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一中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3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青花瓷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是明朝永樂、宣德時期,與鄭和下西洋在時間上重合,這不能不使我們思考:航海與瓷器同時達到鼎盛,僅僅是歷史的偶然嗎?從歷史事實來看,鄭和下西洋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歷史契機。近三十年的航海歷程推動了作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產(chǎn)與外銷,不僅促進技術(shù)創(chuàng)新,使青花瓷達到瓷器新工藝的頂峰,而且改變了中國瓷器發(fā)展的走向,帶來了人們審美觀念的更新。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鄭和遠航帶來活躍的對外貿(mào)易,青花瓷也許會像在元代一樣,只是中國瓷器的諸多品種之一,而不會成為主流,更不會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見,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shù)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動文明大交融的同時,也推動了生產(chǎn)技術(shù)與文化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作為中外文明交融的結(jié)晶,青花瓷真正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則是因為成化年間原料本土化帶來了民窯青花瓷的崛起。民窯遍地開花,進入商業(yè)化模式之后,幾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一種海外流行的時尚由此成為中國本土的時尚,中國傳統(tǒng)的人物、花鳥、山水,與外來的伊斯蘭風格融為一體,青花瓷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進而走向世界,最終萬里同風,成為世界時尚。
一般來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而時尚興盛則是社會快速變化的標志。因此,瓷器的演變之所以引人注目,還在于它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從單一向多元社會的轉(zhuǎn)型同步。瓷器的演變與社會變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使我們對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如果說以往人們所了解的明初是一個復興傳統(tǒng)的時代,其文化特征是回歸傳統(tǒng),明初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則可以使人們對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個新的認識。事實上,與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關(guān),明代中國正是通過與海外交流而走向開放和進步的,青花瓷的兩次外銷高峰就反映了這一點。第一次在亞非掀起了中國風,第二次則興起了歐美的中國風??梢?,明代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大轉(zhuǎn)折時期,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重要轉(zhuǎn)型時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動了中國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的轉(zhuǎn)型,青花瓷以獨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的例證。
(摘編自萬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軌跡》)(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鄭和下西洋推動了瓷器生產(chǎn)、銷售和技術(shù)創(chuàng)新,帶來了青花瓷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此時青花瓷與外來文化已無關(guān)系。
C.明代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風格表明當時社會比較開放和進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動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從而推動了當時的社會向多元轉(zhuǎn)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通過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較,論證了瓷器發(fā)展與審美觀念更新的關(guān)系。
B.文章從民窯崛起、商業(yè)化和風格變化等方面論述了青花瓷成為世界時尚的過程。
C.文章論述青花瓷崛起的軌跡,為中外交往推動明代社會轉(zhuǎn)型的觀點提供了例證。
D.文章提出問題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論證了崛起帶來的影響。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為商品大量生產(chǎn)和外銷,青花瓷可能就不會崛起。
B.時尚興盛是社會快速變化的標志,可見青花瓷興盛的成化年間社會變化很快。
C.青花瓷外銷掀起世界性的中國風,可見青花瓷對明代的世界影響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領了世界時尚,由此帶來的啟示是,應注重社會的多元和開放。組卷:23引用:32難度:0.7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4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秋水 田中禾
雞子叫頭遍金保就醒了。媽起來做飯,風箱呼嗒呼嗒的,豬在院里哼唧。他睡不著,可又不想起來。麥種完了。他早對秋水說過:“種罷麥,一定要找個門兒掙錢?!笨扇缃?,啥門兒也沒找到。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他想起從前在學??蓻]這么笨,總在前十幾名里。下了學,莊稼種得也不賴。起先,他想投稿兒,買書,訂雜志,沒日沒夜地寫。寄出去十幾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場夢也就結(jié)束了。后來他想學修收音機、鐘表。誰知那進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塊學費。
“唉,錢難抓呀!”他嘆了口氣,開始穿毛衣蹬褲子?!澳脑撇恃劾镉袀€掙錢門兒呢?”他皺皺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爭氣,一級就賣了400斤,還不說加價款。玩去!”
他一腳踏進廚屋,喊:“媽--”廚屋里霧騰騰的。風箱呼嗒呼嗒,沒有人應聲。他又喊“媽”,卻聽見媽在背后說話:“你瞧你,還不快穿上襪子鞋!真真是……”
媽一手端著糠瓢,一手向屋里指著。金保聽見灶前傳來低聲的嗤笑,他一看,原來是秋水在那兒拉風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喲,這么早來了?”
