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上海市奉賢區(qū)致遠高級中學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默寫(20分,一空一分)

  • 1.(1)熊咆龍吟殷巖泉,
     
    。(《
     
    》)
    (2)誦明月之詩,
     
    。(《赤壁賦》)
    (3)《詩》可以興,可以觀,
     
    ,可以怨。
     
    ,
     
    。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過秦論》)
    (5)故木受繩則直,
     
    。(《勸學》)
    (6)
     
    ,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
     
    》)
    (8)《師說》中表明教師職責的句子是“
     
    ,
     
    。”
    (9)在《論語.泰伯》中,曾子認為讀書人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
     
    ?!焙汀?!--BA-->
     
    ?!?br />(10)《論語?里仁》中孔子用“
     
    ,
     
    ”兩句來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義利觀。
    (11)人們常說“學無止境”?!秳駥W》中“
     
    ”印證了這一說法。
    (12)《蘭亭集序》中,交代集會目的的句子是:“
     
    ”,直接表明作者參加集會是的心情的句子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9

二、現代文(一)(14分)

  • 2.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意義的生產與再生產
    南帆
          ①通常的觀念之中,謊言不道德。然而,文學話語允許虛構——一個巨大的特權。這首先表明,文學話語并未承諾人們即將讀到的是一份真實的記錄,譬如新聞報道或者歷史檔案文獻。按照流行的觀點,文學是想象飛翔。作家的敘事如同魔術家開始揮舞手杖:空蕩蕩的舞臺上,幾個人物突如其來地出現,一場戰(zhàn)爭已經打響……然而,這些想象有什么意義?
          ②這些想象即是一種意義生產。意義生產是相對于物質生產而言的。如同置身于樓宇、街道、商店、交通工具等組成的物質空間,人們同時置身于種種觀念組成的意義空間。如果沒有民族、國家、信仰,或者正義、高尚、卑劣、丑惡等觀念,人們便缺乏安放精神的棲居之所。意義空間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善、惡、尊、卑、絕對、相對等種種抽象的觀念之外,更多的意義與物質交織為一體。從食品、服裝、居室、汽車到珠寶、書籍、手表、計算機,林林總總的物質不是赤裸裸地擺放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是充滿意義附加值。珠寶顯示富貴,書籍代表儒雅,名牌服裝意味著不凡的身份,巍峨的宮殿象征莊嚴的氣派,春暖花開的寓義是生機勃勃,白雪皚皚解釋為冰清玉潔……總之,物質同時包含了意義;許多時候,后者更為重要。日常的生存條件滿足之后,更高的追求時常指向意義空間的升級——服飾的風格、辦公室陳設、定居城市的某個社區(qū),哪一件事情與意義空間無關?物質本身無嗔無喜,物質擁有的意義是被賦予的。如果說寬敞的寓所、豪華的轎車顯示的意義顯而易見,那么一方古硯、一款明清家具或者池塘里的枯荷隱含的意義,不得不追溯遙遠而曲折的文化淵源。
          ③文學話語的工作顯然是意義生產——作家的物質生產僅僅是將文字符號書寫于紙張之上。這些文字符號不是如實地再現什么,而是顯現某些情節(jié)或者某種景象隱含了哪些特殊的意義。特殊的意義往往無法完整地寄寓于真實的原型,這是作家開始虛構的理由。如果英雄對于凡俗世界真的意義重大,作家必須想方設法利用文字符號構造一個。虛構同時屏蔽了另一些無助于意義生產的物質性細節(jié)。曹雪芹虛構了《紅樓夢》的大觀園,不關注賈寶玉的脈搏與血壓、林黛玉的肝功能,使形象的意義聚焦于封建仕途經濟的叛逆者。事實上,所有的文學意象無不構成意義生產,無論是陶淵明的桃花源、李白的天姥山、杜甫的黃鸝與白鷺還是蘇東坡的赤壁與月亮。
          ④每一個人的活動半徑十分有限,許多人從未遇到那些有趣的人物和事件,也無法意識到天地萬物包含如此之多的內涵。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從事意義生產的作家。盡管身邊的物質世界依然如故,但是,作家熱衷于以虛構的方式重組身邊的意義空間。這是文學話語對于活動半徑的拓展,“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世界無限開闊同時又趣味橫生。
          ⑤文學批評是對于文學形象的解讀與闡釋。賈寶玉、林黛玉的意義并未事先頒布,作家只是交出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許多時候,文學形象的意義是由文學批評解讀出來的。批評家的反復論述逐漸使文學形象的意義凝聚起來,甚至成為公論。但是,某些文學形象如同貯量豐富的礦藏,以至于文學批評的闡釋持久不衰。迄今為止,《紅樓夢》的文學批評已經汗牛充棟。西方文學之中,莎士比亞顯現出巨大的吸引力,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如此之多,以至于坊間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之說。
          ⑥當然,持續(xù)的文學批評包含了許多爭訟,一些批評家對于文學形象的解讀產生了分歧。堂吉訶德是一個愚蠢的主觀主義者,還是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士?兩種觀點相持不下。也許還會產生第三種觀點。反復的爭訟涉及多種原因:相異的視野,話語權,依據各種理論形成的批評學派,接受美學與讀者中心的觀念,現代闡釋學似乎無法許諾一個終極性的結論,如此等等。
          ⑦其實,文學批評可以視為意義再生產。文學形象的意義不是一錘定音,而是持續(xù)地繁衍、成長、豐富、充實;后繼的解讀與闡釋可能是共識的延伸,也可能是反駁與辯難。這時,文學形象的解讀帶來了再解讀——前者成為意義生產的催化劑。從文學形象到解讀與再解讀的持續(xù)循環(huán),意義再生產綿延不斷。如同社會對于物質生產的旺盛需求,精神領域的敞開是意義再生產的必要前提。
    (有刪改)(1)第①段“揮舞手杖”在文中的含義是
     
