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孔子是個言行一致的人,他不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強調“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墩撜Z》雖非孔子親筆著述,但從弟子記載其話語中,仍能明顯感到他是落實自己重視文采主張的力行者。
          比喻作為文學的常用修辭法,孔子一出手就技驚四方?!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以“北辰”比“為政以德”的統(tǒng)治者,以“眾星”比諸侯國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蘊豐贍?!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寶貴時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經得起嚴酷環(huán)境的考驗,言簡意賅而啟人深思。“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鬃佑伤拇黛`動,想到智者敏銳聰慧,由山的沉穩(wěn)安靜,想到仁者厚重不遷,設喻奇妙,表意雋永,且氣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張?!俺劦溃伤酪印保ā独锶省罚?,不這樣夸飾,怎能凸顯他把“聞道”看得比性命還重要!“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這是以婉曲夸張法,將他在齊國癡迷韶樂而難以自拔的情景,傳達得惟妙惟肖而意蘊悠長?!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此處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張,把他作為百世圣哲“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高尚情操和灑脫情懷,刻畫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對于上述顯在的文學表現(xiàn),我更欣賞《論語》處處隱含內蘊的文學意味。請看似乎平淡無奇的開篇第一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且不說將此段分行排列,頗有詩的形式和意韻,就看三句話皆以親切的反問語氣出之,即為有意無意地運用文學筆法,活畫出孔子作為師長對弟子循循善誘的情狀。此段首言不僅要勤學更要經常練習,強調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歡迎各位遠來學習,表達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處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鬧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諸己,和睦相處的君子之道。這段話音調委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大有“始正而未奇,內明而外潤,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矣”(《文心雕龍?隱秀》)的神采。這三句話并非彼此獨立的教誨,而是氣脈相互連貫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壇開學典禮上的致辭或曰開場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編自錢念孫《孔子談“詩”說“文”及踐行》)材料二
          總體而言,儒家以人倫教化為己任,圣賢是全民之師,絕不把自己與眾生隔絕。但從文辭的表達特征來講,同為儒家經典,《論語》與《中庸》和《大學》相比,傳遞出的是更加平實溫暖的生活氣息。如開篇《學而》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交友、日常交往,講的都是來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場景和生活體驗,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時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讀來親和愜意,循循善誘,明白通暢,從容不迫,令人頓生如沐春風之感。正所謂“圣人語人不語神,語常不語怪”。
          雖說如此,《論語》在遣詞用句上卻從不粗陋,通篇可見精巧的句子結構,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對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泰伯》篇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也與孔子“不學詩,無以言”的詩教觀高度統(tǒng)一,極具韻律和美感。
          文學的核心是人。作為言行錄,《論語》中對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態(tài)描寫雖然簡約,卻十分生動可感。
    《陽貨》篇中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子游的一段對話——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孔門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實施庠序教化,學習禮樂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輟。孔子到了武城,聽到彈琴和歌唱的聲音,有感于當時禮崩樂壞的時代背景,聯(lián)想到許多大國的民眾都沒有這般對禮樂的喜好,而在武城這個小地方卻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實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爾一笑”,用了一種玩笑的口吻說“割雞焉用牛刀”。這表現(xiàn)了夫子少見的詼諧輕松、和藹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聽老師說過:‘君子學習了道,知了禮樂就會愛人;老百姓學習了道,知了禮樂就容易引導和管理?!薄奥牭竭@段話,孔子馬上正色道:“學生們,言偃(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不過是同他開玩笑罷了?!边@一段文字很有戲劇性,孔子從輕松詼諧到深沉肅穆,前后的轉變,氛圍感很強,反映出孔子的真實親切,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治國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內容,不是圍繞“義理”展開的,而是在具體的事件中呈現(xiàn)孔子的價值判斷和情感傾向,因此會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后世對孔子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境界的認知,也正是來源于《論語》中許多段落呈現(xiàn)出的“氛圍感”和戲劇感。
    (摘編自車鳳《<論語>中的以“文”化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體現(xiàn)了孔子的主張,如“朝聞道,夕可死矣”運用夸張的手法凸顯了孔子對道的追求。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知行合一之道,用親切的反問語氣道出了學習不但要勤奮,而且要多加練習的道理。
    C.儒家注重人倫教化,視自己與眾生為一體,其作品內容也大多是敘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見事,敘事說理融為一體。
