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省連云港市高考語文考前模擬試卷(一)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陶器紋飾的演化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困難的科學問題,尚需深入探索。但是,由寫實的、生動的、多樣化的動物形象演化而成抽象的、符號的、規(guī)范化的幾何紋飾這一總的趨向和規(guī)律,作為科學假說,有成立的足夠根據(jù)。同時,這些從動物形象到幾何圖案的陶器紋飾并不是純形式的“裝飾”“審美”,而具有氏族圖騰的神圣含義,也可成立。
人的審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動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觀念、想象的成份在內(nèi)。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積淀了社會內(nèi)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離開形式(自然形體)固然沒有美,而只有形式(自然形體)也不成其為美??四朔?貝爾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觀點,強調(diào)純形式(如線條)的審美性質(zhì),給后期印象派繪畫提供了理論基礎。但他這個理論由于陷在循環(huán)論證中而不能自拔:即認為“有意味的形式”決定于能否引起不同于一般感受的“審美感情”,而“審美感情”又來源于“有意味的形式”。我以為,這一不失為有卓見的形式理論如果加以上述審美積淀論的界說和解釋,就可脫出這個論證的惡性循環(huán)。正因為似乎是純形式的幾何線條,實際是從寫實的形象演化而來,其內(nèi)容(意義)已積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線條,而成為“有意味的形式”。也正由于對它的感受有特定的觀念、想象的積淀(溶化),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為特定的“審美感情”。原始巫術(shù)禮儀中的社會情感是強烈熾熱而含混多義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觀念、想象,卻又不是用理智、邏輯、概念所能詮釋清楚,當它演化和積淀為感官感受中時,便自然變成了一種不可用概念言說和窮盡表達的深層情緒反應。某些心理分析學家企圖用人類集體的下意識“原型”來神秘地解說它。實際上,它并不神秘,它正是這種積淀、溶化在形式,感受中的特定的社會內(nèi)容和社會感情。但要注意的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種原來是“有意味的形式”卻因其重復的仿制而日益淪為失去這種意味的形式,變成規(guī)范化的一般形式美。從而這種特定的審美感情也逐漸變而為一般的形式感。于是,這些幾何紋飾又確乎成了各種裝飾美、形式美的最早的樣板和標本了。
陶器幾何紋飾是以線條的構(gòu)成、流轉(zhuǎn)為主要旋律。線條和色彩是造型藝術(shù)中兩大因素。比起來,色彩是更原始的審美形式,這是由于對色彩的感受有動物性的自然反應作為直接基礎。線條則不然,對它的感受、領會、掌握要間接和困難得多,它需要更多的觀念、想象和理解的成份和能力。如果說,對色的審美感受在舊石器的山頂洞人便已開始,那么,對線的審美感受則要到新石器制陶時期中。這是與日益發(fā)展、種類眾多的陶器實體的造型的熟練把握和精心制造分不開的,只有在這個物質(zhì)生產(chǎn)的基礎之上,它們才日益成為這一時期審美藝術(shù)中的一個核心。內(nèi)容向形式的積淀,又仍然是通過在生產(chǎn)勞動和生活活動中所掌握和熟練了的合規(guī)律性的自然法則本身而實現(xiàn)的。物態(tài)化生產(chǎn)的外部形式或外部造型,也仍然與物化生產(chǎn)的形式和規(guī)律相關,只是它比物化生產(chǎn)更為自由和更為集中,合規(guī)律性的自然形式在這里呈現(xiàn)得更為突出和純粹??傊?,在這個從再現(xiàn)到表現(xiàn),從寫實到象征,從形到線的歷史過程中,人們不自覺地創(chuàng)造了和培育了比較純粹(線比色要純粹)的美的形式和審美的形式感。勞動、生活和自然對象和廣大世界中的節(jié)奏、韻律、對稱、均衡、連續(xù)、間隔、重疊、單獨、粗細、疏密、反復、交叉、錯綜、一致、變化、統(tǒng)一等種種形式規(guī)律,逐漸被自覺掌握和集中表現(xiàn)在這里。在新石器時代的農(nóng)耕社會,勞動、生活和有關的自然對象(農(nóng)作物)這種種合規(guī)律性的形式比舊石器時代的狩獵社會呈現(xiàn)得要遠為突出、確定和清晰,它們通過巫術(shù)禮儀,終于凝凍在、積淀在、濃縮在這似乎僵化了的陶器抽象紋飾符號上了,使這種線的形式中充滿了大量的社會歷史的原始內(nèi)容和豐富含義。同時,線條不只是訴諸感覺,不只是對比較固定的客觀事物的直觀再現(xiàn),而且常??梢韵笳髦碇饔^情感的運動形式。正如音樂的旋律一樣,對線的感受不只是一串空間對象,而且更是一個時間過程。那么,是否又可以說,原始巫術(shù)禮儀中的熾烈情感,已經(jīng)以獨特形態(tài)凝凍在積淀在這些今天看來如此平常的線的紋飾上呢?那些波浪起伏、反復周旋的韻律、形式,豈不正是原始歌舞升華了的抽象代表嗎?
