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甘肅省慶陽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25 8:0:9
一、選擇題
-
1.宋明理學與先秦儒學相比,其重大發(fā)展有( ?。?br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
③封建的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形成
④具有濃郁的人文主義精神組卷:3引用:20難度:0.9 -
2.清末錢寶瓊在《中國數(shù)學史》中介紹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們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還用《易經(jīng)》中的陰陽爻代替加減符號,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陽爻)甲丙等于乙亥”。這一現(xiàn)象本質(zhì)上反映了( ?。?/h2>
組卷:45引用:13難度:0.5 -
3.《九章算術》的編纂者認為,“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人應該滿足于能夠解答生活實踐中提出的應用問題,數(shù)學的理論雖屬可知,但很難全部搞清楚,學者應該有適可而止的態(tài)度。”這說明中國古代科技的主要特點是( ?。?/h2>
組卷:11引用:47難度:0.9 -
4.李約瑟說中國未發(fā)展出現(xiàn)代科技,不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缺乏邏輯推論思維),而在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因而輕視和忽視了工匠在科技領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對材料表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9引用:8難度:0.5 -
5.中國傳統(tǒng)文藝如繪畫、雕塑、詩詞,書法等都講求“意境”,意境既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會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反映和再現(xiàn)。以下對“意境”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6引用:6難度:0.5 -
6.1897年和1898年,康有為《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別刊出,康有為“既不盡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說者,合己說者則取之,不合者則偽之?!辈牧险f明康有為兩部著作的特點是
( )組卷:20引用:14難度:0.5 -
7.清政府駐英法公使郭嵩燾在英國寫信給李鴻章說:“……我們必須風俗敦厚,人民家給戶足,作為基石,然后才可以談到富強?!瑘耘诶亲钅┪⒌男∈拢沃贫炔攀橇母尽!庇纱丝梢?,郭松燾的言論更接近于( )
組卷:7引用:5難度:0.9 -
8.“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xiàn)與否,純?nèi)灰远鄶?shù)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這反映陳獨秀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根本出發(fā)點是( ?。?/h2>
組卷:149引用:44難度:0.5 -
9.重大社會變革,歷史的進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為前提。14~16世紀歐洲發(fā)生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使人類歷史向近代邁進。下列對二者共同點認識正確的是( ?。?/h2>
組卷:29引用:29難度:0.9 -
10.據(jù)葉德輝《書林清話》,五代后唐時,在宰相馮道主持下,開始將儒家“九經(jīng)”??焙罂贪嬗∷?。宋初國子監(jiān)有書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書版劇增至十萬。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監(jiān)、秘書監(jiān)等機構也都大量刻書。宋朝書坊遍及全國各地,所售書籍大多精雕細校。由此推斷( ?。?/h2>
組卷:173引用:90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世紀前后歐洲人向中國文明的學習,先從科學技術開始,這不僅包括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四大發(fā)明”,還包括胸瓷、冶金、紡織等技術以及軍事技術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價值觀、思想和道德。“東學西漸”對于歐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動的。此時的歐洲,封建領主制的統(tǒng)治本身,已出現(xiàn)了矛盾為了爭霸歐洲諸國就必須加強實力;另一方面,則是針對天主教羅馬教廷的“宗教改革”,強調(diào)教徒的個性和自由,反對教廷及其分支機構的統(tǒng)治。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的“東學西漸”,就有了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即設法學習中國的先進文明,以增強國力并突破天主教的專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歐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國文明。封建統(tǒng)治者(包括教會)對中國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態(tài)度;主張引進并改造、吸收中國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興資本勢力的變革者
-摘編自劉永拮(“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材料二“東學西漸”的過程,是與歐洲的社會變革過程統(tǒng)一的。實際上,17世紀和18世紀初,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比歐洲對中國的影響大得多。中國由于其孔子的倫理體系、為政府部門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對學問而不是對作戰(zhàn)本領的尊重等,開始被推舉為模范文明。也正是隨著社會變革的進行,他們才逐步完成了對中國文明的引進和改造這同時也就變革了歐洲本身,歐洲也由此而發(fā)達。
-摘編自張允渭《東學西傳、西學東漸和中西融合》(1)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6世紀前后至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的“東學西漸”與近代前期中國出現(xiàn)的“西學東漸”現(xiàn)象的異同。
(2)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世紀和18世紀初歐洲推崇中國文明所反映的時代特征,并分析這一時期“東學西漸”對歐洲社會的重大影響。組卷:2引用:3難度:0.4 -
3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頓的貢獻決不僅限于創(chuàng)立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更重要的在于他給當時的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像鐘表一樣嚴格遵循既定規(guī)則而運轉(zhuǎn)的機械論世界。這種機械論世界觀影響西歐人達兩個世紀之久,它極大地改變了西方人對待自然界以及對待上帝的看法,培育了一種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
——趙林《西歐啟蒙運動的發(fā)展歷程》材料二 牛頓力學中的機械觀觀點經(jīng)伏爾泰介紹到法國,深刻地感染了啟蒙思想家。拉美特利認為人體是構造得非常精致巧妙的巨型表,是有感覺、能思維和區(qū)分善惡的機器。狄德羅把宇宙看作一架大機器。還有一些人的全部思想為機械觀點所統(tǒng)治。
——李永清《法國啟蒙思想家與英國文化》材料三 人物及說明
(1)依據(jù)材料一,說明牛頓力學與啟蒙運動的關系。
(2)材料二中狄德羅為什么認為“宇宙是一個大機器”?如何評價這一看法?
(3)材料三中夏特萊夫人的貢獻有哪些?由以上材料,說明啟蒙運動的開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