    D.“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與孔子“不學詩,無以言”的詩教觀高度契合。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當代仍能給人們深刻啟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句言簡意賅地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
    B.“學而時習之”三句音調委婉動聽,意蘊淳厚綿長,體現(xiàn)了孔子作為師長對弟子的循循善誘,故被置于《論語》卷首。
    C.《陽貨》篇中,孔子聽到弦歌先“莞爾而笑”,后聽子游的對答后,轉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轉變,體現(xiàn)了他對“治國安邦“的敬畏。
    D.后世對孔子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境界的認知,正是來源于《論語》中對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詳細的神態(tài)描寫。
    (3)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巧言令色,鮮矣仁。
    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C.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D.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兩則材料都提到《論語》開篇《學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說明。
    (5)《論語》是如何表現(xiàn)文學性的請綜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

    組卷:24引用:4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孩兒面
    梁曉聲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書法家,墨跡很是值錢,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極有分量的書法家。
          正聊著,忽聞敲門聲,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友人妻開了門,讓進一位20多歲的青年??雌湟轮鴼赓|,山里人無疑。
          友人問青年從何處來?答曰從大興安嶺林區(qū)來。問歸還什么?
          青年猶豫不語。
          于是友人將青年引入另一房間,指墻上其父遺像說:“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兒子。而且他只我這么一個兒子?!?br />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從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從袋中取出布包,一層、兩層、三層,展開三層包裹,現(xiàn)出一塊硯來,光潤瑩潔,精湛渾樸。好一塊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寶!
          友人不禁“呀”了一聲,急問:“此硯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青年說:“為了歸還,十幾年間我專程到北京四五次,尋找它的主人尋找得好苦!今總算尋找到了,我也從此了卻一樁心事……不過我現(xiàn)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來!”趕緊讓于沙發(fā),待為嘉賓。
          青年飲了幾口,講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興安嶺某農場的一個伐木隊里,來了一個人,一個神色沉郁、50多歲的勞改分子。
          當天,伐木隊長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書卻挺多,不卑不亢,滿臉正氣,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們誰也不許為難他。”
          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證明伐木隊長的判斷不錯。一頭熊,闖入伐木人家屬住的房子??簧险粋€未滿周歲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歸還古硯的青年。熊,就臥在孩子身旁,將嘴巴伏在兩只前掌上打盹……
          幾個小伙子,攥著利斧,要闖入屋里;有人從窗口偷偷伸進去獵槍……他們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攔住了。
          他說:“熊在這種時候,一般不傷人。最穩(wěn)妥的辦法,是有人進屋里去,將孩子抱出來……”他以他所主張的方式救出了那個孩子……他在伐木工們的心目中成了傳奇人物。伐木隊長公然
          和他交上了朋友,毫無避諱地和他稱兄道弟,還經常請他到家里去喝酒……
          一天,他伐木時,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經伐斷的樹,被另一棵樹半空“扯”住。他碰上了兩棵斷樹被同一棵樹半空“扯”住的險情。
          他打準了第三棵的倒勢,開動了電鋸。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風。那風起得好疾,好猛。他剛聽一聲大喊:“閃開!”一抬頭看時,兩棵斷樹被刮得脫了依持,凌空向他壓頂砸下來。他還沒來得及做出迅速的反應,就被人推出一丈多遠,跌倒在雪窩里……參天大樹轟然倒下,壓著的是伐木隊長……
          半月后,他離開了大森林。誰也不曉得他將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兇是吉。他沒有忘記向伐木隊長的妻子告別。
          他對她說:“你們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會很艱難。我處于這般田地,無法報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無力周濟你們母子。只有這塊古硯,是傳家之寶,姑且收下吧。有機會變賣掉。可維持三年五載的衣食?!?br />      他雙手捧硯,摯誠相贈。她感激涕零,卻堅拒不受。
          最后,他嘆息一聲,說:“就算我將它寄托于你們吧。若是哪一天,我的處境略有轉變,就讓孩子帶這塊硯去找我。我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友人及其妻聽至這里,不禁四目涕視,我看得出,他們內心里都活動著些微妙的想法。
          友人囁嚅地說:“可是,可是我父親……我剛才告訴過你的,他已經去世了……”青年說:“我母親也去世了。母親去世前,再三叮囑我——將來一定要尋找到這塊硯的主人。當年講好是寄托于我們的,我們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歸原主。我千里迢迢又來到北京,只是為了歸還這塊硯。除此沒有別的目的?!?br />      友人夫婦,頓時肅然。
          青年又說:“允許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當然當然?!?br />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遺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別。友人問:“你可知此硯現(xiàn)在值多少錢?”
