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陜西省西安市周至四中高二(上)期中歷史試卷(文科)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題1.5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意識”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后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當時的中國和歐洲,最具典型意義的現(xiàn)象是( ?。?/h2>

    組卷:10引用:2難度:0.8
  • 2.儒家經典強調:“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边@段話體現(xiàn)的是( ?。?/h2>

    組卷:281引用:80難度:0.9
  • 3.韓非子在《揚權》篇里說:“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彼鲝垼ā 。?/h2>

    組卷:25引用:14難度:0.9
  • 4.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權和地上王權的聯(lián)系,認為君主受命于天,就應遵守自然規(guī)律,管理好社會人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這說明董仲舒(  )

    組卷:7引用:10難度:0.5
  • 5.從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張“仁政”再到荀子強調把握“禮”,儒家思想的早期發(fā)展始終貫穿的一條主線是(  )

    組卷:7引用:12難度:0.5
  • 6.進入戰(zhàn)國,儒、墨漸成顯學,陰陽、道、法、名、農蜂起,學者“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不可勝道”。僅《史記》所記,就有孟子作書七篇,慎到著十二論,莊周著書十余萬言,荀子列數(shù)萬言而卒等等。材料主要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 ?。?/h2>

    組卷:12引用:8難度:0.6
  • 7.某學者用“無治主義”、“德治主義”、“天治主義”、“法治主義”來評價先秦某四家學派,下列言論與之對應正確的是( ?。?br />①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則得禍
    ②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
    ③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組卷:33引用:7難度:0.7
  • 8.戰(zhàn)國中后期,荀子主張“禮法兼用”,韓非子也嘗試為法治尋找“道”的依據(jù),《呂氏春秋》一書則兼容了儒、墨、道、法諸家言論。這種現(xiàn)象表明當時( ?。?/h2>

    組卷:20引用:43難度:0.9
  • 9.《孫子兵法》強調“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注重了解情況,全面分析敵我、眾寡、強弱、攻守等矛盾雙方,并通過對戰(zhàn)爭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來克敵制勝。這反映出,《孫子兵法》( ?。?/h2>

    組卷:15引用:20難度:0.7
  • 10.近年來對戰(zhàn)國法制史的研究,秦法制因有史籍和出土秦簡可以互相補強才得到較大進展,六國法制則因“文獻不足征”而不能言其詳。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11.董仲舒認為,“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之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故有道伐無道,此天理也,所從來久矣,寧能致湯武而然耶?”董仲舒提出這一思想意在( ?。?/h2>

    組卷:32引用:13難度:0.6
  • 12.北宋哲學家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句名言的精神內涵是強調(  )

    組卷:23引用:21難度:0.6
  • 13.兩宋時期,私修禮書大量出現(xiàn),最為重要的家禮著作是朱熹的《家禮》,因其進一步簡化了繁雜的古禮,將傳統(tǒng)的“貴族之禮”,修改成適應性更廣的“庶民之禮”。《家禮》在社會上的傳播( ?。?/h2>

    組卷:45引用:13難度:0.5
  • 14.傳說慧遠法師隱居廬山三十年,送客時從不過虎溪。一日,陸修靜與陶淵明來訪,三人談禪論道,語恰道合?;圻h送客時仍談論不已,不覺送過了虎溪,待三人反應過來相顧大笑?!盎⑾Α钡涔史从沉耍ā 。?/h2>

    組卷:13引用:6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3小題,共計40分)

  • 42.古代中國科技
    材料一: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的統(tǒng)計資料
    年代 科技發(fā)明(件) 中國科技發(fā)明 世界其他國家科技發(fā)明
    件數(shù) 百分比 件數(shù)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據(jù)《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的統(tǒng)計材料二:作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的儒學,強調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開發(fā)自然的傳統(tǒng)。當科學技術處于以總結經驗、收集材料為主的傳統(tǒng)科技階段時,其影響尚不明顯,因此中國古代還有可能在技術方面做出領先于西方的貢獻。但一旦進入理論升華階段,哲學觀和自然觀的影響就至關重要。
    ——摘自岳麓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三》(1)依據(jù)材料一,簡要歸納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
    (2)依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4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論》材料二:“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羅泰格拉材料三: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在認識人與萬物(自然)的關系問題上的觀點。應如何看待材料二的觀點?
    (2)概括材料三體現(xiàn)的主要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思想產生的背景。
    (3)簡要說明三則材料的共同之處。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