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重慶一中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2 12:0:2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9分)
-
1.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自然無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處處表現這種不可思議的活力故。照相片無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攝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現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藝術家的圖畫、雕刻卻又無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能從藝術家自心的精神,以表現自然的精神,使藝術的創(chuàng)作,如自然的創(chuàng)作故。
“自然”是美的,這是事實。自然的美終不是一切藝術所能完全達到的。你看空中的光、色,那花草的動,云水的波瀾,有什么藝術家能夠完全表現得出?所以自然始終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藝術的范本。藝術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將這種瞬息變化,起滅無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著圖畫、雕刻的作用,扣留下來,使它普遍化、永久化。什么叫做普遍化、永久化?這就是說一幅自然美的好景往往在深山叢林中,不是人人能享受的;并且瞬息變動、起滅無常,不是人時時能享受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藝術的功用就是將他描摹下來,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時時地享受。藝術的目的就在于此,而美的真泉仍在自然。
“自然”本是個大藝術家,藝術也是個“小自然”。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物質的精神化;自然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精神的物質化;首尾不同,而其結局同為一極真、極美、極善的靈魂和肉體的協調,心物一致的藝術品。
羅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從形象里面發(fā)展,表現出精神生命,不講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滿。但他的雕刻中確沒有一條曲線、一塊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躍動,神致活潑,如同自然之真。羅丹真可謂能使物質而精神化了。
羅丹的雕刻最喜歡表現人類的各種情感動作,因為情感動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羅丹和古希臘雕刻的區(qū)別也就在此。希臘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講求表面的美,講求表面的完滿工整,這是理性的表現。羅丹的雕刻注重內容的表示,講求精神的活潑躍動。所以希臘的雕刻可稱為“自然的幾何學”,羅丹的雕刻可稱為“自然的心理學”。
自然無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謂丑的如老嫗病骸,在藝術家眼中無不是美,因為也是自然的一種表現。果然!這種奇丑怪狀只要一從藝術家手腕下經過,立刻就變成了極可愛的美術品了。藝術家是無往而非“美”的創(chuàng)造者,只要他能真把自然表現了。
所以羅丹的雕刻無所選擇,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慘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純潔的理想,有人類根性中的獸欲。他眼中所看的無不是美,他雕刻出了,果然是美。
他說:“藝術家只要寫出他所看見的就是了,不必多求。”這話含有至理。我們要曉得藝術家眼光中所看見的世界和普通人的不同。他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他看見的不止是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他感覺自然和人生的現象是含有意義的,是有表示的。你看一個人的面目,他的表示何其多。他表示了年齡、經驗、嗜好、品行、性質,以及當時的情感思想。一言蔽之,一個人的面目中,藏蘊著一個人過去的生命史和一個時代文化的潮流。這種人生界和自然界精神方面的表現,非藝術家深刻的眼光,不能看得十分真切。但藝術家不單是能看出人類和動物界處處有精神的表示。他看了一枝花、一塊石、一灣泉水,都是在那里表現一段詩魂。能將這種靈肉一致的自然現象和人生現象描寫出來,自然是生意躍動,神采奕奕、仿佛如“自然”之真了。
(摘編自宗白華《美學散步》)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照片不美的原因是,照片只有表面的真實,而沒能表現自然的內在精神。
B.藝術的目的是將自然的美描摹下來,使其普遍化、永久化,即人人可享受、時時可享受。
C.自然是真、善、美的靈魂和肉體協調的藝術品,是物質的精神化,所以說,自然也是大藝術家。
D.奇丑的嫫母、愁慘的人生,經過羅丹之手,都成了美的雕刻,原因是羅丹表現了靈肉一致的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切美皆來源于自然,只有少數的藝術作品能達到自然的美。
B.“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作者引用李商隱的這句詩表達了自然的美景是短暫的,不是時時都能享受的觀點。
C.藝術家需要獨特、深刻的眼光,能從世界的表象中看到其蘊含的無限意義。
D.羅丹雕刻比古希臘雕刻更美的原因就在于:羅丹表現了“自然的心理”,即活潑的內在精神;而古希臘雕塑表現了自然的形式和表面。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是美的,但是自然的美也有空間、時間上的局限,藝術可以超越這一局限。
B.藝術是物質的精神化,藝術是藝術家把自己的精神貫注到外界的物質世界里,可以說藝術超越了自然,是提高了的自然。
C.一個畫家,如果只是重視對象形式的美或表層的細節(jié),那么,他的作品就和照片一樣,也就談不上是美的。