(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 材料二:
陶器上的圖像反映的是現(xiàn)實,并且具有非常深的寓意。因為沒有文字,紋飾的出現(xiàn)更像是作為符號和標記,并不是像我們今天表面看來的那么的隨意自在。
原始陶器紋樣中有較多動物形象及動物紋樣,以魚紋為普遍。魚,在古代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的意義。而在原始社會的生產(chǎn)活動中,人類自身的生產(chǎn)和擴大再生產(chǎn)是決定一個部落乃至一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猜測這些魚紋體現(xiàn)出的是原始社會時期希望子孫繁衍,具有較為強烈的現(xiàn)實需要。社會在發(fā)展,陶器的紋樣也在繼續(xù)的變化。繼動物紋之后,出現(xiàn)了抽象的幾何紋,有各式各樣的曲線、直線、三角形等。當然,有人認為這是原始人民審美性出現(xiàn)提高的一面,也有人認為幾何裝飾成為主要的潮流,各位學者對紋飾的演變有不同的意見和爭論。李澤厚先生《美的歷程》一書中有一種看法特別的深刻和正確:更多的幾何圖案是同古越族蛇圖騰的崇拜有關,比如說漩渦紋似蛇的盤曲,水波紋似蛇的爬行等。更確切地說,幾何紋是由動物紋演變而來的,如鳥紋的演變,它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漸變得抽象化、符號化,當然,紋飾并沒有拋棄其原有的原始無數(shù)禮儀的圖騰含義,只是用更簡潔但不失威嚴的方式去呈現(xiàn)。
在分析原始陶器紋飾時,我們不能脫離其實用性而單獨把審美作為主要的內(nèi)容進行闡述。但是隨著物質(zhì)生活逐漸豐富,原始人們也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作為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合乎規(guī)律性的存在,人們自覺培育出了美的形式感。在新石器時代后期,陶器在線的裝飾上運用的更加純熟和自然,變化也更加的豐富多彩。如對稱、連續(xù)、交叉、疏密等。這種規(guī)律性的形式比之前更為清晰。因此在彩陶產(chǎn)生之后,陶器已逐漸從一個實用性的生活物品轉(zhuǎn)化為具有審美性的工藝品,而紋飾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下一個時代紋飾的基礎。
(節(jié)選自成文靜《淺析原始社會陶器紋樣的特性》,《錦繡》2021年第5期)(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由寫實的、生動的、多樣化的動物形象演化而成抽象的、符號的、規(guī)范化的幾何紋飾這一關于陶器演化趨向和規(guī)律的假說是否成立目前尚無定論。
B.克乃夫?貝爾關于“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這一著名觀點,雖不失為有卓見的形式理論,但是因為其因果互證的惡性循環(huán)而被認為是一種錯誤理論。
C.早期的幾何紋飾因其在漫長的歲月中被重復仿制而成為各種裝飾美、形式美的最早的樣板和標本,但是卻逐漸失去了其中包含的特定的審美感情。
D.陶器紋飾的演化,具有從再現(xiàn)到表現(xiàn),從寫實到象征,從形到線等種種特征。而在制作的過程中,美的形式和審美的形式感被人們主動地創(chuàng)造出來。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量且種類眾多的物質(zhì)生產(chǎn),是實現(xiàn)由舊石器時代對色彩的審美感受向新石器時代對線條的審美感受的提升的必由之路。
B.既然線條常??梢韵笳髦碇饔^情感的運動形式,那么對陶器上的紋飾中包含的審美情感的認知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C.陶器紋飾由動物紋樣發(fā)展為幾何紋樣,這是一個抽象化、符號化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是以物質(zhì)生活不斷豐富為前提的。
D.陶器紋樣運用更加純熟自然、變化更加豐富多彩直至彩陶的出現(xiàn),暗示著陶器的實用性有所減弱,而其審美性卻愈加清晰。
(3)下列各項中,與材料一中“有意味的形式”這一概念不相符的一項是
A.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出土的彩陶,造型優(yōu)美,紋樣豐富,其中人面形紋、魚紋、鹿紋、蛙紋與鳥紋等形象逼真生動。
B.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巖畫——將軍崖巖畫,刻有人面、獸面和禾苗圖案等,粗率勁直,作風原始,考古價值極高。
C.甘肅敦煌壁畫描繪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其中飛天的形象尤為精美,深入人心。
D.內(nèi)蒙古的陰山巖畫題材極為豐富,包括有動物、人物、飛禽圖案及人類的狩獵、乘騎、放牧、舞蹈、征戰(zhàn)等內(nèi)容。
(4)兩則材料中對于陶器紋飾(紋樣)的論說有何異同?
