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安徽省池州市青陽一中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題。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跡,加上此前《三體》的熱銷,劉慈欣的作品影響巨大,但社會各界的評價卻頗有兩極分化之勢。
劉慈欣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沒有精巧的劇情或百轉(zhuǎn)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個個宏大震撼的設定,靠設定本身為讀者帶來審美快感。在他筆下,主人公與他人的情感聯(lián)結不過是宇宙規(guī)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類命運、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劉慈欣自稱是“一個瘋狂的技術主義者”,他坦承自己“喜歡文學因素較少、科幻因素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認為,透視現(xiàn)實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說的任務,更不是它的優(yōu)勢”,甚至有過“把科幻從文學剝離出來”的激進想法。在寫作的過程中,劉慈欣卻逐漸意識到需要保持“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思想性與可讀性的平衡、作為文學的科幻與作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來的作品“正是這些平衡的結果”,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劉慈欣對文筆也并不是沒有自覺。他評價阿西莫夫的文筆,“平直、單色調(diào)、剛硬、呆板……幾乎所有這類文學上的負面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他的文筆”,卻又話鋒一轉(zhuǎn),表示“這種筆調(diào)無論如何是不適合文學的,但卻很適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說風靡世界”。劉慈欣對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顯然也適用于他自己的文風。
(摘編自冰村《劉慈欣:黃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
為什么有人認為科幻小說欠缺文學性?
科幻小說描繪幻想世界,我們當然能夠發(fā)現(xiàn)幻想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細節(jié)設置和整體結構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結構和人的行為心理的。一般的小說在進行情節(jié)描繪的時候,存在一種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費筆墨在整個世界的構想上,細節(jié)的描繪和推陳出新就成了這些小說的長處。作家也不必為新的人際關系、社會行為、世界結構負責,只需直接去描繪既有世界下細微的情感波瀾和社會反應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說都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每個細節(jié)都牽涉新世界的結構,要為人物的行動設計好相應情境,因此他們必須不斷插入結構因素的解釋。作家一旦將筆墨只集中在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體的文風就不免顯得疏闊。讀者依據(jù)傳統(tǒng)的閱讀體驗去衡量,往往就會覺得科幻小說過于粗陋,即便是《三體》,在人物設置和情感描寫上也顯得新異有余,細致不足。
從題材來說,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fā)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這對細致的形式也產(chǎn)生排斥,從客觀上導致了科幻小說文學性的欠缺。探索的樂趣在于驚奇,要達到驚奇,必須在情節(jié)設計上出乎意料。遙遠星系、微觀世界、新奇未來、不斷穿越……在這些或恢宏或奇詭的題材的映襯下,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為形式探索無法與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閱讀快感。
可見,科幻小說的特性導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會是傳統(tǒng)的文學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結構的深度開掘,其實這些方面自有其文學魅力。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軌蚍催^來看待科幻小說呢?文學理論家卡勒提出,文學性其實就像雜草。沒有任何一種草天生就是雜草,雜草是根據(jù)人們的目的來劃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種的是鮮花,那么任意生長起來的糜類植物就是雜草;如果希望種植野菜,那么偶爾生長的鮮花就是雜草。文學史中的文學性已經(jīng)形成慣性,但是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學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變革意識,那么我們就陷入將文學性純粹化、永恒化的誤區(qū),而這種態(tài)度忽視了文學性形成的機制。
文學性重要嗎?重要。一種文學范式穩(wěn)定之后,各種文學規(guī)則才得以確立。但當新的文學樣式崛起,挑戰(zhàn)既有文學范式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有的文學性不足以涵蓋新的文學樣式,這時文學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顧時代的要求,把文學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說會沿著自己的方向掘進,而將基于文學史樹立起來的文學性拋在腦后。
