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廣西南寧市高考生物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科學家德迪夫在研究胰島素對大鼠肝組織的作用時,意外發(fā)現(xiàn)一種酸性水解酶儲存在細胞內(nèi)某種具膜“容器”中,該“容器”被稱為細胞內(nèi)的“消化車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28引用:3難度:0.8
  • 2.在溫度恒定、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分別測定甲、乙兩種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減去呼吸速率的值)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75引用:3難度:0.7
  • 3.如圖為動物小腸上皮細胞部分物質跨膜運輸?shù)氖疽鈭D。鈉驅動的葡萄糖載體蛋白可利用鈉鉀泵所產(chǎn)生的Na+濃度梯度來推動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這種方式叫協(xié)同運輸,屬于主動運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組卷:95引用:1難度:0.7
  • 4.如圖為人類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Ⅱ4為患者,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h2>

    組卷:15引用:4難度:0.7

三、選考題[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共45分。請考生從2道物理題、2道化學題、2道生物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 11.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其主要成分是聚乙烯,不溶于水,被腐蝕會形成微塑料。為了減少微塑料的產(chǎn)生,科學家從嚙噬米袋的蠟蟲腸道內(nèi)分離出能降解聚乙烯的芽孢桿菌YP1,實驗流程如圖?;卮鹣铝袉栴}:

    (1)將蠟蟲腸道液進行選擇培養(yǎng)時,培養(yǎng)基應以
     
    為唯一的碳源。選擇培養(yǎng)基除可以篩選出目的菌外,還可以
     
    。
    (2)鑒別培養(yǎng)基中加入白色聚乙烯粉末后,所倒的平板渾濁不透明,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應該在培養(yǎng)基上具有
     
    的菌落中挑選目的菌種。將挑選到的目的菌種接種到適宜的培養(yǎng)液中,通入無菌O2并在適宜條件培養(yǎng)10天后,檢測到聚乙烯的降解率幾乎為0,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芽孢桿菌YP1能降解聚乙烯,是因為YP1能夠產(chǎn)生降解聚乙烯的漆酶、過氧化物酶和單加氧酶等,若要比較不同酶的活性大小,在相同條件下可通過比較
     
    來衡量。若將獲得的聚乙烯降解酶固定化,就可以降低降解聚乙烯的生產(chǎn)成本,原因是
     
    。
    (4)若要利用微生物來處理塑料垃圾,在確定處理塑料垃圾的方案時,通常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答出3點)。

    組卷:19引用:2難度:0.7

四、選考題[生物—選修3: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共45分。請考生從2道物理題、2道化學題、2道生物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 12.198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英國科學家米爾斯坦和德國科學家科勒,以表彰他們在制備單克隆抗體實驗技術上的特殊貢獻。如圖是制備某種單克隆抗體的流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過去人們獲得抗體的傳統(tǒng)方法,是向動物體內(nèi)反復注射某種抗原,然后從動物的
     
    中分離出抗體,用這種方法獲得的抗體,主要缺點是
     
    。
    (2)制備單克隆抗體時,需要從已免疫的小鼠體內(nèi)獲得
     
    細胞。將這種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后,轉移到特定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目的是
     
    。圖中最后將細胞在多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上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目的是
     
    。
    (3)單克隆抗體最主要的優(yōu)點是
     
    。圖示過程生產(chǎn)出的單克隆抗體不能直接用于人體,理由是
     
    。
    (4)女性懷孕后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會分泌一種糖蛋白技術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導致尿液中出現(xiàn)HCG,醫(yī)學上常用抗HCG抗體制備的試紙檢測女性是否懷孕。若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大量獲得人體抗HCG抗體,基本思路是
     
    。

    組卷:32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