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湖北省武漢市為明高級中學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金庸小說從文化角度構建了中國的民族國家想象,建立了一個磅礴宏偉的“文化中國”,從而贏得了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價值觀念的大多教讀者的喜愛。這是金庸小說的決定性魅力。
          金庸小說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是在兩個向度上同時進行的。一個是從大處著眼,展示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綜合性、融匯性:再一個是從小處入手,展示中華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藝術性。從大的方面來說,金庸小說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國文化思想層面,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眾聲喧嘩的文化交響樂。同時,他從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寫了中國東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異的文化風貌,并且寫出了不同朝代、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起伏演變,從而構成了一幅動態(tài)的、立體的中國文化長篇畫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顯占據(jù)顯要的甚至主導的地位:《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都對主人公為民請命、為民鋤奸的正義行為待贊賞筆調,《射雕英雄傳》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義無返顧、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揚到了極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開始令人注目:《神雕俠侶》可以看做從前期進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嶺,這部作品既有郭靖擲地有聲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之舉,又有楊過蔑視宗法禮教、為個人愛情不惜與整個武林為敵以及單人獨劍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氣息愈來愈濃,在《連城訣》和《俠客行》中,是非善惡已經開始變得撲朔迷離、標準難立,狄云和石破天對于究竟應該如何做人,可以說自始至終也沒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幾乎所有的中國文化分區(qū),從《雪山飛狐》中的雪山極頂?shù)健短忑埌瞬俊分械纳n山洱海,從《書劍恩仇錄》中的新疆雪蓮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經常在一些大部頭的作品中帶領讀者進行全方位的中國文化旅游。金庸不僅描繪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風俗,更寫出了各地文化本質上的區(qū)別,使讀者鮮明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版塊構成”。例如郭靖成長于蒙古大漠,黃蓉成長于東南海島,蕭峰成長于中原武林,韋小寶成長于揚州妓院……這些人物身上的個性都與他們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筆下的中國文化,在時間軸上也是富有變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筆下,宋朝時顯得博大剛健,如郭靖與蕭峰成為金庸小說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則顯得氣象表弱、難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顯得酸腐可笑、百無一用,《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自負文武雙全,結果一事無成。金庸在表現(xiàn)中國文化時,并非一味弘揚,而是帶有鮮明的批判。
          金庸小說中這些“大文化”的展現(xiàn)是建立在具體描摹的基礎之上的。例如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就通過對一個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寫,充分展現(xiàn)了佛家文化一灰 衣老僧輕而易舉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給天下英雄論述佛法與武功的關系時說,練武功本是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達到很高時,卻又不屑于練武功了。這種對“大文化”的了解,讓金庸在寫作時揮灑自如。
          上世紀50-70年代的文學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學的美學慣性以及重寫歷史和歌頌新中國的需要,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給讀者造成一種“開天辟地”的新氣象。這樣的國民文學使讀者心理長期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相比之下,金庸小說所建立的民族國家想象,則從容、厚重,更具長久的穩(wěn)定性。
    (摘編自孔慶東《金庸與國民文學》)(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用“一部眾聲喧嘩的文化交響樂”說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蘊豐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風貌。
    B.金庸小說廣受讀者的歡迎,與他從文化角度構建了中國的民族國家想象,建立了一個磅礴宏偉的“文化中國”有關。
    C.《神雕俠侶》中既有郭靖的俠肝義膽,也有楊過的蔑視禮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從早期的儒家已經轉變?yōu)榈兰摇?br />D.金庸筆下的作品幾乎涵蓋了中國各個文化分區(qū),讀者閱讀他的小說時,就相當于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國文化旅游。
    (2)下列對原文論述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 項是
     