(摘編自王峰《科幻小說何須在意“文學性”?》)材料三:
科幻小說是姓“科”還是姓“文”,一直有爭論。就如武俠小說是武俠題材的小說,不等于武術和俠行;偵探小說是偵探題材的小說,不等于刑偵偵破;科幻小說是科學幻想題材的小說,不等于科學技術。科幻小說當然姓“文”,是將科學想象寄予文學思維的一種文學文類。以劉慈欣、王晉康和韓松這“三劍客”的作品為代表的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有了明顯變化:一是因果關系的時間敘事結構已被打破,現(xiàn)實和虛擬交織的時空組織造就了結構的精美;二是類型小說的通俗化和現(xiàn)代主義的意念化成為小說情節(jié)模式的重要形態(tài)。
《三體》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還是時間敘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時間敘事漸漸弱化,空間敘事上升為敘事主體;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結合在一起,小說敘事由空間對抗變成融合循環(huán),形成一個精美的輪回式的敘事結構。類型小說的情節(jié)模式在劉慈欣和王晉康的小說中相當明顯,而韓松的敘事有著鮮明的現(xiàn)代主義的變異風格。
(摘編自湯哲聲《論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思維和邊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科幻小說注重對幻想世界的描繪,要集中于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框架,無暇對具體情節(jié)和人物情感做細致描繪。
B.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fā)現(xiàn),更看重題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講究,所以在文體形式的探索上較為隨意。
C.材料二可以從學理上解釋材料一中的現(xiàn)象,并指出被傳統(tǒng)的文學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風恰是科幻文學需要的。
D.材料三認為當下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有變化,這里“文學思維”的含義不同于材料二論及的科幻小說的“文學性”。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慈欣看重科學設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他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性也有借鑒和吸收。
B.《三體》被一些讀者評價為“細致不足”,是因為這些讀者還是以閱讀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形成的審美習慣來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發(fā)的閱讀快感通常是一種令人倍感驚奇的體驗,也是比傳統(tǒng)的文學的細膩表達更有力的一種體驗。
D.“文學性”這個概念應該與時俱進,避免固化,保持邊界的開放,以更公允地評價科幻文學等文學樣式。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科幻小說定義的困難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說是一種跨門類的、延展廣闊的文學。”
B.“科幻文學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其豐富的故事資源,這種資源由科技的進步源源不斷地提供著?!?br />C.“只要不違反基本的科學原理,作家完全有權利在作品中加進自己的天才意測?!?br />D.“現(xiàn)代科幻文學對科學最新進展的表現(xiàn)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學?!?br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性來評價科幻小說是否合理?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47引用:16難度:0.7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海棠依舊最西府
宋一川 據(jù)說海棠本是舶來品,根據(jù)唐朝李德裕的《平泉花木記》所言,大凡名字帶海字的花木,都是自海外而來的。但無論來自何方,到了中土漢唐自然免不了“中國化”嫁接改造,可見我們的先人們早就懂得“轉(zhuǎn)基因”技術了。明代《群芳譜》言:海棠有四品,一般認為是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據(jù)說西晉時期,西府一帶有人將海棠與梨樹嫁接,發(fā)現(xiàn)不僅大美,而且香艷,西府海棠就此閃亮登場,實現(xiàn)了從美人向絕代佳人“驚險的一跳”。后來,人們的嫁接栽培越來越多,海棠品種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以致在植物學分類中,因為海棠品種極其龐雜,只好暫以“西府海棠”一名以蔽之。
海棠之美之艷,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為之驚嘆。相傳唐明皇曾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據(jù)說唐明皇登香亭召貴妃,但貴妃直到卯時仍大醉未醒,唐明皇遂發(fā)出“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感慨,留下了“海棠春睡”的典故,這也許就是“花貴妃”的由來。
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墨客寫過海棠,尤以文化鼎盛著稱的宋代為甚,最牽腸掛肚的莫過于從西府開始仕途生涯的蘇東坡。西府海棠之美艷,讓東坡居士為之傾倒,即便離開鳳翔,仍對西府海棠念念不忘。被貶黃州時,看到窗外的海棠,觸景生情,寫下了“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名句。按照宋代僧人惠洪的說法,正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海棠故事,啟發(fā)了東坡居士的海棠詩。