(5)在對原始社會陶器制作實用性和藝術(shù)性二者優(yōu)先地位的討論中,你持何種觀點?為什么?請結(jié)合材料說明。組卷:16引用:3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兩平方米麥苗
張中杰 北方的冬天來得又早又猛又冷。丈夫病故,剛過“五七”,田嬸倚門抽抽噎噎地哭泣,來接田嬸入城的兒子不知所措。直到兒媳靈機一動,小聲嘟囔說租來的車一天五百,她才止了哭,拎著包袱跟著兒子上了車。
老家老屋隔壁住著鰥夫壯叔,瓜田李下,兒子擔心村子里人嚼舌頭根子。
田嬸住進兒子家第一天,就把兒子雇的保姆趕跑了。
田嬸剛開始飯菜做的也可以,蒸饅頭、手搟面,透著農(nóng)家的香甜,讓久居城市的兒子兒媳小兩口吃得津津有味。可不到半月,粥常熬糊,菜非咸即淡,讓兒子媳婦直皺眉頭。
城里房子像鴿子籠,鄰居們也不常往來,哪像在鄉(xiāng)下大寬大地,來個親戚趕上自家沒人,鄰居都把客人給招待了。田嬸心里有點兒莫名的失落。
城里不知季節(jié)變換。這里的花草樹木讓她陌生,與老家的槐樹皂角樹仿佛不在同一個世界。她突然想種麥子了。
從小長大,那足足十畝的麥田,帶給她多少快樂。彎腰割麥,裝車拉麥,上場碾麥,曬麥揚麥,裝袋入倉,滿滿當當?shù)亩际抢杖牍撬璧挠洃洝?br /> 兒子買了大冰箱。要扔掉長方形的白塑料泡沫包裝,兩個多平方米的塑料泡沫讓田嬸眼前一亮,一把緊摟懷里,生怕別人搶走似的。
田嬸從外面廣場邊的花池里背來兩袋土,用手把小土疙瘩捏碎,用澆花壺淋上水,算是整好了麥田。
兒子善解人意,從超市買回了麥種。田嬸一見笑了,這分明是去了皮的麥仁,熬粥喝的,哪是麥種呀。
她自己一聲不吭,悄悄坐公交回家了?!澳憧礀|院你壯叔家的麥種多歡實呀!”田嬸捧著溜圓的黃麥種,像是對兒子說,也像是自言自語一個人樂呵。撒上麥種,噴上水,望著兩平方米的麥地偷偷樂。
忙完一日三餐,田嬸的世界只屬于陽臺上的兩平方米麥子。麥苗從冒頭到露尖再到青乎乎地瘋長,抽穗。冬去春來。五月,即將滿仁的麥穗溢滿清香。她全身每個毛孔都透著熨帖和舒暢,連走路都輕快地哼著歌。
周六早上,田嬸因貪覺晚起了會。見媳婦在廚房搗鼓,里邊傳出麥仁的醇香。她急步跑向陽臺,青黃的麥稈上齊刷刷的空著。畢竟媳婦不是自己親生的,她沒吱聲,心里堵得慌,一口飯也沒吃,關上門哭了。
壯叔從鄉(xiāng)下又捎來麥種。田嬸仍然在陽臺種麥子。眼見又抽穗了,她這回看得更緊了。一天,她去超市買菜回來。多日不來的女兒來看她,見陽臺上的麥苗,意外驚喜。用剪刀剪了麥頭,用清水沖洗了放豆?jié){機里磨了青麥汁,說是去脂減肥好東西呢。
田嬸越發(fā)郁悶了。兒媳婦不是咱親生的,女兒可是貼心小棉襖呢,不問青紅皂白,這還是麥苗子呢!不給老娘打個招呼,說割就割了。女兒見自己犯了彌天大錯,生怕落了不孝順的名聲,低眉順眼一個勁兒討好她。
第三年,麥子快熟時,田嬸把陽臺門加了把鎖。眼見肥嘟嘟的麥穗沉甸甸地幾乎倒伏,田嬸心想這回可是個豐收年,心中又一次溢滿甜蜜。
可是兒子兒媳出去旅游,她去閨女家小住。陽臺窗戶忘關了,回家時麥子七零八落,倒伏一片,許多成了空殼兒。
一只正在貪婪啄食的小麻雀被她堵住。田嬸喂養(yǎng),麻雀不吃不喝,望著窗外;另一只麻雀飛進來,像要救同伙兒出去。
喂它們沒兩天都打蔫兒,田嬸只好開窗把雀兒放飛。
田嬸做好一桌子好飯,告訴放學歸來的外孫,她回鄉(xiāng)下還壯叔種子錢了。
春節(jié),兒女回老家,看到母親精神飽滿,聽到母親獨有的笑聲,在陽光下久久回蕩。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田嬸來到城里后一開始飯菜做得還可以,后來“粥常熬糊,菜非咸即淡”,其實這是她思鄉(xiāng)心切,有意為之。
B.住在城里的田嬸突然想種麥子了,是因為麥田給予了她很多快樂,麥子充滿了她的回憶能讓她的精神找到寄托。