    A.文章以《天龍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為例,旨在證明金庸對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B.文章用具體的作品來論證觀點,說服力強,也加深了讀耆對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先總述金庸小說取得的成就,然后從多個緯度分別進行闡述。論證結構清晰。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變化的,體現(xiàn)了金庸對文化的批判意識。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狄云和石破天對于如何做人的疑惑體現(xiàn)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濃重的佛家思想,展現(xiàn)了金庸小說虛無與消極的-面。
    B.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對儒家文化的展現(xiàn)從博大剛健到氣象衰弱,體現(xiàn)了金庸對儒家文化的態(tài)度由認同到否定的心理變化。
    C.金庸小說中許多人物的個性與他們的“水土”密切相關,說明成長環(huán)境的文化差異,對人物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D.“五四”時期新文學所推崇的美學慣性以及寫歷史的時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學作品讓讀者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

    組卷:16引用:18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材料一:
          當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規(guī)劃教育成為改革的熱點和受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生涯規(guī)劃教育要求學生應全面評估自我,對自身能力、性格、興趣、優(yōu)劣勢、個性、身處環(huán)境等有清晰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全面地規(guī)劃。生涯規(guī)劃教育具有導向性,是隨著學生年齡、經歷、身處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展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生涯規(guī)劃教育都有助于學生清晰認識到“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能成為誰”等問題。
          實行新高考以后,學生學會選擇是其在高中階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也是其人生規(guī)劃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提前清晰認識評估自我,規(guī)劃高中三年的選修課程,確定高考的選考科目,更要明確認識到課程選擇的意義、生涯選擇的重要性、社會需要與個人發(fā)展的關系以及人生的價值和責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學業(yè)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和人生規(guī)劃,是學生在適當時期盡力規(guī)劃個人未來生涯發(fā)展的歷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應全面展開自我評估,客觀進行生涯選擇,穩(wěn)妥進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將盲目選擇對人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摘編自劉瑞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義及途徑》)
    材料二:
          高中階段的學生要對自己的潛能和職業(yè)有個大致了解,但還要意識到想從事的職業(yè)未必是能從事的職業(yè)。學生在設計職業(yè)發(fā)展時,不應該只是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還要考慮自己是否有適合某種工作的能力。因為未來是多變的,能夠適應這個變化很重要。這一方面需要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教師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傾向,樹立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目標;另一方面,通過專業(yè)的性格、興趣、能力等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測試,參照老師、家長和朋友對學生的評價,幫助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找到想從事的職業(yè)和能從事的職業(yè)兩者的最佳結合點。
          以往,高中生在進行學科選擇和填報志愿時往往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實用主義影響,關注最多的不是未來的發(fā)展,而是薪酬、升職等利益問題,最終選擇一些熱門專業(yè)。但這些熱門專業(yè)未必是熱門職業(yè),而且等學生畢業(yè)的時候,這些專業(yè)是否依然熱門都是未知數(shù)。因此,要幫助學生建立自己和職業(yè)生涯的聯(lián)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意義感,避免學生因盲從利益趨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專業(yè)選擇。
          據(jù)調查和統(tǒng)計,在影響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發(fā)展的各個維度上,性別、科別、是否是獨生子女等變量的影響并不明顯;而年級、學校性質、學業(yè)成績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變量對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發(fā)展有著顯著的影響,并且年級越高,成績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發(fā)展水平高。
    (節(jié)選自搜狐網《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認知情況統(tǒng)計圖

    [注]每種情況三條柱形圖依次為個性、興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認知情況調查表
    很強 較強 一般 不具備 沒有考慮
    合作意識 19.7 32.4 45.8 1.2 0.9
    競爭意識 21.3 24.5 45.6 5.4 3.2
    創(chuàng)新意識 15.5 33.3 41.9 5.9 3.4
    社會適應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際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注]以上數(shù)據(jù)均為百分比。
