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6 8:0:9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為漢語的處境憂心不平
盧新寧
最近,一則關于漢語的消息讓人百感交集。
上海舉行的一項翻譯大賽爆出冷門:由于缺乏最好的譯文,大賽不僅一等獎空缺,還將二等獎頒給了一位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暢、優(yōu)美的中文表達”。相形之下,國內選手提交的相當多的作品言不達意,其中用詞不恰當、標點符號誤用等小錯誤更“比比皆是”。
這則消息讓人隱約看到漢語的處境。
身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能時時牢記自己身份的,除了身體發(fā)膚之外,就該是我們的母語了。在無數中國人心里,古老優(yōu)雅的漢語是我們五千年文明最美麗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文化標記。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將我們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為不盡的紙上煙云。音分四聲,律有平仄,構成了漢語詩文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之美。千百年來,雋永有致的漢語承載著我們民族獨特的思維。我們依靠它傾訴,運用它思想,通過它記載,憑借它穿越五千年歷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漢語正面臨著危機。在“全民學英語”的熱潮中,以在校學生為主的龐大“外語族”的中文書面表達能力嚴重退化。托福成績考試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學歷的青年中,也出現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語言單調的現象。
應當承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語教學十分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棄母語、消解母語,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將漢語視為不學自能的天賦。詩人余光中說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已,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事實證明,忽視母語修養(yǎng)所導致的結果是十分嚴重的。它不僅造成了書寫語言的失范,生活用詞的平庸乏味,也讓母語中獨特的文化意韻在我們生活中日漸消退。
我們的后輩可能不再會用“惻隱之心”,不懂“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知道“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會說“我看你可憐”,“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結婚”。試想,一個將列祖列宗寫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一個不懂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遠?在我們這個時代,該如何守護那曾經被莊子、屈原、李白、杜甫驕傲地向世界展示過的、綿延著幾千年文化命脈、最切近我們心靈的母語?
發(fā)人深省的是,當漢語在故鄉(xiāng)受到冷落時,全球“漢語熱”卻在持續(xù)升溫。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的2 300余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達3 000萬,漢語成為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外語。
“語詞破碎處,萬物不復存?!笨v然“漢語熱”熱遍全球,縱然我們的后代都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在漢語的故鄉(xiāng),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身邊,倘若“漢語危機”的呼聲一直不斷,我們又怎能盡展歡顏?
僅僅存于典籍之間的希臘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漢語卻一直活著,在一代代中國人的生活中血脈相延。它引領我們這個五千年古國一路風霜走到如今,它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向何處去?
漢語,我為你憂心,為你不平!
(1)聯系文章,下列對“漢語的處境”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海舉行的一次翻譯大賽,不僅缺乏最好的譯文,評不出一等獎,而且二等獎還被外國選手拿走,這種尷尬局面讓人反思。
B.國內選手相當多的翻譯作品言不達意,其中文字符號的小錯誤更“比比皆是”,這種現象反映出我們民族的母語面臨危機。
C.與“全民學英語”熱潮相比照,以在校學生為主的龐大“外語族”的中文書面表達能力嚴重退化,這說明了大部分人對于母語的忽視。
D.雖然全球“漢語熱”不斷升溫,我們的后代也都能說一口標準的英語,但“漢語危機”不斷的呼聲卻使我們不能盡展歡顏。
(2)作者感嘆“語詞破碎處,萬物不復存”,下列不能作為這句話的論據的一項是
A.后輩可能不知道“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會說“我要和你結婚”,若這樣,就會失去東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塊字橫平豎直,風格獨特,而一個將“列祖列宗”寫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難以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
C.100多個國家開了漢語課,但在漢語的故鄉(xiāng)和高學歷的青年中卻出現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語言單調的狀況。
D.漢語雋永有致,承載豐富,那些不懂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奧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遠。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則關于漢語的消息就讓作者百感交集,憂心不平,看來作者思索這種問題已有時日,顯示出作者的文化責任心。
B.“全民學英語”的熱潮過熱,致使?jié)h語受到冷落,產生危機,因此,我們應把對母語與對外語的重視程度顛倒過來。
C.由于“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因此,我們書寫語言要規(guī)范,詞藻用語要豐富多彩,語言修養(yǎng)要不斷加強。
