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必修1《第二單元》2017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9分,每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項羽究竟死于何地
        《史記》問世至今已有兩千年,隨著這部巨著的流傳,項羽自殺于烏江似是無疑的了。其實,這是歷史上的訛誤。項羽真正的殉難地不是烏江而是東城,即今安徽定遠東南(距烏江約三百里)。
          《史記?項羽本紀》論贊中就曾點明,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只不過一般人不去注意這點罷了?!稘h書?灌嬰傳》也記載:“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蹦敲矗抉R遷何以在《史記》中有“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一段生動的描述呢?
          這段描述僅為民間傳聞,理由有三:一、項王垓下被圍時已兵疲食盡,“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又“漢軍圍之數重”。當時,項羽已“自度不得脫”,又何以能忽而來到三百里之外的烏江呢?再說,項羽垓下之敗,其勢是急轉直下的,縱烏江亭長有救籍之心,又何以會料事如神,預先艤船以待?二、《史記?項羽本紀》通篇敘事嚴謹而縝密,尤其是對戰(zhàn)事的描述,雙方渡江涉河、斬關奪隘時的地理形勢,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給人以條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東城之后卻為何三百里沙場竟無所交代,情節(jié)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馬遷只說“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巧借一“欲”字將流傳在烏江的一段民間佳話與東城真實的血戰(zhàn)情節(jié)縫綴彌合了。這就是江淮一帶的專家、學者多年來頻頻質疑并作出種種臆度誤解的根源所在。三、項羽崛起于吳中,“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戰(zhàn)中,吳中子弟以及江東父老與項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傳說起“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的佳話。司馬遷曾游歷過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機會采擷到這些民間傳聞,以完善這個英雄形象,也實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實,項羽“身死東城”,從來有史跡為證。高達數丈的虞姬墓至今猶在,《定遠縣志》載:“虞姬墓即嗟虞墩,縣南六十里近東城。”關于陰陵、東城兩地,《定遠縣志》記載得則更為明確:“陰陵城,縣西北六十里,鏌邪山南,周圍二里。……羽潰圍南山馳,漢騎將灌嬰追羽過淮,羽過陰陵迷失道即此?!薄皷|城,縣東南五十里。項羽至陰陵迷失道,漢追及之,羽復引而至東城即此?!?br />      項羽殉難前在定遠縣境內留下的遺址遺跡,除陰陵、東城,至今仍存有十余處。從霸王寨(項王迷路處)到劉會橋(為漢軍追及處),從下馬鋪到嗟虞墩,構成了項王在這塊土地上與漢軍周旋的一條完整路線。
    (1)從文中看,下列不屬于項羽殉難于東城的證據的一項是
     

    A.《史記》《漢書》等史書中都有項羽兵敗并死于東城的記載。
    B.據史料記載來看,項羽東城突圍的可能性極小。
    C.定遠縣內的許多遺址、遺跡均證實項羽“身死東城”。
    D.項羽崛起吳中,兵敗垓下,愧對江東父老,無顏東渡烏江。
    (2)下列各項不屬于對項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項是
     

    A.《史記》中有“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的生動描寫。
    B.烏江一帶流傳著“項王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的佳話。
    C.江淮一帶的專家、學者頻頻質疑并作出種種臆度誤解。
    D.作者認為司馬遷利用民間傳聞來完善項羽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司馬遷知道項羽真正的殉難地不在烏江而在東城。
    B.項羽從嗟虞墩到陰陵,再到東城,最后死在東城。
    C.《史記》記述項羽敗至東城和東城到烏江的細致程度不一樣。
    D.項羽戰(zhàn)死前的主要活動都在安徽定遠縣境內。

    組卷:20難度:0.7

二、(3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從攻胡陵、方與,還守豐,擊泗水監(jiān)豐下,破之?!椨鹪趹蛳拢ヅ婀?。沛公從百余騎因項伯面見項羽,謝無有閉關事。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wèi)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項羽曰:“壯士?!辟n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盡之。項羽曰:“能復飲乎?”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表椨鹉?。沛公如廁,麾樊噲去。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誚讓項羽,沛公事幾殆?!?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適豐沛,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家,及其素,異哉所聞!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
    (節(jié)選自《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
    B.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
    C.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
    D.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指劉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蘇沛縣),故稱“沛公”。
    B.“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為君主時代官吏和百姓的統(tǒng)稱。
    C.“黥”,是黥布的姓。黥布當初跟從項羽,后歸順劉邦。
    D.“流涕”,指流淚。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淚。而“泗”指鼻涕。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樊噲既有政治頭腦,又勇敢豪爽。當劉邦處于危險境地時,他不顧個人安危,闖入營帳,義正詞嚴地譴責項羽,幫助劉邦脫離險境。
    B.教材中的《鴻門宴》也有樊噲闖帳一節(jié),本文與之相比少了怒視項羽這一細節(jié),人物形象不及《鴻門宴》生動傳神。
    C.劉邦因患病獨臥宮中,不見朝臣,精神疲憊。樊噲直入宮內,以趙高篡權的教訓,說服劉邦,使劉邦精神振作起來。
    D.司馬遷在最后的議論中,對樊噲等人從普通平民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jié)h廷,恩德惠及子孫表示驚異,表達了作者對這些人物的贊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
    譯文:
     

    ②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
    譯文:
     
    。

    組卷:15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于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1)請你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發(fā)沖冠”的壯士形象。
    (2)末句“今日水猶寒”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組卷:6引用:1難度:0.5

四、(20分)

  • 9.從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與其它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h2>

    組卷:34引用:3難度:0.9

五、(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舞臺上,你一定經歷過無數讓你回味的東西。在日常的工作中,你一定成功過,也許也曾失敗過。無論是讓你回味的東西,還是成功,抑或失敗,我想你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許體會,成功的前后有“悟”,失敗的前后有“悔”,“悔與悟”將伴隨你的成長。
          請以“悔與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蛑v述親身的經歷,或聯(lián)想相關的故事,抒寫內心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組卷:22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