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5 7:0:1
一、現代文閱讀(1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新時代應當能夠產生偉大詩人及其偉大詩篇,這是新時代向詩人們提出的新課題。我們急切地向新時代中國詩人發(fā)出鄭重的吁請: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
詩歌的崇高美,是多樣化的。在百年中國新詩史上,我們既有吶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等狂飆突進的詩歌;又有擔當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長詩《狂雪》等。這種多姿多彩的崇高“傳統(tǒng)”,在新時代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那么,我們在已有豐厚的新詩崇高傳統(tǒng)面前,如何繼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來?
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論崇高聞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說:“沒有任何東西像真情的流露得當那樣能夠導致崇高?!彼麖娬{了“真”及其“流露得當”對于崇高產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強烈而激動的情感都能產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激越情感方能產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感、幸福感、境界感、責任感和光榮感,是治愈新時代詩歌“缺鈣”的靈丹妙藥。許多詩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會去“哀民生之多艱”,反而兩耳不聞“人民事”、一心只寫“自我詩”。這種把“個人寫作”和“宏大寫作”二元對立起來的觀點和現象比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寫作”是非詩的,而唯有欲望性的“個人寫作”才是詩。殊不知,“個人寫作”與“宏大寫作”是可以互為借鑒的,從前者出發(fā),可以抵達后者。
要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偉大的心靈的回聲”。這就要求詩人努力克服自我、戰(zhàn)勝自我,同時要與自然和傳統(tǒng)“競賽”,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不是對自我和大自然的細枝末節(jié)進行樂此不疲的摹寫;也不能對古今中外傳統(tǒng)“無主腦”地模仿,而是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要與之對話,乃至對抗,進而超越它們,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詩藝。田間的《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曾經激勵過多少愛國民眾投身于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偉大事業(yè)!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經鼓舞過多少男女老幼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偉大的詩人必須大公無私、心懷遠大志向,必須統(tǒng)攬全局、無私奉獻、全心全意服務于人民、國家、社會和歷史進步,同時具備廣博學識和良好學養(yǎng),才能寫出“第一等真詩”。
總之,新時代的詩歌寫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偽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熱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許玷污,更嚴禁消解。畢竟具有崇高美的詩歌不是說服,而是給人以狂喜、驚嘆和激奮,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也只有具備如此崇高美的詩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編自楊四平《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材料二:
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表現詩人獨有的情懷,也要走出個體的小世界,表現更為廣闊的社會人生。詩人應當有社會良知,有一顆對故鄉(xiāng)、祖國、人民的熾熱的愛心,保持對時代、社會、人類的關注。當然,我們不能只注意社會生活化的表象,我們要多注意社會精神與民眾道德,避免詩歌寫作的社會性庸俗化、淺顯化。
每一個詩人都應該不斷探索怎樣才能寫好詩,讓詩歌成為照亮社會、照亮人們心靈的神燈。在創(chuàng)作中,要把“寫什么”和“怎么寫”結合起來考慮。當前的一些詩歌,強調個人的體驗,忽視社會大生活。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詩人和艾青、穆旦等現代詩人的詩歌實踐中,早就為我們提供了范例。詩人們既要在個性化的語言和個性化的體驗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詩歌寫作保持介入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使之產生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
詩歌寫作的個性與共性問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個性強調的是獨有的個性體驗,共性強調的是詩歌的社會性、人民性。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能夠用個性化的體驗和語言,去表現具有社會性的對象與內涵。詩人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應時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當前的一些詩人要么缺“鈣”,寫出來的東西總是輕飄飄的,遠離生活的本質;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詩歌藝術當作玩弄語言文字的游戲,故意讓人讀不懂,孤芳自賞。這樣的詩人缺乏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種自己釀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謂的詩歌藝術,詩人們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結果是人們把他們遺忘。
