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西省運城市康杰中學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經(jīng)典的形成總是與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聯(lián)系,因而經(jīng)典具有了某種特殊品格。但是,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還表現(xiàn)于它的超時代價值。《論語》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體現(xiàn)了春秋時期政治體制及倫理關系中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蘊含從普遍的文化層面加以闡釋的可能。例如,今天我們可以從責任意識和義務意識的層面進行闡發(fā),思考如何使個體充分履行各自義務的問題。經(jīng)典不僅有超越時代的價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義。真正的經(jīng)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財富的組成部分。中外經(jīng)典,概莫能外。柏拉圖的《理想國》是西方文化中的經(jīng)典,其重點討論的正義問題的意義和價值不只適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論語》討論的仁道原則,其意義同樣超越中國。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時,這樣的意義也許隱而不彰,但當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經(jīng)典的世界性的意義就會顯現(xiàn)出來。
承認經(jīng)典具有普遍意義,就意味著我們要開眼界。在閱讀、理解經(jīng)典的過程中,如果眼界封閉,常常會給經(jīng)典的理解帶來多方面的限制;而視域的擴展,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經(jīng)典。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引進來,借鑒西方歷史演化過程中積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主動走出去,參與世界范圍的百家爭鳴。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進來,還是中國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內涵為背景,也要以它們所具有的普遍意義為前提。
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及其對經(jīng)典理解的影響,今天依然可以看到?!拔鲗W東漸”這一思想背景,使我們可以在更廣的文化參照視野之下反觀經(jīng)典自身,從經(jīng)典中讀出以往的思想家們未能讀出的新的意義。僅僅封閉、限定于單一傳統(tǒng),無助于理解經(jīng)典的深沉內涵。
基于上述前提,對時下一些流行看法似乎需要再思考,如“以中釋中”,即以所謂純粹傳統(tǒng)中國概念去理解中國的問題,這種思路明顯忽視了經(jīng)典的普遍意義。外來語已逐漸輸入并融入現(xiàn)代漢語,這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外來思想和觀念內容。當我們用受外來語影響的現(xiàn)代漢語去理解經(jīng)典時,相應地也受到外來語背后的深層思想和觀念的影響,因而,試圖以“純而又純”的中國觀念去解釋以往的經(jīng)典,事實上已缺乏可能性。與之相比,王國維在二十世紀初所倡導的“學無中西”的觀念則更具有開放意識,他就是在當時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視野來反思和理解多樣文化經(jīng)典的。近代梁啟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們盡管以回歸或延續(xù)儒學為學術旨趣,并對西方文化有各種批評,但他們對以往經(jīng)典的詮釋在不同層面上都受到西方外來觀念的影響,都體現(xiàn)了“學無中西”的理念,這也就是他們的學說被稱為“新儒學”的重要原因。
(摘編自楊國榮《經(jīng)典的意義》)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jīng)典的形成與特定的文化、民族和地域有關,同時又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價值。
B.只要是經(jīng)典,就具有普遍意義,中西方不同文化相互的作用,使其成為世界文化的共同財富。
C.借鑒西方的歷史文化成果,我們可以從經(jīng)典中讀出他人未曾發(fā)現(xiàn)的新的意義。
D.雖然“新儒學”學者們的學術目的是回歸或延續(xù)儒學,但他們詮釋以往經(jīng)典時還是借鑒了西方觀念。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經(jīng)典具有普遍意義”為前提,提出要以開放的視野來闡釋經(jīng)典的建議。
B.在解釋經(jīng)典的“超時代價值”和“世界性意義”時,作者使用了引證法和例證法。
C.本文指出,要深入把握經(jīng)典,就要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著手。
D.文中批評了一些忽視經(jīng)典普遍意義的看法,并引出了“學無中西”的“新儒學”。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理解經(jīng)典的內涵,應該跳出經(jīng)典的特殊性限制,還要去分析它的普遍意義。
B.“以中釋中”的嘗試在現(xiàn)實中走不通后,王國維開始倡導“學無中西”的理念。
C.外來語在輸入時不可避免地帶來外來思想觀念,進而不可避免地有損于對經(jīng)典的理解。
D.“新儒學”既接受西方文化觀念也批評西方文化,體現(xiàn)了“學無中西”的理念。組卷:5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認為事物都是孤立的、靜止的、不變的,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人的歷史發(fā)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即認識對生產(chǎn)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于物質的生產(chǎn)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xiàn)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guī)律性、人和自然的關系。在沒有階級的社會中,每個人以社會一員的資格,同其他社會成員協(xié)力,結成一定的生產(chǎn)關系,從事生產(chǎn)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在各種階級的社會中,各階級的社會成員,則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chǎn)關系,從事生產(chǎn)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這是人的認識發(fā)展的基本來源。
人的社會實踐,不限于生產(chǎn)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因此,人的認識,在物質生活以外,還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與物質生活密切聯(lián)系),在各種不同程度上,指導人和人的各種關系。其中,尤以各種形式的階級斗爭,給予人的認識發(fā)展以深刻的影響。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jīng)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guī)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瘪R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摘編自毛澤東《實踐論》) 材料二:
