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xué)年貴州省遵義市懷仁市周林高中高一(下)開學(xué)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近來時見“又一波霧霾洶涌來襲”“京津冀持續(xù)受霧霾困擾”,以及“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霾黃色預(yù)警”和“部分地區(qū)有重度霾”等報道,霧霾已嚴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新修訂的《環(huán)境保護法》,已涉及關(guān)于如何治理霧霾尤其是霾的問題。
霾和霧有所不同?!办F”是一種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霧濃云”“霧失樓臺”之類吟詠,從詩畫的角度看,霧柔美、朦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雖說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種天象,卻全然無此美感,而且隨著人為因素越來越頻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種污染?,F(xiàn)代辭書因此釋義為“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xiàn)象”。按當下民間流行的通俗說法,就是PM2.5(細顆粒物)嚴重超標。
霾習(xí)慣上也叫陰霾、灰霾或煙霾,這是霾給人的一種很形象的視覺感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滿天煙塵。近來與“霧”組合成“霧霾”而頻頻見諸報端。史書中不見“霧霾”這個詞,只有“霾霧”,如《后漢書?郎凱傳》中“霾霧蔽日”,還有“風(fēng)霾”,如《魏書?崔光傳》中“昨風(fēng)霾暴興”,此外還有“塵霾”“沙霾”“黃霾”等。雖然史書中不見“霧霾”一詞的身影,但它卻在2013年“榮升”為年度熱詞。
從形式上看,熱詞“霧霾”是舊詞“霾霧”的倒序,但詞義的重心卻因此起了變化?!蚌察F”原是“夾雜有塵霾的霧”,中心詞是“霧”;“霧霾”則是“像迷霧一樣的霾”,中心詞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貞茲雨不霾”之類的記載,可見霾很早就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了。前人對霾的認識,從《爾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釋義幾乎是一以貫之的,其中漢劉熙《釋名?釋天》的釋義相對比較全面:“風(fēng)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塵晦之色也。”“雨”在這里讀為yù,作動詞“降下”講,意謂大風(fēng)揚起的塵土從天而下就是霾。因為空中滿是塵土,所以劉熙說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體被蒙上了塵土一樣昏暗。《晉書?藝文志》也說:“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笨梢?,滿天塵土的“霾”,與霧不同,可以持續(xù)多日,甚至長達一個月?!对贰芬灿兄猎辏?340)臘月“風(fēng)霾蔽都城數(shù)日”的記載。
“霾”字從結(jié)構(gòu)上說,是“從雨貍聲”。即義符是“雨”,說明是一種天象無疑。只是為何要叫“霾”?聲符的“貍”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義?《字匯補?雨部》說:“霾,與埋通,瘞(yì,掩埋)也?!薄蚌病敝畨m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辭?國殤》中“霾兩輪兮縶四馬”之“霾”?!蚌病迸c“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柏偂爆F(xiàn)在的讀音是lí,是“貍”的異體字,指一種野貓,而原來的讀音為mái.原來,表示掩埋義的漢字,最初并非“埋”,而是“貍”。據(jù)說,“貍”之所以有“埋”義,是因為野貓善于“藏伏”的緣故。后來,又另造“埋”字,于是原來的“貍于草中”就變?yōu)榻裉斓摹奥裼谕林小?,“埋”也由此替代了“貍”,而成為表“掩埋”義的規(guī)范字。
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貍”表聲,恐怕也是因為“貍”原有的“掩埋”義,與“雨塵埋物”之義相近的緣故吧。
(選自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刪節(jié))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修訂的《環(huán)境保護法》已涉及關(guān)于如何治理霧霾的問題,由此可見,霧霾已嚴重危害到了人的身體健康。
B.霾是一種天象,它不僅毫無美感,而且由于人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污染。
C.霾習(xí)慣上也叫陰霾、灰霾或煙霾,霾的這些稱號與霾給人的視覺感受有很大關(guān)系。
D.“霧霾”是個新詞,在史書中見不到它。但“霧霾”近來頻繁見諸報端,并在2013年成為年度熱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霧與霾雖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區(qū)別就在于霧柔美朦朧神秘而霾沒有霧的這種美感。
B.熱詞“霧霾”與舊詞“霾霧”,雖然只有次序的顛倒,但詞義重心卻因此起了較大的變化。
C.“霾霧”是“夾雜有塵的霾霧”,中心詞是“霧”;“霧霾”則是“像迷霧一樣”的霾,中心詞成了“霾”。
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屢見,卜辭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記載,這說明“霾”在商代就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了。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爾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紀初編成的《中華大字典》,它們對“霾”的釋義幾乎是一樣的。
B.《晉書?藝文志》說:“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边@句話意思是說,“霾”盡管持續(xù)時間長短不同,但塵土中夾雜著未能濕透衣服的小雨。
C.“霾”是個形聲字,義符為“雨”,說明是一種天象,聲符為“貍”,說明“霾”的讀音。
D.“霾”借“貍”表聲,除了取其聲音外,也可能是“貍”有掩埋義,與“雨塵”義相近的緣故。組卷:6引用:1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
2.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朔方節(jié)度使牛先客,前在河西,能節(jié)用度,勤職業(yè),倉庫充實,器械精利;上聞而嘉之,欲加尚書。張九齡曰:“不可。尚書,古之納言,唐興以來,惟舊相及揚歷中外有德望者乃為之。先客乃河湟使典,今驟居清要,恐羞朝廷?!鄙显唬骸叭粍t但加實封可乎?”對曰:“不可。封爵所以勸有功也。邊將實倉庫,修器械,乃常務(wù)耳,不足為功。陛下賞其勤,賜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鄙夏?。李林甫言于上曰:“先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書!九齡書生,不達大體?!鄙蠍?,明日,復(fù)以先客實封為言,九齡固執(zhí)如初。上怒,變色曰:“事皆由卿邪?”林甫退而言曰:“茍有才識,何必辭學(xué)!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賜先客爵隴西縣公,食實封三百戶。