“早?太陽曬著……”秋水沒把下句話說完,咯咯地笑著使勁拉風箱。
妹妹放早學了。秋水把饃飯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雞,媽給豬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鼻锼@么說著,奪過媽手里的糠瓢。
“二姨!”--沒過門,她還不便叫媽?!敖衲昊ㄊ盏煤醚??”
“好哩?!?br/>“賣了多少一級?”
“總有兩三百斤吧?!?br/>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問到花,就等于問錢。談到錢,大家就未免神經(jīng)緊張。
“金保,我看你別老盤算掙錢,倒不如先盤算到手的錢咋花?”秋水叫著金保的名字,眼睛卻望著媽。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氣,滴溜溜的,很有神兒。
“那還用說,先盡你們辦事用唄?!眿尶羁畹卣f。
秋水的臉一下子紅了--她還和在學校那會兒一樣,愛紅臉。
“我不是說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來去拾掇碗筷,話頭就這樣打斷了。
秋水把扯旗一樣搭在屋里繩上的臟衣服收下來,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靜靜的塘邊立刻響起嘭嘭的聲音。銀亮亮的水珠迸濺起來,清澈的塘水泛起漣漪。金保最愛看秋水洗衣服。她半蹲著,向水里探著身子,短發(fā)辮一只向前一只向后,兩只手在石條上來回搓,細細的腰肢隨著胳膊起伏。
照往常習慣,過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車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臉一擺說:“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連媽都感到詫異了。
她斜著身子,用手指著背后的水塘說:“你瞧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樣。”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讀一首朦朧詩。
“俺姨夫在縣魚苗場。我跟他說了,這一冬,你幫他干義務工去,跟他好好學。開了春,買千把尾魚苗,把這口塘承包了?!?br/>“那……那靠得住嗎?”
“我知道你專走保險門兒。沒聽俺爺說:喂豬不如喂羊,喂羊不如養(yǎng)塘。如今魚價一年年漲,街上都賣一塊二一斤了!”
“這是過水塘,下了雨,魚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著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筆本錢?!?br/>“你呀……那賣花的錢呢!壓在箱底能生兒嗎?”秋水聲氣不高,金保卻如猛地聽了炸雷--天爺,那寶貝錢,他連摸都怕摸臟呢!
媽倒先應了:“保兒!你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說了,你就試試?!?br/>“家里你放心。”秋水說,“我住倆月,等你過年回來再走?!?br/> 金保咧開嘴笑了,一頭扎進屋去收拾行李。他彎著腰,忙活著。呼啦,從他肩膀上摔下來一本書,只見那上邊有四個字:淡水養(yǎng)魚。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我看你別老盤算掙錢,倒不如先盤算到手的錢咋花?”秋水說這句話時是想要金保家把賣棉花的錢拿來辦婚事,這樣她就能明正言順地過來幫助金保家脫貧。
B.面對婆家并不富裕的現(xiàn)狀,秋水不嗔不怨,面對不思進取、膽小無能的未婚夫,秋水有批評亦有誘導,最終喚醒戀人潛藏心中的斗志,也燃起一家人新的希望。
C.小說地方特色鮮明,尤其是“哪云彩眼里有個掙錢門兒呢?”“保兒!你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等日常生活語言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D.小說選取了一段并不復雜的農(nóng)村戀曲,通過一個個尋常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來一步步詮釋貧困的農(nóng)村生活中的人們抗爭的不易,讀來平淡質(zhì)樸,給人真實之感。
(2)請簡要分析秋水洗衣時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3)金保是本文一個重要人物,請結(jié)合金保這一人物形象和相關(guān)情節(jié)說說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意圖。組卷:26引用:5難度:0.9
三、古代詩文閱讀(6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源乾曜,相州臨漳人。乾曜第進士。神龍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東,奏課最,頻遷諫議大夫。景云后,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廢射禮。乾曜以為:“圣王教天下必制禮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古之擇士先觀射禮非取一時樂也夫射者,別邪正,觀德行,中祭祀,辟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遞襲。比年以來,射禮不講,所司吝費,而舊典為虧。臣愚謂所計者財,所虧者禮,故孔子不愛羊而存禮也。大射謂春秋不可廢?!?br /> 開元初,邠王①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為王求才長史,太常卿姜晈薦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見,神氣爽澈,占對有序,帝悅之,擢少府少監(jiān),兼邠王府長史。累進尚書左丞。四年,拜黃門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會帝東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師。治尚寬簡,人安之。居三年,政如始至。仗內(nèi)白鷹因縱失之,詔京兆督捕,獲于野,榛死。吏懼得罪,乾曜曰:“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茍其獲戾,尹專之。”遂入自劾失旨。帝一不問,眾伏其知體而善引咎。
八年,復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進位侍中。建言:“大臣子并求京職,俊軿②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師,請出二息補外,以示自近始?!痹t可。乃以子河南參軍弼為絳州司功,太祝絜為鄭尉。詔曰:“乾曜身率庶寮以讓,既請外其子,又復下遷。《傳》不云乎:‘范宣子讓,其下皆讓?!畷x國之人,于是大和?!乐蛐校守M遠哉。令文武官父子昆弟三人在京司者,分任于外。”繇是公卿子弟皆出補。
