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沈陽市聯(lián)合體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15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研究,就是考察一國的戲劇在跨越語言、國別、文化、媒介等界線后,如何進入異域文化語境或數(shù)字空間,獲得他者文化的理解和新的跨文化闡釋,從而產生有別于它們在本土文化中的意義、影響和傳播。
是否具有“跨文化性”,是確定跨文化研究對象和衡量其價值的標尺。那些在中外戲劇史上產生了特殊跨文化影響力的經典,是戲劇跨文化研究的重點對象。戲劇跨文化的過程,是一個個復雜且充滿隱微細節(jié)的案例,只要涉及語言、國別、文化、文明、媒介等界線的跨越,具有跨文化、跨國族、跨地域的特點,就可進入比較視域的戲劇研究空間。
在中外戲劇的歷史長河中,最具有文化交互屬性、傳播效果的戲劇經典,往往攜帶著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經過劇本翻譯或域外舞臺表演成為跨文化戲劇史上的高光時刻,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傳播效應。例如《趙氏孤兒》,它不僅是18世紀在歐洲被譯、編、演,廣為流傳的中國戲劇,而且開啟了中西戲劇近三百年的交流史。以歐洲戲劇為傲的歐洲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國戲劇的模樣,還嘗試在西方舞臺上體驗中國戲劇的人物故事與孔子之道。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智能科技的發(fā)展,數(shù)字技術、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新媒體等深刻改變著21世紀人們的生存方式,也給戲劇的跨文化交流與傳播帶來新的契機與挑戰(zhàn)。
第一,戲劇舞臺層面,早期的多媒體技術將舞臺、布景、音效、燈光、影像等不同形式靈活切換和組合,極大豐富了舞臺的視、聽覺元素。21世紀數(shù)字技術的滲透對舞臺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人工智能植入與應用劇場后,人機互動的舞臺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有了更多可能性。與此相應,智能技術與劇場藝術的交叉研究成為新的學術增長點。
第二,觀演關系層面,科技不斷革新表演手段與觀看形式,運用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沉浸式劇場改變了舞臺的演出空間,逆轉了表演與觀看的主次關系,顛覆了傳統(tǒng)的劇場觀念?;ヂ?lián)網中涌現(xiàn)的網絡虛擬劇場的實踐熱潮,更是將表演與觀看的互動關系推向數(shù)字化、虛擬化方向,網絡觀演引發(fā)了關于何為“戲劇”等核心問題的探討,戲劇表演的新技術體驗與傳統(tǒng)劇場的生命力如何延續(xù)等問題不斷被拋出,中外戲劇經典面臨挑戰(zhàn)。
第三,資源共享與全球傳播層面,網絡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有利于形成中外戲劇的大數(shù)據信息,如挪威易卜生中心的“易卜生全球舞臺數(shù)據庫”,其利弊同時存在:全球用戶可分享資源,但網絡資源善用者和不善用者的數(shù)字鴻溝日益明顯。同時,社交媒體等新媒體打開了前所未有的戲劇數(shù)字空間,既拯救了一些劇場,又在全球網絡社區(qū)形成了戲劇全球傳播的新路徑。
21世紀的戲劇跨文化研究不僅要關注戲劇的數(shù)字人文現(xiàn)象和全球傳播路徑和方法,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更需要加強中外戲劇經典在舞臺藝術、虛擬空間和大眾媒體文化等多層面的交流互通。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研究,不僅可以召喚深藏于其中的文化記憶,還能溝通中外文化,促進多元文明互鑒,可謂價值重大,意義深遠。
(摘編自陳戎女《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研究》)材料二: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它包括文學、音樂、美術、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是這些藝術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和綜合運用,是人類共通的精神和藝術現(xiàn)象。但由于文化的不同,人類的戲劇在形成之初就分成兩大類型:其代表是西方文明所孕育的古希臘戲劇和東方文明所孕育的中國古典戲曲。它們的共生和異質提供了人類戲劇內涵的豐富性,在悲劇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上體現(xiàn)出差異。