    (摘編自《重慶市某重點中學首屆新高考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辦公電話就變成了熱線,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詢轉專業(yè)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上大學前,都不知道所報考的專業(yè)到底要學什么?!苯眨晃桓咝=虅仗庁撠熑吮硎?,高考考試生報志愿時會感到迷茫:“高考學生都說不清楚自己興趣點是什么,將來想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長、教師甚至委托機構代為填報?!庇姓{查顯示,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僅有 13.6%的人了解所選專業(yè);有超 70%的大學生受訪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選擇一次專業(yè)。
          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惠英如是說。
    “高中生選擇權的增加給予學生更多機會和權力去思考規(guī)劃未來的專業(yè)方向和職業(yè)道路,促使學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選擇滿意的生活方式,進而尋求個人價值和幸福。通過生涯教育,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優(yōu)劣勢和身處環(huán)境等有清晰的認識,對高中學習、大學專業(yè)、未來職業(yè)、自我需求和社會需要有正確的認知,進而進行客觀地、主動地選擇?;诖?,學生思考評估后的選擇更能強化學生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有助于其終身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br />(摘編自河北新聞網《生涯規(guī)劃教育讓學生找到前行航標》)
    (1)下列對于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清晰地認識、評估自我,規(guī)劃高中三年的選修課程,確定高考的選考科目,這都是學生學會選擇的具體表現(xiàn)。
    B.高中生要充分認識到想從事的職業(yè)未必是能從事的職業(yè),在設計職業(yè)發(fā)展時要認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適合該種工作的能力。
    C.生涯規(guī)劃教育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認知到自身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認知到自身不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數(shù)量多于不具備合作意識的學生數(shù)量。
    D.超過70%的大學生由于他們在高考后填報志愿時,往往由家長、教師甚至委托機構代為填報志愿,因此進入大學后想重新選擇專業(yè)。
    (2)下列對于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對自身能力、性格、優(yōu)劣勢、身處環(huán)境等的認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規(guī)劃對學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學生在高三年級盡力規(guī)劃個人未來的生涯。
    B.對于重慶市某重點中學被采樣的學生而言,他們在總體上有較好的自我認知意識,對自身的個性、興趣和能力都有較為清晰的自我認識。
    C.職業(yè)生涯受學業(yè)成績、學校性質、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維度的影響,因此,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名校畢業(yè)、家庭環(huán)境良好的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強于普通學生。
    D.在張慧英看來,只要中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方向,結合對社會的了解,盡早地進行科學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能獲得幸福生活,實現(xiàn)自身價值。
    (3)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對高中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意義。

    組卷:16引用:13難度:0.6
  • 3.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米蘭花香
    于艷麗
          老吳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樹,和遠處已經返青的大地,總是覺得火車開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幾忍,還是沒忍住,叫來乘務員道:“丫頭,你能不能跟你們司機師傅說一聲,讓他開快些?”
          乘務員一臉模式化的笑容,說:“大爺,火車已經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嗎?”
          鄰座一個和老吳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爺子,您以為火車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不要燒包啦,火車不比你家的牛車快?”
          老吳本來就語遲,被鄰座搶白一頓,不再言語,局促地正了正身體,將一個小包緊緊摟在懷里。
          火車停到火車站,老吳和相熟的人匆匆道了別,便急忙走出站臺。回家要去長途客運站坐大巴車,但老吳已經在火車上想好了,下火車就打出租車回家,多少錢也得打。離家不過是一個星期的光景,可老吳覺得像是過了一輩子。
          老吳鉆進出租車,司機從后視鏡里看了老吳一眼,問:“您去哪?”
    “于家莊?!?br />“于家莊?”司機重復了一遍。
    “對,于家莊,鹽山鄉(xiāng)于家莊?!?br />“老爺子”,司機一只手搭在方向盤上,回過頭來看他說,“您知道從火車站到于家莊得多少錢?”
    “我沒和你談錢,你快點送我回家,多少錢我都給你!”
          司機搖著頭笑了,卻也不好再說什么,轉過身子,車子穩(wěn)穩(wěn)地滑出站前停車場,沿著不遠處的高速公路,向于家莊駛去。
          老吳下了出租車,已是黃昏時分,他惶急地走進院子,晚春的暖風穿堂而過,帶來屋里米蘭花撲鼻的香氣,幾天來,旅途勞頓的疲憊似乎都融化在彌漫的花香里了。
    “米蘭!”老吳叫道,聲音里有不易覺察的顫音。
          一張俊美的少女的臉從窗里閃過。隨后,穿著紅色運動服,扎著馬尾辮的素素從屋里奔出來。
          素素激動地喊:“吳爺爺,您回來啦!”
