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廣東省東莞市高一(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2/18 13:30:2
一、選擇題:滿分60分。本大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將正確答案的代碼填涂入答題卡內。
-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按照周禮:臣民如喪考妣,皆穿縞素,停止宴樂婚嫁。諸侯、親戚奔喪與否,都應按照制度行事。但是據(jù)《左傳》記載,當時周王室派人到魯國“求賻(以財物助喪事)”。該事件本質上反映了東周時期( ?。?/h2>
組卷:0引用:3難度:0.7 -
2.西周時期小宗世襲為大宗家臣,異姓亦可世襲為家臣。到春秋,家臣勢力逐漸增強,由西周的“宗法性家臣”發(fā)展成春秋后期“執(zhí)國命”的“陪臣”。這一變化推動了(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3.關于“郡”的解釋,有說法是:“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元首,邑以載民,故取名于君,謂之郡?!卑创苏f法,“郡”的出現(xiàn)反映了( )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4.睡虎地秦簡《語書》中論及“良吏”的判定標準:其一,明法律令;其二,人臣之忠。這種判定標準最能說明秦朝( ?。?/h2>
組卷:0引用:3難度:0.5 -
5.東漢晚期,時人針對社會輿論對雖有才華但德行有瑕疵之人很苛刻的現(xiàn)象進行了批評,而九品中正制糾正了察舉征辟制對德行無限高揚的不可控的做法,主要立足對違德的懲戒。由此可知(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6 -
6.唐朝曾經有-項諫官隨宰相入閣議事的制度,即宰相入宮內議事時,必須有諫官跟隨,預聞政事,參與討論并發(fā)表意見。該項制度的出現(xiàn)說明唐朝( )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7.宋代考試官從受命之日開始,直到放榜之日,一直被鎖宿于試院,試院天數(shù)視考官人數(shù)和試卷多少而定,有時長達兩個月之久。這種鎖院制度( )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8.明武宗時期,有匿名狀告發(fā)太監(jiān)劉瑾。劉瑾大發(fā)雷霆,命各部長官以下高級官員三百余人,跪在奉天門外的烈日之下,追究事主。兵部主事何武、順天府推官周臣等焦渴過度,倒下來死掉。該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 ?。?/h2>
組卷:7引用:4難度:0.5 -
9.明代在地方設立申明亭,書寫境內百姓過失以示懲戒;設置族善亭,書寫善人善事以示表彰。各地推選一年高有德之人負責書寫,稱為老人。毀壞亭舍、涂抹榜文者,予以嚴懲。這反映出明代基層治理(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10.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實行廣州外交體制,即一切外交不在京師與外人接洽,而在廣州這個傳統(tǒng)口岸由欽差大臣解決。這種體制反映了清政府(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滿分40分,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31題20分,32題20分。
-
31.國家政治決策的信息來源渠道具有多樣性。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對于信息渠道的重視與經營,增加了合理決策的可能性。不同系統(tǒng)的眾多機構、相互交錯的多條途徑,自不同角度提供情況報告,其主要目的在于減少消息虛假、來源梗阻的可能性。發(fā)現(xiàn)問題時,朝廷經常布置諸司協(xié)同“會問”,注意多層面的檢查,甚至特派專使進行“勘驗”,以便多方位復核所掌握信息的可靠程度。宋代的諸多信息搜集傳遞系統(tǒng)是相對獨立地進行運作的。多途信息渠道的最高協(xié)調機構,主要是執(zhí)掌中央政務權力的政事堂,而信息搜集的最終匯聚點,是君主的“御前”;對于國家大事最終的處斷裁決,原則上也出自皇帝。
——摘編自王小甫等編著《創(chuàng)新與再造——隋唐至明中葉的政治文明》材料二:在美國政治文化中,有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被稱為“旋轉門”。智庫(Thinktank)的學者搖身一變,成為政府高官,直接參與政府決策;政府官員退出官場,搖身一變又成為智庫學者。美國智庫較高的獨立性確保了其研究成果盡可能做到客觀公正,不被人為因素或外界因素所左右,成為智庫研究成果的領量和影響力的根本保證。智庫的大量存在反映出美國社會的思想高度活躍,多元化的思想觀點經常相互碰撞,火花頻現(xiàn),競相呈現(xiàn)影響力。當危機發(fā)生時,智庫提出各種策略和建議,供政府決策參考。智庫參與政府決策,進一步強化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彌補了政治家專業(yè)知識的不足。學者們可以通過“旋轉門”踏入政界,政治家可能通過“旋轉門”回歸學界,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成為美國政治的一道獨特風景。
——摘編自王波《“旋轉門”與美國民主政治》(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政治決策的特點并分析這種政治決策方式的作用。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智庫獨立性的意義以及美國政治“旋轉門”現(xiàn)象形成的歷史條件。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2.國家認同是一種重要的國民意識,是維系國家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紐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的國家認同,主要包括君主認同、王朝認同與文明認同三個方面。其中,君主認同是指對在位專制君主的認同;王朝認同是指對維系君主統(tǒng)系世代相承的王朝的認同;文明認同是指對超越具體王朝而始終存在的政治文明共同體一中國的認同。這三者是古代中國國家認同的構成要素,也是考察古代中國國家認同的基本視角。
——摘編自張祿佳、鄭流愛《國家認同:一種教材分析的視角》材料二:近代中國的民族國家認同是在緊迫的民族危機下進行的。在近一百年的時間里,國人從開始接受“民族國家”而不是某一個家族的“天下國家”開始,逐步吸收西方的民族國家概念,民族國家意識逐步覺醒,直到將民族國家認同變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驚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摘編自余洋《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民族國家認同思想》(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國家認同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以及近代中國國家認同思想內涵轉變的原因。
(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現(xiàn)實,從“發(fā)展歷程”“現(xiàn)時價值”等角度,談談你對“國家認同”的認識。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