帝嘗自較其考,與張說偕賜。時議者言:“國執(zhí)政所以同休戚,不崇異無以責功。”帝乃詔中書、門下共食實戶三百,堂封③自此始。
東封還,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帝幸東都,以老疾不任陪扈。卒,贈幽州大都督。
乾曜性謹重,其始仕已四十馀,歷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為相十年,與張嘉貞、張說、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嘗廷議可否事,晚節(jié)唯唯聯(lián)署,務為寬平惇大,故鮮咎悔。姜晈為嘉貞所排,雖得罪,訖不申救,君子譏焉。
(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二》,有刪改)[注]①邠王:李守禮,唐高宗李治之孫,封邠王。②俊軿(píng):才智出眾者。③堂封:宰相的封邑。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圣王教/天下必制/禮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古之擇士/先觀射禮/非取一時樂也/
B.圣王教天下/必制禮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古之擇士/先觀射禮/非取一時樂也/
C.圣王教/天下必制/禮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古之擇士/先觀射/禮非取一時樂也/
D.圣王教天下/必制禮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古之擇士/先觀射禮/非取一時樂也/
(2)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職或罷免,“陟”指晉升、進用,詞語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
B.“射禮”,古代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有大射、賓射、燕射、鄉(xiāng)射四種。
C.“舊典”,“典”有可以作為標準的書籍、標準或法則等意思,“舊典”在文中指舊時的典籍,即四書五經(jīng)等。
D.“留守”,古時皇帝出巡或親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擔當這種職責的就稱為“留守”。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源乾曜品性謹慎持重。為官四十多年,不管在什么職位上,都以清廉慎重盡職敏捷聞名,皇帝親自考核官員政績,他也是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并因此受到獎勵。
B.源乾曜忠心為國,積極進言。當時射禮廢弛,他建議恢復射禮;大臣們的兒子都在京城任職,賢德之士大多外放,他主動要求從自己做起,外放兒子。
C.源乾曜敢于擔當。仗內(nèi)白鷹丟失,屬吏害怕獲罪,他獨自承擔責任;晚年也經(jīng)常當廷裁決大事,果敢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很少有過失和讓自己悔恨的事。
D.源乾曜執(zhí)政重寬松簡約。他做京兆尹時,自始至終堅持寬松簡約的為政方針,百姓安定,社會和諧。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茍其獲戾,尹專之。
②乾曜身率庶寮以讓,既請外其子,又復下遷。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五、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11分)
-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登 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①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②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③。
【注】①玉壘:山名。②西山寇盜: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1)下列選項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lián)提挈全篇,花傷客心,以哀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正襯手法?!暗桥R”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B.頷聯(lián)從詩人登樓所見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觀,上句就時間馳騁遐思,下句向空間開拓視野,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C.頸聯(lián)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詩人登樓所想。上句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
D.尾聯(lián)運用典故,后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于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
(2)首聯(lián)詩人寫到“花近高樓傷客心”,結(jié)合全詩談談詩中“傷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組卷:23引用:26難度:0.5
六、名篇名句默寫(10分)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2)五陵年少爭纏頭,
(3)蟹六跪而二鰲,
(4)念去去,千里煙波,
(5)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
(6)《赤壁賦》中,蘇軾通過“組卷:0引用:1難度:0.9
八、語言文字運用(每小題3分,共9分)
-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14引用:2難度:0.8 -
15.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 南戲藝術(shù)從萌芽到成熟的進程是漫長的。溫州等地的民間歌舞小戲, , 。 , , , ,而五大傳奇戲的出現(xiàn),則標志著南戲藝術(shù)的成熟。
①在進入城市以后
②它的戲劇結(jié)構(gòu)也就更加嚴謹和完整了
③隨著南戲活動地區(qū)的擴展
④戲劇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
⑤各種舞臺藝術(shù)的綜合運用才逐漸成熟
⑥出場的角色也只有三四個人物組卷:7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