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湖南省益陽市箴言中學高一(下)入學語文試卷(2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信息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端牢“中國飯碗”,在今年有著特殊意義。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糧食生產,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響,國際糧食市場變動等外部因素也引發(fā)對糧食安全的關注。經多方努力,夏糧迎來了十七連豐,給國家糧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飯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實眼前。要嚴格落實最低收購價政策,在符合條件的地區(qū)及時啟動托市收購,同時大力抓好市場化收購,嚴查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防止農民“賣糧難”。7月中下旬是夏玉米苗期,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防治,壓實防汛責任,落實防御措施,工作再加緊,措施再加力。
          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須謀劃長遠。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快推動出臺糧食安全保障法,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種業(yè)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
          碗中裝好糧,就要促綠色顯“特色”,讓綠色生“金色”。要深化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優(yōu)質糧食工程,繼續(xù)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增加綠色優(yōu)質糧油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企業(yè)增效,使消費者得實惠。
          碗里裝好糧,就要充分發(fā)揮科技力量,推進農村科技創(chuàng)新。疫情之下的農業(yè)生產中,植保無人機、線上農技“問診”和農資購銷發(fā)展迅速。要以此為契機,讓地理位置服務、新一代互聯(lián)網技術等給糧食生產插上翅膀,加強農科人才培養(yǎng),切實強化糧食安全科技支撐。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越是面對風險挑戰(zhàn),越要端穩(wěn)中國碗,盛滿中國糧。
    (摘編自新華社記者于文靜《端宰“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2020年7月13)材料二:
          想要“做一個幸福的人”,總要與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里的詩句誰都記得。食物是人類每天都要面對的最基本問題,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癥。從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們買到的蔬菜與肉卻越來越“沒味兒”了,工業(yè)速成的口感越來越重。比“難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問題愈發(fā)凸顯,轉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擾,不健康的外賣與劣食遍地生長。
          當大量的工業(yè)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滲透到我們的飲食結構之中,整個社會都在發(fā)胖——肥胖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對于謹小慎微者而言,飲食變成了一件需要精細計算的科學解題。最顯著的表現(xiàn)便是營養(yǎng)專家和營養(yǎng)咨詢師大行其道,邁克爾?波倫在“飲食覺醒”系列著作中稱之為“營養(yǎng)主義的時代”,“飲食”變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導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來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尋求健康飲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費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美國的全食超市或許是個典型案例,他們通過認證制度給予那些“有來頭”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詩般的語言描述那些生態(tài)食品的出身:這塊肉來自一頭一生“住在美麗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養(yǎng)雞”。然而,當“有機”被納入一個龐大產業(yè)的鏈條時,“超市里的田園詩”實質上更多是營銷話術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們嘗試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產階級所處的食物全景,便不難發(fā)現(xiàn),食物不僅是口感問題,也是一種政治,是社會經濟結構和城鄉(xiāng)互動的一種結果。
          整體而言,城市人與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經深刻改變了。在超市或外賣網訂購的食材干凈體面,不見泥土,這些看不見來龍去脈的食物也將背后真實的生產關系和城鄉(xiāng)關系隱匿起來。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圍觀“土味文化”成為了一種時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許多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年輕人,迷戀著日本電影《小森林》里那種清新脫俗的鄉(xiāng)村意象,“回家種田”的浪漫敘事成為今天城市中產階級想象務農的流行模板,務農被詮釋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或是一個人的自然救贖。
          只有反思我們的飲食變遷史,才能弄清楚每個人今天所面臨飲食的問題。在人民食物主權發(fā)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嚴海蓉老師看來,今天我們關心糧食和蔬菜,不只要關心口感問題,也要從我們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費之中窺見世界農業(yè)的整體性危機:化學農業(yè),轉基因及生態(tài)問題。而在世界尋求食物主權,是一湯從無地農民到城市主婦、從耕作者到消費者的多面反擊。
