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年安徽省阜陽三中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西游記》這樣的經典    明朝人所稱的“四大奇書”,除了稍晚出現(xiàn)的《金瓶梅詞話》,其余《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三種,都是傳統(tǒng)積累型的小說,是民間藝人和文人經過演講和戲劇等加工后才寫定的。這三部小說中,以《西游記》最不露集體創(chuàng)作的痕跡,小說作者以他自己的風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對唐僧取經故事所提供的藝術材料,使小說的內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獨創(chuàng)的、屬于他的個人風格的印記。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國有悠久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和豐富的藝術經驗的積累,也有外來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學的意象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產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漢以來方士、道士然后是藝術家--民間藝人和文人的虛構;佛、菩薩、魔則是由印度佛經傳入,然后匯入中國超人間故事的體系的。這種本土的和外來的超人間幻象的匯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說以來已漸次達到密洽無間;與此相應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對立中的互相滲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眾中從觀念到風習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段饔斡洝返乃囆g虛構正是建立在傳統(tǒng)藝術經驗和這種社會的宗教性觀念、風習的基礎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會了傳統(tǒng)藝術經驗所形成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批判了社會的宗教性觀念,或更正確地說,和社會的宗教性觀念開了玩笑,對它進行了嘲弄。
          在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中,神與魔是正與邪、是與非、順與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象征,前者應予肯定,后者應被否定。但《西游記》不與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認同,吳承恩對神與魔一視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師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調侃、捉弄的對象,至于天將神仙、菩薩金剛和諸路神祇就更不在話下。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對象,猴精孫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個。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氣而不在于他的改邪歸正,在于他的個性放縱而不在于受理性約束,讀者則同憤于他受緊箍咒的窩囊氣而欣喜于他的有時妖性復發(fā)。西方路上好多魔頭和小妖的天真、狡獪和滑稽也引人喜愛;不少妖魔和神佛通聲氣,有淵源,是一家子。神與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價值觀就被拋棄,被超越,乃至宗教的虛偽性質也就徹底暴露了:因為說到底,天堂地獄,神佛妖魔這些超人間的幻象全是隨著藝術家的意旨轉的,是藝術虛構的產物。《西游記》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魔世界,同時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創(chuàng)造和作家本人所創(chuàng)造的同樣都是一種意識的虛構。
          《西游記》不僅奠定了神魔小說這一小說品類的基礎,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xiàn)內容,而且是中國小說中極為少見的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作品。中國長篇小說的主題,通常集中在戰(zhàn)爭、愛情、政治、家庭等等社會性的關系上,很少有、或者簡直沒有像西方小說中《魯賓遜漂流記》那樣一類以人和自然斗爭為主題的作品?!段饔斡洝穮s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以降妖伏魔贊美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zhàn)斗精神,它是人戰(zhàn)勝自然的凱歌。
    (節(jié)選自《西游記<前言>》)(1)下列對“神魔小說”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神佛妖魔故事創(chuàng)作在我國有悠久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學意象的濡染。
    B.佛、菩薩、魔匯入中國超人間故事體系后,本土的和外來的超人間幻象的匯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說以來,逐漸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C.《西游記》中妖魔都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引人寄以同情的對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來卻成為被揶揄、調侃、捉弄的對象。
    D.《西游記》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說品類的基礎,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xiàn)內容,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2)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佛教傳入中國后,道教和佛教在對立中互相滲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眾中從觀念到風習形成一個模糊的整體。
    B.因為吳承恩對神與魔一視同仁的看待,所以人們認為,神與魔是正與邪、是與非、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象征,應分別予以肯定和否定。
    C.《西游記》的藝術虛構以傳統(tǒng)的藝術經驗和宗教性觀念、風習為基礎,而又融會了傳統(tǒng)藝術經驗所形成的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嘲弄了社會的宗教性觀念。
    D.孫悟空可親可愛,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現(xiàn)在他的妖氣、他的個性放縱上,他受緊箍咒的氣讓人憤怒,他有時妖性復發(fā)讓人欣喜。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傳統(tǒng)積累型小說中,明朝人所稱的“四大奇書”,以《西游記》最不露集體創(chuàng)作的痕跡,留下了個人風格的印記。
    B.吳承恩為了拋棄并超越宗教的價值觀,徹底揭露宗教的虛偽性,在《西游記》中有意泯除了神與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寫成了一家子。
    C.《西游記》里的各種藝術形象既是藝術虛構的產物,也是意識虛構的產物,它們都來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種宗教幻象,最終形成新的宗教。
    D.《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戰(zhàn)勝自然的凱歌。它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此類作品在中國小說中極為少見。

