝相提并論。
    (4)把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義田記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fù)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jì)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dāng)?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屏而家居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标套釉唬骸白猿贾F,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yuǎn)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标套訛榻?。觀文正之義,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yuǎn)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于世云。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嫁娶兇葬,皆有 贍:資助
    B.屏而家居代者與焉 俟:等待
    C.此其大 較:情況
    D.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桓子 觴:勸酒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縑是雙經(jīng)雙緯的粗厚織物之古稱,也可以指雙絲的細(xì)絹。古時多用作賞贈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或紙張。
    B.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在明清時期,三公逐漸成為虛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C.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漢以前有六卿,漢設(shè)九卿,北魏在正卿下還有少卿。以后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D.廩稍指公家按時供給的糧食。廩指米倉,可指儲藏的米?!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中的“廩”即指倉中之米。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義田對族人的日食歲衣、婚喪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門別類的養(yǎng)濟(jì)之法,體現(xiàn)出范文正公設(shè)置義田悉心盡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對設(shè)置義田早有此志,于是入朝為官之日起就開始施行,他去世后,子孫們能夠承其志把義田辦下去,仁義之行得到發(fā)揚光大。
    C.文章第五段寫大小官吏多得厚祿,卻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反襯出范文正公自奉簡樸以供養(yǎng)他人的高義。
    D.范文正公俸祿豐厚卻不以之自奉,反而以祿賜之入置義田千畝養(yǎng)濟(jì)群族,實踐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張。
    (4)把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
    (蘇軾《方山子傳》)(1)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閭里之俠皆宗之。 宗:尊奉
    B.然終不遇。 終:自始至終
    C.使騎逐而射之。 騎:坐騎
    D.稍壯,折節(jié)讀書。 折節(jié):改變平時的志節(jié)和行為
    (2)下列句子中的字與“因謂之方山子”的“之”含義完全一樣的是
     

    A.余謫居于黃,過岐,適見焉:焉
    B.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其
    C.而豈山中之人哉:之
    D.方山子儻見之與:之
    (3)以下句子中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相同的是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
    B.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糞土
    C.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精悍
    D.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從事
    (4)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是
     

    A.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方山子是一個在光州和黃州一帶隱居的人。
    B.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到了晚年就隱居在了光州和黃州之間一個叫岐亭的地方。
    C.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很驚訝地詢問我之所以到這里的原因。
    D.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許多不同尋常的人,常常假裝成癲狂不干凈的樣子。
    (5)方山子安貧若素,以下選項體現(xiàn)了這一性格的是
     

    ①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
    ②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
    ③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④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6)下列對這段古文理解不正確的是
     

    A.方山子真名陳慥,字季常,與本文作者素有交情。本文作者被貶官到黃州時,同方山子不期而遇,與二人初次見面至少已經(jīng)有十九年光景了。
    B.方山子出身富貴豪門,然而他卻拋棄了榮華,放棄了拜官封爵,寧可過著貧寒的隱居生活,并能自得其樂。
    C.本文作者用開門見山的手法介紹了傳記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除此之外,作者還使用了倒敘的手法描寫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殺飛鵲的事情,體現(xiàn)了方山子的俠氣。
    D.從作者字里行間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方山子之所以成為與世無爭的隱士,與其說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不如說是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盡管這種反抗有些消極。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梓人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愿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guī)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祿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彼眨肫涫?,其床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庇嗌跣χ?,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后京兆尹將師官署,余往過焉。委材,會眾王?;驁?zhí)斧斤,或執(zhí)刀鋸,皆環(huán)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執(zhí)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日:斧彼!”執(zhí)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zhí)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gòu)大廈無進(jìn)退焉。既成,書于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zhí)用之工不在列。余固視大駭,然后知其術(shù)之工大矣。
          繼而嘆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jì)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guī)矩、繩墨以定制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yè)。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yuǎn)邇細(xì)大,可手據(jù)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于堵而績于成也。能者進(jìn)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夫然后相道得而萬國理矣。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焙笾搜E而慕曰:“彼相之才也?!豹q梓人自名其功而執(zhí)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
          余謂梓人之道類于相,故書而藏之。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有刪改)(注)①梓人:木匠師傅。②尋引:度量長短的工具。③礱:磨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梓人其門 款:敲擊
    B.愿傭隙宇而 處:居住
    C.其床足而不能理 闕:缺少
    D.是道者 通:通過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gòu)大廈/無進(jìn)退焉
    B.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gòu)大廈/無進(jìn)退焉
    C.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gòu)大廈/無進(jìn)退焉
    D.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gòu)大廈/無進(jìn)退焉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梓人善于計算建筑材料,觀察房屋的規(guī)模,考慮怎樣用料適合高深、圓方和短長的需要。他自稱若是沒有自己,工匠們無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B.京兆尹要修整官邸,“我”拜訪他時看到梓人指揮許多工匠勞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題上了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實際動手建造房屋的工匠們的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驚。
    C.“我”認(rèn)為那些帝王治理國家,關(guān)鍵在于用人。梓人的行為可以被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效法,指揮工匠與洽理國家有相似之處。
    D.梓人具有組織才能和大匠風(fēng)范,能夠順應(yīng)自然。通過對梓人的歌頌,有力地抨擊了朝廷的用人制度,進(jìn)而表達(dá)出“我”對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滿。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
    ②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

    組卷:1引用:1難度:0.6

二、選擇題

  • 13.下列加劃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7引用:2難度:0.9
  • 14.下列各項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11引用:2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