古希臘戲劇的誕生,最初萌芽于酒神祭祀,在形成之初就明確地分為悲劇和喜劇。其產生不可避免地帶有希臘城邦文化的特色,印上了海洋文明的烙印。古希臘悲劇有一個共同特征:通過神話題材,建立起豐富的主題,包括自由和權力、倫理和道德等。作家往往用命運來解釋他們無法理解和解決的矛盾和困難,悲劇主題往往建立在人類自由意志和命運的沖突之中。命運是不可戰(zhàn)勝的,人類無論怎樣努力也逃離不了命運的安排,即便努力地去擺脫命運,最終還是會失敗。
中國古典戲曲所蘊含的悲劇性卻剛好相反,大多是社會悲劇。中國古典戲曲作家的立場和出發(fā)點是現(xiàn)實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悲劇主題也往往建立在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上。并且人們往往認為雖然道路曲折,但是前途依舊光明。所以中國人總想要一個心靈的安慰,給悲劇一個撫慰人心的結局,這種獨特的悲劇性依然震撼人心。
唐岫敏在《悲劇與現(xiàn)代社會》一文中說,悲劇的主人公從出身高貴的英雄變?yōu)槠矫癜傩?,但是其使人恐懼、激發(fā)人憐憫之心的本質沒有變,社會人生本身就具有悲劇性。中國的戲劇往往用一種凄婉悲涼的意境來描述生活的無奈,這也往往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它不像西方傳統(tǒng)悲劇那樣很生硬地把現(xiàn)實呈現(xiàn)在舞臺上,證明命運的不可逆轉。
希臘的人們面對的是海洋,他們是要靠征服海洋來獲得自身的生存及發(fā)展的,而中國古人主要面對的是土地,是要靠征服土地來獲得自身的發(fā)展的。土地和海洋相比更具有可征服性,即便會遇到自然災害,但是我們可以運用人類的智慧總結經驗,建設基礎設施來減弱自然災害。帶給我們的打擊,面對自然環(huán)境,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能力來征服它的,所以在中國古人的筆下,命運就不再是矛盾的集中點。
(摘編自《中西方古典戲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考察一國的戲劇在語言、國別、文化、媒介等界線的跨越是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研究的關鍵。
B.最具文化交互屬性、傳播效果的戲劇經典,往往攜帶著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如《趙氏孤兒》。
C.因認知的局限,中西方古典戲劇的悲劇主題往往建立在人類自由意志和命運的沖突中。
D.面對海洋環(huán)境中國古人有能力來征服它,所以在中國古人的筆下命運不是矛盾的集中點。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進入比較視域的戲劇研究空間的戲劇應該具有跨文化、跨國族、跨地域的特點。
B.新媒體打開了戲劇數(shù)字空間,既拯救了一些劇場,又形成了戲劇全球傳播的新路徑。
C.戲劇是人類共通的藝術,以古希臘和中國為代表的中西方古典悲劇的“同”大于“異”。
D.中國古典戲曲作家的立場和出發(fā)點是現(xiàn)實生活和其中的人,中國古典悲劇有自身特點。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關漢卿的《竇娥冤》中,含冤屈死的竇娥托夢給任提刑肅政廉訪使的父親竇天章,最終得以申冤昭雪,結局撫慰人心。
B.曹禺的《雷雨》中,周樸園想用錢打發(fā)魯侍萍,但魯侍萍堅決回絕,這是對她自己悲劇命運的反抗。
C.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會弒父娶母,于是掙扎、改變,但悲劇還是發(fā)生了。
D.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天神普羅米修斯“盜”來火種送給人類,卻被宙斯釘在懸崖上。
(4)兩則材料都談論了中外戲劇,但闡述的側重點不同。請簡要概括。
(5)某電視臺擬推出一檔節(jié)目促進戲劇的跨文化交流與傳播,作為了解中外戲劇和新技術、新媒介的新青年,請你結合材料一思考,向電視臺提出幾條可以提升節(jié)目魅力指數(shù)的措施。組卷:3引用:1難度:0.7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匠心李廣 ①乾隆二十八年,臘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霽,玉雕師傅陳唯友推開大門,發(fā)現(xiàn)門樓下蜷臥著一個少年。忙喚徒弟們將人抬至屋內,加覆棉被,喂飲熱湯,良久,少年方才醒來。少年乃徽州人氏,年方十四,家鄉(xiāng)連年遭旱,少年流落到蘇州城,恰逢連日風雪,饑寒交迫昏倒在陳家門口。
②不幾日,那少年氣色緩和過來。再見之時,少年納頭便拜:“恩人在上,受程準一拜?!?br /> ③陳師傅急忙攙起:“孩子,世道艱難,焉能見死不救?不知今后作何打算?”
