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七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30分)

  • 1.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文昌航天發(fā)射場,中國空間站_____實驗艙在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順利升空,助力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目標。該實驗艙的命名出自一首唐詩,詩中描繪了夢游美麗月宮、下望凡塵的夢幻景象,這與我國在接續(xù)奮斗中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相呼應,演繹了獨特的“中國式浪漫”。(  )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2.認識自己很重要。如圖啟示我們(  )
    ①他人評價是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
    ②公開自己的秘密才能被別人接納
    ③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自己
    ④擴大盲目區(qū)有利于全面認識自己

    組卷:414引用:50難度:0.8
  • 3.下列選項與圖寓意一致的是(  )

    組卷:21引用:5難度:0.8
  • 4.以下內(nèi)容是某班同學在“我在‘雙減’后的生活”主題班會上的一些發(fā)言。
    放學后,我能做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了??梢愿』锇橐黄鸫蚧@球、游泳,和以前放學只能寫作業(yè)相比要開心多了! 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家務勞動。我學會了包餃子、洗衣服、整理房間……不僅體會到父母的辛勞,也讓我增強了能力,更加熱愛生活。 我可以更加廣泛地閱讀了。讀書豐富了我的生活、開闊了我的視野,浩瀚書海給予我無窮的智慧和向上的力量。
    他們的發(fā)言告訴我們( ?。?br />①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學校,可以從一切經(jīng)歷中學習
    ②參與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會降低對學習的熱情
    ③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學習遠比課本中的內(nèi)容更重要
    ④合理規(guī)劃學習的內(nèi)容和時間有助于個人全面發(fā)展

    組卷:66引用:10難度:0.8
  • 5.對下列同學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是( ?。?br />
    行為 微點評
    小剛為了一道數(shù)學難題,廢寢忘食,苦思冥想,最終解出這道題時,別提有多開心 ①學習中有辛苦,也有快樂
    周末,小麗參加了學校的研學旅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去體驗感知,收獲很大 ②研學旅行比學校學習更有意義
    進入初中的小明不僅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因為他知道學習不能讓別人牽著走,要自己走 ③學習需要自覺、主動的態(tài)度
    小敏和同學一起設計關于文明養(yǎng)犬的調查問卷,周末在學校周邊幾個社區(qū)做調研,針對問題完成了一份有價值的調查報告 ④只能通過合作學習完成實踐任務

    組卷:57引用:8難度:0.8
  • 6.航天員景海鵬說:“一個夢想實現(xiàn)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體會失重?;氐降孛?,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边@啟示我們(  )

    組卷:341引用:26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 19.生活難免有挫折。七年級某班幾名同學談起了在學業(yè)水平質量監(jiān)測中經(jīng)歷的一些挫折。
    小華:“地理這次不太好。主要是我對地理不是很感興趣,上課有時會走神?!?br />小新:“我這次各科都不理想。離監(jiān)測時間特別近的那幾天,我很緊張,書看不進去,覺也睡不好?!?br />小佳:“我以為數(shù)學是強項,卻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水平。仔細看了答題卡,發(fā)現(xiàn)知識漏洞很多,幾道挺簡單的題也都做錯了?!?br />小齊:“這次語文比較弱。主要是我前面的題花費的時間太多了,作文差點沒寫完?!?/td>
    (1)任選兩位同學的分享,分析他們產(chǎn)生挫折的原因。
    (2)針對以上挫折,你會采取哪些具體行動?

    組卷:59引用:3難度:0.8
  • 20.“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人,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的一生值得我們銘記。為紀念袁隆平老先生,某班召開了“緬懷‘稻田守望者’勇做‘時代追夢人’”,主題班會。
    材料一:讓所有人遠離饑餓、讓更多人“吃上飯,吃飽飯”是袁隆平的畢生追求。他淡泊名利,甘愿做平凡的種田人。他以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為己任,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袁老逝世,無數(shù)人自發(fā)吊唁。悼念者說:“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飄自人間的懷念?!?br />(1)請運用生命價值的相關內(nèi)容,說明為什么袁隆平的一生值得我們銘記。
    材料二:在袁老的心中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大地上追夢,90歲高齡仍躬耕于稻田,對上千個品種進行了上萬次試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都動搖不了他的夢想。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選育了一代代實用高產(chǎn)雜交水稻,畝產(chǎn)不斷取得突破。
    (2)結合材料,談談袁隆平圓夢的經(jīng)歷給我們什么啟示。

    組卷:50引用:4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