初,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問于中書令張九齡,九齡對曰“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鄙喜粡?。時九齡方以文學(xué)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與九齡善,林甫并疾之。是時,上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齡遇事無細大皆力爭;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林甫日夜短九齡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蕭炅為戶部侍郎。炅素不學(xué),嘗對中書侍郎嚴挺之讀“伏臘”為“伏獵”。挺之言于九齡曰“省中豈容有‘伏獵侍郎’!”由是出炅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齡與挺之善欲引以為相嘗謂之曰李尚書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門與之款昵挺之素負氣薄林甫為人竟不之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從贓罪下三司按鞫[注],挺之為之營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謂宰相曰:“挺之為罪人請屬所由?!本琵g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雖離乃復(fù)有私。”
于是上積前事,以耀卿、九齡為阿黨,并罷政事。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注]按鞫:逮捕審問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九齡與挺之善/欲引以為相/嘗謂之曰/李尚書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門/與之款昵/挺之素負氣/薄林甫/為人/竟不之詣林甫/恨之益深
B.九齡與挺之善/欲引/以為相/嘗謂之曰/李尚書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門/與之款昵/挺之素負氣/薄林甫/為人竟不之詣林甫/恨之益深
C.九齡與挺之善/欲引以為相/嘗謂之曰/李尚書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門/與之款昵/挺之素負氣/薄林甫為人/竟不之詣/林甫恨之益深
D.九齡與挺之善/欲引/以為相嘗謂之/曰/李尚書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門與之/款昵挺之/素負氣/薄林甫/為人竟不之詣林甫/恨之益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節(jié)度使,中國唐代開始設(shè)立的地方軍政長官,“節(jié)度”意思就是“節(jié)制、調(diào)度”。
B.實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唐代封戶有虛實之別,其封國并無疆土,封戶也徒有虛名,唯加實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戶之租稅。
C.廟社,即宗廟和社稷,宗廟是祭祀祖先的場所;社稷是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統(tǒng)治者掌握的最高權(quán)力,后來用以比喻君主。
D.戶部的中國古代官署名,管田賦、關(guān)稅、厘金、貨幣等,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其長官為戶部尚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財政部長。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九齡反對加封牛先客為尚書并反對對其進行實封,李林甫背后向唐玄宗進讒言,最終玄宗還是加封了牛先客隴西縣公的爵位。
B.李林甫引薦蕭炅為戶部侍郎,但蕭炅是個白字先生,中書侍郎嚴挺之譏笑他為“伏獵侍郎”,并將他調(diào)出京城,擔(dān)任岐州刺史。
C.李林甫是一個曲意逢迎的奸佞小人,張九齡反對他擔(dān)任宰相,他內(nèi)心雖然不滿,但表面上卻“曲意事之”。
D.嚴挺之向來傲氣,張九齡勸他到李林甫家拜訪,與李林甫搞好關(guān)系,但嚴挺之看不起李林甫的為人,竟不去拜訪。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封爵所以勸有功也。邊將實倉庫,修器械,乃常務(wù)耳,不足為功。
②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林甫日夜短九齡于上,上浸疏之。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后 游
杜 甫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统钊珵闇p,舍此復(fù)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寫了《游修覺寺》,第二次即寫了這首《后游》。其時,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
(1)全詩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2)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組卷:7引用:2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0.如圖是語言現(xiàn)象的圖示框架,請根據(jù)圖示概述語言現(xiàn)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50個字。
組卷:42引用:42難度:0.5
五、寫作(60分)
-
11.閱讀下面一則名言,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莊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意思是說守心一處,而處于身體陰陽二氣的和諧之中。
生活中也應(yīng)該如此,保持自然,退回本心,平靜修行,自然會悠然自得。也許我們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遠的路,但是不要忘記自己心內(nèi)的風(fēng)景。
讀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請談?wù)勀愕母惺堋?br />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4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