          青年回答:“3 年前曾有人出兩萬元高價求買。雖家境貧寒,但畢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換錢?!庇讶烁锌卣f:“這是一塊安徽歙縣出品的古硯。曾是宮廷之物,歸于我家祖上,已傳七八代之久。撫之如柔膚,叩之似金聲。素享“孩兒面”之美譽。蘇東坡曾贊“孩兒面”——‘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刹皇菂^(qū)區(qū)兩萬元就能買賣之物?。 ?br />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領悟,轉身取一信相贈,言內有五千元,聊謝歸還誠意……青年堅拒不受。
          友人說:“請稍候。我為你寫一條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說這是很高興收下的。
          于是友人鋪展紙幅,便用那“孩兒面”細細研墨。研罷,懸筆在手,似一時不知該寫什么,側目求援視我……我沉吟有頃,想出四句話:世人皆圖幣,君子古心來,孩兒面依舊,樸拙放異彩!
          友人隨聲落筆,果然龍飛蛇舞,墨跡不凡!
          我望著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硯情!好一塊“孩兒面”!好一位品性古樸未染的青年!
    (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年來京歸還古硯,將古硯包裹得里三層外三層,藏布袋里,足見青年的小心謹慎和對古硯的無比珍視。
    B.當聽到父親要將青年當成親生兒子一樣時,友人與妻對視,囁嚅而言,害怕青年此來會成為自己的負擔。
    C.汪銘老先生當年冒險從熊口下抱出孩子,足見他的大智大勇。后來伐樹遇到危險,伐木隊長為了救他犧牲了性命,這使得隊長妻兒以后的生活很艱難。
    D.小說結尾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只好展紙揮毫,題字相贈,因為自己是中年書法家,墨跡很是值錢。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拔摇辈粌H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
    B.小說運用語言、心理、細節(jié)等多種描寫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使作品呈現(xiàn)出準確華麗的語言風格。
    C.小說結尾友人的展紙揮毫,題字相贈,“我”的心中暗思,都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具有余韻悠長的效果。
    D.“孩兒面”是小說的線索,不僅使故事情節(jié)得以集中、緊湊地展開,也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硯情,有利于主題的表達。
    (3)小說中林區(qū)青年是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小說主要寫青年來京歸還古硯,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青年講述一段往事。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17引用:8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在我國閩南的漳浦縣古雷半島東面,有一個盛產紫菜的小島叫菜嶼,距該島約500米處的海面上有一處奇異的淡水區(qū),叫做“玉帶泉”,這一帶漁民和來往船只①_______。無獨有偶,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古巴東北部之間的海區(qū),周圍海水含鹽量很高,但中間有一片直徑為30米的海域,水卻是淡的,這里水的顏色、溫度、波浪同周圍的海水不同,人們稱它為“淡水井”。
          為什么海洋中會出現(xiàn)“淡水井”?經過科學考察后發(fā)現(xiàn),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噴泉,能夠源源不斷地噴出一股強大的淡水流,當噴出的淡水頂開海水占據(jù)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個同周圍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區(qū)。②_______?這是因為在幾十萬年前有些海底還是一片陸地,陸地上眾多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為形成地下含水層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雖然后來經歷了多次海陸變遷,但原封不動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B.雖然后來經歷了多次海陸變遷,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C.盡管后來經歷了多次海陸變遷,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D.盡管后來經歷了多次海陸變遷,但原封不動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5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老子說:“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保ā独献印返诎耸徽拢┮馑际钦f,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反而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和認識。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體現(xiàn)辯證思維;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