南宋不少氣吞山河的大詩人也對海棠贊不絕口。陸游夸西府海棠“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范成大的“遲日溫風護海棠,十分顏色醉春妝”,描寫了西府海棠讓人如癡如醉之大美。讓人耳熟能詳?shù)倪€是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堪稱海棠詞的不朽名篇。
近現(xiàn)代的人們對海棠的興趣依舊濃厚,尤以西府海棠為甚。梁實秋在《群芳小記》中用最長的篇幅贊美西府海棠:“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許,而綠鬢朱顏,正在風情萬種、春色撩人的階段,令人有忽逢絕艷之感。”特別是“海棠花苞最艷,開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紅色,背面仍是深紅,俯仰錯落,濃淡有致。海棠的葉子也陪襯得好,嫩綠光亮而細致,給人整個的印象是嬌小艷麗”,把西府海棠獨特的美艷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即便在花花草草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也沒能擋住人們對海棠的熱愛。不少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也對海棠情有獨鐘,據(jù)說宋慶齡就十分喜愛西府海棠,周總理對海棠花的鐘愛更是廣為人知。相傳周總理生前特別喜歡中南海西花廳的那棵海棠樹,鄧穎超睹花思人的《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一文就是佐證。西花廳的海棠正是西府海棠。
總括起來,歷朝歷代對西府海棠的贊美無外乎幾個方面,一是花香,二是色艷,三是形美,四是神氣。西府海棠是諸品海棠中唯一散發(fā)淡淡香味的,不僅香艷,顏色還隨時間變幻不定。西府海棠花瓣形狀小巧,點點紅艷,在滿目春光中甚是耀眼,許多人看了都會滿心喜歡,流連忘返,難怪海棠花又被稱為相思花、斷腸花。西府海棠的樹形,常常被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覺得用茅盾《白楊禮贊》中的話來形容也十分恰切,偉岸、正直、質(zhì)樸、嚴肅,參天聳立,在西北的寒風中保持著力爭上游的精氣神,恰如深深滲透在中華民族血脈與骨子之中的老秦人性格。在崇尚清流風骨的西晉一代,西府海棠之所以在眾多海棠中脫穎而出,被譽為上品,除了既香且艷,恐怕與此也不無關系。
近年來,國外的海棠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過去西府海棠被稱為小果海棠,見了歐洲海棠,才發(fā)現(xiàn)西府海棠其實只是大果中的小果,真正的小果海棠非歐洲海棠莫屬,葉子小,果子也小,簡直是小巧玲瓏。
前兩天,北京的天突然降溫了,蕭瑟秋風今又是,紅紅黃黃的海棠果子紛紛在風中飄搖。舉目尋找了半天,沒有發(fā)現(xiàn)一絲棠開兩三度的跡象,只好若有所失地往回走?!翱炜?,這不是海棠開花了!”隨著同事一聲呼喊看去,發(fā)現(xiàn)路邊的一棵西府海棠開滿了一樹的花兒,在午后的驕陽中顯得分外的亮麗。
白楊樹一般地挺拔聳立,不會是別的,正是西府海棠,在深秋再次開放了,也許是二度,也許是三度。不管花開幾度,開出的不是一枝兩枝花兒,而是滿滿的一樹海棠壓秋風。
這就是西府海棠,總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論早來還是遲到,依舊艷香美神、正直剛毅,散發(fā)出滿滿的正能量,在雍容華彩之中洋溢著積極上進、意氣風發(fā),滲透出中華文化歷經(jīng)千年磨煉而成的獨特氣質(zhì)與成熟之美。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府海棠最早是西晉時期西府一帶的人將海棠與梨樹嫁接而成的,逐漸受到了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喜愛。
B.在《群芳小記》中,梁實秋主要從色、形、情等角度對海棠進行了描寫,為我們描繪了西府海棠獨特的美。
C.文章寫在特定的年代西府海棠還是獲得了人們的熱愛,列舉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宋慶齡、周恩來的例子,人與花互相映襯。
D.文章運用相當篇幅介紹了文人墨客對海棠的鐘愛,這是為下文敘寫“我”在蕭瑟秋風中探尋海棠花開一事蓄勢。
(2)如何理解文章的標題“海棠依舊最西府”的含義?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文章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敘寫海棠之美?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4引用:3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國風舞蹈”發(fā)軔于視頻平臺,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專業(yè)舞者。隨著這類短視頻的影響力逐漸增強,①
(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B.一種像啄木鳥形態(tài)的鳥卻在地面上捕食昆蟲,十分奇怪。
C.他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樣,迫不及待地拿出用紙包著的東西。
D.像你這樣健壯的人應該去當運動員,窩在這里著實可惜了。
(2)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組卷:26引用:18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擔當,就是接受并承擔責任。
一片瓦,蓋上屋檐,擔當起了遮風擋雨的責任;一塊磚,砌入墻體,擔當起了筑建高樓的責任。
足立講臺,擔當起了教書育人的責任;手持鋼槍,擔當起了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我們要勇于擔當……
前行的路上,勇于擔當,便會有收獲;收獲鮮花,收獲碩果,收獲星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文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組卷:1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