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濰坊七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五)

發(fā)布:2024/12/29 3: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幸福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tài)。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作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xiàn)幸福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不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追求精神快樂。先秦諸子認為,物質(zhì)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zhì)財富、生死壽天、貴賤達窮、外在環(huán)境持淡泊態(tài)度,應該更加注重心靈的知足,關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于內(nèi)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認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莊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而是心靈的頓悟與超越,“與天合者,謂之人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在先秦諸子看來,真正認清了幸福的本質(zhì)、領略了精神的高貴,就不會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而會自覺修身行道。今天,這些觀點對于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考量?!抖Y記?大學》明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發(fā)展放在“平天下”這樣一個宏闊的視野里來看待。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幸福觀,強調(diào)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薄氨M倫”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xiàn)個體幸福,“盡制”就是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老子認為,“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diào)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幸福。墨子認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xiàn)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對當下社會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以堅守志向為快樂,以責任擔當為幸福。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操守,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jié),不能因為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屢遭困頓也不改志向,而是堅忍不拔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因為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正因為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他們才會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jīng)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盡職盡責,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為天下人幸福勇于擔當奉獻的責任意識,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摘編自《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
    材料二:
          在我國公眾持有的各種幸福觀中,有兩種十分流行。一種可謂之為資源占有幸福觀,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資源(金錢、財富、權力等等),認為占有的社會資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種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以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滿足、獲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這種物質(zhì)享受幸福觀比前一種幸福觀更為流行,為更多的人所奉行。
          資源占有幸福觀和物質(zhì)享受幸福觀都是偏頗的幸福觀,已經(jīng)導致和可能導致人生與社會問題。
          資源占有幸福觀最大的問題是會導致人生異化,即將作為幸福條件的占有資源當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從而損害人生和社會。占有一定的資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條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將資源占有當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當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會不斷膨脹,最后充斥整個心靈,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為不斷膨脹的貪欲的奴隸。
          物質(zhì)享受幸福觀的問題不在于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在于僅局限于此而忽視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滿足,容易導致心理問題。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層次,物質(zhì)需要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還有情感的需要、社會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所有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心理才能平衡與和諧,否則就會發(fā)生心理問題,甚至會患上抑郁癥之類的心理疾病。把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作為唯一追求,必然會導致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欲望得不到滿足會感到痛苦、郁悶、憤懣,得到滿足又會感到無聊,于是又會追求更多、更強烈的欲望的滿足,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直至心靈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們不能將幸福理解為社會資源的占有或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說,幸福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能通過努力奮斗逐步使其人性閃耀善和美的光輝,人格完善而高尚,個性獲得健康而豐富的發(fā)展,生活充滿樂趣、充滿創(chuàng)意和充滿魅力。顯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狀態(tài)就是人的幸福狀態(tài)。
    (摘編自江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幸福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的言論雖各不相同,但其觀點完全一致。
    B.材料一引用《禮記?大學》名言,說明了個人發(fā)展要以“平天下”為根本目標。
    C.資源占有幸福觀和物質(zhì)享受幸福觀都是偏頗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將幸福理解為社會資源的占有或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容易導致人生和社會問題。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諸子認為物質(zhì)財富是幸福的重要內(nèi)容,但與之相較,精神快樂更重要。
    B.在先秦諸子認為,只有認清幸福的本質(zhì),領略精神的高貴,才能自覺修身行道。
    C.追求物質(zhì)欲望滿足的人,必然會導致心理的惡性循環(huán),讓心靈不堪重負。
    D.將資源占有當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來追求的人,就會成為貪欲的奴隸。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北京快遞小哥劉闊起早貪黑、風雨無阻,2019年送出去5萬多件包裹,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雖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遞的路上,但是他覺得特別驕傲。
    B.有人談退休后的理想說:只要有幾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長相廝守的老伴,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穩(wěn)定的勞保,余生足矣!
    C.習近平說: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公立醫(yī)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靜成說:“幸福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難疾病,讓病人好轉(zhuǎn)來的難以言表的成就感?!?br />(4)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在論證上的主要特點及其好處。
    (5)請簡要分析兩則材料在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