回顧新詩發(fā)展的歷程,我們清晰地看到,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近40年來,不少詩人還堅持著對現實生活的抒寫和反映,體現了很好的責任感。他們的作品對時代進行了深刻的記錄,成為時代和社會的心靈信史。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詩歌作品雖然反映了現實,但只是表現了生活的表象,羅列了簡單的事項,還上升不到詩歌的層面。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到,關注詩歌的時代性、社會性、人民性,與注重詩歌的藝術性,是合二為一的事情,不能顧此失彼。
(摘編自劉曉平《新詩寫作要體現時代性和人民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只要新詩中流露著恰當的情感,詩人激越的情感產生了崇高美,就能治愈新時代詩歌“缺鈣”的問題。
B.當下某些詩人鼓吹欲望性“個人寫作”,認為“宏大寫作”缺乏詩性,把自己縮進了自我的狹小天地,遠離了社會人民。
C.詩歌要有崇高思想,聽取偉大心靈的回聲,要求詩人克服自我,順應自然和傳統(tǒng),在借鑒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詩藝。
D.新時代詩歌要照亮社會、照亮心靈,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面臨著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個人體驗和社會大生活無法協(xié)調的矛盾。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真情的恰當流露對詩歌崇高美的產生有重大影響,所以詩人在強烈情感的驅使下創(chuàng)作的詩歌就具有崇高美。
B.百年來,中國新詩的崇高美多姿多彩,《紅燭》等諸多優(yōu)秀作品為新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C.在新時代,我們要寫出更多承擔社會責任、對藝術風骨負責的大詩,體現詩歌的藝術性、時代性和人民性。
D.“江小白/一個人/深夜/買醉”,這樣的詩歌里缺少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只不過是一種玩弄語言文字的游戲。
(3)材料一在論述中心觀點時,使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和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請任選兩種,簡要分析。
(4)結合兩則材料,請分析新時代詩人要寫出偉大的詩歌作品需要具備哪些因素。組卷:1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呼蘭河傳(節(jié)選)蕭紅 我跟祖父學詩。因為祖父的屋子空著,我就鬧著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了一陣,念困了再睡去。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也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覺得念起來那聲音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喊。我喊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更大。
我一念起詩來,我家的五間房都可以聽見,祖父怕我喊壞了喉嚨,常常警告著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br /> 聽了這笑話,我略微笑了一會工夫,過不了多久,就又喊起來了。
夜里也是照樣地喊,母親嚇唬我,說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說:“沒有你這樣念詩的,你這不叫念詩,你這叫亂叫?!?br /> 但我覺得這亂叫的習慣不能改,若不讓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當祖父教我一個新詩,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就說:“不學這個?!?br /> 祖父于是就換一個,換一個不好,我還是不要。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r /> 這一首詩,我很喜歡,我一念到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那“處處”兩字,我就高興起來了。覺得這首詩,實在是好,真好聽。
還有一首我更喜歡的:“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本瓦@“幾度呼童掃不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腿藖砹?,祖父總是呼我念詩的,我就總喜念這一首。
那客人不知聽懂了與否,只是點頭說好。
就這樣瞎念,到底不是久計。念了幾十首之后,祖父開講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弊娓刚f,“這是說小時候離開了家到外邊去,老了回來了。家鄉(xiāng)的口音還沒有改變,胡子可白了?!?br /> 我問祖父:“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
祖父說:“好比爺爺像你那么大離家,現在老了回來了,誰還認識呢?小孩子見了就招呼著說:你這個白胡老頭,是從哪里來的?”
我一聽覺得不大好,趕快就問祖父:“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胡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心里很恐懼。
祖父一聽就笑了:“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祖父說完了,看我還是不很高興,他又趕快說:“你不離家的,你哪里能夠離家……快再念一首詩吧!念‘春眠不覺曉……’”我一念起“春眠不覺曉”來,又是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完全高興,什么都忘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講過的也要重講。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慣稍稍好了一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首詩本來我也很喜歡的,黃梨是很好吃的,經祖父這一講,說是兩個鳥。于是不喜歡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边@首詩祖父講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歡這首。因為其中有桃花。桃樹一開了花不就結桃嗎?桃子不是好吃嗎?所以每念完這首詩,我就接著問祖父:“今年咱們的櫻桃樹開不開花?”