D.“自然無往而不美”,藝術家真正要做的,不是去粉飾世界,或刻意剔除世界的“丑”與“惡”,而是真切地觀察自然,表現自然的真實。組卷:2難度:0.9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趙南星,字夢白,高邑人。萬歷二年進士。除汝寧推官。治行廉平,稍遷戶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計京官,與尚書孫謊秉公澄汰。首黜所親都給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選員外郎呂胤昌,其附麗政府及大學士趙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給事中劉道隆因劾吏部議留拾遺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專權植黨,貶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齊天下為任。尋代張問達為吏部尚書。當是時,人務奔競,苞苴①恣行,言路橫尤甚。每文選郎出,輒邀之半道,為人求官,不得則加以惡聲,或逐之去。選郎即公正無如何,尚書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銳意澄清,獨行己志,政府及中貴亦不得有所干請,諸人憚其剛嚴不敢犯。有給事為貲郎求鹽運司,即注貲郎王府,而出給事于外。知縣石三畏素貪,夤緣②將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時進士無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魏忠賢雅重之,嘗于帝前稱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應星贄見,南星麾之去。嘗并坐弘政門選通政司參議正色語忠賢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忠賢默然怒形于色大學士魏廣微,南星友允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廣微入內閣附忠賢,嘗三至南星門,拒勿見。又嘗嘆曰:“見泉無子?!币娙?,允貞別號也。廣微恨刺骨,與忠賢比而齙南星。
忠賢及其黨惡南星甚,每矯敕諭,必目為元兇。于是御史張訥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獄,坐南星贓萬五千。南星家素貧,親故捐助,始獲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馮氏、生母李氏,并哀慟而卒。子生 七齡,驚怖死。南星抵戍所,處之怡然。
莊烈帝登極,有詔赦還。巡撫牟志夔,忠賢黨也,故遲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禎初,贈太子太保,謚忠毅。
(節(jié)選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賄賂。②夤(yín)緣:攀附權貴。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嘗并坐/弘政門選通政司參議/正色語忠賢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忠賢默然怒/形于色/
B.嘗并坐/弘政門選通政司參議/正色語忠賢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忠賢默然/怒形于色/
C.嘗并坐弘政門/選通政司參議/正色語忠賢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忠賢默然/怒形于色/
D.嘗并坐弘政門/選通政司參議/正色語忠賢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忠賢默然怒/形于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對親生母親的稱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稱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稱作庶出。
B.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明清時,戶部掌管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長官為戶部尚書,副職為左、右侍郎。
C.大計,是明清兩代考核官員的制度,分為京察、外察,每三年舉行一次。通過考核來決定在京和在外官員的任免及職位的升降。
D.登極,本指登上屋頂,后指皇帝即位。古代還有很多類似的詞語,生動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踐極、南面、榮登大寶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南星秉公執(zhí)法,整肅吏治。他與尚書孫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將與他們親近的王三余、呂胤昌罷黜,大學士趙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趙南星遭讒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雖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觸犯了當權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擊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C.趙南星剛直不阿,嫉惡如仇。魏忠賢曾在皇帝面前稱贊他的為政才能,并讓自己的外甥拉攏他,他不為所動。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賢,他拒不接見,惹來怨恨。
D.趙南星忠于職守,銳意除弊。他對于官場上奔走于升遷之道、賄賂公行的風氣甚為痛恨,特立獨行,極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懼怕他,不敢向他開口請托。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系之獄,坐南星贓萬五千。南星家素貧,親故捐助,始獲竣。
②二三子各言其志,或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蛟唬涸笩o伐善,施勞。組卷:46難度:0.5 -
3.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南鄰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1)根據詩歌的前兩聯,概括鄰人的形象特點。
(2)詩歌后兩聯,寫了一幅江村送別的情景,流露了詩人訪鄰的快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種快樂?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五、語言文字應用(20分)
-
10.以下是某生態(tài)農場物質循環(huán)利用示意圖,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這一循環(huán)利用的過程。
組卷:11引用:8難度:0.5
六、寫作(60分)
-
11.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如今,隨著社交網站的普及,謠言日益泛濫。如“六翅肯德基怪雞”“我國每年農藥用量337萬噸,相當于每人吃掉2.59公斤”“食品過地鐵安檢后會有輻射殘余不能再吃”“吃豬血鴨血能除霾”等等。謠言,儼然成了一種看不見的污染。各種謠言的迅速而廣泛傳播,應引起個人和社會的深思。
請根據材料,結合自己生活中的觀察體會,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7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