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茖W史上的無數(shù)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門捷列夫根據(jù)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后,根據(jù)元素周期表發(fā)現(xiàn)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年確實發(fā)現(xiàn)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保ā秾嵺`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并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chǎn)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它終于成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
(摘編自《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材料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基本觀點。40年前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重新確立了全黨對這個重要觀點的認識,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歷經(jīng)40年改革開放實踐,中國共產(chǎn)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堅持和發(fā)展對真理標準問題的科學認識,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真理觀。
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中國共產(chǎn)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90多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chǎn)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40年來,依靠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一次又一次突破,獲得巨大成就,創(chuàng)造和積累了無數(shù)有益經(jīng)驗。我們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強調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對于真理的鑒別權和話語權,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那樣:“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而只能由人民來評判,必須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真理。40年前,通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兩個凡是”的錯誤得到了糾正,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科學態(tài)度樹立起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得到恢復和發(fā)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認真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果斷地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所作的開幕詞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摘編自《人民日報》之《堅持和發(fā)展對真理標準的科學認識》)
(1)下列對材料一中有關“馬克思主義者的認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階級社會和沒有階級的社會中,人的認識發(fā)展都來源于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B.人們經(jīng)過失敗之后,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就能變失敗為勝利。
C.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對實踐又有指導作用,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D.只有依靠實踐的結果,才能判定認識或理論是否為真理,而不能憑主觀來決定。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推理,正確的一項是
A.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預期的結果,人們的認識就能被證實。
B.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因此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C.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因為缺乏了其他學者理論的支撐,所以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
D.因為馬克思主義成功指導了革命實踐,所以成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
(3)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空前發(fā)展,這歸功于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那么,中國共產(chǎn)黨是如何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基本觀點”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2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常守山
聶鑫森 云陽山云霧深處的常家村,最讓人高看一眼的是常守山。
常守山65歲了。個子高大,臉盤也寬大,配著大眼、長耳、高鼻、闊嘴,還有嘴邊永遠浮著的笑意,村民們都說他是生就的佛相。
他是種田的好把式,幾畝水田、山田侍弄得條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幫忙。他也是盤山(種樹、栽竹)的行家里手,屋后的一大片自留山,是他儲錢、取錢的銀行。
種田、盤山之外,他精力還有富余。家里設有工匠房,擺放著打鐵的紅爐、砧臺,做木工活用的砍凳、工具柜。農(nóng)具中的鋤、鈀、鏟、刀,都是老式樣,但尺寸要大一些,因為他身高力大,用起來才過癮。家具也是按老規(guī)矩打造,時新的款式他嗤之以鼻,而且是就地取材,什么膠合板、纖維板、木屑板絕對敬而遠之。
農(nóng)具、家具,常守山做了為的是自用,并不以此作為謀生的項目。但有一種東西,他不常用,別人也不常用,他卻隔三差五地制作,那就是打更報時、驅趕野獸的木梆。
木梆在城市、鄉(xiāng)村,早成了文物。自從有了鐘、表,還要它來報時嗎?在山區(qū)用得著它的時候,是守秋。各家都有苞谷地,到了夜晚,敲梆嚇走那些前來偷、咬苞谷棒子的猴子、野豬?,F(xiàn)在條件好了,敲梆太費事,提一個便宜的收錄機去,里面錄著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宏大聲響,充了電的干電池可以用好幾個小時。守秋的人坐在一堆篝火后,隔一陣按一下開關播出聲音,莫說是猴子、野豬,連豹子都逃得遠遠的。
妻子問:“老常,沒用的木梆,你還做?”
“你不懂什么叫無用之用!”常守山哈哈一笑。
原先守秋用木梆時,村民來索取,常守山是免費相送?,F(xiàn)在呢,沒人要了,他是做著玩。
坯料長一尺、寬五寸、厚四寸,中段鏤空,空間的上部比下部要厚一些,因為上部要經(jīng)受敲打。更重要的是上部和下部的斷面上,要銼出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齒狀。稱之為回音齒。然后在木梆的一端,安上手柄。敲梆的棒棰,用的是老南竹的粗壯竹根,用火炙直,用砂紙磨光磨亮。竹根棒棰敲在木梆上,“梆——梆——梆——”,聲音高亢、宏重,傳得很遠很遠,像京劇舞臺上的花臉演員叫板,有經(jīng)久不息的膛音。
做一個木梆,又費時又費工。
村民們背地里議論:常守山是不是腦子里出了問題?