C.田嬸三次種麥子,前兩次未成熟就被兒媳、女兒給采收,可以看出兩代人生活觀念雖有沖突,但對麥子的喜愛之情是一致的。
D.結(jié)尾借田嬸在陽光下久久回蕩的笑聲,揭開了田嬸一直種麥子的主要原因:田嬸對生活在鄉(xiāng)下壯叔的眷戀。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北方的冬天來得又早又猛又冷”渲染了環(huán)境氛圍,烘托了田嬸因丈夫故去的悲傷的心情。
B.當田嬸看到兒子買冰箱的白塑料泡沫時,“一把緊摟在懷里”,一個“摟”字運用細節(jié)寫出了田嬸的喜出望外。
C.兒子買麥種卻錯買了麥仁,既突出了兒子對耕種生活的陌生,又引出下文田嬸回老家的取麥種的情節(jié)。
D.小說運用了雙線結(jié)構(gòu),田嬸種麥子是一條線索,而壯叔送麥種則是另外一條線索,兩條線索并行。
(3)小說結(jié)尾部分關于麻雀的情節(jié),看似多余,實則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請簡要分析。
(4)有人評價此小說取材平常但也能體現(xiàn)出“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的特點,從小小的兩平方米的麥苗里我們能讀出什么呢?依據(jù)文本談談你的感悟與理解。組卷:43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快遏制疫情才是真正敬佑每一個生命。
從公共衛(wèi)生的角度看,全人群都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易感人群。同時,①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嚴格落實防控舉措、及早發(fā)現(xiàn)疫情、快速處置疫情,才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B.及早發(fā)現(xiàn)疫情、快速處置疫情、嚴格落實防控舉措,才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C.及早發(fā)現(xiàn)疫情、嚴格落實防控舉措、快速處置疫情,才能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
D.及早發(fā)現(xiàn)疫情、嚴格落實防控舉措、快速處置疫情,才能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3引用:1難度:0.7
四、作文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中國有句俗語說:“無橋過不了河,沒梯上不了樓。”意思是說做事情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和基礎,否則就難以成事。中國還有句諺語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币馑际钦f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因為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東西,往往做起事情來能夠無所顧慮,容易成事;而那些有一定基礎的人卻往往瞻前顧后,不敢破釜沉舟,最后反而容易導致失敗。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