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重慶市北新巴蜀中學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0/28 1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有學者認為,仰韶文化是一個“文化群”,不同地區(qū)的仰韶文化,來源不同,去向也不同。但總體看,不同地區(qū)的仰韶文化,在距今5000年后,大致都演變成了龍山文化,而龍山文化則是夏商文明或者說華夏文明形成的基礎。據(jù)此可知,作者認為( ?。?/h2>

    組卷:2引用:3難度:0.5
  • 2.知識分子從舊的宗法倫理和天命神權觀念束縛下解放出來,有了強烈的主體意識和理性的自覺,開始從理性的角度重新審視社會歷史和現(xiàn)實人生,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認真反思和總結,從人文關懷的原則出發(fā),重新構建未來社會和人生的理想藍圖。以上反映的應是( ?。?/h2>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3.據(jù)《晉書?文帝紀》記載,當時“歸附”的少數(shù)民族人口達“八百七十余萬口”之多。西晉時,在全國設21個州,有20個州遍布著流動人口的足跡,見于記載的兩晉流動人口約150萬。據(jù)此無法準確推測出( ?。?/h2>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 4.郡縣制下的編戶齊民政策,使國家得以控制為數(shù)眾多的自耕小農(nóng),成為秦漢統(tǒng)一國家建立的基礎。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終占據(jù)優(yōu)勢。針對這種變化,此后歷代為強化政權基礎而采取的應對辦法是(  )

    組卷:45引用:11難度:0.5
  • 5.宋太宗時,“國家開貢舉之門,廣搜羅之路”,允許工商業(yè)者及“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進之途”。由此可知當時( ?。?/h2>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6.1380年,明太祖廢除宰相,秦漢以來綿延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終結。廢宰相后,皇帝選拔一些文官到宮廷的殿閣值守,是為“內(nèi)閣”。如表是明朝內(nèi)閣大臣在閣年限統(tǒng)計情況。這一現(xiàn)象( ?。?br />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以上 20年
    閣臣數(shù)(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組卷:2引用:10難度:0.5
  • 7.在明中后期的文學作品中,以商人為主體的市民生活,他們發(fā)家致富的事跡,成為描述的對象;文人們塑造了許多有情有義、勤儉創(chuàng)業(yè)、慷慨好施、誠信不欺的商人形象。這表明( ?。?/h2>

    組卷:5引用:7難度:0.6
  • 8.太平天國運動中宣傳建立“四有二無”的人間天國,《天朝田畝制度》頒布后,卻無法真正施行,到后期采取的依舊是“照舊交糧納稅”,和其他封建政權的土地政策并無多大差異。這說明(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6
  • 9.陳獨秀曾說:“孔教與共和乃絕對勢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猶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見,陳獨秀反對( ?。?/h2>

    組卷:9引用:8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要求:閱讀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并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 27.人口是促進與制約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對社會發(fā)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與影響,但當人口規(guī)模超過一定的限度時,會對經(jīng)濟、資源等方面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國是較早注意人口問題的國家,夏商時,奴隸主貴族從孝的觀念出發(fā),要求世代相傳,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商鞅變法時推行全國人口登記,招徠鄰國農(nóng)民以快速增加人口。至宋代,地廣人稀的現(xiàn)象早已不復存在,人口壓力漸大,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提出適度減少人口的思想。但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中國人口不斷增加,如明初在全國推行“黃冊”制度,以加強戶口管理,還把最低婚齡降至男16歲、女14歲。到清末人口突破4億,控制人口增長的理論才開始受到重視。
    ——摘編自王孝俊《中國歷史人口政策變遷》等材料二 1894年孫中山表述了他的早期人口思想:“中國已大有人滿之志矣,其勢已岌岌不可終日。”在論及“人滿之患”的危害時,他進一步提出:“明之闖賊,近之發(fā)匪,皆乘饑饉之余,因人滿之勢,遂至潰裂四出,為毒天下。”隨著孫中山從改良到改革的思想改變,其人口思想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八陌僬咨n生之眾”已不是“人滿為患”,而是可以作為寶貴的人力資源,是建設獨立富強的有利條件。1924年孫中山在演講中,將人口作為避免亡國滅種的最有效的武器,通過智力培養(yǎng)、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民新道德的教育培養(yǎng)革命建設人才。
    ——摘編自胡繩武、戴鞍鋼《論孫中山的人口思想》材料三 在新中國建立初期,“鼓勵”性的人口生育政策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來,面對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轉向節(jié)制生育。50年代中期我國政府開始調(diào)整人口政策,1973年7月,國務院創(chuàng)立“全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1978年“實行計劃生育”第一次被寫進《憲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公開提出了“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號召,由此在全國掀起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高潮,計劃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鋪開到城鄉(xiāng)全體。1982年,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中國長期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2001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有了國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編自史成禮《中國計劃生育活動史》等(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人口思想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人口思想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
    (3)根據(jù)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新中國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變化及啟示。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凱歌行進的時期》是林蘊暉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國》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響較大,曾多次印刷。
    該書忠實地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奠基,新中國成立前三年經(jīng)濟恢復偉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創(chuàng)業(yè)探索的艱難歷程。書中對新中國誕生,國民經(jīng)濟恢復,人民政權的鞏固,總路線的醞釀和提出,第一部憲法的誕生,新時期軍隊建設,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詳細探究。
    書中談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中共八大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只有7年時間……這7年,無論從實現(xiàn)了祖國大陸的完整統(tǒng)一和社會的政治安定,經(jīng)濟恢復和發(fā)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實惠,科學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等等,都可以說是取得了無與倫比的輝煌成就。
    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該書作者將其命名為《凱歌行進的時期》的理解。
    (要求: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選兩個方面的相關史實進行闡述;表述成文,邏輯清晰。)

    組卷:6引用:10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