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這篇小說,完成各題。
尋找恩人
文/韋名 建濤發(fā)誓,這輩子一定要找到女兒的救命恩人,給他恭恭敬敬地鞠個躬,道聲謝。
女兒描述的救命恩人是個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說話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頭發(fā)不長不短的中年男人。
女兒說,那天上午,事情來得太過突然了:站在馬路邊等車的她發(fā)現(xiàn)一輛車瘋了一樣向自己狂奔過來。小嘴張得巨大的她,既說不出話,也挪不動身子,眼睜睜看著車子朝自己飛奔過來……就在車子要輾上她的剎那間,說時遲那時快,她被一個人撲倒在路邊的綠化帶上--瘋狂的車子從女兒剛剛站著的地方呼嘯而過。
和女兒一起倒在綠化帶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腦子一片空白的女兒。女兒卻站不穩(wěn),蹲在綠化帶上,瑟瑟發(fā)抖。
“沒事了!”中年男人不卑不亢地安慰了女兒一句,再次扶起女兒。
驚魂未定的女兒終于抬起了頭,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間一顆黑閃閃的痣。女兒連一聲謝謝也沒說,只呆呆地望著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頭也沒回地消失在馬路上。
救了女兒一命,女兒卻來不及對恩人道聲謝,建濤心里不安,發(fā)誓這輩子一定要親口向恩人道謝!
為了心中這一聲謝,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濤就四處尋找恩人。
可除了女兒當初對恩人的簡單描述,建濤對恩人一無所知。女兒當初描述的恩人,在蕓蕓眾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無異于稻倉中的一顆稻谷,找這樣一個人,也無異于大海撈針。
執(zhí)著的建濤卻不言棄,一直在尋找恩人。
在尋找恩人的過程中,建濤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樣的好事,成了別人嘴里的恩人。
女兒就在建濤不斷尋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漸長大,成了別人的女人--盡管建濤心里不大樂意女兒嫁給一個罪犯的兒子,一直對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兒后來又擁有了自己活潑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濤認了。
看到女兒的幸福,建濤尋找恩人的決心更加堅決。
多年過去了,尋找恩人未果。建濤不僅不放棄,還在家里親自給恩人畫像,畫眉心里有黑閃閃的痣,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中年男人。
建濤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和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差不多。建濤畫完就讓女兒認,每一張畫,女兒都說像又不像。
畫到后來,建濤便根據(jù)歲月的流逝,把中年恩人畫成了老年恩人:皺紋加深了,頭發(fā)變白了……當然,唯一不變的是眉心間的那顆痣。
女兒說,除了那顆痣,父親畫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親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兒告訴建濤,她想和男人帶著女兒去遙遠的地方看望從未謀面還在服刑的家公。
建濤欣慰地點了點頭。
女兒一家去了遙遠的地方,建濤繼續(xù)畫像和尋找恩人。
女兒從遙遠的地方一回來,就急匆匆地跑來告訴建濤,“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濤一臉茫然。
“恩人!”女兒說時,眼里閃著一絲亮光。
“在哪?”建濤停下畫像,盯著女兒,著急地問。
“在遙遠的地方!”女兒眼里的那絲亮光不見了。“家公眉心間就長著這么一顆我永遠也忘不了的黑痣!”
“……”建濤驚訝地張大嘴說不出話。
“可他看著我們?nèi)齻€,聽我激動地講15年前的那一刻,始終不承認他曾救過我!”女兒有點灰心。
“你確定?”建濤很久才回過神來。
“爸,錯不了,就是他?!迸畠河旨悠饋?,“可他為什么不承認這一切呢?”