    組卷:26引用:17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規(guī)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調研、制定“十三五”規(guī)劃的關鍵一年。2015年,圖書出版業(yè)取得了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門出臺的多項政策、舉措更加有力;圖書出版產業(yè)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發(fā)展?jié)摿Τ掷m(xù)顯現(xiàn)。曾一度遭到電子商務沖擊的實體書店,近一年來,伴隨全民閱讀的推廣開始逆襲。全國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書城,這些大型書城注重“體驗”和“服務”,引入親子閱讀、創(chuàng)意生活、數(shù)字體驗、咖啡餐飲等多元業(yè)態(tài),逐步向文化購物中心轉型,賦予了實體書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聯(lián)網+”成為產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傳統(tǒng)出版業(yè)轉型升級及其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是新時代下出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臺的《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出版社積極打造自身的數(shù)字出版平臺,紛紛成立數(shù)字出版部門,專門負責數(shù)字出版相關工作。諸多新改變和新方法讓出版與市場的距離更近,如眾籌出版、微店賣書及微博、微信營銷,改變后的贏利模式也讓出版的效率變得更高。
    (摘編自陳敏利《圖書出版業(yè)品牌報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楊偉《2015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發(fā)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原有的圖書出版業(yè)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借助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圖書出版可以實現(xiàn)內容的快速傳播,并且不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比如電子圖書的開發(fā),網上書店的建立,這些新的形式擴大了圖書出版的影響范圍。圖書出版業(yè)的信息獲取方式也會發(fā)生改變,面對互聯(lián)網上的海量信息,對信息的篩選、分類和加工處理會成為圖書出版業(yè)新的功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出版的目的是要獲得利潤,但是在互聯(lián)網條件下,許多圖書資源可以免費獲得,因為互聯(lián)網改變了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營銷模式,圖書出版業(yè)需要從其他方面獲得利潤的增長。圖書具有的版權是圖書出版業(yè)實現(xiàn)利潤的基礎,在圖書版權原有的營銷模式中,版權價值僅局限于版權的轉讓。而在互聯(lián)網條件下,版權的范圍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權可以擴大到視頻、游戲等多個不同的領域,可以間接產生更多的利潤?;ヂ?lián)網還能夠成為圖書傳播的平臺,讓圖書在傳播過程中實現(xiàn)增值,比如在互聯(lián)網傳播中可以加載商業(yè)廣告、產生巨大的效益。
    (摘編自顧麗萍《試析“互聯(lián)網+”時代的圖書出版》)(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2015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主要有實體書店和網店兩大渠道,其中實體書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達到344億元,網店渠道達到280億元。
    B.實體書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2014年實現(xiàn)了3.94%的年度增長率,2015年市場碼洋規(guī)模繼續(xù)保持增長,年度增長率達到0.29%。
    C.2010~2015年,網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保持高速增長,可見,目前國內圖書零售市場當中,網絡銷售是圖書出版業(yè)贏利的重要方式。
    D.實體書店在經歷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負增長—銷售回暖”的過程之后,其市場碼洋規(guī)模與年度增長率也將趨于平穩(wěn)。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圖書出版產業(yè)的發(fā)展與繁榮離不開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間諸多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的及時出臺,為實體書店和網店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B.全國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書城正逐步向文化購物中心轉型,這表明實體書店向多元化的經營方式轉變,其業(yè)態(tài)已經成為一種主流。
    C.各類出版社為加快產業(yè)升級,紛紛借助已有的數(shù)字出版部門,實現(xiàn)網絡技術和圖書出版的融合發(fā)展,這拉近了出版業(yè)與市場的距離。
    D.由于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電子圖書的銷售、圖書版權產生的間接利潤、圖書作為傳播平臺產生的廣告效益等都會給圖書出版業(yè)帶來新的增值。
    (3)在“互聯(lián)網+”的影響下,圖書出版業(yè)發(fā)生了哪些轉變?請簡要概括說明。

