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 1.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h2>

    組卷:51引用:2難度:0.8
  • 2.據(jù)悉,中國第五代隱身殲擊機-殲20已經(jīng)裝備部隊,殲20首次使用了我國自主研制的具有堅固、輕巧、美觀、易于加工等特點的鈦鋰合金板材,選用這種材料與下列哪個物理屬性無關( ?。?/h2>

    組卷:319引用:11難度:0.8
  • 3.已知ρ<ρ,一塊冰完全將化成水后,它的( ?。?/h2>

    組卷:110引用:2難度:0.7
  • 4.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h2>

    組卷:28引用:1難度:0.7
  • 5.如圖所示四個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h2>

    組卷:1056引用:13難度:0.7
  • 6.下列事例中,增大摩擦的措施是(  )

    組卷:63引用:15難度:0.9
  • 7.下列實驗或現(xiàn)象中,運用了相同物理知識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208/162/689f5e3a.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①熱氣球升空;
    ②向懸掛的氣球一側吹氣,氣球向吹氣一側運動;
    ③飛機起飛時機翼受到升力;
    ④撤去酒精燈,閉口的易拉罐變癟了。

    組卷:70引用:2難度:0.8
  • 8.下列做法中,屬于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h2>

    組卷:49引用:1難度:0.7
  • 9.端午節(jié)賽龍舟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習俗。在劃龍舟比賽的活動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42引用:1難度:0.8
  • 10.如圖所示,一人的兩只手同時沿水平方向各用5N的力,分別向兩側拉一個輕質彈簧測力計的兩端,當彈簧測力計靜止時,其示數(shù)為( ?。?/h2>

    組卷:199引用:3難度:0.8

三、解答題(本題共11小題,共48分,解答23、24題時應給出必要解題過程)

  • 31.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讓同一小車滑到接觸面分別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1)為了使小車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實驗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相同/不同)高度滑下。
    (2)由圖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路程越
    ,進一步推理可知:若小車運動時所受阻力為零,小車將保持
    狀態(tài)。這說明物體的運動
    (需要/不需要)力來維持。
    (3)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頓第一定律,該定律
    。
    A.能用實驗直接驗證
    B.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所以不能確定這個定律是否正確
    C.是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組卷:50引用:7難度:0.6
  • 32.某同學自制土密度計并測定鹽水的密度。
    實驗器材:刻度尺、圓柱形竹筷、細鉛絲、燒杯、水、待測鹽水。
    實驗步驟:
    ①在竹筷的一端纏上適量細鉛絲,制成土密度計(細鉛絲圖中未畫出);
    ②用刻度尺測出竹筷的長度L;
    ③把土密度計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竹筷的長度h1;
    ④把密度計放在盛鹽水的燒杯中,靜止后用刻度尺測出液面上的長度h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密度計是利用漂浮條件工作的,被測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
    (選填“越小”或“越大”)。所以密度計的刻度越往下越
    (選填“小”或“大”)。
    (2)被測鹽水的密度表達式:ρ鹽水=
    。(不計鉛絲體積,水的密度用ρ表示)
    (3)為了提高密度計的精確度,使密度計上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大一些,可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配重。
    (4)若測量液體密度時,密度計接觸到容器的底部,則測得的密度值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實際值。

    組卷:100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