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16 21:0:9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0分。)

  • 1.下列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組卷:11引用:1難度:0.8
  • 2.在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3.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儀器是( ?。?/h2>

    組卷:1996引用:43難度:0.7
  • 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5.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6.下列不屬于危險化學品標志的是( ?。?/h2>

    組卷:62引用:6難度:0.8
  • 7.保護空氣人人有責,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h2>

    組卷:9引用:3難度:0.8

四、(本題包括2小題,共14分)

  • 20.學習了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識后,同學們對催化劑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開展了探究比較催化劑用量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影響。
    【查閱資料】
    (1)上海青葉碎末對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2)壓強傳感器可以測量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的變化。
    (3)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過程放熱。

    【實驗操作】
    (1)在30.2℃,100.5kPa時,將具支試管的支管通過膠皮管與壓強傳感器連接(如圖1所示),取1.0g上海青葉碎末放入具支試管中。
    (2)用量筒量取2mL3%過氧化氫溶液,倒入具支試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膠塞,同時啟動數(shù)據(jù)采集程序采集數(shù)據(jù)。更換2.0g、3.0g上海青葉碎末重復實驗(1)和(2)。獲得數(shù)據(jù)如圖2所示。
    【實驗結論】由圖2可知,在t1秒內,上海青葉用量為
     
    g時,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反應后期曲線略有下降的原因是
     
    。圖中三條曲線最終將重合在一起,其理由是
     
    。
    【交流反思】若想要證明上海青葉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必須證明上海青葉的在反應前后
     
     
    沒有發(fā)生變化。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 21.某實驗小組用如下裝置對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進行了探究。

    【經(jīng)典重現(xiàn)】實驗小組用如圖1所示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
     
    。實驗開始前,集氣瓶中需要裝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加速降溫和
     
    。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測得的氧氣含量低于
    1
    5
    ,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點燃后,燃燒匙伸入集氣瓶速度較慢,未立即塞緊塞子
    B.實驗過程中彈簧夾未夾緊乳膠管
    C.實驗前導管內沒有水,實驗后導管內留有水
    【改進實驗1】實驗小組用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左管中燃燒匙盛有足量紅磷,兩管內盛有水。實驗步驟:
    ①連接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接通電源,用發(fā)熱電阻絲引燃紅磷;
    ③待紅磷熄滅,冷卻至室溫后讀數(shù)。
    實驗過程中左管液面的變化情況是
     
    。較圖1所示的實驗,圖2所示實驗的優(yōu)點是
     
    。(任寫一點)
    【改進實驗2】小組中同學對集氣瓶中是否還含有氧氣產(chǎn)生質疑,于是同學們設計了如圖3裝置來探究磷在空氣中燃燒后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
    該小組同學組裝好實驗裝置,利用高能激光筆照射燃燒匙上的紅磷,紅磷燃燒直至熄滅,待裝置完全冷卻后,將裝有白磷的燃燒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筆照射,白磷居然也被點燃。圖4是該小組同學從開始實驗到最后裝置冷卻后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用傳感器測量容器內氧氣濃度變化的曲線圖。
    19
    在圖4中
     
    (填“A、B、C、D、E”)點時紅磷燃燒熄滅;白磷開始燃燒至燃燒結束對應的曲線為
     
    段(用圖4中字母表示)。分析對比曲線BC段和DE段,得出了
     
    的結論。

    組卷:57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