除了念詩之外,還很喜歡吃。
記得大門洞子東邊那家是養(yǎng)豬的,一個大豬在前邊走,一群小豬跟在后邊。有一天一個小豬摔井了,人們用抬土的筐子把小豬從井里吊了上來。吊上來,那小豬早已死了。祖父就說他要那小豬。祖父把那小豬抱到家里,用黃泥裹起來,放在灶坑里燒上了,燒好了給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邊,那整個的小豬,就擺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豬一撕開,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香的東西,從來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東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鴨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黃泥包起來,燒上給我吃了。在祖父燒的時候,我也幫著忙,幫著祖父攪黃泥,一邊喊著,一邊叫著,好像啦啦隊似的給祖父助興。
鴨子比小豬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樣肥的。所以我最喜歡吃鴨子。
我吃,祖父在旁邊看著。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說我的牙齒小,怕我咬不動,先讓我選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點一下頭。而且高興地說“這小東西真饞”或是“這小東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滿是油,邊吃邊在大襟上擦著,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氣,只是說:“快蘸點鹽吧,快蘸點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會要反胃的……”
說著就捏幾個鹽粒放在我手上拿著的鴨子肉上。我一張嘴又進肚去了。
自此吃鴨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鴨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鴨子,我拿木桿就往井里邊趕,可是鴨子不進去,圍著井口轉,而呱呱地叫著。我就招呼了在旁邊看熱鬧的小孩子,我說:“幫我趕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時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說:“你在干什么?”
我說:“趕鴨子,鴨子掉井,撈出來好燒吃。”
祖父說:“不用趕了,爺爺抓個鴨子給你燒著?!?br /> 我不聽他的話,我還是追在鴨子的后邊跑著。
祖父上前來把我攔住了,抱在懷里,一面給我擦著汗一面說:“跟爺爺回家,抓個鴨子燒上?!蔽蚁耄翰坏艟镍喿?,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規(guī)規(guī)矩矩貼起黃泥來讓燒呢?于是我從祖父的身上往下掙扎著,喊著:“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幾乎抱不住我了……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表明祖父文學造詣深厚,作者借此暗示爺爺曾經很富貴。
B.初讀時,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主要是因為“我”純粹是玩耍,不認真對待。
C.從大喊亂叫著念詩,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慣稍稍好了一點”,表明“我”學詩的心態(tài)有了細微的變化。
D.“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我也要離家的嗎?”等內容,表達出“我”對自己前途渺茫的憂傷。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蓋被你抬走了”,祖父的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也表現了祖父風趣幽默的性格特點。
B.由“黃鸝”“桃花”想到“黃梨”“桃子”,既寫出“我”喜歡這兩首詩的原因,也與下面寫吃燒豬肉、燒鴨肉的文字形成對比。
C.對吃烤小豬和烤鴨子過程的描述,細致入微,饒有趣味,表現了祖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D.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體驗,語言生動,構思巧妙,產生了動人的藝術效果。
(3)祖父是如何教“我”學詩的?請概括并簡要分析。
(4)本文有許多有關我的描寫寫出了童年的情趣,請找出兩處這樣的描寫,并簡要分析。組卷:1引用:1難度:0.5
七、語言文字運用Ⅱ(6分)
-
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安一帆同學在全國新課程征文比賽中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他所在的學校召開了表彰大會以示鼓勵。會上主持人與他有一番交流,請你補全相關空缺的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簡明得體。
主持人:①
安一帆:謝謝你的祝賀。
主持人:你的成功讓大家備受鼓舞。②
安一帆: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老師和同學,是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給了我莫大的支持與鼓勵。
主持人:其實,你自身的天賦與勤奮也很重要。同學們也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安一帆:③
主持人:安一帆同學說得真好!作文的素材來源于書本,更來源于生活,這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fā)。謝謝你的介紹,也祝愿你在今后取得更多佳績!
安一帆:謝謝大家,謝謝主持人!組卷:6難度:0.7
八、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實現,乃至生命的意義,全包含在“奮斗”這兩個字之中。奮斗是什么呢?是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上下求索,是鐘揚對“生命的高度和廣度”的不懈探索,也是張秉貴等人在平凡生活中的對所愛的堅守,……
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