④那少年再次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請恩人念我手腳齊備,舍得下氣力,收我為徒,他日學得一技之長,以報恩情之一二?!?br /> ⑤陳唯友沉吟了片刻。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藝,雖勤能補拙,但要成為良匠,無天資稟賦不能達。但轉念一想,自己膝下無子女,眼下幾個徒弟中無出色之輩,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絕技豈不失傳?不如暫時將他留下。
⑥程準感激涕零,當下行了拜師大禮。不久陳唯友便發(fā)現(xiàn),這程準不僅天資聰慧,悟性極高,而且踏實勤奮,肯下苦功,不出兩年,竟學完了師兄們五年才學完的基本功,陳師傅為當初的決定感到慶幸。
⑦兩年頭上,陳師傅要徒弟們各盡所學,做一件作品相互鑒賞。程準連續(xù)幾日閉門不出,最后用滿是血泡的雙手給師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技藝雖稍顯稚嫩,卻已初見功力,蘇州城內的幾位先生看后皆贊賞有加,唯獨陳師傅笑而不語。
⑧自此,陳師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學悉數(shù)傳授于他。那程準也不負師望,技藝精進,未出五年,便在蘇州城內聲名鵲起。
⑨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征召玉雕貢品。程準精選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鳳朝陽”,寓意大統(tǒng)。業(yè)內人士皆稱精品,讓其將作品送去朝廷,程準也頗為自豪,對拔得貢品頭籌志在必得。未料陳師傅力阻程準將作品送往京城。坊間議論紛紛,但程準并未辯駁,默默地將玉雕收起,跟著師傅回了家。
⑩此后,程準更一心一意跟著師傅學習技藝,而且凡構思動工之前,必先同陳師傅商討一番。陳師傅起初不以為意,后多次看到程準抱臂猶豫,陳師傅大駭,囑咐程準今后創(chuàng)作不要再來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準退縮之態(tài)并無改觀。
?不久后的一日清晨,陳師傅忽稱自己那把祖?zhèn)鞯拈究痰恫灰娏耍⒁豢谝Фㄊ浅虦逝獊G的。程準大呼冤枉,但陳師傅閉口不言,不為所動。兩天后,將程準逐出師門。程準不再申辯,向師傅磕了三個響頭含淚離去。
?十年后的一個夜晚,已經名動海內的玉雕大師程準接到下人稟報:陳老先生病重,恐怕時日無多。程準星夜趕赴蘇州。恩師榻前,程準再行師徒大禮,而后輕輕說道:“師傅,弟子有一事……”
?“為師知你所說何事。那把刻刀并沒有丟。當年為師只是要尋一個借口將你趕出去。那件‘丹鳳朝陽’當入精品之列,但奉迎之意過濃,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對你百般阻撓,只為讓你去除一些雕琢之氣。你的技藝已臻完美,但你過分聽從我的話語,只有找個由頭把你趕出去,才能助你成為一代巨匠。實在是委屈你了?!?br /> ?程準早已淚如雨下。陳師傅吩咐人將那把楠木刻刀取來,顫顫巍巍地交到程準手上,溘然長逝。
?烏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鐫刻著八個小字:匠心獨運,渾然天成。
(選自《小小說選刊》,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表現(xiàn)陳師傅的善良和程準的處境,為下文陳師傅收程準為徒以及程準曲折的成長歷程做鋪墊。
B.陳師傅決定收程準為徒,一方面是因為他年紀尚幼,舉目無親;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英氣勃勃,天資聰穎,是一個難得的玉雕人才。
C.陳師傅將平生所學悉數(shù)傳授于程準,可見他的教育無私;程準也不負師望,技藝精進,在蘇州城內聲名鵲起,可見他的好學、善學。
D.小說結尾,陳老先生將刻有“匠心獨運,渾然天成”的楠木刻刀交給程準,寄寓了匠心永在、世代傳承的深意,深化了小說主題。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多處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如程準和師兄們的對比、陳師傅和其他業(yè)內人士的對比、程準和陳師傅的對比等。
B.小說善于運用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程準用“滿是血泡的雙手”捧出了“羊羔跪乳的玉件”,反映他能吃苦,有感恩之心,以及雕刻技藝尚不嫻熟。