    。
    (2)以下各項中,不屬于本文所說的“意義生產”的一項是
     

    A.畢業(yè)時為即將分別的同學寫首詩。
    B.文藝匯演中激情澎湃地演奏樂曲。
    C.母親節(jié)時為母親獻上一支康乃馨。
    D.作家以故鄉(xiāng)為原型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
    (3)依據文意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者的見識和精神世界因作品的意義空間而得以拓展。
    B.批評家的反復論述會讓薛寶釵形象凝聚起來成為公論。
    C.對堂吉訶德的解讀產生分歧可能是因為解讀角度不同。
    D.對文學作品的不斷闡釋并不是為了有朝一日達成一致。
    (4)從課文《阿Q正傳(節(jié)選)》中選取一例,闡釋你對第③段劃線句的理解。
    (5)請結合本文觀點對以下兩則材料進行分析。
          材料一: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br />      材料二:“一個懷抱著大觀園青春挽歌夢想的寶玉,將要走向哪里,才是《紅樓夢》真正的結局,我們每個人給他設定的結局,我相信都會不一樣?!?bdo class="mathjye-alignright">(選自《蔣勛說紅樓》)

    組卷:14難度:0.5

六、文言文(二)(11分)

  • 6.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容春堂記
     (明)歸有光
          ①兵溪先生為令清漳之上,與監(jiān)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歸。占園田于縣之西小虞浦,去縣治二里所。蓋自太湖東,吳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為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縣,乘舟往來,一日可數十回。園有堂,啟北牖,□馬鞍山如在檐際。間植四時之花木,而戶外清水綠疇如畫,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謂春于天地之間,雖陰山雪嶺,幽崖寒谷,無所不之,而獨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誠以四時之景物,山水之名勝,必于寬閑寂寞之地;而金馬玉堂,紫扉黃閣,不能兼而有也。
          ②昔孔子與其門人,講道于沂水之濱。當春之時,相與鼓瑟而歌,悠然自適。天下之樂,無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馳心于冠冕佩玉之間。曾點獨能當此時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嘆之。蓋以春者眾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點也。
          ③陶淵明《歸去來辭》云:“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睖Y明可以語此矣。先生屬余為堂記,因遂書之。
          ④余之曾大父,與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舉于鄉(xiāng)。是歲,王文恪公為舉首。而曾大父終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與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舉于鄉(xiāng)者九年。庚戌歲,同試南宮。兵溪就官廣平,甫三載,已倦游,而余至今猶系六館之籍。故為此記,非獨以兩家世契,與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處之際,蓋有感云。
    [注]①曾點(生卒年不詳),字皙,又稱曾皙,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學生。②指設館授徒,靠教書吃飯。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且
    B.然
    C.蓋
    D.則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第①段畫線句寫法特點的一項是
     

    A.整散相間
    B.鋪陳排比
    C.對比襯托
    D.敘議結合
    (3)分析第②段引述孔夫子故事的作用。
    (4)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

    組卷:22引用:2難度:0.5

七、作文(70分)

  • 7.生活中,人們總在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連接”,而有人認為保持一定的“間隔”更為重要。
          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800字作文,談談你的思考。

    組卷:5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