D.全球“漢語熱”持續(xù)升溫,說明漢語獨特的魅力;古希臘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說明活著的漢語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組卷:28難度:0.3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實踐中孕育出來的獨特文化形態(tài)。革命文化與今天大力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高度契合之處,這使得繼承革命文化成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文化源流。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價值追求。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天下為公、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誠信互助、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的美德追求。這些優(yōu)秀道德基因和價值元素在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就革命文化而言,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都體現了愛國、為公、自強、勤廉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彰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革命時期的繼承與弘揚。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論,其基本理念和內容如愛國、誠信、友善、和諧等,也都充分體現了對憂國憂民、講信修睦、與人為善、崇尚和合等中華傳統美德的辯證汲取和發(fā)展,凸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創(chuàng)新。
從內容上看,革命文化內容豐富,既是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理想、人格、心理、精神、行為方式的綜合,又是馬克思主義融入中國革命實踐和文化心理的重大文化成果??梢哉f,革命文化不僅凝結著高尚的道德資源,還是一種價值體系和真理文化。它從形式到內容,從表面到深層都蘊含著民族的獨立與國家富強等政治目標,社會自由、民主平等、正義等共產主義價值訴求,敬業(yè)奉獻、艱苦樸素等精神品格,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內容都有著相通和契合之處。這意味著弘揚革命文化其實就是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和精髓,促進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理解。
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屬精神文化系統,雖然在不同時空出場,但若將它們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整個歷史進程中進行考察,便會發(fā)現,二者在目標導向上有著共同的交匯點。這個交匯點就是致力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革命文化在革命實踐中形成,在革命時期其存在的價值就是堅定革命信念,凝聚革命力量,齊心協力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為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提供支撐。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時期,重溫和發(fā)揚革命精神,是為了激勵民眾克服改革阻力和困難,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其宗旨就是引領與整合多元價值,樹立共同的價值標桿,抵制各種錯誤價值觀,提升社會整體道德水準,為國家發(fā)展和民族進步匯聚精神動力,從而助推民族復興目標實現。由此可見,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有著共同的文化根基,還有著共同的長遠價值目標,在“從哪里來”和“到哪里去”這兩個重要方面保持了高度統一。這樣的內在統一性有助于彼此產生深度共鳴,從而助推革命文化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摘編自田旭明《革命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材料二:
怎樣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是一項極其復雜艱難的系統工程。認真做好這一工作,要在思想認識和實際工作中下苦功夫。
第一,在認識上增強對紅色革命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自強。特別是增強對紅色革命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重點任務、方法途徑的認識,打好認識上的前提和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做好文化工作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使得我們對文化自覺、自信、自強,增添了新的認識。
第二,在實踐上做扎扎實實的工作。從本質上說,紅色革命文化是一種精神存在。只有通過人們的實踐,才能將其轉化為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力量。也只有當紅色革命文化轉化為物質力量,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時候,才能形成為綜合國力中的文化軟實力,成為讓更多的人主動接受、讓更多的國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所以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個在實踐中的復雜工作過程。建設這一過程起碼要經過發(fā)掘→制作(研究、創(chuàng)作等)→傳播(平面媒體、電子媒體、立體媒體等)→接受→行動→成效→影響這樣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而在這一中心鏈條周圍,還要有若干輔助鏈條,如組織管理、資金支持、技術設備等等。
總之,凡是有利于發(fā)展繁榮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事,都應當而且積極主動地開展起來。傳承弘揚紅色革命文化之事也和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樣,重在實踐,重在行動,重在從我做起,重在從當下做起。
(摘編自榮開明《紅色革命文化:內涵、特征與弘揚》)(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革命文化是在革命實踐中孕育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相通之處。
B.要促進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理解,弘揚革命文化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C.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著手。
D.當革命文化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時,就能成為綜合國力中的文化軟實力。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共同的文化根基與思想源頭,這使得彼此能更好地產生對話與相互作用。
B.革命文化的價值觀念產生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如今,時代變化了,革命文化也失去其主要的價值和意義。
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革命文化有著共同的文化根基和長遠目標,因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弘揚革命文化。