    (摘編自新京報《從今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材料三:
          近年來,我國糧食作物育種技術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產量持續(xù)提高。
          第三代雜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測產取得畝產1046.3公斤的成績,耐鹽堿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試驗而積增至萬畝以上,2020年在全國推廣超級雜交稻品種“超優(yōu)千號”千萬畝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員助推下,我國水稻良種培育不斷創(chuàng)新,產量屢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糧中,雜交育種難度最大的小麥育種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歷經40年鉆研,山西省運城市藍紅雜交小麥研究中心主任馮樹英團隊成功育成世界獨特的“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品種。專家組評價,該品種雜種優(yōu)勢十分明顯,為我國大幅度提高小麥單產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目前,“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已完成關鍵環(huán)節(jié)科研攻關。與此同時,團隊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的創(chuàng)制工作?!暗诙a品雜種優(yōu)勢更強,結實率更高?!瘪T樹英說。
          不僅育好種,還要教農民種好糧。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邊昭鎮(zhèn)的農田里,農民湯金鶴家玉米長勢旺盛。老湯家的農田是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教授崔金虎“幫種”的。
          去年,崔金虎選用國內優(yōu)質品種在90畝農田里開展試驗,并教會農民科學的密植播種技術、施肥灌溉技術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經專家組測產,試驗田每畝比相鄰最好的玉米田塊增產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導下,湯金鶴家采用新作業(yè)方式生產,高產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員不懈奮力攀登,讓中國糧用上中國“種”,讓中國農民種好中國糧,不斷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網韋嘉維《中國碗裝更多中國糧》,2020年7月28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國內新冠疫情對糧食生產、加工物流等造成了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有了變動,諸多內外部因素引發(fā)了對糧食安全的關注。
    B.飲食在人們生活中變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導的事情,營養(yǎng)專家和營養(yǎng)咨詢師大行其道,飲食成為需要精細計算的科學解題。
    C.肥胖其實是一個個人的問題,盡管當大量的工業(yè)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滲透到我們的飲食結構之中,整個社會都在發(fā)胖。
    D.城市人與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深刻改變,食物將真實的生產關系和城鄉(xiāng)關系隱匿起來,務農被詮釋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
    (2)下列對材料二有關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句引出食物對人類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問題。
    B.材料以大量事實為依據,提出只有反思我們的飲食變遷史,才能弄清每個人今天所面臨飲食的難題。
    C.針對今天所面臨的飲食難題,材料先指出現(xiàn)象,接著分析問題,最后具體指明了解決的方法。
    D.材料由食品的口感問題上升到政治,認為它是社會經濟結構和城鄉(xiāng)互動的一種結果,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3)根據上述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看直播、上快手圍觀“土味文化”成為了一種時髦,其實媒體青睞的土味文化所反映的并不是真實的生態(tài)農業(yè)。
    B.在嚴海蓉老師看來,今天我們關心糧食和蔬菜,不要只關心口感問題,更要看到世界農業(yè)的整體性危機。
    C.2020年湯金鶴家玉米采用新作業(yè)方式生產有望實現(xiàn)高產增收。2019年崔金虎選用國內優(yōu)質品種開展實驗,試驗用每畝比相鄰最好的玉米田塊增產80.9%。
    D.馮樹英團隊已完成了“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關鍵環(huán)節(jié)科研攻關,還完成了比第一代產品雜種優(yōu)勢更強、結實率更高的第二代“F型小麥雄性不育系”的創(chuàng)制工作。
    (4)面對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端牢“中國飯碗”?請根據材料進行概括。
    (5)端牢“中國飯碗”,關鍵是將科技運用到糧食生產當中去。請結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組卷:71難度:0.5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父親的鞋子
    李漢榮
          ①那年,記得是深秋,父親搭車進城看我們,帶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條?!皼]上農藥化肥,專門留了二分地給自己種的,只用農家肥,無污染,保證綠色環(huán)保有機,讓孫女吃些,好長身體?!备赣H放下糧袋,笑著說。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條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兩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顛簸過來的。老家到這個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親也是快八十歲的老人了??粗赣H一頭的白發(fā)和駝下去的脊背,我沒有說什么,心里一陣陣溫熱和酸楚。