“謝謝你!”盡管一見面,親家公和建濤畫的像一點也不像,建濤還是隔著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給親家公鞠了一躬。
“謝謝你!”親家公也深深地給建濤回了一鞠躬。
建濤提醒親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個人默默地沿著當時車少人稀的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兒就是那天那個時段在那段馬路被一個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親家公卻一臉平靜。
“我女婿你兒子說,你那天出門的樣子他永遠忘不了!我女兒你兒媳說,你眉心間的黑痣她也永遠忘不了!”建濤告訴親家公。
親家公靜靜地聽著,輕輕搖了搖頭。
看著平靜如水般的親家公,建濤沒再繼續(xù)說下去:來看望親家公之前,他找到了當年接待親家公自首的警官。警官說了一個細節(jié),親家公自首時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狽。
建濤又隔著厚厚的玻璃給親家公深深鞠了個躬,離開了監(jiān)獄會客室。
建濤不再畫像,卻繼續(xù)尋找恩人。
(選自小小說選刊)(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門見山,直接進入情節(jié),也為故事的展開設置了懸念:如何尋找,結果如何。
B.小說中前后有照應,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說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節(jié)就照應了前文。
C.“眉心間一顆黑閃閃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標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線索,使結構更緊湊。
D.小說使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在刻畫恩人時使用了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
(2)請概括小說中建濤的形象特點,并簡要分析。組卷:3引用:1難度:0.6 -
2.文學類文本
閱讀下面這篇散文,完成各題。
蕙蘭芫荽
木蓮 不喜歡芫荽,或者叫不重視芫荽,全因了那香。
芫荽不像蔥,爆鍋時,細細地一股干香氣竄出,長驅(qū)直入,進了腸胃;也不像姜,煮出的湯喝時平淡,不過數(shù)分鐘,七竅全部打通,盡情地歡暢;甚至不像辣椒,噼里啪啦一陣拳打腳踢,一上場就將人打翻,那份火爆干脆利索,像海灣戰(zhàn)爭的地毯式轟炸,一點都不隱瞞,直率率逼得你淚水橫飛。
芫荽的香,濃重,烈性,怪異,鬼魅,陰沉,像捂在被窩里的汗氣,借著熱騰騰的食物,妖冶地上升。那香氣,是芫荽嫩弱單純的相貌無以承擔的,太濃烈了,壓了食物的原汁原味,顯得歪門邪道。宗教信仰者忌諱食用濃烈氣味的蔬菜,比如道家就忌韭菜、蒜、胡荽。胡荽即是芫荽,因了張騫從西域引進,漢人稱作胡荽,道家不食它,認為它身上有葷氣?!读_氏會約醫(yī)鏡》中有芫荽辟一切不正之氣的說法。我倒以為它本身就不正氣,何來辟了別人的不正氣?
單說芫荽,是餐桌上的配角,擺盤時的裝飾材料,煲湯時的提味用料,它不單獨成菜,豪放的師傅在做好的魚湯里抓一大把芫荽撒下,厚厚的一層,雖然駭人,但即便再多,食客也明白,那不過是調(diào)料之一,頂多是個配菜而已。但,去除氣味濃重,入口的怪異外,單作為植物的芫荽,我是欣賞的。
周末,菜市場的芫荽青碧碧的,攜帶著夜里的露水,即使放在眾多的蔬菜之中,它依舊是顯眼的,它嫩,嫩的出水,它綠,綠成碧色,它看似細小,不占位子,卻散發(fā)出一股股早春氣息,使人愛憐。芫荽兩個字,草字頭,與草木關聯(lián),草木在新疆尤其珍貴,滿目黃沙,蒼涼大地,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個蔥蔥郁郁,大腦被綠波滌蕩,整個身體都跟著鮮綠起來,人也變得陰柔起來,婉轉(zhuǎn)起來。而芫荽兩字,又不常見常用,偶爾遇見一次,像邂逅的夢中情人,心底一亮,想說的話太多,竟無從說起。這也是我欣賞作為植物的芫荽的一個理由。
記得當年讀三毛,讀到結婚時,三毛說,找了一件淡藍細麻布長衣衫,有一種樸實優(yōu)雅的風味。穿涼鞋。頭發(fā)放下來,戴一頂草編闊邊帽子,沒有花,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荷西打量著說,很好,田園風味,這么簡單反而好看。他們鎖了門,走進沙漠里。香菜就是芫荽,一把芫荽點綴的三毛,給荷西帶來了一股田園風味,簡單反而好看。芫荽作植物時,是有這個特點的,增輝添色,卻不過分,適時又適宜,更何況是在沙漠里,在黃沙茫茫的天地間。
我母親讀芫荽時,很動聽,她把芫讀做鹽,我以為是方言的讀法,后來查《植物圖譜》得知,芫荽也叫鹽荽,延荽,鹽是北方發(fā)音,讀的時候不如芫字委婉,像含在嘴里打了個轉(zhuǎn)又出來,鹽是把舌頭攤一下,嘴型成一字,很樸素很厚道地吐出來。據(jù)此,每當她說,放點鹽荽吧,我都學著她的樣子,心里重復一遍鹽荽,再看一眼質(zhì)樸的她。她在出鍋前的面條湯里撒上芫荽花,嘴里說,放點鹽荽吧。手撒下去,像天上下了綠草,整個一碗面條都成了早春的顏色。