    組卷:23引用:14難度:0.6

二、文言文閱讀(3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愿君試之?!本肮兖?,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為將軍,將兵捍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于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别谙锐Y至軍,立表下漏待賈。賈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jiān),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穰苴曰:“何后期為?”賈謝曰:“不佞大夫親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nèi)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曰:“當斬?!鼻f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三軍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節(jié)赦賈,馳入軍中。穰苴曰:“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眴栜娬唬骸榜Y三軍法何?”正曰:“當斬?!笔拐叽髴帧p谠唬骸熬共豢蓺⒅??!蹦藬仄淦?,車之左駙,馬之左驂,以徇三軍。遣使者還報,然后行。士卒次合井灶飲食問疾醫(y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晉師聞之,為罷去。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nèi)故境而引兵歸。未至國,釋兵旅,解約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與諸大夫郊迎,尊為大司馬。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譖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fā)疾而死。
    (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B.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C.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D.日中而賈不至/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西周始置,掌管軍政和軍賦,“司馬穰苴”表示穰苴擔任司馬之職。
    B.親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內(nèi)的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關系的所有內(nèi)外親屬。
    C.三軍,自周代諸侯大國設置三軍,一軍為一萬兩千五百人,后泛指軍隊。
    D.節(jié),指符節(jié),綴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國君的使者出使時以此作為憑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穰苴臨危受命,深受器重。晉、燕入侵齊國,齊軍潰敗。經(jīng)晏嬰推薦,景公任命穰苴做將軍抵御敵軍入侵。
    B.穰苴不畏權貴,依法治軍。寵臣莊賈未按約定時間到達,使者驅(qū)使車馬在軍中疾馳,都被穰苴按軍法斬首。
    C.穰苴體恤士卒,深得軍心。他對士卒關懷備至,拿出自己專用的資糧款待士兵,病弱的士卒都愿上陣殺敵。
    D.穰苴征戰(zhàn)凱旋,遭讒去職。他勝利歸來,受到景公禮遇,被封為大司馬,后因讒言被解除官職,病發(fā)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
    ②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nèi)故境而引兵歸。
    (5)穰苴做將軍后,為什么要求景公派寵臣監(jiān)軍?請簡要說明。

    組卷:83引用:10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中國古人順天應時,依據(jù)天象、氣候、物候的變化,將一年農(nóng)耕的日子“網(wǎng)格化”,網(wǎng)格里的二十四節(jié)氣,凝聚著中華民族經(jīng)天緯地的偉大智慧。北京冬奧會開幕,恰逢立春節(jié)氣。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在農(nóng)耕時代,是莊重的節(jié)日,國家要舉辦祈求農(nóng)事順利的儀典。( ?。?。各地守土官率僚屬,盛陳鹵簿儀仗,抬芒神、春牛,雜以秧歌、龍燈、早船等,迎春于東郊高地。帶隊長者鞭打春牛,鞭畢,抬春牛沿地壟緩緩前移,將春牛放置壟頂,守土官執(zhí)鎬奮臂刨土,以示農(nóng)事開始。春牛打碎之后,人們爭搶牛頭,謂之搶春;又搶春牛腹中糖果,期待生活美好甜蜜;將春牛之土灑于牛圈內(nèi),(  )。
    【注】①春牛:土制的牛。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節(jié)俗 以期牛畜繁衍興旺
    B.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節(jié)俗 表達對牲畜興旺的愿望
    C.儀典是各種各樣的 表達對牲畜興旺的愿望
    D.儀典是各種各樣的 以期牛畜繁衍興旺
    (2)①結合上面語段,簡要分析張藝謀為什么在冬奧開幕式選擇24節(jié)氣倒計時。
    ②請根據(jù)所給出的上聯(lián)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春牛犁醒一冬夢
    下聯(lián):
     

    組卷:21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地名是社會基本公共信息,能夠記錄歷史、傳承文化,承載人們的鄉(xiāng)愁記憶,是國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載體。但是地名使用不規(guī)范現(xiàn)象隨處可見。市民政局公示的不規(guī)范地名共有42個,主要體現(xiàn)為崇洋媚外(如維多利亞花園、維也納國際酒店)、刻意夸大(如釣魚臺別墅、中央大道)、怪異難懂(如皇家騎士酒店、反修橋)等,將予以更換。此名單公示后,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有人認為,這些地名影響了指位定向功能,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文化保護傳承和社會交流交往都不利,應該更換。也有人認為,這些地名中外融合,個性鮮明,既奪人眼目又便于記憶,無需更換。還有人認為,地名無非就是個名字,更換不更換無所謂。
          對此,市民政局擬舉行聽證會,廣泛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建議。請在專家、市民、學生中任選一種身份,寫一篇發(fā)言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66引用:7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