    組卷:177引用:33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溯  源      有一種鮭魚,幼小時,成群游出河源地帶,順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還歸河源,在那里交配、產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撓,鮭魚總是舍命克服。有時溯至斷巖,便從水中騰躍入空,直到躍越巖上的河段,繼續(xù)溯流歸源,回到原產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傳遞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魚又重復著同樣的出海、溯源和回歸。
          我從電視上看到有關鮭魚的報導,真是看得我驚心動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鮭魚回歸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記得古詩上有兩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焙R來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從風里去辨別來處方向。越鳥來自南疆,不管棲于何枝,也能從光熱中感認原鄉(xiāng)。
          人呢?人又何嘗不然?
          人類文明中的考古、史學、族譜、傳說……不也都是溯源尋根的措舉嗎?人的形體,不管在地球上遷徙流離得多遠,人的心靈,總要回溯時間長流,讓精神歸本還原。
          人類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憑本能上的感受,而須通過歷史、藝文、習俗,甚至生活記憶的文化潛流,去匯合命脈中的遠源。鄉(xiāng)愁是一種文化心靈的寂寞。這種寂寞原也是驅促一個漂泊者反省回顧的基本力量。沒有那種驅促的力量,一種文化,一個種族,會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經在一個宴會里,聽一個朋友高談她游訪俄國,為一位俄國老太太帶回一份禮物的情誼。她在俄國買到這份小禮物后,用一張日常俄文舊報包裹起來,回到美國后,送到俄國老太太手中。八十高齡的俄裔老婦人,一眼看到數(shù)十年也不曾見到的俄文報頁,禮物尚未見到,先哽咽啜泣起來。俄文報對她而言,代表的是鄉(xiāng)土信息,沖激著她命脈中的文化根源,封裝了數(shù)十年的鄉(xiāng)愁,一下子崩潰泛濫起來。
          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那樣感情泛濫的經歷,那年,在重慶乘船渡三峽去宜昌。汽笛鳴起,船起碇開航了。船速漸緊,但見山城倒馳,青山后移,江風呼嘯中,歷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時,詩的長江,地理教科書的長江,民族文化的長江,全都在血脈中匯流。那樣一種渾濁浩圓的情感,將我淹沒。我伏在船欄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長江,我是中國,我是那鮭魚,躍萬里河海關山,回溯了本源。
          有一個朋友,去大陸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跡,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觸。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故鄉(xiāng)一座花園中,沿一條石徑獨行,踩著轉折處一道月門時,一陣桂花香,隱約撲鼻。忽然間,他雙眼含淚。當年,桂子飄香的季節(jié),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壺,燈下獨酌。幼小的他,站在桌邊,踮起腳,為祖父斟酒,聽祖父說些掌故。海外數(shù)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質上的豐盈,事業(yè)上的成績,就是無法體驗什么是滿足與寧靜。故園小徑,一陣桂香,勾起兒時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海外的僑民,從中國帶來宗祠的傳統(tǒng),自身的命脈便和宗親遠源相續(xù),透過文化長流,便超越時空,連系故土,僑鄉(xiāng)也就是故鄉(xiāng)了。
          我們這一代呢?東遷西徙,移居西土,已無宗祠的歸屬,就像脫離大海的魚,沒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
          我們的下一代呢?
    (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兩句古詩“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筆下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因為兩者表達的主旨是相同的。
    B.文章第3自然段以設問和反問在文意的遞進中完成了過渡,結尾又以發(fā)問的方式收束,使文章意味深長。
    C.文章內容豐富,線索分明,結尾表達了作者對失落文化根源的隱憂。
    D.文章情景并茂,以小見大,細節(jié)豐盈、精當,成功的營造出了濃郁的文化認同感。
    (2)文章用鮭魚的溯源開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人類的歸本還源跟鮭魚的“回歸”有什么不同之處?
    (3)請分別說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①鄉(xiāng)愁是一種文化心靈的寂寞。
    ②詩的長江,歷史教科書的長江,民族文化的長江,全都在血脈中匯流。

    組卷:0引用:1難度:0.2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從下面的所給短語中,選出合適的短語組成兩副有關春節(jié)和端午的對聯(lián)。要求上下聯(lián)各為七字,語意連貫,符合節(jié)日和對聯(lián)特點,不得重復使用短語。
    門上桃符   碧波競舟   江邊柳線   青艾驅瘴   迎春綠    十里歡    耀眼紅    千家樂   逐花影
    (1)春節(jié)聯(lián):
     

    (2)端午節(jié)聯(lián):
     
    。

    組卷:83引用:3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承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寫一篇議論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組卷:159引用:28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