C.小說情節(jié)設置構思精妙,“陳師傅力阻程準將作品送往京城”,為后文他因不爽程準“奉迎之意過濃”、弄丟刻刀,將其趕出一事做了鋪墊。
D.小說富有傳奇色彩,語言典雅,用從容的筆調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工匠精神的傳承人和繼承者,表達出作者對工匠精神的獨到理解。
(3)結尾處師徒二人的對話,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4)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匠心”的具體內涵的理解。組卷:4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3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樓夢》中,人物日常交往多以口語白話為主,但在某些場合出現(xiàn)白話和文言對峙情況,很值得回味。
元妃省親時,說:“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因問:“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王夫人答曰:“外眷無職,未敢擅入?!睆谋砻婵矗f話情真意切,而王夫人的書面語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貴妃對祖母和母親可以用輕松隨便的大白話交談,而祖母和母親卻不可以如此,這體現(xiàn)了皇家的尊嚴。這種語體的差異既暗含著禮儀的差異,還蘊含著情與禮、忠與孝的沖突。
又如探春向賈寶玉發(fā)出的帖子是用典雅的文言寫成,如結尾曰:“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馀脂粉?!辟Z蕓向他的“干爹”賈寶玉獻殷勤,也寫了一個帖子,白話中夾雜了幾個文言用詞,頗顯“不倫不類”。其內容是:前因買辦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認得許多花兒匠,并認得許多名因。因忽見有白海棠一種,不可多得。故變盡方法,只弄得兩盆。大人若視男是親男一般,便留下賞玩。
(1)下面文段是《紅樓夢》第十八回中元妃與父親的對話,結合上面的文段內容和你的閱讀積累,分析父女二人的對話特征及其原因。
(元妃)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賈政亦含淚啟道:“臣,草莽寒門,鳩群鴉屬之中,豈意得征鳳鸞之瑞。今貴人上賜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遠德鐘于一人,幸及政夫婦。且今上啟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雖肝腦涂地,臣子豈能得報于萬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職。”
(2)下列選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馀脂粉”所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B.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3)文中畫橫線句子是賈蕓送給賈寶玉白海棠時附帶的一個便條。請將這個便條壓縮改寫成50字以內的一段白話。組卷:2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地基打得牢,大廈才能建得高?!贝髲B矗立,雄偉壯觀,這是“顯功”;地基牢固,深埋地下,斯為“潛功”。光彩奪目的“顯功”離不開累積潛績,如果急于求成,重“顯功”輕“潛功”,就不能打牢地基,那么所謂大廈就只能是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其實,要想做好一件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
上述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以“顯功”“潛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想。
要求:結合材料,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9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