    “嗯嗯,素素在吶?!崩详恍牢康乜粗@個孩子,唯一的兒子吳天參軍后留在部隊,家里多虧著她和一幫年輕人照顧。他一邊應著素素的問候,一邊三步并作兩步跨進屋子。
    “他娘,我回來了。”
          屋里叫作米蘭的女人正歪靠在枕頭上,氣息微弱,如一盞將熄的燭火,卻在老吳進門的瞬間拼盡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睜開眼睛看著老吳,想說什么卻似乎醞釀不出合適的氣力。老吳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看到了,都看到了?!?br />      老吳的話讓女人閉上了眼睛,眼角有幾顆淚珠重重地滾落下來,落在女人散在枕邊的白發(fā)上。
    “莫哭莫哭!”老吳急忙勸慰道,“我把你養(yǎng)的那盆米蘭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你不曉得,那盆花開得多香,掃墓的人都說,還沒到墓地就聞到花香了,還有,你讓我說的話,我也都對他說了。”
          女人還是哭出了聲,雖然聲音微弱,但這絲絲縷縷的哭聲更讓人覺得心痛。
    “哎呀,你看你,還病著,哭啥哩?你看我給你帶啥回來了?!崩蠀切⌒囊硪韽目姘锪喑鲆粋€黃綢布口袋,女人認得,這是老吳走之前她親手縫制的,雖說她連捏針的力氣都快沒有了,但她還是拒絕了素素要替她縫袋子的請求,花了幾個時辰,一針一線,縫好了這個袋子,甚至故意在針腳里壓進一根自己的白發(fā)。
          老吳將裝得滿滿的袋子遞給她,不消說,她就知道袋子里裝的是啥,她緊緊地將布袋摟在懷里,枯瘦的前胸劇烈地起伏著。
          站在一邊的素素知道,吳奶奶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老吳回家一個星期后,米蘭去世了。
          埋葬米蘭的時候,老吳鄭重其事地把黃綢布袋拿來,大家看見,老吳從黃綢布口袋里倒出一抔黃土,將黃土覆在米蘭的棺蓋上。
          回來參加母親葬禮的吳天,從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杯黃土是鐘國英墳冢上的,是父親為鐘國英掃墓時帶回來的。
          鐘國英是米蘭以前的愛人,于1952年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
     

    A.火車上在被人搶白后,老吳“將一個小包緊緊摟在懷里”,可看出他對包里抗美援朝烈士鐘國英墳冢上的一抔黃土的珍視。
    B.“歪靠在枕頭上”“眼角有幾顆淚珠重重地滾落下來”兩處描寫,和“如一盞將熄的燭火”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米蘭的虛弱。
    C.“‘米蘭!’老吳叫道,聲音里有不易覺察的顫音”一句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不易覺察的顫音”體現(xiàn)了老吳的感傷和對米蘭的悲憫。
    D.小說最后一段點出了鐘國英的身份,與前文的相關內容照應,讓人了解了事件的緣由,使小說情節(jié)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2)小說首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請結合作品內容簡要分析。
    (3)小說標題“米蘭花香”有哪些含意?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組卷:13引用:14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依照下面的示例,以“詩”為話題,仿寫兩句話,要求運用相同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
    示例:
    送別詩是十里亭前的一位摯友,綠柳、孤舟,依戀、傷感,讓人留戀又無奈。

    組卷:19引用:12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10.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承載著國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讓文化的傳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釋放出中國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蘭州拉面”有200多年的歷史,傳承自河南有著廚藝高手之稱的中醫(yī)世家。熬一鍋牛肉湯需要20多種草藥。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養(yǎng)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湯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碗拉面幫助甘肅、青海的許多百姓走出大山,擺脫貧困,融入城市。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蘭州拉面”“青海拉面”之類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變命運的“聚寶盆”。
          改革開放40年,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加豐富的需求。下館子更加講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懷、有情調”??啥鄶?shù)拉面館仍為家庭作坊。一個爐子,幾張桌子,簡易的招牌,衛(wèi)生條件急需改善。這種狀況,顯然難以適應人們對餐飲品質提升的需求。這碗“脫貧面”還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改革開放40年,你周圍的生活一定也發(fā)生了很多改變,請結合上述材料,聯(lián)系你的生活,就中華文化傳承問題,寫一篇文章,談一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8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