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11/28 16:0:2

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正確答案前的序號填寫在下列表格中)

  • 1.火箭是用液態(tài)氫作為燃料,這是因為液態(tài)氫具有的優(yōu)點是( ?。?/h2>

    組卷:142引用:6難度:0.8
  • 2.如圖所示的杠桿中,動力的力臂用l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 ?。?/h2>

    組卷:2321引用:72難度:0.9
  • 3.如圖所示,起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317引用:10難度:0.8
  • 4.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各種機械,在使用機械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431引用:31難度:0.9
  • 菁優(yōu)網(wǎng)5.如圖所示,設作用在A端的力F始終與桿垂直,把掛有重物的杠桿從圖示位置慢慢轉動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h2>

    組卷:366引用:4難度:0.7
  • 菁優(yōu)網(wǎng)6.如圖所示,小明利用動滑輪勻速提升木箱。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動滑輪機械效率的是( ?。ú挥嬂K重和摩擦)

    組卷:242引用:32難度:0.6
  • 7.下面四個事例中能量轉化與做功沖程相同的是( ?。?/h2>

    組卷:27引用:4難度:0.5
  • 8.兩人用同樣的水桶從同一處提水,給同樣遠處、同樣的水桶注滿水。其中一個人每次都將水桶裝滿,另一個人每次都不裝滿,則兩人做功的大小情況是(  )

    組卷:237引用:2難度:0.5
  • 菁優(yōu)網(wǎng)9.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10N的物體勻速提升0.1m,拉力F為6N.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38引用:17難度:0.7
  • 菁優(yōu)網(wǎng)10.為了探究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低溫物體溫度變化的特點,小明做了如下實驗。將盛有30℃冷水的小燒杯放入盛有70℃熱水的大燒杯中,分別用溫度傳感器測量兩杯水的溫度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51引用:5難度:0.7

三、解答探究題(第26題8分,27題8分,第28小題9分,第29小題6分,第30題6分,第31題7分,共44分)計算型問題解答時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運算過程,直接寫出結果的不能得分.

  • 30.如圖甲所示是“比較水和煤油吸熱升溫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小明用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入質量相等的A、B兩種液體,用同一裝置先后加熱。
    菁優(yōu)網(wǎng)
    (1)實驗前,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器材,實驗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讓液體
    。
    (2)實驗中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可通過
    (填“液體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來比較。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可知,質量相等的A和B兩種液體,在吸收相同熱量時,
    (填“A”或“B”)升高的溫度較多。
    (4)冬天,小明想自制一個暖手袋,若只能從A或B中選一種液體裝入暖手袋中作為供暖物質,則應選擇
    (填“A”或“B”)液體。
    (5)在對實驗進行反思時,他們認為原方案有較多缺點,因此改進方案并設計了圖乙所示的裝置,與原方案相比,該方案具有的優(yōu)點是

    組卷:48引用:6難度:0.5
  • 3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菁優(yōu)網(wǎng)
    (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側下沉,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調節(jié)。
    (2)如圖乙所示,A處掛3個鉤碼,B處掛2個鉤碼,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處下方再掛1個相同的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將掛在B處的鉤碼向
    (右/左)移動
    格。
    (3)已知杠桿上每個小格長度為5cm,每個鉤碼重0.5N,小明按照圖乙所示方式進行實驗,他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和A、B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
    測量序號 動力FA/N OA/cm 阻力FB/N OB/cm
    1 1.5 10.0 1.0 15.0
    2 2.0 15.0 2.0 15.0
    3 3.0 10.0 1.5 20.0
    (4)小明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動力×動力臂”的結論,而小華則認為小明的每組數(shù)據(jù)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還應改變動力或阻力的進行實驗。于是小華按圖丙所示方式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大于/小于/等于)1N。這時,小華要測量力臂,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通過小華的補充實驗,小明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點到
    的距離。

    組卷:45引用:4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