青碧碧的芫荽入詩、入歌,才叫出神入化。
早先聽《斯卡波羅集市》,旋律幽婉,心動了好多年。一個蘇格蘭男子,借著象征愛情的歐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四種植物,思念心中的女子。你去斯卡波羅集市嗎?那遍布歐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的小山坡,代我向那兒一位姑娘問好,他曾經(jīng)是我的愛人,請叫她為我做件麻布衣衫。
絕妙的譯者,借了《詩經(jīng)》的風格,譯出蕙蘭芫荽。歌詞中那四種象征愛情的植物,并無芫荽,譯者卻生生地寫出個芫荽來,并為題,是看中了芫荽的青碧,細嫩,還是草字頭,要么是喜歡這兩個組合在一起的漢字吧。
問爾所之,是否如適?蕙蘭芫荽,郁郁香芷。彼方淑女,憑君寄辭。伊人曾在,與我相知。囑彼佳人,備我衣輜。竟有這般清雅的譯者,坐在孤昏的油燈下,聽著歌者聲聲傾述,順手牽來一紙,飽蘸墨汁,提筆落案,問爾所之,是否如適?一字一字,字字珠璣,雋永的筆跡微微傾斜,一首千年后的詩經(jīng)歌詠印到紙張上,她又加了詩名,不再是《斯卡波羅集市》,而是集市中常出現(xiàn)的蕙蘭芫荽。
后來,傳唱,誦詠,譯者隱沒了自己。因為隱沒,詩的美質(zhì)在譯的程度上再次被放大,更加地接近了《詩經(jīng)》本身。而我腦海中的譯者肖像該是:女性,清瘦,美目,蓄著齊眉劉海,穿棉布素色旗袍,對著手中的書,書中的詩,謙和地微笑著。
(《新疆經(jīng)濟報》,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在文章開頭,使用濃墨重彩的語言,酣暢而又生動地描寫了蔥、姜和辣椒給予我們的味覺體驗,借以對比映襯芫荽那種濃重怪異的香氣給人的強烈刺激。
B.在描寫了芫荽的顏色、香氣之后,作者通過寫三毛以芫荽作裝飾和母親對芫荽的特別讀音,表現(xiàn)了作為植物的芫荽所具有的“適時又適宜”的“簡單反而好看”的“田園風味”。
C.本文對熟詞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別具特色。例如“直率率”“青碧碧”,還有“嶙峋山脊中忽然跳出個蔥蔥郁郁”,除了疊字所具有的強調(diào)之意與音韻之美,也別有舊詞翻新的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妙趣。
D.不同民族文學的翻譯有時甚至是一種不亞于原作的再創(chuàng)造,由《斯卡波羅集市》到《蕙蘭芫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欲揚先抑是散文寫作的常見手法。請簡要梳理本文的結構層次,并具體解說欲揚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的應用及其表達效果。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43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訓,以父死王事,賜名忠嗣,養(yǎng)于禁中累年。及長,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后必為良將?!?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嘗短皇甫惟明義弟王昱,遂為所陷,貶東陽府左果毅。屬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jié)將,以持重安邊為務。嘗謂人云:“國家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東、朔方日久,備諳邊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隴,頗不習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貴自處,望減于往日矣。天寶四年四月,固讓朔方、河東節(jié)度,許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shù)萬,然后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毙谝虿豢臁@盍指τ燃芍宜?,日求其過。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十一月,貶漢陽太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舉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當代稱為名將。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時,即高估馬價以誘之,諸蕃聞之,競來求市,來輒買之。故蕃馬益少,而漢軍益壯。及至河、隴,又奏請徙朔方、河東戎馬九千匹以實之,其軍又壯。迄于天寶末,戰(zhàn)馬蕃息。寶應元年,追贈兵部尚書。
(節(jié)選自《舊唐書?王忠嗣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B.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C.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D.每軍出即/各召本將付其兵器/令給士卒/雖一弓一箭/必書其名姓于上以記之/軍罷卻納/若遺失/即驗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勸/
