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3課 蜀道難 蜀相》2021年同步練習卷(8)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古代詩歌閱讀
-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1)下面是對本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題,結合自己所見,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綺麗驚險的山川。
B.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熱情地贊嘆自然景物,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
C.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
D.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到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2)詩人給“畏途”營造了怎樣的氣氛?請對此做簡要賞析。組卷:16引用:4難度:0.6
一、古代詩歌閱讀
-
3.閱讀下面這一首首歌,完成下列小題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①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②應已定,不必問君平③。
(注)①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②升沉:進退升沉,即人的仕途、遭遇。③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賣卜為生。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BA-->
A.首聯(lián)入題,寫蜀道之難,語調平緩自然,“見說”,顯得很委婉。它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開始,迥然不同。
B.頸聯(lián)對仗精工嚴整。前句“籠”字是“詩眼”,寫山上蜀道林木茂盛的景致,后句寫山下春江環(huán)繞蜀城而奔流的美景。遠景和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
C.尾聯(lián)用君平的典故,勸慰友人,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詩句凝聚著深摯的情誼,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寫得含蓄蘊藉。
D.本詩與《蜀道難》都賦予了蜀道迷離神奇的色彩,但是《蜀道難》以充滿想象與夸張之筆,極盡渲染了蜀道之險難,而本詩則只展現(xiàn)了蜀道的優(yōu)美瑰麗,偏于寫實。
(2)本詩的頷聯(lián)境界奇美,請從詩歌藝術手法的角度,賞析這一聯(lián)的精妙之處。組卷:3引用:5難度:0.6
二、文言文閱讀
-
4.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張儀、司馬錯論伐蜀
《戰(zhàn)國策》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睂υ唬骸坝H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①、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袢ā⒅苁?,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裢踔匦∶褙?,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槺粋?,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br />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注釋】①轘(huán)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道路險阨,凡十二曲,中有轘轅關。
(1)下列各項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誅周主之罪 誅:聲討 B.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 敝:疲憊 C.臣請謁其故 謁:陳述 D.不如伐蜀之完也 完:完美
A.王曰:請聞其說。得其地不足以為利
B.挾天子以令天下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
C.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 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D.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川,指當時韓國境內(nèi)的黃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經(jīng)的地區(qū)。
B.二周,指滅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東周。
C.西海,古人以為中國處在四海之內(nèi),蜀在遠西,故稱蜀西海。
D.九鼎,傳說禹“鑄九鼎,象九州”,故古代以九鼎象征國家。
(5)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張儀主張討伐韓國,因為他認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遠離了稱王天下的霸業(yè)。
B.司馬錯認為伐蜀可以富國強兵,既能獲得豐厚的利益,也不會招致其他國加反對。
C.司馬錯認為討伐韓國,挾持天子,定會導致多國聯(lián)合對付秦國,使秦國陷入危險。
D.秦惠王聽取了司馬錯的意見,派兵攻打蜀國取得了成功,這使秦國變得更加強大。組卷:28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