D.讓紅色革命文化成為更多的國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達成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結合材料,談談作為當代中學生應如何傳承與弘揚紅色革命文化。組卷:0引用:2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背叛炊煙 胡宗波“背叛”炊煙,需要勇氣。
生活在鄂西南山區(qū)的人,似乎從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運圈養(yǎng)在了重重大山懷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煙相依為命。
或許是命運的馴化,溫順的山區(qū)人顧家,更戀家。每天,村人執(zhí)拗地在炊煙上掛滿家的味道,倔強地把炊煙定格成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煙被雕琢成了人們心靈的歸宿,剪不斷,理還亂。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走出炊煙劃出的半徑。
靠山吃山,靠山燒山,這是人類生存的不二法則。
人們要想燒熟一日三餐,燒旺日子,離不開添柴加火。為了孵化出炊煙,在每家每戶的日常規(guī)劃中,砍柴可不是小事。人們清楚,誰懈怠了砍柴,誰就是和日子過不去,必將遭到肚子的報復。我一直認為,我是炊煙喂養(yǎng)大的。少時的我,對炊煙的惦念近乎癡迷。甚至剛吃了飯,就掛念起了炊煙,盼它早點站在屋檐上,手搭涼棚,呼喚我的乳名。
在我眼里,炊煙就是宣布吃飯的口令。
在那個饑腸轆轆的年代,對于還是個孩子的我來說,食物散發(fā)出的誘惑,無疑令我無法抗拒。至于下頓將著落在哪兒,我大抵是不會去理會的。我心里只有炊煙。發(fā)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煙同時升起,哪一道炊煙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時,炊煙不僅滋潤了我的腸胃,也滋潤了我的夢。
可我從來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報給炊煙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營養(yǎng)不夠豐富,恨它花樣太過單一,更恨它有時還填不飽我肚子。
與我對炊煙的矛盾態(tài)度相比,父母從來懷著一顆虔誠之心。他們能看懂炊煙的表情,也能讀懂炊煙的語言。炊煙生病了,父母精心呵護著,助它早日康復;炊煙失落了,父母安慰開導著,幫它盡快振作。炊煙有靈性。虔誠的心,換來了炊煙的信任。它配合著父母,苦苦支撐著搖搖欲墜的日。
然而,在父母虔誠的背后,其實也蜷縮著一顆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領著我在日子里摸爬滾打的同時,矢志不渝送我去讀書。他們已領教了日子的苦。他們不想將這種苦留成“財產”,等我去繼承。為了孩子長遠計,父母替我謀劃著對炊煙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氣的;勇氣,則需要成本。為了抵抗不斷膨脹的生活,攙扶起勇氣,父母幾乎把腰彎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憊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揀著能對抗生活的元素。其間,父母還要頂住村人隨手扔來的冷嘲諷。那大都是些認為讀書沒用的村人。他們將自己的諷刺和挖苦當“禮物”,總是不失時機地免費贈送。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向導。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遠。若干年后,我徹底“背叛”了炊煙,走出了鄉(xiāng)村。
在異鄉(xiāng),任我踮腳眺望,卻看不到一絲炊煙。內心的空虛惆悵如同滾著的雪球。
在炊煙的浸泡里長大的人,炊煙就是他的根。一個人,一生里烙印著三條根,那是從國別、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異中沉淀出來的?!氨撑选绷舜稛?,就斬斷了地域和家庭這兩條根,我這一生,注定將處于失根后的無根狀態(tài)。這時,在記憶里存活的新鮮炊煙,仿佛一封封家書,用眼眸蓋上思念的郵戳,不時呼喚著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會回故鄉(xiāng),只為親手摸摸升騰的炊煙。摸著它,我才能暫時找回丟失已久的鄉(xiāng)音,才能短暫回收久違了的內心踏實。
這些年,每次回去,家鄉(xiāng)都有變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開花。在欣慰的同時,我卻覺得與故鄉(xiāng)又生疏隔膜了幾分?,F代化的炊具,不斷打壓著炊煙氤氳的范圍。我希冀的炊煙,越發(fā)地單薄瘦削。
盡管,那些還對炊煙心懷感恩的人,就像我父母,還忍受著煙熏火燎,頑強地堅守著,但他們培育的那點炊煙,不過蚍蜉撼樹。
我知道,終有一天,故鄉(xiāng)會被膀闊腰圓趾高 氣揚的現代化日子改寫。我也知道,總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煙。
我更知道,一縷縷炊煙,終會在我記憶的窖藏中醞釀成一種鄉(xiāng)愁,繼而在我的記憶里,站成一道道風景,更站成一位位親人。
背叛,總是要付出代價。沒有了炊煙,也就失去了故鄉(xiāng),再也沒有遠道而來的消息,能把一種叫幸福的感覺催生。
失去了炊煙,我們注定還有別的希望。
——《人民日報》(2014年9月24日24版)(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背叛炊煙》是一篇悠遠靈動、情感復雜、既動人心魄又發(fā)人深思的懷鄉(xiāng)散文。
B.“炊煙”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原點,是家和溫暖的隱喻;但同時也蘊含著生活的艱辛與貧窮。因此,“背叛炊煙”實際上就是逃離貧窮的家鄉(xiāng),以知識改變命運,追求富足的生活。
C.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炊煙的獨特情感以及背叛炊煙后的內心掙扎與追思。
D.文章第?段中的劃線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記憶中新鮮的炊煙比作家書,將思念比作郵戳。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故鄉(xiāng)對我的羈絆以及我對故鄉(xiāng)的難忘之情。
(2)第?段,作者說:“背叛,是需要勇氣的;勇氣,則需要成本?!蹦俏液透改父冻隽四男俺杀尽保空埡喴爬?。
(3)本文包含了多處對比。有哪幾組對比?請結合全文,做簡要分析概括。組卷:9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
-
9.下面是一封賀信的主體內容,其中有五處用詞不得體,請找出并作修改。
獲悉兄長喜得貴子,今日舉辦滿月宴,本應躬臨盛宴,恭賀兄長弄瓦之喜,可我身體欠安,無法赴宴,還望兄長海涵。特敬贈墨寶一幅,祝兄長家人編安!
①組卷: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齊桓公要任用賢才寧戚,有大臣希望桓公派人去打聽其口碑?;腹f:“問之,患其有小惡。以人之小惡,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睎|漢末年,曹操采取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都被任用,他最終平定了北方。
魏征勸諫唐太宗要任用有賢德的人,說“用一賢人,則賢人畢至;用一小人,則小人齊趨”,唐太宗認為他說得頗有道理。宋代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認為任用人才,首先要考慮其品德。
以上材料很有啟示意義。請綜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