(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qū)m中禁衛(wèi)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稱宮禁。
B.節(jié)度使,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jié),因此稱節(jié)度使。
C.河東,黃河由北向南流經(jīng)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黃河以東,所以將山西省西南部稱為河東。
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專有名詞,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祿,士死曰卒。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忠嗣深受皇恩,剛毅寡言。皇上因為王忠嗣父親的緣故,曾收養(yǎng)他并賜他姓名,他長大后十分剛毅。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談論兵法,他能自由應對,玄宗大感意外,認為他是一個將才。
C.王忠嗣治軍有方,屢立戰(zhàn)功。他把率軍維護邊疆穩(wěn)定作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軍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王忠嗣持事有遠見,未雨綢繆。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準確的預判,在購買戰(zhàn)馬的事上取得預期效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嘗短皇甫惟明義弟王昱,遂為所陷,貶東陽府左果毅。
②每至互市時,即高估馬價以誘之,諸蕃聞之,競來求市,來輒買之。組卷:39引用:16難度:0.6 -
4.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汴河亭①
許渾②
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③.【注】①隋煬帝為東游廣陵(今揚州),不惜民力開鑿一條運河。其東段叫汴河,汴河之濱筑有行宮,即“汴河亭”。②許渾,晚唐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③迷樓,隋煬帝所筑;景陽樓,南陳后主所筑。
(1)下列對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BA-->
A.詩歌首句中“廣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煬帝東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貶,但已見諷刺之意。
B.詩歌第二句寫劈開昆侖山鑿出一條運河,運用夸張手法,突出開鑿運河工程之巨、耗費之大。
C.詩歌頷聯(lián)寫驍勇的禁兵離京護駕,眾多宮女登船隨行,雖沒有直接讓隋煬帝出場,但其赫赫聲威可想而知。
D.“四海義師”一句寫隋煬帝荒淫無道導致義軍紛起,最終由唐一統(tǒng)天下,其中也暗含著歷史教訓。
(2)這首詩的頸聯(lián)一向為人稱道,請結合詩句談談其精妙之處。組卷:143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31分)
-
1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給材料續(xù)寫兩句話,要求內(nèi)容貼切,句式與所給示例相同。
示例:改革開放、勵精圖治、保溫飽強經(jīng)濟,中國共產(chǎn)黨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qū)А?br />材料:
先鋒 旗幟
御強寇平內(nèi)亂 勇創(chuàng)新爭一流
夾縫求生 救亡圖存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組卷:28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3.請根據(jù)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wǎng)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xù)手捧傳統(tǒng)的紙質(zhì)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800字左右;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組卷:76引用:2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