          ②父親看著我們剛剛入住的新房,墻壁雪白,地板光潔,說,這輩子當你的爹,我不及格,沒有為你們墊個家底,你們家里,連一塊磚我都沒有為你們添過,也沒有操一點心,也沒幫過一分錢,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們安然、安分,我就心寬了。我不住地說,爹你老人家還說這話,我們長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體不錯好好活著就是我們的福分,別的,你就別多想了。
          ③父親忽然記起了什么,說,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東西老是硌腳。昨天黃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為你受涼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麥冬,樹葉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給灌滿了,當時沒抖干凈,衣服上頭發(fā)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沒來得及理個發(fā),換身像樣的衣服,就這么急慌慌來了。走,孫女兒,帶我下樓抖抖鞋子,幫我拍拍衣服上的塵土。我說,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樓。父親執(zhí)意下樓,說新屋子要愛惜,不要弄臟了。
          ④樓下靠墻的地方,有一小片長方形空地,還沒有被水泥封死。父親就在空地邊,坐在我從樓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脫了鞋子仔細抖,又低下身子讓孫女兒拍了衣服,清理了頭發(fā)。上樓,我?guī)透赣H用梳子梳了頭發(fā),這是我唯一的一次為他梳頭。我看清了這滿頭的白發(fā),真有點觸目驚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發(fā)后面積壓了多少歲月的風霜?
          ⑤第二年春天,樓下那片空地上,長出了院子里往年沒有見過的東西,車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燈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樓房轉角的西側,還長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驚奇,有個上學的孩子開玩笑說,這不就是一個百草園嗎?大家都說,新鮮,真新鮮。也有人說這個院子向陽,有空地就不愁不長苗苗草草。議論一陣也就不再管這事了。只有我明白這些花草的來歷。它們來自父親,來自父親的頭發(fā)、衣服和鞋子,來自父親的山野。
          ⑦是的,父親也許沒有帶給我們什么財富、權力和任何世俗的尊榮。清貧的父親唯一擁有的就是他的清貧。清貧,這是父親的命運,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沒有留下什么,父親更沒有帶走什么,連一片草葉、一片云絮都沒有帶走。
          ⑧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連我對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沒有帶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這么說,我的所謂的感念和心疼,說到底還是我從父親那里收獲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續(xù)收獲著這種感情。而他依然一無所有地在另一個世界孤獨遠行。
          ⑩是的,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著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貧的父親們留給我們的啊。
    ?何況,我的父親,曾經,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氣息都留給我們。
    ?他清貧的生命,是那般豐盛和富有,超過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父親越去越遠,越去越遠,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篇文章感情深沉雋永,可以引起讀者對親情與生命的感觸和沉思,激發(fā)人們珍惜生活中樸實摯愛的美好心愿。
    B.大米與面條,凝結著父親深沉的愛,所以“我”心存溫熱;父親的白發(fā)和駝背,讓我體會到父親的不易,所以感到酸楚。
    C.到樓下抖鞋子,表面上是因為父親不想弄臟新家,實際上表達了父親為“我”著想的心意,也為下文寫空地成了“百草園”做鋪墊。
    D.這篇散文全篇敘述,通過一些家?,嵤碌挠浭?,表現(xiàn)了父親清貧而富有的人生,表達了作者獨特的價值觀和對父親的崇敬與懷念。
    (2)第?段說父親“他清貧的生命,又是那般豐盛和富有”,你如何理解父親的“清貧”與“豐盛和富有”?
    (3)本文塑造了“父親”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組卷:5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 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曾有人說,批判精神,是面向未來的熱切向往,它證明至少我們還沒有絕望。誠哉斯言。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①
     
    。沒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沒有神學大廈的坍塌,也就沒有我們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沒有共產黨人的批判精神,就不會有社會主義中國的撥亂反正,也就沒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然而,②
     
    ,叢生的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熱諷,而是批判與建設的相得益彰。有些人把批判的權利留給自己,卻③
     
    ,最終成了社會的旁觀者。作為時代的一員,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種下樹木、留下清涼。

    組卷:43引用:15難度:0.3

四、材料作文(60分)

  • 8.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寫作任務。
          成長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親人,或同學,或對手……有一些物,或書籍,或用具……常與我們一路同行,相伴相隨。這些人或物不經意間給我們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
          對以上材料,你作何思考?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以“同行”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14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