常家堂屋的墻上,隔些日子,舊木梆換下來,再把新木梆換上去。有時候,常守山興致來了,取下木梆,站到門外的土坪里,或輕或重地敲打幾聲,像一個頑皮的細伢崽。
常守山對妻子說:“只有一種東西我打造不出來,那就是手機!但我會玩手機,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君子使物,而不為物所使?!?br /> 一個農(nóng)民說出這樣的話,不但妻子聽不懂,村民也會聽不懂,不簡單啊。常守山雖只念過初中,但他喜歡讀書自學,傳統(tǒng)國學的普及本他就買了不少,夜晚燈下,津津有味地手不釋卷。
村里第一個玩手機抖音的,是常守山。
初冬,常守山去竹山挖冬筍。他把手機固定在一根三四尺長的細竹竿上,由妻子舉著,視頻或近或遠地對著他。最有趣的是他頭扎白毛巾,背著一個很大的竹背簍,背簍里放著一把短柄二齒鋤;左手拿著木梆,右手拿著竹根棒棰。他像電影《平原游擊戰(zhàn)》中那個敲梆人一樣,先敲幾聲梆,然后喊道:“平安無事啊——”妻子笑得差點岔了氣。常守山又說道:“冬筍是美味,人人都想吃。最好的冬筍,是藏在土下不冒尖,可怎么才知道它藏在哪里呢?我來告訴你。”
背景是遠山蒼翠,近景是一片青綠的竹林。常守山先介紹怎么找到竹筍:一是先看竹葉,哪棵竹子的竹葉青蔥茂密,它肯定孕育著冬筍。二看竹枝,竹枝的走向便是竹鞭的走向,找到竹鞭就找到了冬筍。三看竹干顏色,青亮光滑的,說明竹齡短,冬筍就在竹根附近;光澤發(fā)暗還有白色斑點的,則是老竹,竹鞭長,冬筍離竹根就遠一些。解說中,出現(xiàn)一個一個的畫面。接著,是常守山用短柄二齒鋤,挖出一只一只肥碩的冬筍,丟進背簍里。結束時,他又敲響幾聲梆,說:“常家村,家家有竹林,請來這里旅游觀光,采購冬筍,體驗挖冬筍的樂趣!”
妻子問:“你怎么不說請來我們常家?”
“到哪家不是一樣?常家村是一家人。”
這個抖音在網(wǎng)上一發(fā)出,馬上爆紅。村民們很感動,趕快轉發(fā)給各自的微信圈。
沿著云纏霧繞的山區(qū)公路,私家小車、電商的貨車,一撥一撥地來到常家村,看風景,吃農(nóng)家飯菜,采買土特產(chǎn)。許多人家還有客房,可以安閑地住宿。
常守山家有四間客房,總是住得滿滿的。
他領著客人去游山,手里提著木梆。山谷里、岔道邊、密林中,不時地敲兩下,提醒客人不要走散了。到了快吃飯時,他的妻子在家門前敲響三聲梆,他也回應三聲梆,表示馬上會轉回來,比打手機還便捷。半夜三更,客人已沉入夢鄉(xiāng),常守山會披衣起床,說是去院墻外巡查,輕輕打幾聲梆。
妻子說:“還用得著你去敲梆報時嗎?”
“不是報時,是報平安。家在梆聲里,這個念想就很溫馨?!?br />“老常,你是個人物!”村民們說。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及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妻子的質疑,常守山用“常家村是一家人”回答妻子,這樣的做法體現(xiàn)他的胸懷,也贏得了村民們的敬佩。
B.客人們都睡著了,常守山還要起身巡查敲梆子,不是為了報時,而是為了報平安,此處表明他極其看重守護客人的平安。
C.小說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塑造了常守山的形象,還運用側面描寫使其形象鮮明。
D.作者選取了幾個與主人公相關的生活片段進行裁剪和組合,作品無激烈矛盾沖突,敘事節(jié)奏舒緩。
(2)小說主人公名字中的“守山”寓意豐富,請依據(jù)小說內容加以概括。
(3)“閑筆不閑”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點。所謂“閑筆”,是指敘事文學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線索外穿插進去的部分。請結合文本分析小說中敘寫農(nóng)具式樣、常守山喜歡讀書這兩處“閑筆”的作用。組卷:4引用:1難度:0.4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
9.三段論推理是以一個一般性原則(大前提)以及一個附屬于一般性原則的特殊化陳述(小前提),引申出一個符合一般性原則的特殊化陳述(結論)的過程,仿照下面的示例,完成后面的題目。
示例: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張三是公民。(小前提)
所以,張三要遵守法律。(結論)
現(xiàn)在假定:
①所有的因紐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②所有的沙巴州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
③絕對沒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
④H是穿白衣服的一個人。
請根據(jù)以上假定,判定以下結論哪一個是正確的,并寫出正確結論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①H是沙巴州土著人。②H不是因紐特人。
正確結論:
大前提:
小前提:組卷:9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逆”的解釋為:①向著相反的方向。②迎接。
材料二:2022年2月6日晚,在女足亞洲杯決賽中,中國隊在0-2落后的局面下,不氣餒、不急躁,迎難而上,最終追回并反超比分,以3-2戰(zhàn)勝韓國隊,再次奪得亞洲杯桂冠。
材料三:長津湖戰(zhàn)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苦的條件下,全殲美軍一個整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qū),一舉逆轉了戰(zhàn)場態(tài)勢,為最終到來的停戰(zhàn)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涌現(xiàn)著大批“逆行者”,他們因責任與大愛逆行奉獻,成為中國的最美身影。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逆向、逆行、逆戰(zhàn)、逆轉……
閱讀上面的材料后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議論文,談談你的感悟。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要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5引用:11難度:0.7